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宋朝(960~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分為北宋和南宋。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強了中央集權,解決了藩鎮割據問題。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南遷建立了南宋。後期,抗蒙戰爭連年,到1276年,元朝軍隊佔領臨安,1279年,8歲的小皇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戰後,宋朝徹底滅亡。宋朝滅亡是“崖山之後無中國”,但是兩宋時期民族融合和商品經濟空前發展,對外交流頻繁,文化藝術發展迅速,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經過隋唐五代的王朝更迭,中國歷史進入了趙宋時代。宋朝共歷十八帝,享國319年。但宋朝的歷史卻沒那麼簡單,宋代是一個多民族、多政權共處並存的時代,有若干王朝曾與趙宋王朝砥礪前行,而且期間你推我搡、互掐不斷。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金代山石臥虎玉飾

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對此就有很形象的描寫。從大理國段譽,到契丹人喬峰,還有做了西夏國女婿的虛竹,再加上鮮卑貴族燕國後裔慕容復,《天龍八部》正是圍繞他們的民族、身世、理想、情感之間的交織碰撞所產生的恩怨情仇而展開敘述。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金代雙鹿紋玉飾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金代雙鹿紋玉飾(局部

但是時代的重疊並不意味著文化的重疊。

遼金和宋代儘管同處一個時代,但分別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徵。其中體現在玉文化方面,最具特色的當屬遼金時期的"春水玉"和"秋山玉"。"春水"和"秋山"是指契丹、女真等北方遊牧民族以春秋兩季狩獵場景為題材創作的遼金玉器。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海東青學名矛隼,是一種獵鷹。海東青經過馴化之後可以替人捕獵野兔、野雞以及各種禽類,其中也包括天鵝。天鵝是一種遊禽候鳥,通常捕獵天鵝都是在春季的湖水邊進行。因此這一題材的玉器統稱"春水玉"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遼金時期白玉鶻啄鵝飾件(春水玉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遼金時期青玉鶻啄鵝飾件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遼金時期春水玉帶穿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雙虎紋玉帶穿(局部)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金代雙虎紋秋山玉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金代臥鹿紋秋山玉

春水秋山玉在遼金時期大量產生,形象地反映了北方遊牧民族日常生活和娛樂場景。春水秋山玉不僅在遼金時期非常流行,甚至深遠地影響到之後的元朝、明朝以及清朝。

春水秋山玉是遼金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玉器。這種與傳統題材大相徑庭,帶有明顯的北方遊牧民族特色的玉器,反應出的是濃郁的生活氣息,是非常值得收藏的古代玉器品種。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遼金時期白玉童子執鶻(海東青)

中國玉器從宋代開始,徹底進入了“民玉”時代。玉器真正意義上走進了民間百姓的生活,因此宋代玉器帶有濃郁的民俗風格。遼金玉器也同樣具有這一特徵。

漢唐以來玉器的禮儀功能被逐漸淡化,遼金玉器和宋代玉器一起,更多地側重於實用和日常,反映的題材也充滿了生活氣息。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的玉柄銀質刺鵝錐

從原料上看,遼金玉器大部分採用優質新疆和田玉製作,以白玉為主,還有墨玉、碧玉、黃玉、青玉、青白玉及瑪瑙、水晶、琥珀等。

從工藝上看,遼金玉器繼承了唐代以來的制玉傳統,因材施藝,設計巧妙,加工精細,有圓雕、鏤雕、片雕、淺浮雕、巧色等加工工藝和用陰刻線表達細部特徵的表現手法。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遼代龍紋白玉盞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遼代管狀瑪瑙飾件

鏤雕技法更是非常嫻熟,一般以多層鏤雕為主。陰刻線的線條寬細兼備,剛柔並濟,唐代那種剛勁的短陰線基本不見。

從文化特徵來看,遼金玉器包含了契丹族、女真族的民族文化、中原的漢文化、佛教文化和西亞文化四個方面。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遼金時期青玉迦樓羅形飾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遼代金鍊白玉竹節舍利瓶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金代葡萄紋玉飾2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遼金時期春水玉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遼金時期春水玉

傳統文化正是在不斷影響和碰撞中持續發展前行的。遼金玉器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玉器風格,充滿了北國情調和鮮明的民族風格。

遼金玉器是中國玉文化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如同遼、西夏、大理、金都是中國宋代史的重要組成一樣,遼金玉器同樣是中國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和研究價值。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識別宋代的玉器需要注意的幾點

“海浪說古玉”本著傳播、傳承古玉文化的宗旨,以提高古玉愛好者的鑑賞鑑定能力,促進玉文化的健康發展為目的,部分內容摘自互聯網與各文獻,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