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身家百萬以上資產的中產階層是如何實現投資理財的?靠工資可以嗎?

優師庫教育


這百萬以上資產,在貧困地區算是有錢人吧,估計存在銀行裡比較保險,銀行找個R2或R1的理財產品解解寂寞用,還安全!若是在一二線城市,基本上就是溫飽可能都算不上,若是在北上廣深屬於窮困戶吧,就別說中產了,就不要說投資理財了,找老婆基本上都找不到啊!還是好好工作吧!努力再多賺點錢!











縹緲的我1828


從最新的胡潤對中產階層的基本標準看,我國中產階層的家庭數量達到了3320萬戶,中產及以上家庭數量達到了全國總家庭數量的10%。其中,中產定義在一線城市的家庭年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二線城市及以下的家庭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的要求。這些家庭的財富總額預計會超過百萬以上!

主要是依據:假定100萬以上財富擁有者與中產階層比較融合,那麼以10%的富人群體佔有著財富比重的70%。而我國最新的居民財富數據是人均財富20萬,按照每戶家庭數量3.3人來分析,那麼平均我國每戶家庭的財富接近66萬元(約10萬美元)。而跨入10%富有家庭的門檻財富要求=66*7/3=150萬元。

或許可以用這樣來表達,中產階層的家庭財富基本上可以達到:一線城市200萬以上,二線城市150萬以上,其他城市100萬以上。幾乎都是超過了百萬財富。可是,大部分的中產階級都是被房產套牢,估計有超過70%以上的財富在房產中,而剩餘的20~30%的其他財富大部分還不足以填平房產按揭債務。

中產畢竟大多是通過腦力勞動創造財富收入的。手中的十萬或數十萬的餘錢不可能安於放在銀行。那麼,最大的投資渠道還是在股票市場裡,還有一部分在基金、外匯、風投等方面。投資摻股實業的相對比例要少一些,而存入銀行也不在少數,可主要還是以中短期過渡為主,有些只不過偶爾放在餘額寶或零錢通而已吧!

補充:有人會說,拆遷戶的年收入不高,但財富聚集的快速,這些也是有錢人呀!但不要忘記,拆遷戶已經不屬於中產階級。而是通過一夜爆發,直接晉級為1%(600萬以上財富)的富豪級群體。


鞅論財道


身家百萬以上資產的中產階層,是如何投資理財,靠工資可以嗎?

身家100萬資產,說實在話的真不能算是中產階層,100萬說少不少,說多不多。說它少嘛,100萬可以購買很多東西,比如在農村可以自建一套90平方的房子。說它多嘛,還不夠在一線城市購買套房子!

至於如何理財,靠工資可以嗎?


投資理財的門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不可攀,最低0.1元起步,工資投資理財自然是可以的,但是想要靠固定工資理財成為百萬資產的人,實際並不容易。


我認識一個妹子,剛認識她的時候,她的資產是60萬左右,她的月收入在3萬左右,每次拿到工資第一時間把所有錢全部買基金,屬於是滿倉買基金,幾十萬購買幾十只基金,大漲的時候一天可以賺到幾萬,大跌的時候一天也能虧個好幾萬。日常開銷使用信用卡和花唄,等還款日期來臨時,她就贖回一部分基金錢來還信用卡和花唄。


她目前單身,沒房沒車,也沒考慮買,投資基金賺了幾萬塊錢,去年年底的時候清倉了所有基金,轉戰股票投資,中籤了一個新股賺了十幾萬,股票漲漲跌跌不是賺就是虧,截止目前她的資產已經達到了100萬。

她目前購買股票同樣也是滿倉,購買的數量也非常多,近30只股票,不過她有一個優點特別好,耐心,虧錢對於她來講不算什麼,她會繼續拿著,等到賺錢為止。


想要靠工資理財實現100萬資產,首先收入比較高,且有一定的資本,比如我上面講的這個妹子,剛入股市就中籤新股,一把賺了10幾萬,並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好運的。


謎桔


中產階層身家是否只有百萬以上我不清楚,他們如何投資理財大概還是瞭解,就是不斷的購買資產如原始股、房產、債券、基金等讓資產不斷增值。

根據我多年的經驗來看,靠工資也能做到,因為大錢都是通過小錢用對方法不斷積累起來的。

01.第一桶金的獲取。

如果工資是唯一的收入來源,那麼第一桶金就要從工資入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開源節流推遲享受,每月工資一發就要雷打不動的拿出大部分錢用於儲蓄。

理財都是從儲蓄開始的,只有在銀行備有應付日常突發用錢的資金後,你才可以無後顧之憂的進行風險投資,獲取財富。

02.支付寶理財,讓你的財富不斷增值。

當銀行存款足夠用後,每個月收入一到賬買上轉入餘額寶,留夠月開支其他的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放一年定期理財,一部分放債券基金裡面,一部分開啟基金定投(可以選擇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或者股票型基金)。

經過長期持有你的風險就會降得很低,這樣操作下來做到平均年化收益率6%問題不大。

舉個例子,假如你有10萬可以做到每年6%的收益率,按照72原則(即72/6)意味著每過12年你的本金就能翻一番,那12年複利下來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將高達100%/12=8.3%。

如果是24年的話平均年化收益率越高,高達300%/24=12.5%。

由此可見

靠工資也能理財,只是要經過長時間複利積累,這需要很強的自制力,一旦中途打斷就與原定的目標差距巨大。

不信的話通過一組數據做對比,就可以很容易看出來:

同樣的每年10%的投資收益率,你從20歲開始每月投資1000元,到60歲退休就有630萬,如果你從30如果開始每月投資1000元,到了60歲就只有200萬了,這就是差距!


小方聊投資理財


資產在百萬以上的人在大城市還是比較多的,這些人在平時還是比較低調的。我就認識了很多這樣的人,平時在聊天中我也經常會去問他們一些這樣的問題,我把我所知道的內幕告訴你吧。

首先,一旦一個人資產百萬財務自由了以後,他們的理財想法和其他人還是有很多區別的。他們想的是如何能不讓手中的資產貶值。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會比較厭惡風險。如果要投資股票,他們也只會拿出資產中很少一部分來進行投機。

其次,他們會大量讀書投資自己的大腦,他們會去各個地方學習不同的知識,結識不同領域的人來充實自己的知識體系,特別是在財務領域。我發現很多人投資失敗的原因在於自己在某個知識領域的缺失,導致決策時沒有看到實物的本質。

最後,我想告訴你他們是如何投資的。我這些朋友中,他們在投資投資前都會做財務分析。比如,現在他們在有些人在考慮是否需要投資房產然後出租。我聽了他們的想法,他們的想法確實很冷靜。我把他們的分析思路給你講講:他們認為投資500萬元去買一套房子,然後出租每月的收入大概在3500元,一年一共42000元,每年的投資回報在8.4%,再加上房價每年大約5%的上漲,那麼他一年的回報率在13.4%。如果他把這比錢去做理財,每年大約只有5%左右的收入,所以他們認為現在投資房產然後出租還是核算的。再舉一個例子,他們打算把這筆錢去做工廠,在分析所有的財務數據後得出,每年的回報大約在20%,能夠跑贏cpi就算是投資成功了。他們很少回去考慮做股票投機,他們認為只有錢比較少的才會去博,他們的目標只要能保值就算是完成目標了。

以上是我給你分析了我身邊朋友的一些想法,如果其他人有什麼建議的化,歡迎留言。



TeacherWang侃大山


開什麼玩笑啊,身家百萬以上資產就算是中產階層

那和尚一套房子好幾百萬元,可是欠銀行一屁股債,每月供房就常常讓人失眠,都快要抑揶了,你說和尚算不算中產階層?

中產階層,和尚認為是身家百萬以上淨資產,或者是可投資的資產額百萬以上,這種人才稱得上中產階層。

其實吧,中產階層只是擁有可自主支配的資產較普通人高一些而已,對於投資理財,這些人的工資當然也算是其資本金的一部分積累方式



中產階層投資理財,一般喜歡收益穩定,風險相對可控的信託產品。購買信託產品是有門檻的,收益普遍較銀行或保險理財要高,而風險又可控,主要是信託產品大部分都有抵押擔保品作支撐。



上圖是信託理財的景氣度。

可以看出,近十年來,信託景氣度指數比較穩定,大多年份都在60左右,說明信託產品確實擁有一群穩定的投資者。購買信託產品門檻是100萬元起,所以可以認為中產階層的投資理財,主要是購買信託產品。

那信託產品的收益如何?



從2017年到2020年來,信託收益呈持續上漲趨勢,2018年收益見高8.55%後,呈穩中波動有落走勢,這與2019年以來,市場流動性寬鬆有關。

2020年1月,信託收益平均有7.85%。可比銀行理財產品收益4.0%左右高多啦。

總之,隨著理財市場的進一步規範,淨值型產品是發展趨勢,相信會有更多的人也可以購買信託理財產品。

💕謝謝閱讀!


野馬和尚


人生最難賺的是第一桶金,工資只是完成原始積累。

一、利用槓桿效應: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貸款買房,你靠工資積累了一筆30萬的首付,貸款70萬買了一套100萬的房子,兩年以後價值150萬,不計算貸款利息的話你大約賺了50萬,兩年的年化收益在83%左右,70萬的貸款就是你所利用的槓桿。前幾年房產上漲過快的時候,還有人把房子二次抵押,再循環投資,即還是剛剛那套房子,現在價值150萬了,除去70萬貸款後的房屋淨值還剩80萬,你拿到銀行去做二次抵押,可以再貸出來45萬左右,然後你用這40萬去付首付,再買一套房,如果限購你就找個有名額的人代持,這樣你就有了兩套房,房價再上漲就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只是舉例,這極大的催生了房產泡沫,現在不建議這麼操作)。生活中的槓桿無處不在,如果利用得好,是可以賺到超額收益的,但一定一定一定要控制好風險,不要做超出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

二、利用複利的力量:網上有很多寫複利的文章,我拋磚引玉,假設100萬存20年,年化利率是6%,沒有複利,20年以後本金加利息220萬;如果計算複利,每年將兌付的利息加上本金重新存入銀行,20年以後本金加利息是320萬;這時候還不算多,假設我每個月兌付一次利息,年化6%,月利率就是0.5%,20年就是240個月,我們再次計算後20年可以拿到331萬,所以複利滾動的頻次越多,收益就越高。

利用好這兩個金融規律,我們才能離財富自由更進一步,當然,投資理財不止這些,還有各式各樣不同風險等級的金融產品,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吃不完的菜


首先得先說明,由於長期通脹的作用,擁有百萬以上的人在二、三十年前能稱為百萬富翁,在十幾年前還可以算是中產階級,但現在也就是一套三線城市住宅的錢,擁有百萬元只能證明不是窮光蛋,已經開始在社會上立足而已。小編認為,現在要想被稱為中產階級,一般得擁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身家了。

至於中產階級是如何投資理財的?小編認為,中產階級一般是靠工資來進行原始積累,掌握原始積累以後他們會進行投資。近年來,實體經濟普遍不景氣,股市又十賭九輸,對沒有"路子"的普通人來說,也許投資房產是唯一靠譜的理財手段,很多人也是因為投資房產趕上了房價上漲的紅利。

但需要注意的是,現在是房住不炒的時代,真正有投資價值的一、二線城市房產不但房價昂貴,而且普遍"限購"、"限貸"、"限售",投資門檻太高,而購買門檻相對較低的公寓、寫字樓、商鋪等商業地產和三、四線城市的住宅投資的風險又很大。所以說,房產投資的好時代已經結束了,未來想投資理財,還得多學習基金、股票的知識,進行金融投資了。


雨桐撩樓市


理財的第一步是攢錢,然後才是投資理財,攢錢不完全等於省錢,因為有時候攢錢不是單純的省錢,有些必要的花費和投資還是要有的,比如教育投資

在攢了一部分錢以後,才會有陸續的投資機會,而且好多人不看重小額投資,感覺幾千塊錢,幾萬塊錢的投資收益太低,其實這恰恰是不對的,因為投資邏輯需要養成,不管是買理財,還是買股票,需要養成投資和理財的意識,這是小資金理財的更重要的目的,藉著理財工具去了解投資市場的各類產品,伴隨著自己的資金量增加,可以觸及不同的投資產品

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只能買點現金管理類的,銀行理財之類的,收益比較低,也很簡單,伴隨著資金多了,可以嘗試買一些基金定投,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嘗試股票,當然只是小部分,後期再慢慢買大額存單之類的,這些都是一步步來的

需要保持投資的敏銳嗅覺,這樣當機會真正來的時候才會把握住,而且通過理財會更直接的讓我們關注市場變化,樓市啊之類的

所以說,不管錢多錢少都需要打理,要給自己一個時刻了解市場的機會,同時也要給自己一個門票


那順哥


財富的積累類似於滾雪球,你要尋找一個足夠長的雪道,然後讓自己的資金滾動起來,然後你要做的就是活得足夠久。

從1萬到100萬,規劃時只是一個數學題,但是後期的執行才是難點。

假設有年華20%的收益,1萬滾到100萬,你需要25年的時間。可一個人從20歲畢業開始工作到60歲退休,總共的工作時長才40年。25年的時間去賺一個百萬,難道你的人生就只值一個百萬嗎?

所以要加速這個過程,我們就只需要改變其中2個變量,初始的本金提高,還有提高收益率。1萬的初始本金,每年把工資收入結餘的前錢再投入到投資中去,擴展你的本金。積極的學習理財知識,努力提高你的收益率,牛市中多賺錢,熊市裡不虧錢。

日積月累,持之以恆,一定會達成你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未來還有更多百萬等待遇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