口罩急缺,美國大量醫院求捐贈,“戰時生產”恐難奏效

口罩急缺,美國大量醫院求捐贈,“戰時生產”恐難奏效

預計美國的“口罩荒”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美國各大醫院的防護用品陷入了空前的短缺,尤其是口罩。

這兩天,一張美國醫生自制口罩的照片在網上廣泛流傳。

口罩急缺,美國大量醫院求捐贈,“戰時生產”恐難奏效

照片中的是普羅維登斯醫療集團的員工。這家總部位於華盛頓州的醫療集團的20名管理層職員主動組織起來,一天趕製了500個“口罩”,準備當晚送到西雅圖的醫院。

普羅維登斯集團是美國老牌的醫療集團,旗下有51家連鎖醫院,覆蓋俄勒岡、加利福尼亞、蒙大拿、華盛頓和阿拉斯加多個州。集團旗下的醫院1月份曾經治療過美國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普羅維登斯集團旗下的西雅圖兒童醫院已經在網上求捐贈,醫院目前緊缺N95和一次性手術口罩,但醫用手套暫時不缺。

口罩急缺,美國大量醫院求捐贈,“戰時生產”恐難奏效

醫療物資短缺的遠遠不是這一個醫療集團。

3月19日,伊利諾伊州醫院協會公開發布消息:全州超過200家醫院接受N95口罩捐贈。協會主席A.J. 威廉敏娜表示:“全州口罩將近用完,現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供應上,我們只好自尋出路。”

口罩急缺,美國大量醫院求捐贈,“戰時生產”恐難奏效

2月底的時候,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表示,美國庫存的N95有3000萬個,但總的需求量要3億隻,缺口高達2.7億隻。


如今這3000萬隻口罩消耗殆盡,美國疾控中心還不建議普通民眾佩戴口罩,否則口罩的缺口還將擴大。

疫情之中,國內尤其是武漢的醫院也經歷過一段口罩緊缺的時期,武漢各大醫院向社會求助捐贈口罩的信息還歷歷在目,今天美國的醫院情況也類似。

今年1月23日,工信部的信息顯示,我國每天口罩產量已經恢復到800萬隻。而到了3月2日,我國口罩日產量突破1億隻。當然,在疫情發展過程中,來自世界各國的捐贈和援助也解決了部分口罩的缺口。

特朗普也想“複製“中國的做法。3月19日他宣佈,將立即啟動《國防生產法》,迅速增加美國國內口罩和醫療用品的產量,以對抗新冠疫情。

《國防生產法》由美國國會在1950年通過,該法案賦予美國總統權力以國家安全和其他理由,擴大關鍵材料或產品的工業生產規模。有消息稱,特斯拉、福特和通用已經計劃轉產呼吸機。

福特曾在1941年美國對日宣戰後,停止民用生產,轉而製造飛機和坦克。老福特在1941年下令組建全球最大的轟炸機組裝廠:柳溪飛機廠。從1941年到1945年6月,柳溪工廠一共生產了8600架B24轟炸機,最快的時候63分鐘就有一架下線。

口罩急缺,美國大量醫院求捐贈,“戰時生產”恐難奏效

(福特柳溪飛機廠)

特朗普試圖用曾經的榮耀來解決現今的問題,但在當今全球化的生產組織面前,這或許會受到挫折。

以一次性醫用口罩為例,過去美國本土生產的口罩一度控制美國90%以上的市場。但如今,美國95%的醫用口罩都依賴進口。理由很簡單:海外生產的成本更低。

以這一領域曾經的行業霸主,美國金伯利公司為例,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美國本土大量產能開始向中國轉移,金伯利在2005年將其口罩生產轉出美國。

美國的口罩危機此前已經爆發過一次,但並未引起重視。

2010年被稱作“豬流感“的H1N1肆虐美國之時,也曾導致美國口罩緊缺,但由於H1N1很快過去,美國的醫院和醫療用品企業堆積了大量口罩,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供應商加大產能,最終吃了大虧。

這一次,總統下令讓口罩製造再次“迴歸美國”,很多生產商謹慎了起來。首先主要原料大多來自海外,其次,即便能湊齊原料迅速啟動生產,距離實際投放到醫院還有待時日。

儘管特朗普已經免除了中國口罩的進口關稅,但預計美國的“口罩荒”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美國疾控中心已經要求,醫護人員如果沒有口罩,可以用圍巾或頭巾代替,這也是無奈的選擇。

口罩急缺,美國大量醫院求捐贈,“戰時生產”恐難奏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