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對免疫的實踐,患者生存期的延長,免疫成為"癌症之光"

標準化的癌症治療(手術、化療、放療)技術進步,延長了患者生命,但只是延長,同時標準治療本身對患者副作用大,生活質量受到相當的影響。隨著醫學對免疫的探知與實踐,患者生活質量有保證,不但延長生命,更有治癒可能性的免疫治療,亦有人稱其為第四種癌症治療方式。近幾年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已經兩次授予了癌症免疫治療的科學家。第一次2011年授予因發現癌症抗原遞呈的樹突狀細胞(免疫細胞的一種)拉爾夫斯坦曼博士;第二次2018年授予了2位分別發現癌症免疫抑制路徑的科學家,本庶佑博士(PD-1)和詹姆斯艾利森博士(CTLA-4)。

隨著醫學對免疫的實踐,患者生存期的延長,免疫成為

此時,人們突然發現日本的癌症治療似乎很領先。那麼,這兩次重大發現與我們有什麼關係,特別是和迫切需要解決方案的癌症患者有什麼關係。

懂行的人都知道,醫學新發現與是否能為患者帶來福利是兩回事,研究與臨床是不同的兩個領域。而巧合的是,這兩次諾獎的相關發現都已經實現了臨床治療,為癌症患者帶來了希望。

那麼,日本的免疫治療到底如何,以2個諾獎為基礎,這邊給大家介紹一下的免疫治療實況。

隨著醫學對免疫的實踐,患者生存期的延長,免疫成為

如上圖所示,目前的癌症免疫治療主要圍繞T細胞展開,解除T細胞的免疫抑制(圖右側),或者增強T細胞的攻擊能力(圖左側)。

在解除免疫抑制的治療方法中,都是以藥劑的形式提供治療,這也遵從了醫學上傳統的循證方法。美國如此,日本如此,中國也如此,只要是西醫治療,標準基本上是一致的。

更進一步,因為日本有自己的原研藥,從研發到使用的時間比國內長一些,經驗就多一些。在藥劑的使用組合上,比如日本聯合使用伊匹單抗與派姆單抗治療肺癌比較有經驗,因為日本的醫療整體非常注重安全性,權衡到副作用,在患者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期間,幾乎沒有醫生會同時使用抗癌劑(化療)。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如何呢?20%上下--不高,晚期患者接受傳統的放化療,結局是可以預測的,而使用免疫治療是有機會長期生存下來,偶有治癒的。這就是免疫治療對癌症患者的意義。

然而,很多研究癌症免疫治療方法的專家認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侷限性並不在於他的有效率低,而在於固化的西醫方法,用免疫對抗癌症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納武單抗等的研發、臨床轉換仍然被侷限在約定俗成的抗癌劑規則中。著名免疫學家東京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中村祐輔教授已經開始旗幟鮮明的批判這種老套的方法。

中村教授一直致力於研究免疫增強的治療方法。假設一位癌症晚期患者,接受過無數次化療後整個機體的免疫部隊已經成了一盤散沙,即使理論上PD1對他是有效的,使用後微觀世界中藥劑解除了癌細胞對T細胞的免疫抑制,但此時的T細胞部隊已經沒有能力對抗癌細胞大軍,即藥劑使用無效。這也是可統計的PD1有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麼,該怎麼辦?因為癌症具有千人千樣的特點,一些有識之士提倡的癌症治療,應該是個性化的,綜合傳統方法和新方法的,因人而異的治療方案。比如2011年的醫學生理學獎表彰了樹突狀細胞的發現。樹突狀細胞在人體內含量很小,但是具有非常強的抗原遞呈能力,而最新的臨床研究顯示,攜帶有新生抗原的樹突細胞有很好的療效,個體癌細胞基因與白細胞抗原組合的新生抗原,能廣泛的為T細胞提供攻擊癌細胞的路徑指引。如果我們為一位晚期癌症患者提供T細胞維持治療+新生抗原樹突細胞疫苗的路徑引導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組合治療,他完全有可能獲得重生。

已知人體大約有100種不同的癌症,所有癌症各有不同,例如,癌症出現的平均年齡、生長率和轉移趨勢均不同。來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癌, 來源於間葉組織的稱為肉瘤。 習慣上把所有的惡性腫瘤稱為癌症。


近期公佈的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人一生中患惡性腫瘤的幾率是22%


隨著醫學對免疫的實踐,患者生存期的延長,免疫成為


人體強大的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是人體自身對細菌、真菌和病毒等有害病原體的防禦物,也能防禦已退化和分裂不受控制的細胞。每天,人體內平均發生八種惡性細胞增殖。在人類史上,平均每200年僅形 成一種新癌症。 這說明人體免疫系統能識別並破壞幾乎所有出現變進而導致癌症的細胞。


一項大型研究對3625名40歲以上健康人的免疫系統進行了持續11年的試驗證實:免疫系統正常的人患癌症的風險大約低於40%。因此,有效的免疫 系統對防癌很重要。


大多數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統受損,醫生嘗試用藥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通過互補治療方式強化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統。


癌細胞勁敵--樹突細胞的發現!


天賜人類的免疫系統中,免疫細胞的使命就是清除體內異物。其中,樹狀細胞識別抗原的能力最強,因此是免疫系統的司令部,它能夠識別癌細胞,並將癌細胞的抗原呈遞給T淋巴細 胞,使數量龐大的淋巴細胞能夠識別癌細胞,命令更多的淋巴細胞去攻擊帶有相應抗原的癌細胞。近期研究發現巨噬細胞也有吞噬異物和抗原提示的能力,但是其能力只相當於樹狀細胞的1%。

隨著醫學對免疫的實踐,患者生存期的延長,免疫成為

癌症患者的免疫低下,體內的樹突細胞數量減少,因此獲得足夠數量的樹突細胞是戰勝癌症的關鍵之一。

樹突狀細胞療法是戰勝癌症的終極希望

19世紀末,德國著名的病理學家和生物學家保羅·蘭格爾翰斯(Paul Langerhans)研究發現了樹突狀細胞。其主要功能為施加抗原物質在免疫系統中的其他細胞上。1973年 "現代免疫療法之父"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正式給這種細胞命名,並進一步研究藉助樹突狀細胞的免疫療法,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對抗腫瘤,讓醫學界人士一百多年來的治癒癌症的夢想,獲得了突破性進 展。為此,2011年他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科學家的最高榮譽並聞名於世。世界上大量的研究與治療機構越來越關注樹突狀細胞療法。7000多名科學家為此公開發表論文,在一些醫學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德國已經允許使用此療法。


隨著醫學對免疫的實踐,患者生存期的延長,免疫成為

樹突狀細胞的示意圖


樹突狀細胞大軍大部分時間呆在血液中(它們就是我們常說的白細胞),來源於骨髓造血幹細胞。如果細胞王國安定團結,這些造血幹細胞就大多會成長為紅細胞,負責傳送氧氣,只 保持一小部分的白細胞維持戰鬥力;如果細胞王國面臨外敵入侵, 那骨髓就馬上開足馬力大量生成造血幹細胞,白細胞數量在短期內大增,全國進入備戰狀態。


當人體自身內產生癌細胞,所有自身的免疫細胞都會奮力把癌細胞殺滅在萌芽狀態。但是,由於某種特定而逃脫攻擊的癌細胞持續增加後,會釋放出抑制免疫的物質 "the effect of immunity suppression",使得免疫系統不再將癌細胞看作為異物。在這種情況下,癌細胞將肆無忌憚地增加 ,並披上迷惑免疫系統的外衣。

隨著醫學對免疫的實踐,患者生存期的延長,免疫成為


藉助樹突狀細胞的免疫療法,可充分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對抗腫瘤。

世界上大量的研究與治療機構越來越關注樹突狀細胞療法。7000多名科學家為此公開發表論文,在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已經允許使用此療法。


樹突狀細胞的前體細胞可以通過一個特定的方法從血液中分離出來。 藉助於某種特定的信使,在試管中分離出來的細胞可以獲得免疫能力。當前體細胞成熟為樹突狀細胞時,他們即 可捕獲特定的蛋白質(例如來自患者血漿的腫瘤抗原)。那些尚未完全成熟的前體細胞可以在實驗室高純度環境下攝取體外的蛋白質。細胞捕獲腫瘤抗原後會把表面抗原加工處理和迪呈,從而使得其免疫特徵更明顯。

隨著醫學對免疫的實踐,患者生存期的延長,免疫成為

利用LANEX-DC技術激發及體外培養增值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癌症的方法,可以實現在細胞水平的攻擊,具有完全排除癌組織的可能性,並能治療已經發生轉移的癌,此外,還具有患者 不必負擔類似抗癌劑那樣損傷身體的顯著有點。臨床實踐中,將外周血中貼壁的單個細胞作為樹突狀細胞的前體細胞,應用一系列的細胞因子進行誘導,可獲得高純度非樹突狀細胞,再利用腫瘤抗原免疫刺激樹突狀細胞,可激發特異性的抗腫瘤細胞免疫反應,消滅 癌細胞!

在治療的超過 2,500 例患者中無嚴重不良反應;

即使在晚期腫瘤中,樹突狀細胞也產生 T 形細胞反應;

增加淋巴細胞數量;

大多數患者病情穩定或腫瘤消退(結合化療);

建議:臨床證明對治療皮膚癌、腎癌、乳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症有效;

由於已知化療或放射治療損傷的腫瘤細胞比未損傷腫瘤細胞更易被免疫細胞破壞,因此細胞治療可作為常規治療的輔助治療手段;

傳統療法不再有效時,可採用樹突狀細胞進行治療,這得到了證實。

經證實,在出現少量腫瘤細胞時,使用樹突狀細胞接種最有希望。

如今,人們已認識到,低位腫物患者的免疫系統通常仍比高位腫物患者的免疫系統有效得多。因此,採血提取樹突狀細胞前,建議通過特殊實驗室試驗測試免疫系統的反應性。


樹突細胞適合人群及申請流程:

申請條件:

1、患者接受過或正在接受正規醫院的常規治療(手術、放療、化療),免疫聯合療法作為輔助治療,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預防復發;

2、患者一般狀況良好,能進行正常的活動,有輕微的症狀和體徵,KPS評分>70,血色素>9.0;

3、患者能進行長途旅行;

4、最終由癌症專家決定患者是否可接受免疫細胞治療。


一、肺癌患者接受德國樹突細胞治療後,病灶幾乎消失。


隨著醫學對免疫的實踐,患者生存期的延長,免疫成為

隨著醫學對免疫的實踐,患者生存期的延長,免疫成為


現在日本和美國已經開始了這些嘗試,小樣本的臨床試驗也已經收穫了更佳療效。我們希望醫學能儘早地從傳統束搏中解放,更希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能為每一位癌症患者帶來希望和福音,如有腫瘤方面的疑問可以點擊頭像私信我,希望可以幫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