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iPad OS之後,iPad會更值得入手嗎?能否用來當生產力工具?

YANGHUA-2046


正式版的iPad OS估計要到9月份iPhone 11發佈會上/前後推出,但是從測試版的功能看,它拓展了iPad的功能,是可以當作生產力工具的。我正在使用2018款iPad Pro(12.9英寸版本),所以結合個人經驗談一談它能否成為生產力工具。

其實,對iPad特別是iPad Pro能否擔當生產力工具,網上爭議很多,比如沒有鼠標,多任務處理界面不夠強大,safari居然是iPhone版,文件管理等等。針對這些吐槽,蘋果公司顯然都聽進去了,iPad OS面世,添加了鼠標(雖然主要是為方便特殊人群),改善多任務處理界面,safari採用桌面版,有文件管理功能等,使得iPad更像一部二合一筆記本電腦。

庫克的意思是,讓iPad成為生產力工具,蘋果是認真的。

那麼,iPad能否當生產力工具呢?我個人看法是,可以的:

  • 沒有iPad OS之前,加上Apple Pencil,已經可以滿足設計師大部分工作需求(需要Pro版);

  • 有iPad OS之後,鼠標和文件管理功能的加入,文檔辦公痛點基本被剷除;

  • iPad Pro最大屏幕尺寸12.9英寸,由於屏幕比例不是Win本的16:9,12.9英寸屏幕高和15.6英寸筆電相當,整個顯示面積超過13.3英寸筆電,簡單說屏幕寬比和麵積足以構成辦公優勢;


  • 在無紙化辦公方面,觀看批閱PDF文件,iPad相比筆電更有優勢;

  • 還能用iPad Pro寫代碼,有人試驗過了,不比在Macbook Pro上差;

當然,擔當生產力工具方面,各款iPad還是有區別的,Pro版最強,適合攝影/PS愛好者、大量文檔輸入和代碼編寫等辦公需求,至於Air版,則適合輕度辦公。

現在,限制iPad發揮生產力工具潛力的(特別是Pro版),不再是硬件,而是軟件功能是否完整,這屬於生態問題,假以時日,應該會解決。

其實,只要明白iPad的對手是誰,就不難理解它為什麼可以是一款生產力工具:iPad Air對標的是Surface Go,iPad Pro對標的則是Surface Pro,你能說微軟這兩款產品不算生產力工具?


魔鐵的世界


就目前來看的話,iPad還暫時很難當生產力工具,我們知道,其實在iPad的PRO2018上面,蘋果就一直在強調生產力工具這一件事情,而在當年的iPad上面,硬件水平也是提升不少。



但我們實際體驗發現,其實iPad在正常的一些office, 包括一些ps上面操作還是相對來說有一些困難的,這是和windows旗旗下的PC是有截然不同的體驗。

也就是說無論是iPad系列還是iPad的os, 現在的狀態還不足以替代入門級別的PC, 也就是說只處理日常辦公的輕量級別的PC.



雖然在去年iPad不如經歷了一次大的改革,硬件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處理器層面也是ARM架構之下可能歷史之最了,但iPad的真正問題還是在於軟件層面,也就是說如何能夠將office的相關應用,操作體驗提升到極致或者說和windows office旗下的PC體驗差不多,這才是最大的難題。

但就目前來看,即便是蘋果獨立了這個系統,但依舊是沒有解決一些操作上的難題,這還需要後續蘋果一系列的改進,我個人是覺得軟件層面的改進其實是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在蘋果的硬件水平已經能夠達到比較高的性能要求之後,其實有一天確實是能夠替代入門級別的P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