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多恨老蔣?濟南戰役,群眾支前物資,遠超我軍預計

發生在1948年9月的濟南戰役,既是華東野戰軍自1947年“七月分兵”後,首次集中兵力作戰,同時也是兩軍大決戰的序幕。

對於華野來說,此役不僅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城市攻堅戰,而且必須堅決擋住可能由徐州地區北上的蔣軍援兵,併力爭在野戰中殲滅其一部。因此在戰役規劃上,總指揮部和華野設想了最困難的情況,準備用兩至三個月時間完成戰役目標。

百姓多恨老蔣?濟南戰役,群眾支前物資,遠超我軍預計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戰役規劃階段,總指揮部協調華東局和華北局,決定以華東為主,華北為輔,統籌解決濟南戰役後勤保障工作。

1948年8月中旬,也就是濟南戰役發起前一個月,華東局在曲阜召開了濟南戰役支前會議。華野副政委兼山東兵團政委譚震林和華東支前委員會主任傅秋濤,在會上分別作了動員講話,號召華東解放區做到支前生產兩不誤,實現“打下濟南城,解放全山東”的目標。會後,華東局、華東軍區、山東省聯合發出《濟南戰役總動員令》,進一步號召各級機構、群眾團體和支前組織,積極行動起來,既要做好動員民工民兵的支前工作,也要動員解放區一切全勞力與半勞力,包括婦女兒童也參加生產,以保障軍需民食。各級組織也均下達了支前工作指示,動員群眾和機關工作人員,克服一切困難,忘我工作,堅決保障戰時民力、畜力和軍需物資的供應,奪取濟南戰役的全勝。

百姓多恨老蔣?濟南戰役,群眾支前物資,遠超我軍預計

山東支前委員會進一步充實健全了組織,由華東局秘書長郭子化及華東軍區副參謀長袁仲賢分任正副主任,下設秘書、政治、財糧、民力、衛生等部門,直接負責領導指揮各地的支前工作。

在戰前籌劃時,華東局規定的供應標準是:每人每天3斤糧食(舊斤,每斤合16兩,其中食用2.5斤,剩下0.5斤作為轉運途中的損耗),5錢油、5錢鹽,9斤燒草。一匹馬折算3個人的消耗量。

由此計算,負責從濟南城東發起進攻的第9、第13及渤海縱隊8萬人,每日需用糧24萬斤,油鹽各2500斤,燒草72萬斤;負責從濟南城西發起進攻的第3、第10及魯中南縱隊共6萬人,每日需用糧18萬斤,油鹽各1750斤,燒草54萬斤;在南線運河以東負責打援的華野第1、第2、第6、第7、第11縱隊,以及晉冀魯豫第11、第12縱隊,以及魯南軍區地方武裝,共約18萬人,每日需用糧54萬斤,油鹽各5625斤,燒草162萬斤;南線運河以西負責打援的華野第4、第8縱隊及冀魯豫獨1、獨3旅共約8萬人,每日需用糧24萬斤,油鹽各2500斤,燒草72萬斤。此外,兩廣縱隊、野司直屬隊以及醫院轉運站,共約2.5萬人,每天需用糧7.5萬斤,油鹽各781斤4輛,燒草22.5萬斤。

百姓多恨老蔣?濟南戰役,群眾支前物資,遠超我軍預計

以上總計,預計參戰部隊每天需用糧127.5萬斤,油鹽各13281斤4兩,燒草382.5萬斤。一個月需用糧3825萬斤,油鹽各39.84375萬斤,燒草11475萬斤。此外,華野還估計在戰役進程中,還要供應8萬名俘虜(預計北線俘虜5萬敵軍,南線3萬俘虜)及數量尚無法準確估計的數十萬民工的糧食,所需數量相當龐大。

要在短時間內,在飽受戰爭摧殘的華東地區籌措這麼多糧草,困難是非常大的。華東局根據各解放區實際情況及各部隊所處位置,決定除位於運河西岸的第4、第8縱及冀魯豫獨1、獨3旅由冀魯豫戰勤指揮部負責供應外,其他部隊分別由渤海和魯中南地區負責供應。

從8月底開始,山東解放區人員便被動員起來,掀起支前和生產的熱潮。東起海濱,西到運河,南抵隴海鐵路,北達渤海平原,男女老幼奔走相告,人人爭先,決心為解放濟南立功。在廣闊的田野上,廣大翻身農民晝夜突擊秋收秋耕,以便騰出人力支前。婦女,兒童趕忙磨面碾米,供應軍糧,進取濟南必經的沿途,村村戶戶清掃院落,準備鋪草和燒草,盛水用的鍋缸,準備接待過境的解放軍和民工。

百姓多恨老蔣?濟南戰役,群眾支前物資,遠超我軍預計

魯中南地區擔任了供應前線的最繁重的任務。僅沂蒙一個分區,即完成繳納公糧1250萬斤的任務,超過預定任務四分之一.濱海地區也及時完成了620餘萬斤的預徵任務。新泰縣鳳凰泉村,展開繳糧競賽。在“繳早、繳快、繳好”的口號鼓舞下,一上午即預交13000斤糧,不少村莊一天即全部完成任務。

泗水縣肖家莊軍屬趙正榮在繳糧前,簸了又簸,上繳的糧食十分乾淨。蘭陵、趙鎛、蒙山等縣的婦女,日夜趕磨麵粉,冒雨送到前方。蘭陵南橋區3天內磨面78000斤。趙鎛縣部分區、村的婦女,組織變工組,白天生產,晚上推磨。這個縣的東郭莊一帶群眾,在磨麥面時先去皮,再磨面,每百斤麥粒可出面80斤,麵粉又細又白。由於小米供應量很大,石碾不夠用,新泰縣北公家莊等地群眾,便以磨代碾加工穀子,保證了加工任務的完成。

渤海地區也為前線供應了大量的糧食柴草。據2、3、4三個分區的統計,共供應糧食1743萬斤,柴草260多萬斤。

百姓多恨老蔣?濟南戰役,群眾支前物資,遠超我軍預計

據事後統計,華東各地籌集的糧草數目如下:

渤海一分區:麵粉400萬斤。

渤海三分區:麵粉560萬斤,小米250萬斤,馬料200萬斤。

渤海四分區:麵粉1000萬斤。

魯中南一分區:原有存麥70萬斤,購買200萬斤,預借秋糧1250萬斤,共1520萬斤。

魯中南二分區:原有存麥360萬斤,購買200萬斤,預借秋糧2000萬斤,運入150萬斤,共2710萬斤。

魯中南三分區:原有存麥500萬斤,徵收秋糧1000萬斤,預借秋糧200萬斤,運入200萬斤,共1900萬斤。

魯中南四分區:原有存麥1000萬斤,徵收秋糧1000萬斤,預借秋糧4100萬斤,購買340萬斤,共6440萬斤。

魯中南五分區:原有存麥880萬斤,徵收秋糧2000萬斤,預借秋糧1000萬斤,購買300萬斤,共4180萬斤。

魯中南六分區:原有存麥2000萬斤,徵收秋糧4000萬,共6000萬斤。

魯中南七分區:原有存麥200萬斤,購買400萬斤,預借小米1500萬斤,極2100萬斤。

淄博特區,預借秋糧300萬斤。

濟寧市購買160萬斤。

百姓多恨老蔣?濟南戰役,群眾支前物資,遠超我軍預計

以上共計籌集糧食27720萬斤。能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從飽受戰爭摧殘的山東大地上籌集出這麼多糧食,甚至大大出乎華東局和華東支前委員會的預計。究其緣由,是因為土改後,廣大翻身農民積極性空前提高,他們覺得,傾盡全力支援子弟兵,就是在保衛土改的勝利果實,就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

在糧草使用上,華野後勤司令部規定:各縱隊成立一個約50人的糧食總站(每個師1個分站,縱隊直屬隊1個分站),為全縱總的糧草經理,負責與各地縣及分區以上(支前委員會)接洽糧草數量。縱隊以下單位,不得向各村各區直接提糧。各伙食單位的糧食,儘量自行組織運輸,不再使用臨時民夫。油鹽購備,亦統由糧站接洽。同時,各部隊應經常保存自帶3天糧食。鑑於籌集的糧食中,小麥所佔比例不足五成,因此規定各部隊從9月份起,領用的糧食中,麵粉佔三分之一,小米等雜糧佔三分之二,相互調劑食用。其中,麵粉應儘可能供應給傷病員。

百姓多恨老蔣?濟南戰役,群眾支前物資,遠超我軍預計

在戰役進程中,華野各部隊嚴格執行上述規定,深入動員,切實做到不浪費一粒糧一根草。在厲行節約的同時,各部隊也非常注意給指戰員們增加營養。例如,在食用小米時,部隊就儘可能做成小米煎餅。

而隨著戰役的進程和作戰部署的調整,南線、北線需要供給的人數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據事後統計:北線各野戰部隊、地方部隊、野戰醫院、常備民工、俘管處,計35.5萬人。

南線作戰部隊、野司直屬隊,共計21.75萬人;總部醫院、總部擔架、俘管團5.63萬人,各野戰醫院2萬人,常備民工10萬人。以上總計,南線打援部隊共39.38萬人需要供應。如果再加上後方臨時民工20萬人,則濟南戰役需要供應糧食的人數達到了94萬人。

由於厲行節約的舉措落實到位,因此這94萬人,每天實際消耗糧食235萬斤。如果加上喂牲口所需的28萬斤,共計263萬斤。濟南戰役結束時,總計消耗糧食7969萬斤,節餘糧食19751萬斤。

百姓多恨老蔣?濟南戰役,群眾支前物資,遠超我軍預計

在副食方面,僅魯中南地區就成立了5個隨軍供應站,2個固定供應站,籌集的副食數量如下:

魯中南一分區:生油22.5萬斤,食鹽120萬斤,鹹魚9000斤,蝦皮1.2萬斤,細粉2000斤,鹹菜1500斤

魯中南二分區:生油24萬斤,食鹽103.5萬斤

魯中南四分區:生油46940斤,食鹽147.4萬斤

魯中南五分區:生油48830斤

魯中南七分區:生油5萬斤,鹹菜5萬斤,大蒜1萬斤,食鹽10萬斤,豆子30萬斤

濟寧市:生油1萬斤

以上總計,魯中南地區共籌集生油62萬餘斤,食380.9萬斤,鹹菜5.15萬斤,蝦皮1.2萬斤,細粉2000斤,大蒜1萬斤,黃豆30萬斤。

由於在副食供應上,華野各部隊以自行就近採購為主,後勤部門調撥為輔,因此魯中南地區籌集的這些副食,部隊僅耗用了生油2.4萬斤,食鹽2.9萬斤,鹹菜450斤,鹹魚3000斤,蝦皮7000斤,細粉2000斤。

在燒草、馬料供應方面,因濟南周邊草料不敷使用,因此地方動員群眾將高粱秸稈壓碎曬乾,並砍樹劈柴以供軍用。各部隊以團為單位統一籌借,並付給群眾草票,以便日後與地方清算。駐地靠近膠濟鐵路沿線的各部隊及後方醫院,還儘可能使用從後方運來的煤當燃料,以節約草料。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