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落幕,“散裝”的起義如同流星一般劃過

引言:

獲得長社之戰的大勝之後,東漢王朝總算是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如同觸底反彈,之後各地的漢軍都開始轉入反攻階段。而黃巾軍彷彿被打掉了精氣神,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接一個被剿滅。

黃巾兵敗如山倒

184年6月,南線戰場傳來好消息,南陽太守秦頡在雙方交戰中直接斬殺黃巾軍南線指揮官----“神上使”張曼成。這是黃巾起義以來,漢軍消滅的黃巾軍中最重量級的人物。

在中線,皇甫嵩和朱儁率領漢軍主力對黃巾軍窮追猛打,在陽翟追上了逃跑的波才,將之剿滅。接著又在汝南郡的西華城,消滅了盤踞在這裡的彭脫主力。至此,中線豫州一路的黃巾主力被全部消滅,對洛陽的威脅解除。

皇甫嵩和朱儁在掃平了中路的黃巾之後,兵分兩路,朱儁南下攻打南線的黃巾軍,皇甫嵩則北上攻略冀州,目標直指張角的大本營。


黃巾落幕,“散裝”的起義如同流星一般劃過

皇甫嵩與朱儁兵分兩路


朱儁帶兵南下,來到宛城、南陽一線,與荊州刺史、南陽太守等人合兵一處,共計約兩萬人。此時南線黃巾還剩下十餘萬人,依然擁有兵力上的優勢。在朱儁的持續攻擊之下,終於陸續斬殺黃巾首領趙弘、韓忠和孫夏。到11月份,南線的黃巾軍主力被全部消滅,朱儁凱旋。

北線方面,北上的皇甫嵩進攻佔據東郡的黃巾軍卜己,8月份,雙方在蒼亭交戰,皇甫嵩大獲全勝,斬殺七千多人,並生擒主將卜己。

而接替盧植職位的董卓,在軍事能力上遠遠不能和盧植相比,連續幾個月拿張角毫無辦法,只能讓皇甫嵩儘快北上渡過黃河,協助進攻張角。10月份,皇甫嵩率軍抵達黃巾大本營廣宗,開啟最後的決戰。


黃巾落幕,“散裝”的起義如同流星一般劃過

決戰冀州


此時,黃巾軍的創始者張角已經病亡,和皇甫嵩對抗的是他的弟弟,“人公將軍”張梁。這可能是黃巾最為精銳的一股勢力,由於張梁人多勢眾,士卒悍勇,讓能征善戰的皇甫嵩一時之間也無法取勝。

於是皇甫嵩暫時休戰,並時刻觀察黃巾大營的動向。等到黃巾軍鬆懈下來,皇甫嵩抓住戰機,夜間派精銳向黃巾大營悄悄行進,在凌晨時分發起突襲,大破張梁。

這一戰極為慘烈,張梁陣亡,三萬多黃巾被斬殺,五萬多人被擊潰後無路可逃,投河而死,漢軍焚燒的輜重車輛就有三萬多輛,其餘俘虜不計其數。

接著皇甫嵩再接再厲,在曲陽對戰“地公將軍”張寶,這一戰果更加輝煌,斬首十幾萬,在曲陽城南筑起了“京觀”,黃巾主力至此被全部平定。

黃巾落幕,“散裝”的起義如同流星一般劃過

漢軍凱旋



前期精心籌劃十餘年的黃巾起義,從184年2月份開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被消滅,其迅速失敗的原因值得我們探索。總結來說,有以下重要的三個原因:

其一,缺乏呼應,各自為戰

黃巾起義之前,在內部的組織力和外部的戰略目標上都有不俗的表現。但是在起義之後,這樣的高明之處卻全都消失不見。

從幽州、冀州,到兗州、豫州和荊州,黃巾主力從北到南“散裝”分佈。雖然人數比漢軍多出數倍,但各地的黃巾軍都在自己的地盤單幹,完全沒有呼應配合。例如中線的波才、彭脫、卜己等,在一方遭受攻擊的時候,其他人沒有前往增援的意圖,眼睜睜地被漢軍一個個吃掉。


黃巾落幕,“散裝”的起義如同流星一般劃過

“散裝”黃巾 各自為戰


從10月份張角病亡的情況看,我們猜測很有可能是由於張角的身體情況不斷惡化,已經無法統率整個黃巾。而其他人都沒有足夠的威望,導致各部黃巾得不到統一的指揮和調度,被東漢集中精銳兵力,逐個擊破。

其二,軍事戰術死板,過於注重城池得失

黃巾起義雖然人數眾多,但明顯缺乏高素質將領,在戰術上過於注重城池的得失。例如長社之戰,波才空有人數優勢,完全可以分兵偷襲洛陽,卻只知道在長社城下和漢軍死磕一個月之久,白白貽誤戰機。

再比如在後來局勢不利時,南線的韓忠死守宛城,北線的張梁、張寶死守廣宗和曲陽,都是困守孤城,完全喪失了機動作戰的能力。

如果黃巾軍能夠放棄一城一地的得失,集中力量消滅漢軍有生力量,或者利用兵力優勢,牽制住漢軍之後,再趁虛攻擊洛陽,都有可能實現預期的戰略目標。


黃巾落幕,“散裝”的起義如同流星一般劃過

孤城死守 戰術呆板


其三,軍紀敗壞,迅速失去民心

黃巾起義最初的理想是反對壓迫,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起義之初,黃巾主要的攻擊對象是官府。

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後漢書 皇甫嵩朱儁列傳》

但是隨著規模的擴大,加入的人員增多,軍紀無法得到保障。劫掠的對象開始轉向地方上的豪強士族和平民百姓,引起當地勢力的強烈反感和抵抗,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失去民心。


黃巾落幕,“散裝”的起義如同流星一般劃過

失去民心


得不到豪強和百姓的支持,黃巾軍就得不到穩定的後勤補給,只能通過劫掠的方式強行獲取。這樣又讓百姓對黃巾軍愈加恐懼,陷入惡性循環,讓本來底蘊就不如東漢的黃巾軍雪上加霜。


綜上所述,黃巾起義就如同一場森林大火,雖然短時間內就將明火撲滅,但是潛藏在灰燼之下的暗焰依然在持續灼燒著東漢帝國。之後的二十多年中,各地陸陸續續出現了與黃巾有關的小股起義軍,有名氣的例如黑山軍、白波軍等等,人多的好幾萬,人少的也有大幾千,持續二十多年,屢禁不止,一直到公元206年才完全消滅,讓東漢和後來的各地諸侯非常頭疼。

而最深遠的影響在於,為了應對黃巾起義,東漢將權力下放,允許地方豪強自行招募武裝力量抵抗黃巾,這一道命令可以說直接導致了後來的諸侯混戰。黃巾起義結束了,但東漢帝國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