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份工作,一份是體制內拿到手4000,一份體制外拿到手15000,如何選擇?

墨妖


從自身情況出發,我選到手15000的。

(1)工資總額

體制內到手4000,算上五險一金,年薪大概在7萬到10萬之間。

體制外15000到手,年薪至少18萬。

(2)現金流

體制外到手15000,可支配的現金遠遠大於體制內的4000。

4000元,在當下,除去房貸,物業,水電,通訊費,生活費等等日常開支,4000元所剩無幾,若有車貸,4000元已不足,而15000元,同樣的條件下,至少還有浮盈,可剩下部分資金供自己支配。

(3)福利待遇

世人共識,體制內單位福利待遇要比體制外的企業好,五險一金,朝九晩五,雙休,年休,在職培訓,福利房等,在體制外,能享受到這些的並不多。

(4)前景

體制內,影響晉升的要素很多,很複雜。資歷,背景,業績,人脈,年齡等各種主觀的和客觀的不可控因素太多。

體制外,大部分企業主要還是效益為王,只要你能為企業帶來足夠的利益空間,晉升相對會簡單些。

寫在最後,體制內和體制外,從來不能用某一特定條件去衡量,比如體制內4000和體制外15000,單一條件的比較,容易偏頗,需結合自身情況和未來發展前景來綜合考慮,畢竟體制內4000未必比體制外15000差。


大耳朵小短腿


體制內和體制外各有各的好處,各有所長。我是體制內的教師(後來選調在最基層工作),愛人是農民,後來成為個體工商戶,記得90年的時候,我每月的工資不到兩百元,我寫好了辭職報告準備下海經商,被愛人強烈反對而未下海,但愛人開始經商,第一場業務從農戶手中收取鮮茶葉轉賣到茶廠,每斤鮮葉賺五毛,每天可收伍仟多斤,除開運費等開支外,可賺二千多元,辛苦十天左右,純賺一萬肆仟多元,相等於我幾年的工資。後來手機問世,愛人註冊了手機店,諾基亞三星等每臺可賺兩百多元,每月銷售近兩百臺,超過工資的幾倍。但現在這個行業又達飽和,賺錢很難了。所以職業各有各的好處,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職業。並把選定的職業做好。


731009張友山


當年大學畢業的時候有兩個選擇放在我面前,一個是一千多的公務員,一個是五千多的私企,我選擇了後者,一年後私企的工資提到了一萬,二十年後的今天,我還在私企上班。中間換了兩家公司。現在的工資也只有兩萬。但是……我跟著公司去過很多國家和國內許多地方。住過迪拜的七星級酒店,住過一些國家的五星級酒店,四十歲了,想退休了,想回鄉下呆一段時間。畢竟,已經努力過了。


和雪的美好生活


在選擇職業時,很多人糾結是選體制內的穩定工作,還是體制外的企業高收入工作好。這個一定要結合實際問題,具體分析。我是09年的畢業生,二本院校本科畢業。現在在某省直機關工作。目前來看,我覺得我選體制內是正確的,也是適合自己的。

一,談談體制內的工資

我是30出頭,省直正科,月工資5000左右(含車補),月績效2000多,月公積金共計2000左右。工資應該屬於全國省直機關下等水平。但細心算算,一年也能有10萬左右。未來趨勢應該是越來越好。體制內很多人通過工作時搭建的平臺,也跳槽了。

二,看看體質外其它同學

作為二本院校的畢業生,大部分人是比不上211和985院校的。我體制外的同學有賺年薪的,但是企業的年薪都是稅前的,而且是公司給你實際工資和各項保險福利待遇的總和。扣出保險和稅也有不小的落差。目前混的好的也就月2w左右(屬於個體和私人企業),一般同學也就是5000到6000左右。

三,看你自己

工作必須以生活為基礎,假如你買得起房子,生活尚可,但開創能力一般,建議你入職體制內,但一定要往上級層面走,鄉鎮和縣級公務員還是很難,晉升也不快。要藉助遴選等方式進入市直或者省直機關。

假如你買不起房子,不用說了,趕緊去做生意,賺錢為主。靠公務員的工資買房子,攢錢很難的。

能力強的人應該去闖闖,現在體制外用人機會也很多。但你也的瞭解,自己值幾斤幾兩。人生經不起瞎折騰,穩穩當當過日子的,我感覺大部分都挺好。



理論大師


每個人出來社會,都被消費壓力,家庭壓力等各種壓力壓迫,所以面臨這種選擇,當然毫不猶豫的選擇12000體制外的工作。 下面我分享3點我的看法。

一、優先考慮能多攢現金流,百利無一害。

可以算一筆賬,4000工資,算是福利、年終獎,一年收入最多也就6萬出頭。 12000工資,單純年收入就接近15萬,這還沒算上其他收入。 這兩份工作,一年收入差距就9萬,那工作5年,就差距45萬。 以現在形式,你能多賺45萬哪有這麼容易? 就算45萬砍一半,你也能多攢下20萬存款。 這20萬現金流,可以想象一下作用。 也就是一樣工作5年,選擇12000的那份工作能多攢下20萬。 這怎麼權衡,應該也挺好算的。

二、選擇12000工作,職場起點更高。

我有兩個堂哥,當時就面臨這樣的選擇。 不過另一份體制外的沒有12000,也就9000吧。 當時一位堂哥選擇體質內,每個月3500薪水,另一個堂哥選擇9000的工作。

3年過去,選擇9000的堂哥,已買車,準備湊錢買房中。 體制內的堂哥,依然混著,看不到什麼前景……

如果體制內的堂哥現在從單位出去,他起點會比3年前高嗎?未必。

但選擇9000的堂哥,現在出去,能找到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是鐵定的事情,畢竟在一行沉澱了3年,各方面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三、12000的工作,沒那麼容易遇到瓶頸。

我有幾個同學是體制內的,每次找他們吃飯,都抱怨工作穩定,沒上升空間,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另外,還有幾個同事是體制外工作的,他們雖不穩定,但總體來說對工作更有自己的規劃願景,畢竟在外打拼幾年,練出了自信心。

如果一份工作,一開始就可以看到瓶頸,真的不建議選擇囖。

總結:

綜上所述,當你現在可以選擇時,我認為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12000體制外工作。畢竟這個工作從各方面來看鬥佔據優勢,也能讓你掌握更多主動權。

關注@華迪說,每天與你分享職場、銷售思維與方法論。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華迪說


我選體制內!雖然拿到手只有三四千,五險一金福利補貼算完還是十來萬了。而體制內的安全感是私企無法比擬的。



江南岸的義哥哥


首先,你不能通過簡單的計算決定選擇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體制內4000體制外15000,慌一看看似應該義無反顧的選擇體制外,但越簡單容易做決定的事越應該慎重。



1.待遇問題

從題目看,待遇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體制內每個月連體制外的零頭都不如。相信你還沒“進門”,通過打聽得出的結論。也許你不應該只看工資待遇,應該打聽每年拿到手的多少錢,可能你這麼打聽的話,會有另外的答案。體制內工資待遇是一部分,還有考核等其他的,所以僅僅以每個月工資去跟體制外比的話沒有參考性。要不然,既然體制內工資這麼低,還有那麼多人選擇體制內呢?

2.工作性質

體制內外工作性質是完全不一祥的,體制內乾的多是服務的話,而體制外就是賺取利潤,出發點就不一樣。而且體制外的高工資也是跟高工作量和高風險成正比的,企業絕對是“出多少力給多少錢”,絕不可能讓你整天“朝九晚五”而工資高高的。體制內因為有編制,所以在某些方面來講,工作更穩定,儘管壓力也很大,但與體制外想必相對較小。

3.個人傾向

選擇體制內還是外,工資待遇僅僅是一部分參考而已,最重要的還是自己適不適合、想不想去。很多人的性格外向、喜歡闖蕩,在體制內就像進了籠子一樣很不舒服,所以選擇體制外更適合個人發展。一些人性格內向、喜歡研究,嚮往規律恬靜的生活,在體制內就比較合適。俗話說的好,“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現在是“人怕入錯行”,不管男女,一定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要不然第一步有錯了會讓“鞋子很不合腳”。

我是老秘,歡迎關注我,深入交流探討。


機關老秘


體制外的工作到手收入已經是體制內的3倍以上,單以收入來說,可以考慮去體制外拿15000。但具體到個人,如何選擇取決於自身實際。

一、從經濟上考慮。缺錢,毫無疑問選15000的工作,反之家庭條件較好,對工資訴求不是特別強烈,可以考慮選體制內的工作。

二、從個人性格考慮。本身比較嚮往體制,願意嘗試體制生活,並且有強烈的政治抱負,情商中上,肯定選體制內工作;反之個人比較喜歡自由,不願意被條條款款束縛,去體制外打拼更適合。

三、從發展前途考慮。在體制內,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個人能力強,有人脈資源助力,很容易脫穎而出,成為很多人羨慕的對象,反之,往往一進去就看到了頭,所謂前途不過是空中樓閣。所以選不選體制,很重要的一點還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和社會資源,要看自己有沒有足夠的自信去應對體制複雜的人脈關係,進而從中殺出一條血路。有,可以考慮選體制;沒有,一定要慎重,否則貿貿然進去,大概率會後悔。

而如果選擇體制外的工作,剛進去就可以拿到15000,說明個人有能力或技術專長。只要把握好這點,把業務拿上來,吃得了苦受得了累,一般都不會太差,至少不會走下坡路,今年拿15000,說不定明年可能就是20000,未來有無限的成長空間。這也是體制外工作最大的魅力,幹好了,上不封頂;幹差了,一無所有。個人認為,如果願意接受挑戰,去體制外闖蕩是最有價值的。


80後小公


家中不怎麼缺錢,有關係,有走仕途的志向無疑選擇體制;如果家中實在缺錢,或者不太適應體制的那種生活,那麼就選15000。

首先,體制內的好處

我們這是一個不太發達的小縣城,人們對體制的認可度非常非常高。舉個例子:非體制內的人找媳婦,一動一不動,萬紫千紅一片綠是絕對少不了的,結個婚下來得幾十萬;而如果是體制內,那麼幾乎彩禮給點意思意思就行,車和房也不是必須要求的。

體制是鐵飯碗,這是從早就眾所周知的。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即使經濟危機也不會影響一點。只要不犯特別重大的錯誤,可以說一輩子不會下崗。



體制內不好的地方

體制內好處多多,唯一不太好的就是工資了。在我們縣城,體制內的全部收入加起來,大概在中等稍微偏下的水平,餓不死但是絕對也發不了財。這樣說吧,剛考入的,工資大概比大型超市收銀員高上那麼一點。當然隨著工齡的增加,或者事業編聘上職稱,工資會越來越高。

體制外的好處

體制外也有體制外的好處,那就是工資高,只要有本事那麼漲工資也快。

可是在我們這裡,出去工作最高的工資也就6000左右了。想要更高的工資,那就意味著要去大城市。



體制外的壞處

剛才也說了,一般要遠離家鄉。在外工作,工資是高,可是遠離了家鄉,一個人在外打拼壓力很大。

特別有了孩子,如果帶著孩子會大大增加生活成本,如果把孩子放老家,又容易因留守兒童對孩子成長不利。

而且在體制外,工資高低全靠領導的意思說不定什麼時候領導一句話就面臨著被辭退的風險。與體制內的鐵飯碗形成了鮮明對比。



所以,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


職識


體制內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按時上下班,有正常的過週末和節假日,一般工作環境較好,工作壓力小,所以受到很多年輕人的青睞。但是根據我個人的情況,我會選擇體制外的工作。

第一、體制內的工作雖然收入比較穩定,但畢竟每月4000元的工資距離體制外15000元的工資差距太大。

每月4000元的工資確實對年輕人來說有點少,因為每個剛上班的年輕人都要面臨買房、結婚生子和下一步撫養孩子,再加上關需要生活費用,如果沒有家庭父母的支援,這些工資很難滿足需要。

而去體制外工作雖然可能會比較辛苦,但每月15000元的工資能讓年輕人經濟方面比較寬鬆,有了這個經濟基礎生活壓力就會減少很多。


第二、根據所學專業,到體制外可以找到對口的行業,有利於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爭取做出一番成績。

體制內每月只有4000元的工資,也沒有什麼獎金收入,肯定不是在國企工作,那樣所學專業就很難用得上,幹上幾年專業也就荒廢啦!

而去體制外工作,單位肯定是看上你的專業才聘用你的,參加工作後會讓你從事專業對口的行業,培養你的工作和業務能力,這樣你就可以發揮專長,提升業務技能,更好的實現自身價值,爭取做出一番成績。


第三、趁著年輕在體制外努力拼搏幾年,不管是經濟方面還是技術管理方面都能為後半生的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趁著大學剛畢業,精力體力都比較旺盛,努力拼搏幾年,成為單位的技術人才和業務骨幹,只要你努力工作,做的好一般都被提拔重要,走到領導崗位,這樣你事業的路子這就會越走越寬,實現經濟和事業的雙豐收,為你後半生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分耕耘才可能有一份收穫,體制外雖然拿著高薪,但肯定要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更艱苦的條件,但年輕人就要有這種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的決心,寶劍鋒從磨礪出,相信經過努力,經過在一次次的磨練,一定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成熟,把你的事業和人生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