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之后,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消费?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已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助推器”。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受到较大冲击。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同比下降20.5%。

那么,疫情结束之后,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消费? 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及昆仑健康资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

新京报:疫情结束之后,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消费?

赵萍:疫情结束之后消费会有回弹,但到达不了报复性消费的程度。

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必然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虽然目前企业正在有序复工复产,但是今年全年的销售与利润若想达到去年的水平,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会对消费者的收入预期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疫情结束之后其消费欲望的释放。因此,消费者在短期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释放疫情期间被抑制的消费欲望,届时消费规模、消费频次会有所反弹,但很快会恢复到与消费者预期收入相匹配的水平,消费增长步入正常的增长轨道。

付一夫: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后,社会消费迎来明显反弹,这恰恰说明疫情并未让人们的需求凭空消失,只是延后而已。等疫情过后,很多人还是有消费意愿的,特别是餐饮、旅游等受影响比较大的领域反弹会很明显。文艺演出之类的消费,在疫情结束后也会有起色。

不过,今年的旅游可能要到十一黄金周才能重回正轨。因为即便国家宣布疫情结束,人们可能一时半会还不会太放心地出门,“十一”是一个比较中和的时间点。

综合来看,人们的确有一些需求被延后,且大家的经济实力更强,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也比以前更好,因此消费很快能重新回到正轨。

张玮:不排除疫情结束后人们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不过,并不是所有消费品都会在疫情结束后迎来强劲反弹。毕竟在经历长时间自我防护之后,人们的防护意识不会突然消失,对于“潜伏期”的警惕会适度保留。所以,类似于电影院类封闭场所的消费,恐怕短时间内不会迎来报复性反弹。对换季服装和美食的消费意愿,则有希望大幅提升。

新京报记者 潘亦纯 编辑 王宇 孙勇 校对 陈荻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