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惩戒权该不该回归教育,回归老师手中?

阿健说事儿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因为对学生实行惩戒教育而备受争议,甚至遭到家长们的非议甚至打骂,这样的教育氛围一度让教师们不敢再对学生实行惩戒教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是畏首畏尾,对问题学生或者学生的错误行为不再进行严厉的批评。

教师因为惧怕家长们的非议或者人身攻击,而选择了放弃手中握有的惩戒权,这种现象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或者学习成绩的提高真的有好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长此以往,教师手中没有惩戒权,教育质量显然是没有把握进行保证的。

从教育实践来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自身的行为没有自控能力,在学校教育中难免会出现不遵守规定、不按时完成作业及其他学习任务,甚至出现与同学争吵等负面现象,面对这样的现象,有时惩戒教育的效果要强于单纯的说教,毕竟低年级的学生对单纯的说教等教育方式根本没有太强的理解力,也无法真正从教师的说服教育中收获教育的效益。

让教师手中拥有一定的惩戒权,也是对教师权威的肯定或者维护。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或者问题学生,教师竟然只能放任,无法采取一定的惩戒教育,长此以往,教师的权威性就会受到挑战,在学生心中教师的威严就会有所丧失,导致教师们在学生群体内的威信丧失,那又何谈对教师的崇拜或者听从呢?

作为家长,更应该给予教师更充分的信任。相信教师对孩子进行惩戒教育,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对孩子未来健康成长的责任心,并不是出于讨厌孩子、对孩子进行区别对待等。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实践中,从不缺乏惩戒教育的存在,惩戒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收获了很大的效益。

当然,我们允许教师行使惩戒权,并不代表着教师可以随意滥用惩戒权。教师们必须珍惜手中握有的惩戒权,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实施惩戒教育时,必须把握好惩戒教育的“度”,绝对不能将惩戒教育变成“体罚教育”,这样的做法显然不符合国内的教师师德标准,也不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


东爱雨小公


最近网上爆料出多起老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很多网友也在呼吁把惩戒权还给老师,让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教育管理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民日报»也转载文章称,将惩戒权还给老师。


关于"惩戒权",也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何谓惩戒权呢?就是惩罚教育,引以为戒的意思。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引以为戒是惩罚的目的,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从中吸取教训。老师在使用惩戒权时,不好把握惩戒的度,如果使用时不谨慎,就会变成体罚学生。而«教师法»中也明确规定,严禁教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关于惩戒和体罚的区别,我是这样认为的,只要不伤害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这种惩罚是合理的惩戒。超过了这个度,就会变成体罚。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把握住这个度是很困难的,现在的学生和老师都很容易冲动,稍不注意就会做出体罚学生的行为。



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我也惩戒过很多同学,但没有一个同学受到过老师的体罚。针对班上偶尔犯错误的学生,老师给予适当的惩戒,学生很快就改正错误,效果很好。


但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同学而言,老师的惩戒教育往往不奏效。我通常的做法是不对这类学生进行惩戒教育,而是通知学生家长到校配合教育,明确告诉家长,将惩戒权还给家长,孩子目前处于青春逆反期,老师也害怕学生作出过激行为。


Lance课堂


我认为,惩戒权应该尽快回归教育,回归到老师手中。这是因为:

首先,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强制行为

我们必须承认,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所谓的“快乐学习”“玩中学"等等只是无知者的一种臆想,实际上只是对不用学习就会或者不用过分动脑就会的东西起作用。你给他一道几何题快乐快乐,或者拿上高考卷上的病句题快乐快乐,能把你由一个健康人做成病人,还能快乐起来吗?

读书消遣和读书学习感觉会大不一样,大凡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都是烧脑子,都会让人感到疲惫的。

学习与游戏、与吃、与听歌,绝对是不一样的感觉。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超强的自制力,当这些摆在面前的时候,他会选择后面的几项,而不是“学习”。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看起来挺聪明的,学习却很差;或者小时候学习挺好的,越大越不像样,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游戏”“吃”“听歌”会让人更加轻松,更加愉快,为什么不选这些,而要选择学习呢?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这里面对“养而不教”“教而不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意思是,作为父母,不仅要抚养孩子,还要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如果没有做到,就是父母的过错;作为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如果没有严格要求学生,造成学生学业不精的,那就是老师的责任了。

怎么严格要求呢?“哄”是不是?“赏识教育”是不是?“只表扬不批评”是不是?不是!严格要求就是,该训斥就得训斥,该大嘴巴子上脸就得上脸。骂到痛处,打到害怕,才能不敢偷懒,专心读书,而不是一心想着游戏,想着吃辣条,想着听歌。

第二,没有了惩戒权,学生越来越难管

随着体罚和变相体罚写进了法律,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越来越少了。因为一旦学生或者家长计较起来,老师哪怕厾学生一指头,也是违法行为。没有人能保护你,想保护也保护不了,最多想办法给你一个不疼不痒的处分,这就是悄悄的保护你了。

老师普遍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说得轻了不管用,说得重了,又容易出事。由于从小就没有受过惩罚,当老师的突然惩罚一下,这个孩子可能就受不了,做出你想象不到的举动。

虽然回归惩戒权的说法得到了很多人包括家长们的支持。但是,很多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回归的。现在即使法律上规定老师的惩戒权是合法的合理的,但是,习惯了现在的教育方式的老师未必会使用,或许已经失去了这个功能了。就像家禽,原本是鸟,但是圈得久了,虽然仍然长着翅膀,但是再也不能像它们的祖先那样翱翔于天际了。


爱河北人


作为教师,笔者认为惩戒权暂时不该回归教育,回归教师手中。主要理由:惩戒和体罚界限不明确。

体罚包括:教学中教师让违纪学生关禁闭或者放学后长时间留学生补作业、面壁、罚站,以及为了没收玩具手机等而收身等。这些行为侵犯学生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更在某一时间段内限制学生人身自由。还包括:扯头发,打耳光,罚站立,罚倒立等。表面上是出于对学生的惩戒,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实质上教师已将自身人格凌驾于学生人格之上,这些行为是体罚或变相体罚。




所以,何为体罚?概括起来就是:在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中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侮辱学生人格,剥夺学生受教育权的一切行为皆为体罚或变相体罚。那么,何又为惩戒?惩治过错,警戒未来。以惩为手段,戒为目的。实际上,体罚也是惩戒的一种手段,古代的戒尺、军棍都是体罚的工具,主要通过身体之痛达到让犯错者吸取教训的目的。除警戒自己以后不犯错同样的错误,也有警示他人之意。但是,部分教师把体罚当成管理学生的主要手段,严重伤害了中小学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出台相关规定: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各种因素推动下,变成了“不打不骂不罚学生”,演变到今天的“不管学生”,“没人管学生”。最近,人民日报又呼吁:

但笔者不敢苟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哪些是惩戒权的范围,有教师敢要惩戒权吗?很简单,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假如笔者把一个常睡觉的学生叫起来站着,站5分钟不起任何警戒作用,站一节课起点作用但变成了体罚。还有一次,有个学生上课吃大芒果,他自己表示要自罚一周以示改过自新,但是不是因为被老师发现被迫这样做,老师的人格凌驾于学生人格上的变相体罚?学生带手机老师不能没收,否则侵犯公民自由,即使学生当老师面自己砸手机📱,手机也得老师赔。结果是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手机带到学校。老师不给,跪到地上。家长不给,离家出走。这些都是发生在当代中学生身上真实的案列。

所以,人民日报作为人民的喉舌,能不能先呼吁把惩戒权的具体内容形成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指导性意见,再谈把惩戒权还给教师?不然,教师管起学生来没底没数,把握不好体罚和惩戒之间的“度”。也可以让教育专家公开示范如何实施惩戒权,让广大的教师朋友们一起学习,再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否则,长此以往,教师“不管学生”,“犯错学生没人管”之风必然越演越烈。中国的教育危矣。


Scarett


倡导理性惩戒,把惩戒权还给老师!



近年来,关于老师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新闻屡屡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国家也规定明令禁止老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那么我觉得虽然禁止体罚,但是教育不能没有了惩戒权。缺少了惩戒的教育,应该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不完整的教育。

老师的惩戒权自古有之。过去私塾里面的先生手持戒尺,让学生去背四书五经。自古就有教不严,师之惰。 我们现在的学生可能都是被娇生惯养,被宠幸的一代。缺乏敬畏之心这,没有规矩意识。面对学生犯的种种错误,我们学校的老师和 领导们,既不能打骂学生,又不能开除学生。让学生的错误一点点积累,久而久之学生行为自由散漫,不受约束。



现在我们的老师面对惩戒权,何去何从确确实实心惊胆战。因为让学生罚站、罚写作业让学生晚点儿回家,这在过去可能都正常不过的教育学生的方法。在今天可能会招来家长或者媒体的一阵痛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园丁对自己管理的树木也会经常修枝剪叶。何况在成长中的未成年孩子,更需要老师的批评教育。


纵观一些发达国家,对教育的惩戒权是有明确规定的。学生犯了错误如何惩戒?惩戒到什么程度?都有明文规定。 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惩戒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让老师们对教育惩戒权不在望而生畏,望而却步。让老师们举起戒尺腰干挺直,行使惩戒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我是汇智坊,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汇智坊


教师没惩戒权,教育就失去意义,意义无则乱象生!

一、学生就可胡来,不服管教,由性子使然。课想听就听,作业想做就做;课堂想睡就睡,自己想动就动;想上学就上学,不想则任意玩;看不惯老师严,可跟老师斗来;看不惯同学先,戏谑同学随便;家长的话如法,教师的话崩塌;哥们的话中听,老师的话似针;嘻嘻由兴趣起,打闹由性子使;校规校纪不理,一切都由自己。


二、家规胜过校规,学校立不起威。楼上往返楼下,校内校外找岔;老师言语稍重,转身就向家控;同学稍有维权,邀约外援纠缠;因不慎自受伤,像打烂五味汤;近宣远传无忌,下流卑鄙无忌;自懒不学未懂,挑拨是非乱抖;守则规章抛后,总怪学校不周;自己学不上心,总怪老师待轻;班规校纪不遵,总怪学校不亲。

三、教师握紧戒尺,教育唤发活力。非分之想不生,不法言行圈归;学习不勤不行,成绩荣誉都损;优生举奖欢喜,懒生角落暗泣;优生他日跃升,祖上代下生辉;教师恰用惩戒,歪生必端情态;学习兴趣由生,教育效益猛增。

四、学校教师根本,教书育人同轨。丧失其中一轨,教育难得扶稳;教育失去效率,中华大厦摇移;尊重教师教权,教育硕果裴然;教师惩戒在握,务必使用适合;教师滥用特权,法规德操不原;用好用对惩戒,教育花朵明艳。




东方G视界


最应该回归了,如果惩戒权再不回归的话中国的教育将走向万丈深渊,现在有很多的二类高中的学生根本就无法在学校上课了,学习环境极差,老师不敢管干什么的都有,有的学生想学习根本就学不了了,这样的教育能行不?学校暴力随处可见,可以说犯罪从学校就开始了,原来的学生家长见到老师第一句话就是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就使劲揍他她,现在的学生犯错了老批评几句就让家长找学校找教育局处理老师。要不就跳楼,老师敢管吗?现在的教育和原来的良性教育已经脱轨了,缺发德育教育是整个教育界的弊病,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品行不端的大有人在,歧视同学讽刺同学搞小山头等是教育存在的普面现象,连幼儿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教育将走向何方真不好说,大家认为我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呀?


带刺玫瑰150228082


惩戒回归教育,是必然的。

作为从教二三十年的教师,我坚定地这么认为。十几年前,我写了篇呼吁惩戒权的文章,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了,至今,个人认为这些想法并不过时。

中国有个“传统”,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种观念虽然是错误的,但应当从错误的做法中,寻找到合理的因素继承之,那就是教育的惩戒权。

放弃惩戒的“爱的教育”,就是“溺爱教育”。

奖惩,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如果奖励、表扬是教育者的权力的话,那么惩戒、批评也是教育者的权力,是“教育权”的一部分。 有奖励就应当有惩罚,人为地消除任何一方都是错误。只允许表扬、鼓励,不允许批评、惩罚,这也是“教育霸权”。这种观念违背了客观规律。

社会有法律制裁,教育也需要惩戒陪伴。

学校如果及时引入惩戒教育,那么,社会早晚要狠狠地给不少学生补上这一课,到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恐怕悔之晚矣!

过于强调“爱”的一面,就可能把“爱”理解成了“微笑”,不能发一下火;理解成了“溺爱”,什么都顺着学生;理解成了“形象”,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一点也不“冷场”…… 有火不能发,只能自己忍着。气得不得了,依然要作出微笑状。本来惩戒一下就解决的问题,硬是要绕一个大圈子,结果依然没有把问题解决好。

惩戒与“说教”,要相互配合。

曾经有位特级教师写过一篇文章,记述“惩戒”的“威力”。她的大意是这样,数月教育学生不要迟到,说破了嘴皮子不见效,谁知让学生在教室外站上一节课,老大难的问题就解决了!

反对惩戒基本上有这么多原因,一是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爱的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界人士“达成共识”了;二是家庭教育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缺陷,使孩子受不了某些合理的惩戒,个别孩子受到一点惩戒就出走,就自杀;三是法制普及了,法律成为教育的准则本是好事,但现在教育界解读法律并不完备,偏颇的地方也不少,比如你停课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打一下就侵犯了人身权,这合乎教育规律吗?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确立惩戒权的法制不是健全的法制。

惩戒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图片来自网络)

应当反对的不应当是惩戒,而是体罚。

惩戒与体罚有本质区别,惩戒是合理的适度的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身体、心理层面的处罚,而体罚则是伤害孩子身体、心理为前提,阻碍其健康成长的处罚。

尽管这样定义,存在不周密的地方,但大致上,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师要的是合理的惩戒教育,并不提供恶意的体罚方式。

所以,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法律法规,都应当明确允许教育者的惩戒权,给惩戒一个明确的说法。


一民声音


敬告各位老师,千万!千万!千万别要什么惩戒权,它是杀人的钢刀!穿心的毒箭。当你一旦头脑发热,举起它想教育别人时,你的教师生涯也就意味着快到头了,甚而至于生命!为了一家老小的生存,千万别做傻事,人家的孩子,将来学好了,出息了,受益的、骄傲的是人家的家长,与你没有多大干系,最多、最好的就是有时说起来:x x曾经是给我做个老师。在当今教育大环境下,教师能保得住饭碗就不错了,即使是人家吃肉,你喝米糊。家长只希望你给人家教孩子学知识,不怎么要求你给人家育人。所以,教师们,只要环境许可你教书的话(注:是“教书”),你教书就行了,你能不能教好,学生能否学进去、学好,是另回事,因为有好多内外因素相互制约。育人,诸多环境因素你左右不了,最好不要涉及了,一旦把握不好度,你身败名裂,家人跟着遭秧受累,得不偿失。所以,这个惩戒权千万别要、别掌。即使有人塞给你了,你就把它放在讲台一边,可千万别动它 !!!


用户章鱼小丸子


我们是七几年的小学中学生,紧接着又是教师。那些年代的教师对学生从不打骂,上课根本就没有教鞭,老师对每一个学生(不管成绩好不好,表现好不好)都是平等民主友善的。从没见过老师惩罚过任何一个学生。该上课上课,该下课让学生休息活动运动的一定按时下课,绝不侵占学生的休息活动时间。相反,倒是现在有一小部分无良知无人性的教师,整天喊着要惩戒权,对学生简单粗暴凶狠专制了你心里就舒服了吗?!真是有心里疾病!!作为教师,你就没有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吗?!教育部也早有规定:不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要友善关爱人性,教育学生必须有耐心?!是怎么进教师队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