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陳師曾(1876.3.12-1923.9.17),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寧人(今江西省修水縣),著名美術家、藝術教育家。陳師曾善詩文、書法,尤長於繪畫、篆刻。其山水畫在承襲明代沈周、清代石濤技法的基礎之上,注重師法造化,從自然景觀中汲取創作靈感;寫意花鳥畫近學吳昌碩,遠宗明人徐渭、陳淳等大寫意筆法,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畫以意筆勾描,注重神韻,帶有速寫和漫畫的紀實性。其著作有《陳師曾先生遺墨》(10集)、《陳師曾先生遺詩》(上下卷)、《中國繪畫史》、《中國美術小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染倉室印集》等。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讀畫圖》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局部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局部

《讀畫圖》軸,紙本,設色,縱87.7釐米,橫46.6釐米。此圖的創作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1917年,國內發生水災,北京一批文化藝術界的知名人士大行義舉,在中央公園即現在的北京中山公園舉辦展覽,籌款賑災。展覽彙集作品六七百件,規模相當可觀。自題中提及的三人都是當時北京文藝界的領袖級人物。

畫家身臨現場,將自己看到的畫展場景從第一視覺的角度如實地記錄,真實生動,具有接近新聞照片一樣的寫實性。畫面上社會各階層人士彙集一堂,氣氛熱烈,有穿長袍馬褂的老少國人,也有西服革履、金髮碧眼的西洋人士,還有身著洋裝的時髦女郎,人群排列錯落有致,形成一定的空間層次。畫中人物的面部用筆簡潔隨意,帶有些漫畫色彩。作者省略了線條,直接用大塊墨色塑造人物的形體,短促細碎的線條只在局部作些勾勒,此外還用接近“飛白”的手法表現物象受光面的明亮部分。這種對線條的省略和對光線的感受及表現與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有著很大的不同,由此可以看出陳師曾的西畫造詣。

《讀畫圖》以傳統的命題,新鮮的內容,中西合璧的技法詮釋作品,體現了陳師曾富有創造性的繪畫實踐和探索。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山水圖》

《山水圖》冊,近現代,陳師曾繪,紙本,設色,4開,每開縱29.2釐米,橫23.8釐米。第一開,鈐“師曾”印。畫院落一角,有百葉窗、樹木、柵欄等。景物的寫實感很強。第二開,鈐“染倉”印。陳師曾的繪畫受吳昌碩影響很深,取齋號“染倉”表示對吳昌碩的敬慕。此幅畫山水,用筆粗放。第三開,鈐印“觭”。此幅山水畫風延續沈周風格,景物簡略,筆法樸拙。第四開,自題:“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師曾畫。”鈐“染於倉”印。此幅為庭院寫生,景物雜而不亂,構圖略帶透視感。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山水圖》

《山水圖》軸,紙本,設色,縱84.8釐米,橫33.3釐米。此圖仿宋代山水名家巨然筆法繪山巒溝壑,江水房舍。墨色較幹,作淡設色,滋潤典雅,意境清新恬淡,是典型的文人山水畫之作。陳師曾畫山水通常很少用皴筆,此圖為突出巨然筆意而運用了細膩的披麻皴法,與其往常快暢淋漓的畫風頗有不同。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墨筆山水圖》

《墨筆山水圖》軸,絹本,墨筆,縱67釐米,橫27.3釐米。圖繪高山峻嶺,飛瀑流雲,茂林中幽舍掩映。此幅作於1916年的山水畫在陳師曾的繪畫中屬較早年的作品。作品構圖穩健,筆墨深厚,反覆的皴擦點染與他後期空勾無皴的山水畫法有很大的不同,明顯帶有“金陵八家”之首——龔賢的筆墨意味。陳師曾畫山水直接從師法古人入手,尤其是師從與“四王”對立的畫派畫家,龔賢即其中之一。陳師曾在學習參用古人的畫法時抱著取古人為己用而並不屈從古人的態度,將古人的筆法融會貫通,因此下筆揮灑自如。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設色山水圖》

《設色山水圖》軸,紙本,設色,縱88.7釐米,橫45.6釐米。圖畫高山幽谷,山谷中林木茂盛,若干屋舍臨流而建,更有泛舟揚帆者,如處世外桃源。此圖以水墨、花青、淺絳作淡設色山水,用筆粗率,略有沈周筆意,但筆風更為剛硬。筆畫或縱或橫,不求皴筆的細膩效果,突出筆畫的意味,用墨相對單純,體現了陳師曾山水畫的基本風格。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陳師曾:恢復中國畫“師造化”的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對景寫生特點

《仿沈周山水圖》

《仿沈周山水圖》軸,紙本,設色,縱140.5釐米,橫40釐米。畫面右上側錄沈周詩文:“縱目極遐曠,水嬉湖中央。青山載白波,上下相低昂。俯首愛雲霞,零亂隨蘭槳。悠悠遡空明,忽忽超景光。宛宛漢皋女,落雁懸微茫。可望不可接,相思如水長。近自東昆還湖中,雜言錄似味雪親家,較其然不然也。沈周。”此為陳師曾對臨沈周山水之作。畫疏柳遠山,漠漠湖水中一葉扁舟橫渡,空中鷗鳥飛翔,極盡空曠淡遠之致。這幅作品是畫家於倉促間臨寫而就,因此筆墨粗放有餘而厚重不足,尤其是柳岸部分,師曾自己也不禁感嘆“幽閒之趣蓋已離之遠矣”。

關注工筆小強,後續更新更多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