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活躍在戰“疫”最前線

融媒體活躍在戰“疫”最前線

二月七日,在河南項城融媒體中心網絡直播導播間內,工作人員在緊張忙碌著。 新華社發

融媒体活跃在战“疫”最前线

新疆昌吉州呼圖壁縣通過開展“宅家總動員”短視頻大賽徵集活動,引導廣大群眾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營造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圖為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良種場村居民焦麗萍正在和女兒、婆婆一起錄製練習瑜伽的短視頻。 陶維明攝(人民圖片)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媒體的大量報道充分體現了多樣化的特點。不少媒體創新性地推出一些頗具互聯網思維的融媒體產品,並結合移動直播、短視頻、AI主播、H5產品等多種形式,在緩解公眾信息焦慮、傳遞一線抗疫聲音、更好開展防疫工作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將新聞現場送到眼前”

防疫期間,你“雲監工”了嗎?

打開手機,觀看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直播,是許多網友今年春節的特別體驗。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的“央視頻”App在“疫情24小時”專題頁面上線了2家醫院建設現場的5G直播,全天候不間斷地為用戶呈現施工現場的實時畫面。直播上線不到3天,累計訪問量就超過2億人次。這種不同於傳統新聞直播的無剪輯、無加工、只有多機位與呈現角度的慢直播方式,在抗擊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的確令人眼前一亮。另外還有醫院建設的全景VR直播,使得網友在監督施工進展過程中有了更多選擇。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對於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新聞報道,提升信息透明度十分重要,這正是此次“雲監工”24小時不間斷直播的優勢所在。慢直播中用戶的自主選擇與參與空間較大,能夠滿足自身的知情權與監督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放鬆焦慮心情。

除此之外,慢直播還與人工智能、VR等技術相結合,帶來沉浸感更強的觀看體驗,實現“將新聞現場送到眼前”的目標,更好滿足觀眾需求。

短視頻記錄抗疫點滴

前不久,俠客島拍攝的一段名為“派出所裡的哭聲”短視頻讓網友大呼“心疼”:由於人手不足,派出所60多歲的廚師潘師傅從春節前到2月底一直跟著民警一起加班,每天要為60多位民警提供三餐,還要承擔備餐流程中的其它工作。那天,由於承擔了巨大工作量卻沒得到同事認可,潘師傅在樓道里泣不成聲。正在前線採訪的俠客島記者剛好看到,便用手機記錄下了這令無數網友動容的一幕,視頻被人民網抖音賬號轉發後,點贊已逾604萬次、網友評論達37萬條。

相較於文字報道,短視頻的特點在於直觀生動,還能充分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實現內容輸出。防疫期間,多種短視頻、Vlog成為不少單位融媒體矩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短視頻能抓人眼球、在小篇幅內集中傳播關鍵信息的特點,有效滿足公眾信息需求。

為了更好實現短視頻的內容傳播,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媒體在視頻製作與分發方面下大力氣,創新內容生產。同時,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視等平臺的流量效應,發佈防疫知識、拓寬闢謠渠道、講述醫護人員及一線防疫工作者的英勇事蹟,推出了許多令人難忘的短視頻產品。

此外,Vlog這一具有典型UGC(用戶原創內容)特點的內容傳播形式,也成為防疫期間一線工作者記錄自己生活的得力工具。一些醫護人員、基層防疫工作者用視頻錄下抗疫點滴,帶來更多來自一線的聲音,視頻上傳至網絡後獲得不少網友點贊。

以“新聞 服務”為內核

防疫期間,許多地方新聞機構利用自己面向當地群眾的渠道優勢,借力融媒體傳播,也推出一系列防疫便民服務,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上海,東方網聯合上海16個區融媒體中心,推出“抗擊疫情,上海在行動”新媒體產品,同步上線於區融媒體中心APP,內嵌疫情通報、闢謠專欄、確診患者同程航班車次查詢、定點發熱門診導航等諸多板塊,所提供的便民服務細緻周到。

在陝西,陝西廣播電視臺啟動省市縣三級融媒體中心協作機制,激活107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多平臺聯動,實現全方位、多角度的防疫信息精準覆蓋。

在浙江,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為群眾服務,是各地的“規定動作”。信息權威發佈、提供民生服務、做好助企惠農,也是縣級融媒體中心擔當的重任。

在貴州,全省88個縣級融媒體中心與全省試點的23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並肩作戰,堅守在防疫第一線,打通防疫新聞報道的“最後一公里”……

專家指出,這些基層融媒體產品不斷湧現,內核是“新聞 服務”的融合轉型,這樣的轉型在傳播防疫權威信息、為群眾紓難解困、推動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不誤等方面效果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