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的作者都破產了,這本書還靠譜嗎?

千微觀察


一本書就是一本書而已。作者破產的原因是多種,作者破產與這本書是否值得推薦和閱讀是兩個方面的事情。所以說這個事情需要一分為二來看!



第一、盡信書不如無書!書要辯證地去看

翻看一本書就是希望在書中能夠汲取營養。任何一本書,我們在閱讀的時候都需要帶著自己的腦袋去讀。

我們都知道,古人很早就告知我們,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就是告訴我們,讀書學會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而不是被作者帶著走。作者說得有道理的內容我們要學會接納和認可!作者說得內容和自己的見解不同,要學會去分析和對比。

從這個叫來說,作者破產與否,讀他的書就需要帶著自己的腦袋去看。


第二、書總是一個時代或者一個環境的產物,只是記錄當時而已

人都是環境中的人!人總是活在一定時代之中的人!他的言論和思想總是和當時的環境有很大的關聯。

所以,從這角度來說,看這位作者的書,也只是透過他的文字觀察他所思考的時代而已!


千里路


我今年準備學習投資理財知識時,閱讀了《窮爸爸與富爸爸》。

倒不是這本書多麼經典我必須閱讀,實在是我當時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所以用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在微信讀書裡,找到經濟分類,再找到投資理財小類,我想理財分類下的書大概就是我應該讀的。

《窮爸爸富爸爸》是這個分類下排列最前的書。

按照通常的觀點,排列越靠前,自然就是讀的人最多的,也是最值得一讀的,所以這就成了我2019年讀的第一本投資理財類書籍。

說實話,這是一本很好讀的書,說它好讀,是因為它語言簡單易懂,讀這本書有點像讀故事,把一些關於投資理財的思想融入到故事中講述,所以讀起來很輕鬆。

但這類書籍,越是容易讀,就越沒有什麼參考價值。

我想用3句話就能把全書內容給概括完:

1.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工作

2.一切能讓錢流入的才是資產,一切讓錢流出的都是負債,闢如,你的房子並不一定是你的資產,如果是自住的,那麼它就是負債,如果是投資的並能帶來現金流入才是資產。

3.首先支付自己,其次才支付他人。支付自己就是將自己的各項收入用來購買資產,其次才是用於支付各種負債與支出。

合上書的那一瞬間,你會發現你還是一頭霧水,因為除了這些,它什麼都沒講,所以這本書一貫被稱為一本“改變你財務思維”的書,但是我個人覺得很多年前,也許是這樣,而如今還真不一定是這樣。

因為相對於如今這個比二十年前精彩紛呈了幾十倍的世界,這樣的知識鋪天蓋地,就算不讀這本書,有很多知識我們都早已瞭然於胸。

它既做不了一本投資理財的起點書籍,也做不了一本實操書籍,全書中幾乎連一星星理財的建議,實操乾貨都沒有,但是作為一本暢銷書,它也不是一無是處,總有那麼一點點能觸動你的地方,可能這地方就在你打開這本書的前半小時內。

之後一切都是重複,不斷地重複同樣的觀點,給你雞湯,雞血。

也許我有失偏頗,但這是我的切身感受,當然我是半年以前讀的,我不太記得其他感受了,唯一還記得的是,讀一遍就行了,絕對不值得讀第二遍。

正因為我讀了這本書,所以我後來就不太敢讀《窮爸爸富爸爸》系列的其他書,可能我會這樣想,還是出於我過於功利的性格,我覺得它太不實用了。但是我很多次勸誡自己,也許這是一本富爸爸系列最基礎的書,而所有有用的知識會在富爸爸系列的其他書中出現,所以之後,我又讀了另一本《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說句實話,我是耐著性子讀完的,因為內容完全沒用。

尤其關於作者羅伯特.清崎如何避稅,如何通過不斷地購買房產再出賣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富有,那完全不適合中國國情,根本毫無用處。

這本書唯一有一些用處的觀點是把投資人分成四個象限,至於具體是什麼,我也不詳細敘述了。

說這麼多,最後總結一下,可讀可不讀的一本書,讀了也沒壞處,時間多就不妨看看。\t\t


紫貝殼


我是去年6月底開始接觸理財知識,第一本理財書(電子書)就是《窮爸爸富爸爸》。老實說,這本書很容易讀懂,沒有那些艱難晦澀的專業用詞,容易讀懂,裡面闡述個人資產分類和理財認知,對於理財小白,認識理財的重要性,還是有一些幫助。但這本書,我個人認為,它不是教人怎麼投資理財,沒有操作性,如果是抱著教人學會買賣投資的心態去看待,那肯定會覺得沒有收穫。

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有兩個爸爸,一個親生的“窮爸爸”,高學歷的教育領導,這個爸爸的觀點是,努力讀書學習,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另外的“富爸爸”則是作者好朋友的父親,這個爸爸學歷低卻是一個有錢的企業家,和“窮爸爸”觀念相反,他倡導要讓錢為自己工作。兩個爸爸生前,都是屬於事業有成,有豐厚的收入,但是最後兩個人結局不一樣:“窮爸爸”留下還有待支付的賬單,“富爸爸”給慈善機構和家人留下了千萬資產。

讀完這本書,有些觀點對於目前我來說,不具有指導意義,即使他說得是正確有道理。比如富人不為錢工作,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錢而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們工作,比如房地產投資之類的,這對於普通的我來說,不現實

但是有些觀點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具有指導意義的:

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東西,負債就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我用自己直白簡單的話來說,要想變得有錢,除了增加個人收入之外,就是更多買入資產,比如知識,自我教育投資,這些在未來都有極大可能為我們帶來收入。

關注自己的事業,事業和職業不一樣。這和我們當下說的plan B副業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需要我們到場就能夠正常運轉的業務。


這些是我讀完這本書的一些感受。總結來說,對於沒接觸過理財零基礎小白來說,有些觀點是可取的,有些則不然。而對那些專業人士、想要獲得理財投資高收益的人來說,沒有操作指導作用。





漫漫三思


從培養小孩子或者年輕人的初級財商來說,這本書非常有用,但是在國內實用性上堪憂。

我第一次讀《富爸爸》是在高中,此前爸媽從來沒有教育過我什麼財商,就是好好學習準備考大學。但是那本書第一次讓我瞭解到原來金錢的運轉是有規律的,並不是勤奮努力就可以發財的。但是《富爸爸》這套書也是有巨大的不足的,我放到後面再說。

《富爸爸》出現的時候,正值20世紀末,彼時,在中國正在全民討論教育問題,案例上冒出了一個韓寒,文筆橫溢卻自動退學,主流觀點都覺得他即將成為又一小混混。而勵志學剛剛開始盛行,陳安之的自我激勵,李陽的瘋狂英語……正是大行其道的時候。顛覆和奮鬥,是那個時代的學生思想。這種情況下,反對傳統教育,提出財商概念的《富爸爸》一經出現,果然紅遍全國。

《富爸爸》提出財務自由概念,提出職業和眼界存在四種象限,必須儘快跑上快車道,開公司可以更好的避稅,擅於借貸,投資(不動產)房地產是最快的發財途徑……這些觀點在2000年前來看非常超前,可以說盡快的領悟奧義,並且付諸行動的一批中國人,真的是改變人生。但是到如今,這些道理在中國幾乎人人都認可,所以以前的快車道,也變成了獨木橋,投資真的就可以讓你快速發家嗎?想想那些買P2P產品的人們,想想那些在次貸危機中傾家蕩產的人們……所以我想說的是,作為勵志小說,作為初級財務思維來說,《富爸爸》具有啟迪的正面作用。

但是……問題來了,正如所有勵志讀物一樣,精神鴉片的效果往往會高於實踐意義。這就像沒有對象的姑娘更熱衷於看“霸道總裁愛上我”一樣。《富爸爸》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操作性如何?可以說由於國情的不同,如今在中國的操作性非常低。你可以打雞血的告訴自己,我要進口跑上快車道,請問你的本錢在哪裡?你能判定創業或者投資就一定賺錢?美國是個更加公開透明的國家,中國則複雜的多,人情世故,政策法規都要注意……毫無社會經驗的年輕人貿然押注投資,結果往往血本無歸。

其實,《富爸爸》如果說前四本書講述自己的經歷以及聊聊本行美國不動產投資還比較在行的話。後面的一堆書,都是狗尾續貂,亂七八糟,是不是一個作者寫的都不知道。他又不能像合著者特朗普一樣厲害,吹更大牛逼,然後實現更大的牛逼。所以系列後面越來越沒讀的價值,甚至很多內容都是前面故事反覆說或者天知道哪裡來的無法證實的美國故事……

而對於財商來說,正經的金融學,經濟學非常深奧複雜,並不是一兩本勵志雞血書就說得清楚的。從凱恩斯到巴菲特,如果發財那麼容易,地球早成天堂了,你看了秘籍,別人不會看嗎?所以實用性來說,真的沒有!

雞湯喝的一時爽,一直喝,未必一直爽啊!


路易韭黃


《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20年前剛出來的時候,筆者就認為不靠譜,因為當時這本書賣的太火了,成了財經方面全世界最暢銷的書,說什麼在當進也沒有人相信。為什麼說《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不靠譜呢?

首先,《窮爸爸富爸爸》只是一本關於財富的心靈雞湯書,書中的內容似是而非,對教育小孩教育非常不利。並不是所有的小孩子將來都適合研究經濟,適合研究金融。人與人是不同的,世界上沒有完全相的兩個人,每個人的天賦是不一樣的,並不是人人都一定要去做生意,一定要去發大財,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對於小孩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有的小孩有藝術天賦,天生就是歌手,有的小孩會繪畫天生就畫家,有的小孩在體育的某個項目上非常有天賦,有的小孩天生就有一種社會責任感有領導能力,就應該去從政。有的小孩喜歡教育就應該去當老師,有的小孩在醫學方面有天賦,就應該去當醫生,所謂360行行行出狀元,現在不止360行。對於小孩的教育應當按照不同的小孩的天賦來培養,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其次,《窮爸爸富爸爸》作為一本財經著作,即沒有方法也沒有實際可操作的策略,財富著作是需要告訴讀者一些有用的技巧和方法,《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是什麼都沒有。

其三,《窮爸爸富爸爸》自己本身沒有理過財,也沒有投過資,更沒有金融的實踐工作經驗,憑著自己的靈感和空想編出一本財經著作,這樣的著作只能是害人害已,《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破產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他本身也不懂理財,也不懂財富管理,就算是有了錢,最後還是管不好錢,還是破產。

《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曾經的財經方面的暢銷書是不靠譜的。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我第一次看《富爸爸窮爸爸》是在高考畢業後那個暑假,這本書當時火到不行,不少中國人特別是70後、80後們都是通過它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財富自由。



而我身邊有些朋友對這本書評價很低,他們感覺根本沒有給出實操型的理財建議。

其實更多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更多傳導的是一種思維方式,讓你先從精神上富起來,也讓你知道,理財是一項系統工程,並不僅僅包括投資金錢,還包括投資你的時間、健康、教育甚至人生。



有多少人每天非常努力的工作,而且時間呢很少,但收入並不理想,或者是呢即使收入很豐厚,但是時間很少,壓力很大。

尤其是像很多年輕人,他走出校門以後,找到一份勉強合適的工作,然後就是每天起床上班,努力奮鬥掙工資,但是幾年下來以後呢,能做到收支平衡已經就不錯了,並沒有攢多少錢,即便是有些儲蓄,但是面對今天城市裡的房價,如果沒有家人幫忙的話,也很難購買,買了以後呢,又背上沉重的負債,這樣呢對工作的依賴就會更強,每天呢都是繼續起床上班,繼續努力奮鬥去掙更多的工資,好像永遠也跳不出這個循環一樣,生活質量呢其實沒有太大的改善。

在忙碌之餘呢,我們可能會不禁地問自己,依靠著要努力給別人打工掙來的工資,能有一天變得富有嗎?

答案是很清晰的是吧!

血淋淋的就在我們自己心裡,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這樣每天為了消費而忙碌,上班掙工資,為了更多的消費,更加努力的工作,去掙更多的工資,這根本就不是任何一個富有的人,他的生活方式和賺錢方式。



而《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呢,它出版時間是在99年,你可能會覺得是不是有點兒老了,這麼多年的時間,整個的社會經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也因個人財務問題而破產,作者的觀點和知識會不會已經不適用了呢?

實際上會過時的,永遠是具體的方法,但是關於財富的觀念永遠不會過時的,《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呢,就是在幫助我們革新理財觀念,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教會我們用富人的思維方式去看待金錢,去看待生活,用富人的思維方式,在生活中做出明確的正確的選擇。



你肯定聽過這樣一句話很刺耳,說貧窮本身就是一種專制,貧窮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錢而貧窮,是貧窮的思維模式,讓窮人永遠都無法擺脫貧窮的狀態,擁有這種固定思維模式的人呢,即便是有金錢從他面前走過,有機會砸在他腦袋上,他也無力伸出手去抓住它。所以《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呢,給我們帶來的是觀念的變革,那你發現這個社會所有的變革是不是都是關於觀念的變革的,所有的人生存狀況的改變,也都必然始於他思想上的改變。


愚蠢的畢言言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清崎本人並沒有破產,不但沒有破產,他還擁有著鉅額的財富。

至於說他破產,指的是他名下的一家主營教育財富培訓的公司------富裕全球公司。而且這個富裕全球公司還是清崎主動破產的。

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清崎名下的這家富裕全球公司起初為了推廣財富課程,和一家叫learning Annex的平臺公司簽訂了一份合作協議,藉由此公司的資源和平臺傳播課程。這家公司將清崎的財富課程推廣的非常成功,清崎也由此賺取了鉅額財富,但賺到錢之後,清崎卻不遵守協議規定,不願意付一分錢給這家平臺公司,而若按協議規定,清崎的富裕公司需給這家公司支付2300萬美元。

但富裕公司的實際價值只值400萬美元,這是一道再簡單不過的算術題,權衡之下,清崎主動讓富裕公司破產,公司破產結算不會牽扯清崎任何個人資產,如此一來,他可以無須向learning Annex支付2300萬美元。

這就是《窮爸爸富爸爸》作者破產的真相,他的財產並沒有損失,反而坑了別人上千萬美元,雖然從道德層面來說,清崎的人格已經破產了,但從經濟層面上說,他是成功的。

《窮爸爸富爸爸》是一本可以提高財商的書籍。

它指出,人們面對金錢與財富時首先應該深入地思考而不是僅憑情感做主。

沒有金錢,人們會感到恐懼,所以大家通過工作去獲取金錢;

取得金錢之後,恐懼會暫時性消除,但貪婪又會佔據人們的思想,賺了一百元錢人們會去填飽肚子,賺了一百萬則想買輛豪車,慾望是沒有止境的,所以新的恐懼又會誕生。

新的恐懼產生之後,人們又要去拼命工作,他們認為錢能買來快樂,可用錢買來的快樂往往是短暫的,所以他們不久就需要更多的錢來買新的快樂。於是他們不停地工作,要掙更多的錢,以為錢能使他們那被恐懼和慾望折磨著的靈魂平靜下來,但實際上錢永遠無法滿足他們的慾望,人們為了實現慾望而最終變成了金錢的奴隸。

所以要讓理智控制慾望,千萬不能讓慾望操縱理智。

窮爸爸說,貪財乃萬惡之源。
富爸爸說,貧窮才是萬惡之本。
窮爸爸說,努力學習吧,那樣你就能去好公司工作。
富爸爸說,努力學習吧,那樣你就能發現一家好公司並收購它。
窮爸爸說,我不富有,因為我有孩子。
富爸爸說,我得富有,因為我有孩子。
窮爸爸說,當涉及錢的時候要小心,別去冒險。
富爸爸說,要學會管理風險。
窮爸爸說,房子是最大的投資和資產。
富爸爸說,房子是負債,如果你的房子是你最大的投資,你就有麻煩了。
窮爸爸說,我對錢不感興趣,錢對我來說不重要。
富爸爸說,金錢就是力量。貧窮和破產的區別是,破產是暫時的,而貧窮是永久的。

按照中國古人的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所以《窮爸爸富爸爸》還是非常值得一讀的,至少他會改變你對金錢的態度,也許這一改變會改變你的人生。


播種火焰的青牛


我個人認為靠譜。


閱讀一本書,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在書裡可能有很多的觀點與你本身的價值觀不符,這時候就需要你獨立思考。


讀《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也是如此,選擇裡面對自己有用的部分,去除無用的部分,這才是讀這本書最大的意義所在。


投資理財類書籍不像是文學書籍,要看整本書的邏輯結構,要學習作者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甚至是摘抄金句。


讀這類數據,只要幫助你建立了理財思維或者讓你明白原來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資產項和現金流,這也算靠譜。


最後我想說:透過事情表面看本質。羅伯特清崎只是宣佈自己擁有的眾多公司中的一家破產,但是公司破產和個人破產不是一回事,他依然富有。還有出於商業原因將一家公司申請破產,是因為不想還某種債務。


另外舉一下其他事例吧:

一位夫妻關係導師離婚了,那麼她的課程還能繼續學習嗎?

一位科學家實驗失敗了,可以否定他過往的成績嗎?

一個醫生手術失敗了,他以後做手術還靠譜嗎?

……

我個人覺得,以上這些是一樣的道理,不用槓。


十二聊情感


在2012年,《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擁有的一家公司申請破產,對於其破產,有兩種說法:

有人認為這是又一個成功案例:清崎的主要收入來源於演講,其演講由他自己的有限責任公司環球富有有限公司和一家教育機構Learning Annex合作組織進行。而通過演講獲得收入之後,環球富有有限公司沒有結清Learning Annex的款項。最後在2012年Learning Annex起訴環球富有,並且勝訴,獲得了2400萬賠償金的判罰。但是清崎雖然個人名下還有很多其他資產,他還是堅持要環球富有破產(在國外,有限責任公司破產是不會波及個人資產的)。從而使得自己不用全額賠付2400萬賠償金的罰款。所以,這再一次說明了清崎的財商頭腦,他用一個簡單做法躲避了債務。

同樣的事件,視角不同情況也各有不同。也有人認為這說明清崎有可能是個空架子,因為這個行為影響了他的信譽。在2012年之後的若干年,他的聲譽的確打了折扣,這和他書中描繪的那種,犯了錯就很羞愧,走正道,注意形象不犯法的描述有差別。

怎麼看清崎和他的《富爸爸窮爸爸》,個人認為,他的書籍依然散發著光輝,對於一個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又或者有志於讓孩子未來更加理性決策的家長,他的書依然非常有用,我們也沒有在書中看到什麼觀點是錯誤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富爸爸窮爸爸》他並沒有解決投資實施上面的具體問題,他還是一本帶你入投資領域的書籍,引導你進入財富思維,但沒有解決投資的具體問題,這個問題很具體,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在什麼時候?買入還是賣出?多少金額的?哪一種資產?”投資決策是個很具體的問題,近乎你在思考的時候,也因為情況不同而有所變化。

2002年,清崎預測2016年美股大崩盤,然而預測並不成功,然後清崎預測2016年如果美聯儲降息的話,美股就會大反彈,不然,崩潰正在路上。結果美聯儲2016年12月開始加息縮表,而美股繼續上行。另外,其預測還有是在2018年比特幣最高點附近看好比特幣的未來。

從清崎的例子中,個人若干點總結,拋磚引玉大家共享:

1、投資決策,是一項注重細節的具體決策,沒有方法論是不行的,但是光有方法論,沒有投資基數,信息渠道,知識認知,也是不行的。我們前段時間說為什麼經濟學如今如此熱門,因為微觀經濟學是指導人決策的。現代人所有的決策都要自己做出,而又不得不自己去承擔決策的後果。

2、測不準和大概率。大多數情況下,有效的資本市場股價隨機遊走,又或者說,大多數情況下未來現金流量你是測不準的。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會擲骰子。但是,如今的科學家依然在不遺餘力的找證據去證明上帝在擲骰子,從波爾、海森堡、薛定諤到現下。前段時間有個耶魯大學麥克·德沃雷特實驗室就完成捕獲量子躍遷。這說明,上帝依然在擲骰子。也就是說,雖然未來會測不準,你依然要找事物的概率,不可能所有的事物都是隨機概率。比如老齡化就是個大概率事件,你如何讓人一夜變年輕。比如能源消耗和汙染加劇也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投資在於追尋概率,然後承擔因為概率預測失敗而導致的後果。

3、投資教育者未必要功成名就。術業有專攻,諸葛亮為什麼不當皇帝?歷史上還有個人,也是個教育家,就是《祖魯法則》作者吉姆·史萊特,1975年由於美國經濟大蕭條,其破產了,那一年巴菲特的業績是4%。來年,巴菲特幾乎翻番,但是吉姆·史萊特已經和投資無緣。另一個人,彼得林奇最終利用吉姆·史萊特的投資原則獲得成功,這個方法就是PEG,也就是說未來3-5年的增長率應該是一個股票參考的市盈率。

嗯,就這些。


凱恩斯


這個問題絕對值得說道說道!

說之前先介紹下,《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的作者是美裔日本人--羅伯特·清崎,自1999年4月在美國出版,至今已發行109個國家和地區,總銷量超過2900萬冊。

內容簡介:

清崎有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的企業家。一開始,清崎遵從“窮爸爸”為他設計的人生道路:上大學,服兵役,參加越戰,走過了平凡的人生初期。直到1977年,清崎親眼目睹一生辛勞的“窮爸爸”失了業,“富爸爸”則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於是,清崎毅然追尋“富爸爸”的腳步,踏入商界,從此登上了致富快車。

在書中,清崎以親身經歷的財富故事展示了“窮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

話說回到題主的問題本身,《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破產了?

為此我特地上網查了下事情的始末,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確實存在破產的情況,但破產的不是作者本人,而是清崎的一家公司。

這個清崎平時經常到處去演講授課,輸出自己的文化知識,做著和現今網紅一樣的事情,這個過程中,清崎委託了一家平臺公司為自己做包裝營銷策劃。

但是清崎沒付錢,一直沒付錢。

於是平臺公司把清崎告上了法庭,法庭最後判了平臺公司有權從清崎的公司收益中分賬,總額是2300萬美元。

官司結束了,平臺公司拿到錢了嗎?

一分錢也沒拿到,因為清崎宣佈自己的公司破產了!

要錢?沒有!

要臉?臉算什麼?

“你有一項技能或資產,你都可以考慮用企業形式擁有,享受更多好處和保護”

這是清崎曾經寫過的一句話,能看懂嗎?

清崎就是這麼實踐的,活學活用,看來這本書真的是他自己寫的,用的這麼順手。

在《窮爸爸富爸爸》一書裡,知道清崎對房子是怎麼定義的嗎?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口袋的東西,不管你工作與否;負債是把錢從口袋裡取走的東西。你想要致富,只需要不斷買入資產就行了;如果你只想當窮人或是資產階級,那就不斷買入負債吧。“

我們來看看房子,房子,購買了之後需要交一堆的稅,每年還要還貸,還得花不少錢去維護,是不是看到錢不斷流出口袋?

按照清崎的定義,房子屬於負債。

但是呢,清崎年輕時的核心資產,就是很多小房子和幾家小公司的股權,他就是靠這麼起家的。

我們再來看清崎說的另一句話:

富人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負債,只不過他們以為那些負債是資產。----富爸爸

呵呵,朋友們從中領悟到什麼了嗎?

在無月看來,追求財富是很有成就感的一個過程,每個人都渴望能找到速成的方法,但真正的方法在於你能不能抓住機會,能不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機會和方法,光靠聽,靠看,靠模仿是沒有用的。

文章的最後,分享書中富爸爸的一段話:

“機會就擺在人們面前,但大多數人從來看不到這些機會,因為他們忙著追求金錢和安定,所以只能得到這些。

如果你們能看到一個機會,就註定你們會在一生中不斷髮現機會。那時,我會教你們其他的事。學會了這些,你們就能避免生活中最大的陷阱。”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