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旅行家(排名)?你最喜欢哪个?

王超行侠仗义


张骞 ?-前114

张骞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在同匈奴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别是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欲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在此背景下,

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第一次出使西域准备联络大月氏,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十多年的时间里,张骞虽然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来,他终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后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但仍然被匈奴捕获,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归汉,共历十三年。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失去河西走廊后,匈奴向西北退却,依靠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与西汉对抗。汉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率300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数千巨万,牛羊万头,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到达乌孙时,恰逢乌孙内乱,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不过,张骞的副使则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张骞一行偕乌孙使者数十人于元鼎二年(前115年)返抵长安

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由于张骞等人的沟通,此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传入,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和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玄奘602~664

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

贞观三年秋八月(629年),当时有来自秦州的僧侣孝达在长安学涅槃经,学成返乡,玄奘与孝达一起去秦州。在秦州停留一夜后,又与人结伴到达兰州。之后偶遇凉州人送官马归,玄奘一同去往凉州在凉州停留月余后,玄奘继昼伏夜行,至瓜州 ,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至高昌国。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飒秣建国、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南下经缚喝国、揭职国、大雪山、梵衍那国、犍双罗国、乌伏那国,到达迦湿弥罗国,行程13800余里。经十七年坚韧不拔的苦行,玄奘法师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后著述的回忆录《大唐西域记》我国和世界最早的国际新闻作品集。本书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贞观二十年(646年)成书。书中综叙了贞观三年至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西行之见闻。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重要文献。

郑和 1371-1433

郑和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从1405年开始,在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

徐霞客 1587-1641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被称为“千古奇人”。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在完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代的江苏、浙江、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21个省、市、自治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在去世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纵观中外,历史上还有不少出名的旅行家,从纯旅行家的角度,个人最喜欢徐霞客。从旅行这件事上,他是一个纯粹的旅行家。


文史小观


1.张骞

张骞前后历时17年的时间,行程数万里,终开拓了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未来,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他的伟大创举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为我国多民族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郑和

文武双全,双商奇高,宣德化而柔远人,从永乐航行到宣德,带回了斑马长颈鹿,带去了更文明的生活方式,随行人员里带的接生婆和采药人,还有因地制宜的教授修梯田,织渔网技术。自卫反击挑衅外,调解纷争和冲突,宣扬大明的国威,更不忘体谅人间疾苦。

3.哥伦布

哥伦布,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他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欧洲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了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成就海上霸业。


我们的凡尘


其他人不清楚、只能说由于古代的没有专门指旅行家的职业。我们只能说排一下旅行牛人。古代被称为的旅行家:徐霞客

李白在旅行中写了很多关于不同地方的诗

苏轼写了不少旅途的词



异客


第一位:大禹

上榜理由:大禹治水,千古流传。

治理洪水,走遍神州大地,将中国版图划分九州,并铸造九鼎,上刻珍禽异兽,山川地理。

第二位:秦始皇

上榜理由: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秦始皇五次东巡,最后一次去了东海,天降陨石,上书:始皇死而地分。

当时荧惑守心,天子之劫,还是没能躲过去,死在了半路上。

第三位 郦道元

上榜理由:家学渊源,著书立传。

郦道元南北朝人,字善长。

郦道元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在游历的过程中,他常感地理方面史籍的不足,遂以毕生心血,撰成《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第四位 徐霞客

上榜理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被称为“千古奇人”。

吴国华为徐霞客作《圹志铭》,说他的游历“最奇者,晚年流沙一行,登昆仑天柱,参西番法宝,往来鸡足山中,单装徒步,行十万余里,因得探江河发源,寻三大龙脉”。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飞航谈历史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詹姆斯.库克,发现澳洲大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