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冷知识你掉鸡皮疙瘩?

红雨说历史


1,1931年12月起到1943年的8月间,国民政府的国家“元首”不是蒋介石,而是林森。

蒋介石当过国民政府主席,那是1931年6月,在中国国民党三届五中会上,选任蒋为国民政府主席。可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在同年12月就下野了。12月23日,林森接替蒋介石成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这一干,就是13年,一直到1943年8月1日,因车祸在重庆逝世。

(中间那位白胡子,就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1941年12月9日,国名政府向德、意、日三国宣战,也是林森以国家元首名义发布的。)

但是,当时国民政府实行的是战时体制,政府主席就是一个虚职。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海陆空军大元帅)才是实际掌权人。也是因此,林森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

林森死后,蒋介石接任“国民政府主席”。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才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


2,第一个官办妓院创始人是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在齐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经营"的妓院----“女闾”。这个“女闾”比梭伦建立的雅典国家妓院至少还要早 50年以上。也是因此,管仲被称为“世界官妓之父”。

而管仲建立官办妓院的目的除了赚钱以后,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各国“游士”来齐国。当时,四方游士是各国争相抢夺的“人才”。而这些人生活放荡不羁,齐国设置“女闾”以后,吸引了很多名士慕名而来。,

,3,第一个在军队建立“营妓”的是汉武帝。

营妓是为军队士兵提供服务的,解决了士兵的生理需求。营妓的设立,一方面可以减少士兵在地方作乱。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军队士兵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军心、提高士气成。

《汉武外史》:“一曰,古未有妓,至汉武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室者”。

4,被东征打到的军阀陈炯明是一个好人,被国民党抹黑了。

陈炯明是第一个被黄埔学生军打倒的军阀,也是一个被国民党抹黑的好人。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搞类似美国的联邦制。而孙中山一直坚持“武力统一”全国,建设“独裁”统治。孙中山在搞中华革命党的时候,就让加入者“绝对服从党魁”,并在党章下签字和打指模。(这不就是独裁吗?蒋介石建立的也是独裁统治)

因此,本来是盟友的孙中山开始和陈炯明决裂。1922年,北洋总统徐世昌下台时,蔡元培、胡适、高一涵等两百多位各界名流致电孙中山,让他遵守在护法运动中的政治宣言(只要徐世昌下台,他亦将同时下野),一起下野。孙中山拒绝履行承诺,各界名流很失望。

1922年6月,粤军总指挥叶举不顾陈炯明反对,决定发动军事政变,驱逐孙中山下台。而孙中山也很强硬说:“(用舰炮)三小时内把他(叶举在广州城内的粤军)六十余营陈家军变为泥粉。”

不过,叶举还是手下留情了,在兵变前提前让人打电话给孙中山报信。后来,只是在总统府前放了三炮,吓唬守军。

跑到永丰舰的孙中山就当了真,命令军舰炮轰广州城。舰艇上的士兵因为没有海军司令命令,不敢开炮。孙中山就亲自动手,向广州城开炮。

1933年9月,穷困潦倒的陈炯明病重入院。在病危之时,他对家人说“吾家事无可语!”最后,其在临死前连声高呼“共和”、“共和”。

当时的香港《工商日报》登出讣告:“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

5,我国试爆成功第一颗原子弹后,就开始向世界宣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1964年,中国花费28亿元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各大报纸在争先报道此时,庆贺此事时,还刊登了一个副标题:

我国政府发表声明,郑重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

我国也是为世界和平操碎了心。

6,“韩”作为国名在我国只出现过一次。

战国七雄的名字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其中,“韩”这个名字自秦朝(秦灭六国)以后再也没有作为国名出现过。而其他几个名字,都曾被后来的政权使用。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1980年)在县邮电局的电视房看的一个电视纪录片,是黑白片,讲的是西藏农奴制,农奴主们也设置了残酷的刑罚处置犯错的农奴,非常残忍。西藏农奴的子女生而为奴,没有选择的权利,不仅如此,农奴主规定,生孩子也要交税,不仅生孩子要交税,种田要交税,就连养牲口都要交牲口税,牲口下了崽也要交税,牲口死了也交税,凡事都离不开“税”这个字。

农奴们向西藏地主交税的场景,每个人都扛着装满的粮食,每一步都是艰辛的,这里面满满的都是辛酸。

他们就用两根几米长的木棍拼在一起,把农奴的脚夹住,这种刑具一次同时足以控制五个农奴。

这是农奴主专门惩罚农奴的刑具,夹手指用的。

这是农奴主专门惩罚农奴的刑具,挖眼睛、断肢等用。

被砍掉手掌的农奴,永远失去了可以劳动的双手

解放后彻底废除了旧的封建农奴制,改革开放后,西藏更是大变样。

图为日喀则市白朗县嘎东镇附近


驿动星期六


很早很早以前,有个私家学堂的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挺吓人的小故事,讲完后问学生:“你们听完这个小故事,有没有被吓的有种(掉)鸡皮疙瘩的感觉哪”?

其中一个学生马上举手给老师回了话:“报告老师,我吓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个也没有要掉的感觉,”老师听后无语,默默的笑了笑,说道:“同学们应该向这位发言的同学看齐学习,鸡皮疙瘩起来了掉不了,只能消下去,”同学们听后也是哈哈的笑了起来。

这个小故事就不谈了,怎么这会儿,讲这个小故事讲的,我真的好象有种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哪?过一会鸡皮疙瘩就掉了吧,这个小故事就挺冷的,算不上冷知识,可也有点理道吧,哈哈哈。



老头哥儿


在我看来应该是李绅。

对,没错,就是我们课本上写《悯农》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的作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而且《悯农》还有一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在我们小时候读《悯农》这首诗之后,会天真的认为,李绅应该是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忧国忧民的人,我自己当初也这么想过。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想法太单纯了,一个农民亲身经历过面朝黄土汗流浃背的苦累之后,他对农民生活只会厌倦、只想逃避,甚至会产生憎恨,所以李绅不会是个农民。

后来才知道李绅不仅不是农民,还是一个官二代。李绅出生于仕宦家庭,他的爷爷李敬玄当过尚书令、中书令等,相当于宰相。后来由于与吐蕃打仗失败遭贬,到了李绅父亲这一辈,只能当县官,在父亲早逝之后,家道便中落了。

李绅然后也做官,做到了尚书左仆射同平章政事,即宰相。唐朝后期有名的“牛李党争”的李党老大李德裕,就是李绅的好哥们。


接下来就讲讲李绅跟写《悯农》时道貌岸然的反差:

李绅是怎么样不“悯农”的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体现:

第一、生活铺张浪费,每顿饭要吃掉三百个鸡舌头。

李绅在吃方面很花心思,集齐奢华。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 据记载,他有个嗜好,特别欢吃鸡舌,每餐都要厨房炒一盘鸡舌,而炒一盘鸡舌要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那是堆积如山。

吃一盘鸡舌,杀三百只鸡,这个行为算不算浪费?

自己穷的时候,他还一本正经的写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为一个悯农的人,李绅却完全不明白,或者说明白却完全不在乎这个道理。


第二、奢靡成风,家里姬妾成群,把刘禹锡给羡慕得不行

刘禹锡写过一首《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说的是李绅司空见惯的事,在刘禹锡看来却是极为罕见。总之李绅看了诗以后,就把刘禹锡相中的那个歌姬送给了他,反正他家里多得是。


一尺江流


齐白石的死因?大家都知道,齐白石喜欢画画,还是个大艺术家,但他感情生活更传奇,其实就是个色鬼。57岁纳妾18岁的胡宝珠,他83岁时胡宝珠难产而死。85岁要续弦,92岁仍喜欢看漂亮美眉,93岁吵着要结婚,对普通人来说是伤风败俗,老不正经,但别人会画画呀,所以这叫雅兴,甚至成为一桩美谈。


家人给他介绍44岁女人,他说“太老了”不要,后来给他介绍了个22岁女演员,老先生很高兴,准备筹办婚礼,却突然去世,因此他的死不是因为寿元到了,是乐极生悲激动而去。不知道算不算冷知识,但鸡皮疙瘩掉一地了。

很佩服老爷子,83岁还能让妻子怀孕


莽老壳


凌迟行刑的全过程和细节;

说到凌迟处死,想必大家都并不陌生。作为我国封建时代中最残酷的刑罚,凌迟可是多次被历史类影视作品所提及。然而,关于凌迟的执行过程需耗时多长,受刑人需要挨多少刀,大家又知多少呢?

答案是需要持续3天,割上3357刀!

关于凌迟的记载,在《明史》中曾有这么一段较为明确的描述,那就是对大宦官刘瑾被处以凌迟时的描述:

“例该3357刀,先10刀一歇一喝。头一天先剐357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起开刀,一共剐了3天。”

凌迟的全过程,需要连续割足3天,而且还需要整整割3300多刀,其惨烈程度,光是想象都感到痛!当然,如此残酷的刑法,自然也并非一般人所能”享受“得到的。凌迟在古代,一般是针对谋反、犯上作乱、“口语狂悖”等大逆不道之罪的重犯的。

换句话说,历史上能够“享受”凌迟处死的,大多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除了上述的大宦官刘瑾外,明末的抗清袁崇焕、晚清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等人,也都是被凌迟处死的。

当然,也会有些作死的小人物,也会因得罪统治者而获此“殊荣”。比如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清末悍匪康小八,居然敢抢皇杠。而且面对慈禧的审问,不但不畏惧,反而还叫嚣着:自己还想抢皇妃呢......

于是,慈禧太后直接把康小八的砍头之罪直接提格为凌迟处死。就这样,康小八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被凌迟的人物!



这些历史要读


1,汉朝最长寿的人-张苍,张苍晚年人老牙无,靠饮人奶而活。



西汉丞相张苍,因为貌白肤美,天生一副好皮囊,贱淫妇女被刘邦赦免死罪,最后告老还乡,纳妾成灾,数量堪比皇帝,好色成性,只要是喝过奶的女人坚决不再碰,听说谁家有刚生过孩子的妇女便重金召开喂奶,终年104岁。

2,四大美女杨玉环患不孕不育症。



大家知道大唐宠妃杨玉环一共侍寝过两个人,先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结婚五年没有生育,后来被唐玄宗李隆基召入宫中,立为贵妃,朝夕相处,夜夜生欢,结果十一年间也没有怀孕症状,最后魂断马嵬驿。

3,皇家最早的性交易。



后梁太祖朱温登基之后,好色成性,夜夜笙歌,不但学大唐,宠幸儿媳妇王氏,张氏,甚至儿媳妇和皇帝公爹谈起了交易,请求侍寝后把自己丈夫立为太子,而朱温居然还答应了。想想都是奇葩。

4,明清时期结婚前检验女子是否处女。

明清时,人们对于女性忠贞十分看中,结婚第二天如果鞭炮齐鸣,说明女子处女,亲事一切如旧,如果第二天,男家安安静静,则女子没有通过检验,会被直接送回家,聘礼全部退还,而且还有赔偿。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并不是李白守床边而作。



大家知道李白的“静夜思”,独自一人抬头望月,看到明月想起自己的故乡,其实李白那时候正在井池旁边,并不是诗中所写“床前明月光”。


无花台




我说一个令人掉鸡皮疙瘩的历史冷知识:


尼克松访华前上海发生了一起碎尸案,不但美国媒体报道了,连周总都惊动了。


我之所以说这个案子让人掉鸡皮疙瘩,只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原来我认为治安特别好的上世纪70年代,也能发生杀人碎尸案件,而且还是发生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二、根据资料显示,这个案子的几位男性嫌疑人都和当时社会上从事特殊行业的女性有关系,其中一个嫌疑人还是体育老师,还曾经猥亵女学生被开除。这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我一直认为特殊行业已经绝迹的上世纪70年代,居然在上海还有存在,而且和这些特殊行业女性有联系的男性不止一个。


三、原来女死者真是从事特殊行业的女性,因为向犯罪人索要50元不果(当时犯罪人李泰祥一月工资45元),在争吵中,犯罪人失手把女死者掐死,然后将其碎尸并抛尸。


老实说,这件案子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离奇之处,就是一个特殊行业女性与男性因为价格问题达不成一致结果在争执过程中男性失手杀死特殊行业女性的案子。


之所以让人掉鸡皮疙瘩是因为这案子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上海,一个被认为治安特别好,民风特别淳朴的时代,竟然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甚至当时上海还专门给这样的女性一个专有称呼“赖三”。


而且犯罪者李泰祥是怎么知道去找“赖三”的呢?


是因为他所在的工厂曾经有一段时间做过时间“强制劳动改造基地”,一些够不上刑事犯罪和劳教的“群专对象”会在他所在的工厂劳动,因为事情都不大,所以这些“群专对象”在强制劳动时是可以和工人聊天的。


其中这些“群专对象”里就是好几个因为找“赖三”被抓的,犯罪者李泰祥是在和他们聊天过程中才了解到当时上海哪里有“赖三”的。


从这个细节可知,当时“赖三”现象绝不是零星个别,已经是形成了一定规模了。



当时我看完这个报道,一度以为是胡编乱造的,因为我不相信,可是后来我去上海旅游时专门去了上海公安博物馆,在上海公安博物馆的三楼展厅展出的主要是1949年以来上海破获的各类重大刑事案件的资料。这其中就包括这个碎尸案,资料上也确实明确表示女受害者是从事特殊行业的。


这我才终于相信这不是文人胡编乱造。


具体这个案子的情况,大家可以去看魏肇权所著的《新中国十大奇案纪闻》这本书,倒数第二件案子就是这个。



兰台


婚前检验竟始于明,盛于清,万万没想到还有如此冷知识。

不过,那时的婚检,却是针对女性的,且检查内容就一项而已,那就是检验一下此女是否是黄花大闺女。

检验的方法也是简单易行,既不要相关医疗机构参与,也不要当众操作,昭告天下,只是洞房花烛夜,由其丈夫一人操作,第二天一大早,再由婆婆验床单,看看是否有落红,有,则皆大欢喜,大张旗鼓,鸣炮奏乐,婚礼才正式开始。

如果没有,那就惨了,首先,男方有权把此女退回娘家,并索回彩礼,甚者,还有讨要若干损失费的,娘家这方,非但不能拒绝,而且还自觉理亏,颜面扫地,更可怜那个女子,怕是终身也没机会嫁出去了!

这个风俗,直接导致了人们严重的贞操观。

许多少女因为贞节,而自寻短见,香消玉损。

《庸庵笔记》里曾记载了一个可笑又可叹的事情。

一个清朝少女为保贞洁,上吊而亡 的故事发生在晚清时期。   

一私塾先生在僻静处小解时,不慎被对面楼中一少女撞见,为保贞洁,少女最终上吊而亡,少女家人在报官后,私塾先生被判了“绞监候”。

真是不可思议,冷掉一身鸡皮疙瘩。

你说你一个少女,误见了别人小解,就上吊而死,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不可思议了!

更可叹那位私塾老先生,躺着也中枪,僻静处小解,招谁惹谁了!竟被判了“绞监候”。

看来,不随地大小便,不但是文明行为,更是保命啊!


七斗


50多年前,在西南农村,有个小伙要结婚了。他既高兴又愁啊!要结婚了,当然高兴。愁的是,他没有内裤,担心被新娘子瞧不起。

那个年代买什么都要票,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没有票,有钱也买不到布。没有布就做不了内裤。大家不要笑,听老年人讲,那个时候的人都不穿内裤,这算是冷知识吧。

小伙绞尽脑汁,最后终于想到个办法。他的眼睛,盯上了生产队装化肥的编织袋,向保管员讨要一个,拿回家去,自己偷偷缝了一个内裤。

新婚之夜,小伙脱掉外面的长裤,露出编织袋做的内裤,新娘只看了一眼,就吓晕过去,为什么吓晕了呢?聪明的读者,猜一猜吧!

这是一个冷知识,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发生在那贫穷的年代。这不是笑话,老年人说,这是真实发生的事。当时听了,没有掉鸡皮疙瘩,只是背脊一阵阵发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