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梭哈引發國際油價腰斬?細說其背後的恩怨與博弈

沙特梭哈引發國際油價腰斬?細說其背後的恩怨與博弈

3月18日,WTI原油暴跌23%,跌至每桶20.81美元,為18年來的最低水平。布倫特原油下跌14%,報24.6美元,為2003年以來最低水平。
國際油價腰斬。而拉斷這根保險絲的導火索,就是3月7日,以沙特阿美為首的OPEC和俄羅斯,談崩了。
// 三足鼎立局勢的恩怨與分合
如果把石油戰解讀成一部《甄嬛傳》,那麼世界上的石油派系就有3個:皇后派——OPEC,家大業大勢頭大,根基穩固。華妃派——俄羅斯,驍勇善戰。甄嬛派——美國,在頭部玩家爭鬥時異軍突起,後來居上。
OPEC(皇后派)的領導沙特一直以來就和俄羅斯(華妃派)互相看不順眼。縱觀俄羅斯在中東的盟友,全是什葉派出身,而沙特又是以遜尼派為主的國家。華妃選擇合作的是前純元皇后的勢力,雖然與現宜修皇后都是烏拉那拉皇后家族,但是內部爭鬥自是不對付。而兩伊等地局勢一直不穩,俄羅斯時常與之聯絡,老想“插手”中東事務。這就讓中東“土著”沙特不太樂意了。所以,兩方一直心有怨恨。
此外,在冷戰末期,沙特和俄羅斯還早已結下了一個大梁子。80年代,在沙特的全力打壓下,國際油價低位運行,這對嚴重依賴石油輸出,而開發成本又天然遠高於中東的前蘇聯,構成了毀滅性打擊。


但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兩方有過一段休戰期,在2015年油價暴跌至26美元時,這兩派曾決定合作減產,提高油價。
萬萬沒想到,就在減產的這幾年,甄嬛派(美國)因為技術突破,從頁岩中開採出頁岩油,從曾經的第一進口國一躍成為了第一齣口國,美國也趁機通過能源戰爭打壓俄羅斯經濟,並在90年代初取得了冷戰勝利,其中沙特也算立下了大功。
而隨著新冠肺炎大流行持續抑制原油需求,加上投資者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為擠佔市場份額,三巨頭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皇后派(OPEC)找華妃派(俄羅斯)商量:“我們都再減產一點,讓供求關係縮進一點,暫時休戰嘛。”華妃派(俄羅斯)可不情願了。“每次都是我減產,你的小弟們不僅不減,還偷搶客戶。市場份額被甄嬛派(美國)瓜分了那麼多,價格還上去了,他漁翁得利,憑啥?我不管!”
沙特反正家大業大,那哪能服軟?就要和俄羅斯正面剛。於是沙特仗著其石油質量高且開採成本低,一上來直接把原油價格降到“讓沙特勒緊褲腰帶,而又讓俄羅斯喘不過氣來”的30美元/桶的絕妙區間,並率先宣佈將在四月份將日產量提高到創紀錄的1300萬桶,以進一步壓低油價,搶佔市場份額。隨後阿聯酋、伊拉克和科威特也跟隨沙特腳步打起價格戰。

// 全球油價、股市崩盤,美石油企或經歷破產潮
石油價格戰拉斷了本就受疫情影響岌岌可危的全球油價、股價的保險絲。
3月9日週一,油價開盤即暴跌30%,道瓊斯指數斷崖式下跌,5分鐘內跌幅至7%,觸發了熔斷機制,直接跌停。這是時隔23年,美股歷史上第二次熔斷。
受此影響,全球資本主義國家全部暴跌,英法德一個沒跑,大盤全部暴跌7%以上,加拿大暴跌8%,意大利暴跌11%,希臘暴跌12%,巴西和阿根廷暴跌10%,科威特暴跌10%……這麼說吧,凡是有熔斷機制的股市,幾乎全部熔斷。
儘管美聯儲、特朗普政府傾其所有發佈利好政策救市,但在3月12日,16日,18日,美股又接連出現三次熔斷。至此,抹去了自特朗普上任來的全部漲幅。
道瓊斯指數、原油價格跌入熊市,美股石油股也全線重挫。雪佛龍、埃克森美孚股價相比年初跌超50%,斯倫貝謝股價相比年初更是跌愈七成。
而在此之前,包括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和Whiting Petroleum在內的數十家債務纏身的公司就已經面臨財務困難了。
美國股市評論員、前對沖基金經理吉姆·克拉默表示,如果低油價持續,美國石油行業可能經歷一波嚴重的破產潮。在他跟蹤的35家石油行業上市企業中,估計有9到19家會破產。美國債券市場能源相關高收益債券風險凸顯,產油國也將面臨較大財政壓力。

與2014年油價暴跌時不同的是,華爾街並不準備伸出援助之手;由於回報較低,華爾街並不看好這個行業。
如今,許多曾經引領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油氣生產國的頁岩油公司都在為生存而戰。美國頁岩巨頭大陸資源公司老闆哈姆(Harold Hamm)也打算出手,向美國商務部提出申訴,控告沙特“非法”向全球市場傾銷原油。
// 原油供需腹背受敵,油價還要往下走
“最大的問題在於原油在供需兩方面都受到打擊”,能源諮詢公司Rystad Energy的分析師迪克森(Louise Dickson)說道,“原油需求從未像現在這樣疲弱,同時汽油、運輸燃料、石化產品也隨著原油價格崩潰而崩潰。”
新冠肺炎的長期影響仍是未知之數。隨著越來越多的市場觀察人士預測美國經濟嚴重衰退概率陡升,原油價格或面臨進一步下行壓力。
Again Capital的基爾達夫(John Kilduff)表示:“油價短期似乎看不到底,我認為WTI原油未來將跌至每桶18.00美元左右。”
隨著石油價格繼續下滑,OPEC成員國之一的伊拉克已經敦促OPEC+再度舉行緊急原油會議。但俄羅斯早前已表態稱,目前沒有與沙特會談的計劃。俄總統普京的發言人指出:市場對石油和能源價格的持續下跌是有預期的,我們也在仔細觀察行業趨勢。儘管俄羅斯表面上毫不示弱,但該國能源部長暗示俄或許會回到談判桌前和OPEC商討措施。

// 沙特轉守為攻、開打石油價格戰背後的邏輯
忍了那麼久,為何現在“斷臂”求發展?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打破平衡”主動進攻者的角色,符合年輕王儲的風格和“自我定位”。
在油價大跌背景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跌破IPO價格,令王儲大失所望,也讓王儲在國內面臨巨大壓力,對其《2030遠景》帶來巨大的挑戰。
長期“機動生產者”的角色,不能再為沙特爭取到期望的結果。轉變被動策略,主動進攻,增加產量以獲得必須的收益。低價格X高產量,和高價格X低產量可以等效。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王儲一向是個“狠人”,為什麼不試一試呢?
後美國中東時代、普京正在佈局後普京俄羅斯時代、後石油時代、後中國高經濟增長時代,沙特王位傳承變革的時刻,再加上新冠肺炎“極限測試”開始的歷史時刻,這是王儲的勇敢出擊的大背景。雖然持續的低油價將給經濟多元化的大計帶來一定消極影響,但也能理解他的壓力,也許主動出擊是最好的選擇。
// 石油的未來趨勢
還記得佈雷頓森林體系麼?美國在二戰後得到了權力王杖,並宣佈美元與黃金掛鉤,從此美元成為世界貨幣。1973年,美國突然發現美元增發遠遠超出了儲備的黃金價值,而很多有警惕性的國家開始提取黃金。市場可以不信任美元,但不能不用石油。於是美國聯合OPEC宣佈,美元不再和黃金掛鉤,而和石油掛鉤。

如果想在國際上購買石油,就必須增加美元外匯儲備,用本國生產的貨品換美元,買石油,石油輸出國再用美元去買所需貨品,這樣一來美元就再次成為了世界貨幣,美聯儲終於可以放開手腳超發貨幣了,而美國也可以用美元一圈又一圈的薅全世界羊毛。
這個石油結算體系讓世界其他玩家很不爽。從2013年開始,俄、伊、中等國就商討用人民幣來結算石油,2018年3月26日,上交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成立,很快成為亞洲最大的石油期貨市場,日成交量超過迪拜原油期貨合約,僅次於紐約和倫敦,躋身全球交易量前三。
2019年1月,以英法德為首的歐盟9國甩開美元,創立INSTEX結算機制,通過以物易物的模式和伊朗進行石油結算。
同年4月,伊朗石油把人民幣和歐元列為主要換匯貨幣,並把2000萬桶原油存放在中國大連。同年8月,受美國嚴厲制裁的南美產油國委內瑞拉正式實現人民幣代替美元結算。除此之外,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產油國也已嘗試繞過石油美元體系,在雙邊石油貿易中採用人民幣和歐元,甚至連美國鐵桿盟友沙特、巴西、蘇丹等國都在觀望猶豫中。
而這次的石油暴跌,加之特朗普的全面戰略收縮,美股“過山車式”熔斷,讓大家有了更強的信心。

2020年無疑是地獄級開局。冠狀病毒、美伊衝突、巴以危機、澳洲大火、非洲蝗災、英國脫歐、原油崩盤,美股熔斷,歐股暴跌。如果現在有一鍵重啟的機會,相信大多數人都想按上那麼一鍵。
“大環境不好”,每個人的臉上都寫了兩個大字:焦慮。但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企業來說,這也不失為一個“強身”的好時機。理清思緒,迴歸“以產品為核心的管理”,或許時間會有點長,但我們一定會走得更遠!

點擊“瞭解更多”↓ 查看更多產業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