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思考】關鍵詞:匹配。終於明白我和好朋友為什麼不歡而散了

“每個人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都不一樣,如果對風險的態度和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不匹配,做出錯誤投資決策的概率是很高的。”

風險偏好:風險厭惡型,風險中性型,風險愛好型

風險承受能力:生命週期,收入水平,流動性需求

摘自: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


【學習思考】關鍵詞:匹配。終於明白我和好朋友為什麼不歡而散了

被子要與蓋子匹配,才是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刪,謝謝)


終於明白那天我和好朋友為什麼不歡而散了

前一段時間,我和好友在討論投資時,不歡而散~

我:“價值投資才能更長久,根據動量投資,很容易追漲殺跌,最後慘淡結尾。”

她:“我要是也像你那樣有足夠閒錢,我也會選擇價值投資了。”

當時我沒明白她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直到今天,學到風險偏好時,才忽然醒悟當時朋友的那句話。其背後隱含的意義就是風險偏好要和風險承擔能力匹配!

我只看到了我們倆在風險偏好上的一致,但是卻忽略了風險承擔能力的不同。

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個月都有穩定的現金流,我不用還房貸車貸,沒有娃要撫養,父母都有自己穩定的收入。我只需要照顧好自己,甚至當我遇到風險急需用錢的時候,我還可以向父母拆借。

但是她和我不一樣,她目前處於工作更換期,沒有現金流,每月還需還房貸,養娃。父母健康,但現金流也不多。她面臨的不確定風險要比我大得多。所以她只能選擇短期性投資方式,比如做T。

其實無論是我還是她,我們都是對的,因為我們在風險偏好和風險承擔能力上已經達成了符合自己現實的平衡。

那窮人不能脫貧都是因為目光短淺,沒有富人思維嗎?

很多財商啟蒙書籍都在批判窮人沒有富人思維,所以才一直受貧窮之苦。我承認這或許是一部分原因。

但我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基於現實原因,無法實現投資。

比如一個家庭,是因病致貧,當他們需要拿錢救命,急需流動性資金的時候,還會投資嗎?!

從這一點上看,他們家庭風險偏好已和風險承擔能力的匹配!

所以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尤其是在當我們想指責別人的時候。

我們不能切身體會別人的痛苦,親歷別人的困境,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閉嘴,不隨意評判,給別人帶來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