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托福考試:英語好的人都有哪些共同點?


堅果君最近讀到一本書,書名是《How to learn English》

其中有幾個小觀點可以分享給大家

1. Integrative motivation was more powerful than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動機。這個動機可以是為了生計掙錢,可以是嫁給默多克,也可以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不過有些動機會更持久更強大。

陸谷孫先生在《學位論文:一次智力探索之旅》中說:為什麼要學外語?人家說:我學外語就是為了多賺幾個錢。我說:不,學了一門外語,不單多了一條舌頭,多了一對耳朵,多了一雙眼睛,而且多了一個腦袋,“Language shapes your thoughts.”

這段話也說明了學習外語的兩種動力。一是“工具性學習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以酬賞為目標,傾向於走捷徑和速成;二是“綜合性學習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對語言感興趣,由好奇心驅使,想通過這門語言獲得更多信息,這樣的人願意“不擇手段”地學英語、用英語。後者所激發的學習慾望比前者要大得多。

陸谷孫先生建議外文專業的學生,每年的輸入不少於 100 萬字,每年用外文寫的、講的、譯的總輸出不少於 1 萬字。因為:“真的與外文有緣的人,就把外文當成一生只愛”,“你要的確非常喜歡外文,沒有外文過不下去,有這樣精神的人,外文一定學得好”。

雅思&托福考試:英語好的人都有哪些共同點?

2. Good learners don't wait to be taught.

在一些提供了豐富學習資源和師資力量的語言學習機構,學習者主要是自學,按照自己的水平和需求主動選擇學習素材,主動向老師尋求反饋。不過,這個方案比較適合高階學習者們。大部分英語中、中高階學習者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不知道該挑哪些資源學習,沒有足夠的指導和反饋。

其實這個問題也好解決,選經典的教材學起就好了。例如初、中階學習者可以選擇《新概念英語》系列;中、高階學習者可以試試《西南聯大英文課》、The Norton Reader 或者 75 Readings,其中收集的都是經典文章,比讀一句所謂的“美文”,學一句英文名人名言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把這些經典教材好好讀一讀,不僅英語會有所提升,心也靜了,腦袋也清醒了不少。

學習階段中的反饋尤其重要,在學習中一定要積極尋求反饋。這個反饋可以來自一個考試,也可以是一位水平比你更高、經驗更豐富的英語達人。如果你身邊缺少這樣的學習條件的話,可以利用現在的外教網課解決。

雅思&托福考試:英語好的人都有哪些共同點?

3. Getting students to do various kinds of homework like written exercises, compositions or study is the best way to encourage student autonomy. What is important is that teachers should choose the right kind of task for the students. It should be within their grasp, and not take up too much of their time—or occupy too little of it by being trivial.

對於習慣了被教的學習者,老師們一定要通過設置合適難度的作業來幫助他們主動行動起來,設定清晰的學習目標。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中說,人的大腦本身就不是用來思考的,我們大多時候是依賴記憶力決策。不過由於人都有好奇心,享受解決問題、瞭解新注意的愉悅感,所以人們願意找機會用不善於思考的大腦來思考 —— 不過,前提是這個任務的難易適中

只有讓學習者親自動手,體驗到解決問題和嘗試新事物後的喜悅感後,學習者才更容易實現 "autonomy"。我想這也是許多人打了許多卡、上了許多網課後,依然還在苦惱不知道怎麼學、學不好英文的原因:老師講得很投入,學生聽的也很認真,不過聽完了就是聽完了,並沒有接下來的行動和練習。這樣下來,老師水平越來越高,學生收穫了幾十個G的錄音和基本厚厚的筆記,卻還是原來的那個水平。

有的課程確實有練習,不過練習任務很多時候都過於簡單,因為要滿足學習者“我完成了!”的成就感。商家關注的更多的是你有沒有發朋友圈,有沒有為他們轉化新用戶,至於你把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了,並沒那麼重要。因為你若有進步,你會感謝他;沒有進步,你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慢慢的就越來越焦慮,卻也很難走出這個怪圈。

雅思&托福考試:英語好的人都有哪些共同點?

4. 優秀的英語學習者應該有哪些好習慣?

作者提到,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們一般都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 A willingness to listen.

優秀的學習者不滿足於只是“聽懂了”,還會有意識的注意聽其中的英文表達、發音語調特點,有意識地模仿和使用。

2) A willingness to experiment.

優秀的學習者敢於 “have a go”,願意試錯。學了一個表達後,就忍不住要用出來,看看自己用的對不對;讀了一篇文章後就忍不住寫評論、講給別人聽。如果不喜歡熱鬧和表達,也可以說給自己聽。不管性格是外向還是內行,優秀的學習者都有 “the urge to use the language loudly or quietly”。

3) A willingness to ask questions.

優秀的學習者更關注“為什麼”,並且知道什麼時候該問問題,什麼時候不該問。

在英語學習中我們會聽到一些模糊的表述,例如“英語思維” “後部發聲法” “s後的輔音要‘濁化’”,這時候就要先多問自己幾個“是什麼” “為什麼”,不要盲從。

還有一類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例如“閱讀時是否要查生詞?” “讀紙質書還是讀電子書好?” 對於這些問題,先不要問,去行動就好了。行動後帶著具體的疑問和更有經驗的人探討,這樣的提問會更有意義。

4)A willingness to accept correction.

優秀的學習者特別看重反饋,主動尋求建設性意見並且立即執行改進。

5)A willingness to think about how to learn.

優秀的學習者會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參考別人的方法,發明自己的方法。

有的人會選擇看美劇練口語,有的人選擇了泡酒吧;有的人背字典學詞彙,有的人用 App 學習,也有人通過大量閱讀積累詞彙。這些方法本質上並沒有優劣之分,關鍵是你如何使用。

“逆向法”學英文的提出者鍾道隆先生 45 歲時開始學英文,他從慢速英語聽起,堅持做聽寫,有時候一天聽寫的量多達 20 張 A4 紙。這種方法可能聽起來比較笨,但是如果沒有更好的、更適合自己的方法的話,笨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鍾道隆先生在持續行動中不斷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請教他人、教他人,這都是 "a willingness to think about how to learn" 的最佳體現。

關注堅果教室,獲取更多留學考試相關資料。您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下方留言,會有老師及時回覆!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