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年轻教师整个职业生涯都拒绝评职称,只把精力放在教学上,最终会是什么结果?

美蛙英语


如果一个年轻教师整个职业生涯都拒绝评职称,只把精力放在教学上,最终会是什么结果?我想最后的结果是等老的时候,别人会说他傻,自己也会感到后悔。


如果一个年轻教师拒绝评职称,绝对不是因为他有多高尚和无私,很可能是被职称所伤,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也知道,评职称不是你有业绩和能力就一定能评上高一级职称的,他得有各种条件限制,最重要的是职称指标你能否争取得到?这个年轻人如果因为能力强,但情商低,不圆滑,不懂人情世故,结果可能屡次与职称擦肩而过,因此对评职称非常失望,从而拒绝评职称。



我们教师也是一个社会人,同样需要吃饭、买房,这些都与经济收入钩,你不评职称,收入就比别人少一大截,你难道不食人间烟火吗?就算你自己可以忍受清贫的生活,你难道也愿意让自己的父母老无所养,子女跟你一样过得很清贫吗?假如你一直不评职称,你每月的收入跟同等条件的同事少2000元以上,你心理会平衡?等以后退休了,你的退休工资也只有别人一半,你释然?我觉得一般人做不到的,不仅仅是思想觉悟问题,而如果是正常思维的话都不能接受。

再说职称也是对你的工作的认可,不仅仅与收入挂钩,也是一种荣誉。等到退休时,别人都是教授(高级教师),你还是一个教员,别人怎么看你,你自己的子女都会觉得你无能,你能接受?

所以我想如果意气用事,一直不参与评职称,到老时一定会后悔的。我觉得只要自己有能力,就尽量去争取。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看到这个问题,我很想说几句。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很多年。在参加工作几年后,很自然的评了小教二级、小教一级职称。与我一起进入单位的老师接着评了高级职称,而我就不再评了。我先来说说别人的高级职称是怎样评的?

大家都知道评选高级职称是有较高的条件的。特别是在论文这一块,要发表在一些刊物上。还要排队评选。我了解的一些老师在评高级的时候都是四处找人的,总之各种乱象让人瞠目。我没有那么过硬的关系,也不想四处求爹爹告奶奶。知道没有关系的人想评个职称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想想其中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一点评职称的欲望都没有。老老实实排队,那就等到天荒地老吧!



虽然我到现在都是一个小教一级的职称,但是我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在单位里比所有人都强。我带过的班级,全班找不到哪位家长对我有意见的。孩子们也能非常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如果我的工作做得不好,家长对我有意见的话,他们会马上去找院长投诉的。但是,我带班时,众多家长都非常感谢我。说我对孩子很负责。

没过多久,我就成为了年级组长。再过了一段时间,我就不在一线带班了,而在行政上工作,搞材料、管理教师、给教师做培训。我已经不在一线教学了。大家认为我不教学了,还会干什么呢?还会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吗?

是的,尽管我拒绝评职称,而且已经不带班了,但是我一样在潜心钻研着教学。因为我们每个学期都要组织教师公开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有哪些问题存在,我都必须比她们更专业,才能够给她们指出这些问题出来,老师才能进步。而且,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都由我来主持。我必须花时间来准备,不断学习。这是对家长负责,与我评不评职称,没有一毛钱关系。



前几年,我开始发现孩子的大量问题都是来自家庭的问题。(尽管很多家长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于是我就萌发了一个想法:我要帮助这些家长,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家庭教育,如何才是正确的爱孩子?我要给他们开讲座。

当我一有这个想法时,马上就与领导进行了交流。院领导非常支持我。接下来,我就给家长开了第一次讲座。当时的反映并不是很好,但家长们还是有收获的。



为了能够把讲座讲得更专业更精彩,我开始去北京学习,成为了国家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去珠海学,成为了家庭教育指导师、正面管教导师来南昌开课,我成为了正面管教家长和学校讲师、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育婴师、去北京参加国际DISC学习,成为了DISC讲师。还参加各种社群,学习了很多知识。在自己拿了一大堆证书后,又继续在幼儿园给家长开讲座,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确实,他们通过听讲座解决了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很多的问题。


我全国各地跑过很多地方,每次都是一个人在外地学习。而且这些学习的费用全是我自己掏。



我拿到的证书与评职称没有任何关系;

我给家长开讲座也与评职称没有任何关系;

我早就不想再评职称了。

不希望让评职称一事而让自己搞得焦头烂额。

而且我敢保证,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再去评职称了。

我目前做的这些事情,我觉得远比评职称有意义多了!



而且,我还将做更多事情。

这就是一个拒绝评职称的老师的结果!


雨后山林静


本人,算一个吧。我在国内几所985/211大学教书18年,正式职称至今还是讲师。

要不要职称,遵从内心选择

26岁时,我在中科院获得了中级职称,后来离开学术界。32岁进入某985大学后,第一学期学生打分名列学院第一名。院领导说,写一点文章,早点评副教授吧。我说,“我要做中国第一讲师,不做第二副教授”。

这虽然是玩笑话,但确实反映我的内心。评了副教授就要评教授,评了教授就要评博导,免不了一些人情世故。我之所以当老师,是因为爱讲课,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其他不太在意。

此后,我也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了一些学术文章,但是从未参加评职称。

我把精力集中在教学和研究上,很快有了点小名声,经常被政府和企业邀请讲课。被市场认可后,就更不介意职称了。

从全职到兼职,有利也有弊

5年多后,我辞职离开了这所大学,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办了一所小私塾,培养朋友们的孩子),后来又去美国攻读教育学博士。

回国后,我被几所985/211大学(包括原任职的大学)聘为兼职教授或研究员,也经常为企业和政府讲授管理学,一直到现在。

脱离体制,有利有弊。一方面,我自由自在,有大量的时间教学、写作(正式出版了9部专著),甚至玩自媒体(在2019年今日头条生机大会上跻身育儿情感领域前十名)。另一方面,在一些官方场合,因为没有全职教授头衔而被鄙视冷落。

总结

人生,本来就是有得有失,没必要后悔。看到以前的同事们成了博导、当了领导,我为他们高兴。自己随心所欲不逾矩,也算一种不错的活法吧。由于个性和价值观的不同,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我也不推销我的活法。


施冬健MCN


一名教书三十余年老教师对教育评价的痛心与失望!!我是一名从事小学一线教学三十余年的老教师,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教学成绩一直在同年级前列,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好评。对于名利一直很淡泊,年轻时总是让着领导和老教师,一次次与荣誉擦肩而过,因此影响到自己的职称评定。如今快退休了,担任的是六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积极参与。如:在县运动会中学校获奖名单中,几乎全是我们班同学。辅导学生参加县级论文竞赛和知识答辩中也获奖。语文学科教学成绩也一直在学校排第一。且在期间,一次工伤因放心不下学生而带伤提前一个月上班。今天,学校评什么优秀,却因为领导测评而评不上,其实荣誉对我们老教师来说不算什么,但我认为这应该是对我教育教学的一种肯定和认可。却又一次与我无缘,这样让我这位老教师心寒,且对教育的评价失去了信心。一次次的优秀擦肩而过,评职称时就没有了这些硬件,这样的教育,一生都评不上职称,悲哀,我们的教育评价!!下图是学生家长对我的认可!





阳光因子2


我不是教育行业的,但是我身边有一个例子可以参考…某技术单位,总工室大家都懂,技术一把手的部门,其中有一位专管我专业的总师,职称是工程师,对,你没有看错,中级职称。他是南开毕业的,60后,理工科,但凡图点名利也不至于中级,随便再去深造一下读个博,发点论文,找个课题都是小意思,但是却什么都没有…

但你要说凭啥工程师能当总师?别杠,人家业务专业确实牛。那你要再说为啥只能当总师,升个一把手不香吗?我只能说我也替他遗憾,单位里不懂专业的都想方设法找专利找项目发论文评副高正高了,可是他却什么都没有,最后人家都当官了,开个会他还坐不上主席台…

所以…你品,你细品…没职称,不求名利,业务好单位离不开你,最多也把你放到中层让你干活,将来出事儿也能负责,干好了是领导的,干坏了你背锅…


o_o晴


说说自己身边的例子吧,希望对你有帮助,有启发。


同事比我早一年入职,教英语,对工作很认真,负责,早年学生生源不好,基础差,经常有学生不写作业,上课不听课的情况,同事是个认真的人,所以每每出现这样的学生他就很生气,气学生不成器,办公室里经常见到他批评学生的场景。


又加上他身体单薄,体质不好,所以一次学校的体检中,发现他得了重病,需要住院治疗,整整一个学期都没有来上课。

次年新学期开学,他才校来上课,看起来精神还不错,但是据说留下了病根,身体需要调养。每每和其他同事聊天说起自己的病的时候,他就表达自己以后再也不和学生真置气,伤自己的身体的想法。同时也表达自己以后不参与评职称,(我们这儿评职称必须要先当班主任),太累,怕自己吃不消。在那时,他认为身体健康比评职称重要。(当然,确实如此)


转眼间8年过去了,在这8年中,他身体恢复的很好,但是和他同时入职的教师都已经评上了职称,甚至比他晚来的一部分也都评上了(比如我)。这时候的他,思想上开始出现了波动,每每我们教研活动的时候,同组的老教师也劝他,让他重新考虑当班主任,评职称的事情。


一开始,当别人劝他的时候,他还只是拿自己身体吃不消来当挡箭牌,大家也不好再劝。后来,自己内心也不谈定,可能也有家人的劝导一部分原因。他开始了改口,流露出想要当班主任的想法,觉得不评职称也不是个事,毕竟评职称可以增加一些被动收入。


目前,他已经向年纪主任表达了想申请当班主任的想法,估计等新高一开学,他就能如愿从班主任工作干起,走评职称的道路。


通过这个事情,我并不想鼓动大家放弃不参评职称这件事,也不是告诉大家不评职称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其实我想表达人的思想是会随着时间,环境,境地的不同而改变的。

今天你坚定不移的“信念”,可能到了明天就成为你摇摇欲坠的“疑念”。

所以,我们最好在做选择的时候,多给自己留条后路,多给自己一些可能。

或者说,既然年轻,既然有志向,决心把心思,精力全部用在教学上,相信这样的老师,他的教学成绩一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那么遇到这样尽职负责的好老师,校领导会不关注,不重视,不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的提高老师的待遇?


我想校领导不会这么做的。

写在最后的话:

不评职称,不会让我们的生活质量一泻千里

评上职称,不会让我们的生活一马平川

重要的是,我们在这短暂的一生中

快不快乐,幸不幸福

你说,对吗?


一丁说事


世外高人啊,可是以后会后悔的!我以前也是这样做的,七八级专科学历一直没有进修提高,年轻人都忙着提学历,我只顾教学了。后来呢,校长提拔的提拔,调动的调动,谁还记得你过去出过多少力,流过多少汗?所以啊,能晋上职称还是想办法晋吧,别跟职称过不去!晋不上没有人去赞你,只有人说你没能力!


雨中听杜鹃


这是一个公办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追求职称,还是专心教研。

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因为你培养祖国的花朵去。一个真正的教师本质是清高和纯净的,《围城里的方鸿渐有些酸腐,但还是清高的留洋博士。

以我个人经历来说,我大学毕业后就自然进入中学教英语,由于当时不想当老师,于是当了一年北漂!当上老师后,日复一日繁重的工作,我唯一的净土就是到大自然中锻炼,在山水间骑行、摄影,有条件后自驾游,当然在此期间我评上中级职称!

我就这样在辛勤工作和回归自然中生活着,当了十七年班主任,当我可以定高级职称时,出现一个情况,全市有四个公派留学名额,以我当时的精力和财力只能选择一个,作为学习和教授英语老师,出国留学是我一生梦想,下决心以后,我全力以赴并如愿以偿出国留学了。

国外生活让我极大提高英语水平,和对人生的认识。当然并不是说我西化了,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只能说吸收西方文化。

回国后,刚开始不是很适应,我就在阳光和大自然中陶冶自己。应该说调整自己。有句话叫文人相轻,很多老师把定高级作为人生终极目标,你争我夺,全力以赴定完高级,然后“休息”。

由于我有出国留学的精力,对于高级没有“全力以赴”,所以几年也没评上高级。有些心灰意懒。

我心灰意懒之余就专心把国外留学资料和这些年教学经验梳理一下。搞科研吧,这样心可以静下来,做有意义的事。

我出国留学时,有一个想法就是:英语应该能自然学会。

我研究明白tree树和man人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我打开揭开英语创造奥秘一扇窗户,我惊喜之后,全力以赴,义无反顾(有几年为了专心研究英语造词法,我不在从事一线教学)投入到日以继夜的研究中,一年两年……第五年我终于形成英语创造方法的完整体系,并成功揭秘3000单词如何创造出来的,也破解音标和语法。我称之为《逻辑还原英语》,拿着我修改n遍的28万字著作,来到我阔别多年的北京,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版权。

如今,我有版权和专利多个,有自己研发团队,正在推广创新知识,我觉得很满足。

我找到比定高级更有人生意义的事业。

下面是提到最简单英语象形文字tree树和man人的逻辑还原英语单词字母画,把单词变为对应事物,这样我们见过事物,就能自然把单词写出来。











逻辑还原


如果一个年轻教师整个职业生涯都拒绝评职称,只把精力放在教学上,最终结果可能会失去自我,也将不再能投入地教学。

为什么呢?我分享自己熟悉的教龄15年的秦老师的故事。



一、教师拒绝评职称,基本都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秦老师从小在农村长大,在老师们的栽培下,她学习成绩优异,出于对老师的一份特殊感情,她自小产生了当一名老师的念头。22年前,她如愿考入南方的一所师范大学,四年后,考入本校研究生。3年后,研究生毕业,她留在南方这所城市,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她踏上讲台时,怀着满腔的教育热忱,对孩子们都非常热爱,对工作非常认真投入,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科研工作等方面都表现得很出色。

满足评中级职称的条件后,她提交了材料,按流程参加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考核,结果是未通过。



二、周围人们对职称的认识、营造的氛围和环境,会改变老师的看法。

评职称失败后,她自己并没有觉得很难过,依然认真热情地专注于教学,专注于培养学生。但是,周围的领导和同事却有很大反应。

领导安排别人不愿承担的重担给她,不是表达对她能力的认可,而是表面上看似关心,实际上用职称来胁迫,比如“这都是为了你好,你以后毕竟还是要评职称的呀。”这给她的心理压力很大。

同事之间议论纷纷,说她一个研究生,竟然连个中级职称都评不上,看来能力还是不行啊。因为评职称不顺,她的工作能力受到否定。



也有好朋友劝她,抓紧时间,接下来一两年继续参评,如果评不上中级,就等于终身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教师。

周围人们给她的压力增大,使她不能专注于教学。各级领导一次次拿职称来说事儿,有一次,她终于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拒绝再评职称,而是将全部精力放在专注地教学上。

她说,放下了对职称的追求,我就整个人都轻松下来,我就拥有了全世界。

当她真的放下了职称时,奇怪的是,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也一同遗失了。她变得倦怠和疲惫,过度放松和马马虎虎。她不再能够将全部精力都认真地投入到教学上。

因为,她的心理失衡了。她心里有太多不如意,不甘心,不情愿和抱怨,她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她的付出也就不再那么积极和主动。

由此可见,拒绝评职称不会是老师们的主动选择,大多是遭受到挫折之后的被动选择。其结果也不能如愿地将精力投入教学,反而会妨碍自己对教学的投入。

若您觉得不错,请关注“用心教语文”,并点个赞哦!若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留言,共同交流!感谢!


用心教语文


个人觉得老师们一到评职称的时候,教学就会打折扣,这个是肯定的。因为我在学校代课的时候,一到这个时候老师们之间貌似有火药味,教学也会搁置一下。其他地方不知道怎么样,但是我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我觉得老师精力应该放教学上,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