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著帶孩子的爺爺奶奶是什麼心理?

廚房裡的金豬媽媽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情況,同樣遇到這個問題,不同的人也是不同的想法。

不過不管怎麼說,孩子是爺爺奶奶的親孫子,他們只有疼孫子的道理,沒有害孫子的理由。


在孩子月份小時,爺爺奶奶沒能幫上忙,現在想來幫忙也挺好的,最起碼媽媽可以不用那麼累,即使不去上班多兩個人幫忙照顧家庭也會輕鬆很多。如果想去上班,那不是正好嗎?才30歲的年紀,努力工作提升自己,能夠經濟獨立,你才能活得更自信更有活力,在家庭中也更有話語權。


如果擔心公婆來了以後,帶不好孩子或者在生活上產生摩擦,那麼有以下幾點建議。

1.白天上班請爺爺奶奶幫忙帶,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自己帶,讓孩子跟自己睡。我們說陪伴孩子,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短時間而有質量的陪伴,你和孩子依然能夠建立起最穩固的親密關係,讓孩子成為一個心理安全感很足、很自信的孩子。


2.在育兒問題上,多讀書,多學習。老人家帶孩子往往靠自己以前的經驗,這些經驗有對的,有不對的。如果你有充分的育兒知識儲備,就知道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怎麼處理。如果和老人在育兒問題上產生分歧,也沒關係,這都是正常的。我們態度放端正,和顏悅色好好跟老人說,老人還是會聽的。


3.公婆住在一起,必定會有個摩擦期。這個階段我們要從內心真正接納老人,多換位思考,不是特別原則性的問題就隨老人去,如果有些問題是自己不能接受的,那麼就委婉地說,或者請老公做中間人幫忙調和。把公婆當作自己的父母一樣對待,沒有什麼事情是解不開的。


當然,如果說服不了自己,希望自己親自帶孩子,那麼就開誠佈公、心平氣和好好跟老人家說,暫時不需要幫忙,等到孩子再大一些有需要再請他們幫忙等等。


當然,無論做哪個決定,都和老公商量好,你們達成一致陣線,家庭才能更和諧,少紛爭。


徐之墨談育兒


他們的心理正是常說的可憐天下父母心——愛心、關心和良心!
倒是提問者要自問一下你是什麼心理?我認為你恰恰相反缺乏了:感恩心、同情心和孝順心!

為什麼普天下的爺爺奶奶都喜歡帶孫兒孫女

一是對孫輩的愛是源於對兒子媳婦的愛。因為他們首先愛兒子、愛媳婦,進而愛孫輩。總想在物質上、精神上、時間精力上能夠為兒子媳婦分擔壓力和憂愁。鑑於你產假結束,你們要繼續工作,主動來幫忙。可偏偏你不領情,不識好人心啊!二是因為小孩活潑可愛惹人愛。爺爺奶奶年齡漸增,生活上的孤獨寂寞感也漸增,若能帶一帶孫輩,會給他們增添許多歡樂。這也利於他們健康,也是為你們分減壓力和負擔。應該是兩全其美的好事。三是骨肉相親、代代相傳,他們感到高興,也想盡些責任。至於你分娩、坐月子及此後的8個月中,你很辛苦心中積存了些怨氣可以理解。每一個做母親的人誰都要經歷這種辛苦過程。期間,奶奶沒來照顧,你也要理解,奶奶由於不能熬夜而強來,萬一病倒還不是給你們增加負擔。現在孩子大一些了,照顧容易些了,主動來帶也是出於量力而行、主動幫忙啊!

婆媳和!

為媳者當補上感恩和孝順這兩節課

你要明白,作為爺爺奶奶沒有絕對的責任和義務帶孫輩,帶與不帶全看他們心願與否。願意帶,你們應該感恩,而不是埋怨來帶晚了。不願意帶,你們也不應不滿。從孝訓老人的角度看,孔子說過“無違”,就是要順從;老子說過:“孝子之養,樂其心,不違其志”。從心理學角度說,老人總希望自己有價值,若能體現價值就覺得生活有意義。也就是說,最好的教訓是讓父母感覺“被需要”。而讓他們幫帶小孩,既滿足了他們的心願和責任心,也為你們分擔了生活壓力。豈不恩孝兼得?

三十後你將媳婦熬成婆,希望你的兒媳不要再有此問!


幸福使者A


家裡有個孩子總歸是熱鬧些的,不然只有兩個老人家裡經常會覺得無事可做。沒有被需要的感覺,甚至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