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中是董事、製作了多部金庸名著影視劇的這家公司即將IPO!它甚至還擁有一所大學……

张纪中是董事、制作了多部金庸名著影视剧的这家公司即将IPO!它甚至还拥有一所大学……

憑藉原著的超高人氣,《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武俠電視劇在影視市場中天然會擁有不低的熱度。而製作了多部武俠劇的華夏視聽(華夏視聽教育集團)也即將登陸港股資本市場。

需要注意的是,華夏視聽不僅專注於影視製作,甚至旗下還經營著一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以下簡稱“南廣學院”),而華夏視聽也成為少有的“雙輪驅動”影視公司。

影視公司自然要與導演、演員打交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知名製作人、導演張紀中擔任了華夏視聽的獨立非執行董事,負責監督董事會並向其提供獨立判斷。

影視、教育“雙輪驅動”

華夏視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其創始人蒲樹林參與制作的《影視同期聲》,該節目於1999年開播,以特色評論和獨家報道為特色,每天在全國範圍內播出。隨後華夏視聽開始進行電視劇的製作,截至2019年底,華夏視聽已經制作(或者聯合制作)了33部共計1279集不同題材的電視劇。

華夏視聽的首部劇就是《射鵰英雄傳》,隨後陸續開播了《天龍八部》、《京華煙雲》等電視劇。

與一般的影視製作公司不同,華夏視聽還參與了教育行業的經營。華夏視聽憑藉在傳媒行業的經驗,於2004年6月開始將業務擴張至傳媒及藝術高等教育業務:公司從教育部取得批准,成立了北京廣播學院南廣學院,之後改名為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據第三方諮詢機構的數據,2018至2019學年,南廣學院傳媒及藝術相關專業在校學生有12697名。同時,在2019至2020學年,有超過63000名申請人角逐進入南廣學院的名額,最終錄取率為4.3%。

從華夏視聽的最新業績來看,影視製作和高等教育獲得的收入幾乎各佔半壁江山:2019年,華夏視聽影視製作的收入佔總收入的58.3%,而剩下的41.7%收入則來自高等教育。從2017年至2019年,華夏視聽的收入分別為5.57億、3.68億及7.47億元人民幣,同期利潤為1.81億、1.49億及1.95億元人民幣。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從華夏視聽過去三年的收入來看波動較大,主要是受到影視製作業務因為各種因素而出現波動,但高等教育貢獻的收入則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2017~2019年高等教育貢獻的收入分別為2.56億、2.77億和3.12億元人民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目前華夏視聽還沒有披露此次港股招股募資的金額,但是已表明募資的用途將用於投資製作高素質內容(電視劇、電影、網絡電影、網絡電視劇、電視綜藝節目等);用於改善和擴大旗下大學容量、設施及教育設備,尤其是擴大校園,新建更多教學樓、宿舍、體育館等設施;用於收購傳媒及藝術高等教育機構等等。

改編熱門小說成重要策略

從華夏視聽過往的影視劇製作經歷來看,改編熱門小說和戲劇是公司的一個重要成功戰略。早在2005年,華夏視聽就與金庸簽訂了《倚天屠龍記》和《射鵰英雄傳》的改編權。

從製作方面來看,華夏視聽的《天龍八部》、《鳳囚凰》、《倚天屠龍記》等影視劇也都來自對熱門小說的改編,併為公司賺取了大量收入。華夏視聽表示,目前公司擁有的影視改編權包括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即《康熙大帝》、《雍正大帝》、《乾隆大帝》)和金庸多部熱門小說,以及梁曉聲的所有作品。

華夏視聽表示,他們擁有一支經驗豐富且敬業的內部創意團隊,而公司過往曾與業內一線編劇、製片人、導演及演員合作,包括張紀中、趙寶剛、蔣家駿、胡軍、黃磊、於正、陳喬恩等。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是注意到,今年的疫情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華夏視聽也不例外。華夏視聽指出,如新型冠狀病毒等威脅了公司的業務,或會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如受疫情影響可能需要暫時關閉旗下大學,對員工進行隔離,此外也可能推遲公司在制節目的製作和播放。華夏視聽表示:“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我們的影響將取決於未來的發展,該發展極不確定且無法預測,如疫情持續較長時間,將可能對公司財務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此次華夏視聽上市能否得到市場的追捧呢?此前就有專業投資者向《每日經濟新聞》分析了受疫情影響的相關行業的判斷:“疫情對經濟、資本市場以及相關行業企業的衝擊有待評估,疫情還在發展中,對於演藝、餐飲、旅遊等受到衝擊較大的不確定性行業,不建議盲目抄底。”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