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快評|文字雖可以肆意竄改,公道卻不容抹殺歪曲

今天,美國媒體曝出的一張照片挺有意思。

這張照片是美國總統特朗普19日在白宮新聞發佈會上的講稿。照片顯示,稿件中的“新冠病毒(Corona Virus)”被手寫修改為“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

参考快评|文字虽可以肆意窜改,公道却不容抹杀歪曲

報道出來後,有網友戲稱,這張照片有資格參評普利策新聞獎。為什麼呢?因為它是一張有故事的照片,這一“刻意修改”說明了很多問題。

首先,“刻意修改”說明這不是病毒慣常的說法。事實上,美國總統並不是一直把“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的。雖然一直以來,個別美國政客會時不時發表汙名化中國的言論,但是就總統本人來說,即使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期,特朗普也沒有公開使用過“中國病毒”一詞。不僅如此,特朗普此前甚至還曾多次讚揚中國在抗擊疫情方面的努力。

那麼,從什麼時候起,特朗普開始“變臉”了呢?回溯一下,特朗普第一次公開使用“中國病毒”的說法是在3月16日。那天,他連發三條推特,每一條都提到“中國病毒”。三條推特都用到一個詞,這就不能不說是刻意為之了。可以說,他不怕人家注意到他的這個新用法,他只怕別人注意不到。

這幾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促使他下定了決心,一改之前關於病毒名稱科學理性的叫法,冒著被批種族主義的風險呢?回顧那一天,全美新增確診病例860例,而特朗普最最在乎的股市在16日早上開盤直接熔斷,這是自3月9日以來的第三次。在當天的記者會上,特朗普一改此前對美國疫情和經濟的“迷之自信”和樂觀論調,首次承認美國經濟可能出現衰退。

就這樣,隨著疫情在全美迅速蔓延的勢頭越來越猛,隨著政府的救市措施幾乎“打光了所有的子彈”而股市卻一崩再崩,隨著美國政府因抗疫的拖延混亂而飽受詬病,特朗普的“中國病毒”說應運而生。

其次,“刻意修改”說明是要實現特定的目的。我們知道,寫文章的時候,不重要的詞肯定是用哪個都無所謂,而既然是刻意修改了的,那必定是想要達到一定的目的和效果。一國總統的發言稿就更是如此。

那麼使用“中國病毒”一詞的目的是什麼呢?美國民主黨籍眾議員劉雲平19日發表在《華盛頓郵報》上的一篇文章稱,特朗普一再堅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是“仇外”,是“假裝這是一種不會困擾美國的外來病毒,是短視的想法”,“認為新冠病毒是中國面臨的問題,這導致他未能認識到在國內開展病毒檢測和擁有足夠的醫療設備來應對疫情的重要性”。

不,筆者認為,這不是特朗普使用這個詞的主要目的。他現在的做法並不是要繼續“輕視”這種病毒,而恰恰相反,疫情發展得太猛烈,股市熔斷得太瘋狂,於是乎,常見的“甩鍋”表演又開始了。

對此,俄媒的報道可謂一針見血。俄新社3月18日報道稱,可以肯定,特朗普將是尋找病毒“民族屬性”的主要受益者。疫情剛好契合特朗普政府的主要政治論點,總結起來就是:“一切都是中國的錯,應當懲罰中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美國再度偉大。”他的意圖很好理解:如果一切都是中國的責任,那麼就不會有人指責華盛頓當局防疫不力,怒火都會轉向北京。

特朗普的這些小心思,美國人也能看穿。18日,特朗普此前參選總統的競爭對手希拉里就毫不客氣地揭穿了他,“總統正在滑向種族主義言論,想轉移人們注意力,(掩蓋)他未能及早認真對待新冠病毒、廣泛提供檢測、為美國應對危機做好充分準備”。

最後,再看看這一經過“刻意修改”的說法所形成的實際效果。

一方面,病毒可不管你是不是叫它“中國病毒”,它的傳播是無國界的。媒體就指出,“在這方面花費的力氣不會給深受病毒之苦的人帶來絲毫的安慰和幫助”。美國目前的確診人數以每天4000例左右的速度增加,截至3月20日,總數已達到13350例,死亡病例已達到188例。而美國總統的這種言論為中美兩個大國在共同抗擊疫情上的合作平添障礙,對於這一點,美國當然要承擔全部責任。

另一方面,總統帶頭使用這種措辭引發美國社會針對亞裔日益強烈的仇外情緒。紐約州眾議員牛毓琳就表示,她已經看到新冠病毒對自己所在社區的傷害。她認為特朗普“所有言論都在助燃種族主義火焰”,“從根本上講,繼續把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就是種族主義。我們看到這加劇了整個社區的仇外情緒。”她還認為特朗普的言論使人們感覺自己的種族主義思想是“有道理的”。

至此,我們再回過頭看那一筆黑色的、重重的塗抹修改,那並不能玷汙中國,只會讓世人更加看清美國的行徑是多麼地卑劣與低級、荒誕而可笑。

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文字雖可由你肆意竄改,公道卻決不容抹殺歪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