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

蒋丽琴


普天之下,面对当时被赶出紫禁城、扫地出门的溥仪之时,恐怕也只有张作霖能够丢掉他“东北王”的面子而向这位末代皇帝下跪了。我个人反倒认为:如过此时此刻面对溥仪下跪之人不是张作霖,换作是其他任何一位军阀的话,那才是奇怪之事了。不过要是张作霖自身和溥仪从未有过瓜葛的话,仅仅是听闻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消息,我实在是想不出身为“东北王”的张作霖为何要向溥仪下跪,难道是因为仰慕吗?那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张作霖既然选择能在一见到溥仪本人的那一刻开始便欣然下跪,那么肯定就有他自己的理由和想法。

其一:清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溥仪对自己的加封之情

谈起这一点的时候,恐怕更多的人是疑惑,难道张作霖会和晚清有瓜葛吗?是的,张作霖在面对如今“虎落平阳”的溥仪之时,更像是在面对昔日的宣统皇帝一般,因为张作霖的当初,就曾经为清朝卖命,而他本身的风生水起和如今的至高身份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晚清。不是说张作霖没有清廷就不能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辉煌人生了,而是在张作霖发迹的过程当中,他曾经就有过这么一段“与清廷为伍,受浩荡皇恩”的故事。

早年的张作霖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不过后来兵败转而又投向绿林。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内,张作霖便有小头目混成了大头目。凭借着自己日益壮大的势力,张作霖接受了袁世凯的招安。在之后镇压革命党人的活动中,张作霖因镇压有功,还曾被溥仪钦点为“关外练兵大臣”。其实目前为止,张作霖有军队有编制,这已经可算得上是他不久后平步青云的资本了。从内心来说,张作霖还是很感谢清廷和溥仪的,如今天津一见,也难怪重情重义的张作霖会向这位昔日的主子下跪。

其二:尽个人之力,恢复北洋政府之形象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冯玉祥入主北京。伴随着冯玉祥的进京,下一秒便撕毁了“优待皇室”的协议,冯玉祥的这一行为无疑于是在搞毁北洋政府在国民年前的形象。当初袁世凯不费一兵一卒便将溥仪劝退,裕隆皇后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优待皇室。袁世凯当时考虑的十分得当,因为清朝刚刚结束,中国上下都依旧沉浸在旧日封建主义的记忆中。民国政府优待溥仪,很大意义上有利于北洋政府的统治。如今冯玉祥却撕毁协议,将溥仪赶出北京,这种行为根本不利于当时江河日下的北洋政府的统治。如今张作霖这一跪,也算是替身后的北洋政府赔礼道歉了吧!

另外,我个人还认为:张作霖从始至终都是立足于民族大义、胸怀天下安危的爱国人士。当时溥仪在被赶出紫禁城之后,下一秒便逃亡到了天津的日本租界之内。听到此消息的张作霖立即由奉天赶往了天津,张作霖怕的就是溥仪会被图谋不轨的日本人所利用。


历史课课代表


1925年,此时的清朝已经灭亡13年了,溥仪前往天津的曹家花园接见张作霖,当时张作霖已经是民国时期的大人物。

正当溥仪不知用什么仪式来对待这位大元帅的时候,张作霖毫不迟疑,扑通一声跪在了溥仪面前磕了一个响头,并说道:“皇上好”,溥仪有点受宠若惊,不过赶紧弯腰把张作霖扶起来,说道:“上将军好”。

当时的画面还是有点滑稽的,不过也让很多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晚年的张作霖已经是大元帅,见到已经退位多年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呢?

第一: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我先给大家说几个小故事 ,可能就能体会当时张作霖对溥仪态度的原因了:

一直到共和国时期,溥仪特赦回到北京,在溥仪的家里,还有很多满清遗老和前清官员以及旗人给溥仪行跪拜大礼,到了溥仪跟前就下跪口称皇上。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以后,跑到天津,住在了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里,这位张大人还每天毕恭毕敬请安,并且这位张大人每天早上拿个大扫把在溥仪院子门口扫地,还美名其曰是执古代臣子侍奉皇帝之礼。

以上说的是清朝遗老,那我们接着说一位领导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物胡适,1922年紫禁城装了电话,17岁的溥仪为了好玩,打电话让胡适去皇宫聊聊天,当时胡适进宫前很激动,还事前向很多人询问,见了溥仪要不要磕头,可见就连新派人物胡适都暂时摆脱不了等级观念。

以上人物对溥仪的态度虽然夸张了点,不过说明当时即使溥仪退位多年,已经是民国,但很多人对“皇帝”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人的等级观念仍然存在,张作霖给溥仪下跪也显得很合情合理了。

第二:溥仪对张作霖有知遇之恩

张作霖跪拜溥仪,其实不仅仅是等级观念,还因为溥仪对他有知遇提携之恩,张作霖最初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拉起一帮绿林好汉搞政权,活不下去了选择投靠朝廷,接受招抚之后,张作霖多次剿匪,得到了清廷的重用。

溥仪升张作霖为洮南镇守使,才有了后来张作霖的发迹,因此他从内心感念溥仪对他的知遇和提携之恩,这一跪拜表达了自己的感恩。

第三:收买人心

张作霖当时是“东北王”,东方地区很多满人和八旗贵族,张作霖这样做是收买人心,在满清遗老以及其他人心中留下“忠孝”的名声,更有利于在东北地区的统治。

综上所述,已经是大元帅的张作霖不论是从自身原因还是政治因素考虑,都会选择对这位已经退位的皇帝溥仪下跪,


小聪历史客栈


1959年溥仪被特赦,53岁的他刚在北京落户还没就业,提亲的就上门了,据说还有满族遗老把自己十几岁的孙女辈要嫁给皇上,正式相亲就七八回。



溥仪1922年大婚,自当时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起,没有不随份子的,东北的张作霖送来了红包。送礼名单里还有黎元洪,吴佩孚,冯玉祥,送亲进宫时,沿途上千军警开路护送,还有军乐队奏乐。



后来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跑到天津,住在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里,张大人每天早上拿个扫把在溥仪院子门口扫地,据说是执古代臣子侍奉天子之礼。而冯玉祥呢?更是被一顿好骂。


1922年紫禁城装了电话,17岁溥仪为了好玩,打电话叫胡适去宫里聊聊,胡适当时是十分的激动,甚至还特地打听了溥仪的喜好,要不要行礼之类的,之后兴致冲冲的赶了过去。




溥仪在天津当寓公的时候,张作霖也曾求见。见到立马就给溥仪跪下,喊皇上万岁。溥仪连声说:上将军请起。这个人是有传统的忠义孝道在里的。



溥仪虽然是一个亡国的皇帝。但是清朝之后也没有再建立一个封建王朝,而皇帝也不曾再有过,尤其是在清王朝还刚灭亡的时候,总有人怀缅前朝,故而对前朝皇帝行大礼,也是不足为奇的,更何况溥仪还是最后一位皇帝。


是阿维啊


晚年张作霖先生已是大帅,见退位的清宣统皇帝溥仪时,依旧跪拜叩首。其实不单是张大帅如此,很多前清官吏亦是如此。

清末民初,社会上层依然秉承华夏传统道德,坚守仁义礼智信,为人记人恩德,注重信义。

张大帅是在清朝末年,由清政府授与的官爵。并且由此开启了张大帅的辉煌人生。张大帅不但没反清,也没背叛过袁世凯大总统。张大帅是个记恩德、守信义的人,所以他一生不叛国,不当卖国贼。

张大帅见退位清帝溥仪,行叩拜之礼,是因为他不忘清廷的提携知遇之恩。这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一致的。

如果世人,口口声声只强调个人权益、个人面子丶个人情感、个人尊严,但是却淡化人情世故、不记恩德、不讲信义。到头来为了金钱丶个人欲望…不择手段,没有底线。最终会导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旦社会风气变坏,人人都得承担后果,无人能得已幸免。

回过头来再看张大帅叩拜前清帝溥仪一事,就可以看出,张大帅不仅是铭记清朝的提携之恩,而且是以社会上层人士的身份,在坚守社会道德,在给民国初年的民众作出表率。希望以身作则,希望上行下效,希望安定乱世之中的天下人心。


鬼影147951010


张作霖在清末民初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他出生在清末家境贫寒,自幼没有上过学,大老粗一个,土匪出身,就这样的人居然掌管东北几十年,号称东北王,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他在东北发展经济,重视教育,改革军队,当时的东北军是国内最强悍的地方武装,并且创建了自己的空军,其综合实力在军阀中是最强的几次问鼎中原,是北洋军阀中最后的执政党,他在日本和俄国的势力中夹缝生存,拒绝日本不平等的条约,最后在日本的秘密策划下在皇姑屯被炸死,他的一生是被受争议的,那他为什么见到了末帝溥仪还要下跪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张作霖出生在清末,还参加过甲午战争,多年担任清庭的官职,可以说清朝是他发展的平台!从内心来讲他非常的敬重清廷,其二,虽然溥仪退位了,但他的威信还在,尤其在老家东北是满清的发源地!其势力非常的强大,对溥仪的敬重也是为了更好的安抚满清的遗老遗少!其三,当时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在当时的情况下见溥仪,表示自己永远遵守清庭优抚政策,冯玉祥做的是不对的,为自己以后入关,控制北京打下一个基础,来迎合溥仪,得到溥仪的支持,得到各国公使的支持,张作霖见溥仪行跪拜之礼,是综合了各方的考虑,其目的是为了有助于自己日后入关,控制北京政权打下基础,更不会拥戴溥仪复辟,完全是从自身和东北的发展考虑,老谋深算啊,但却把溥仪高兴坏了,认为自己的皇帝还没过时,大错特错,在当时的情况下,溥仪投靠谁都是一枚棋子,不可能恢复大清,张作霖更不会逆潮流而行,溥仪是空欢喜一场!





且爱且珍惜


张作霖跪拜前任皇帝溥仪是奴性十足的表现,哪怕他贵为东三省的大元帅,在皇权面前也腿软。

这事发生在1925年,也就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溥仪赶出紫禁城的次年。

当时冯玉祥命令溥仪限时搬出紫禁城,溥仪无奈只好躲进了天津日本人的租界里。

当消息传到张作霖的耳朵里时,他致信溥仪:“你跑到日本租界让日本人保护你,难道我堂堂的「东北王」张作霖就保护不了你吗?这样吧,我去天津拜见你,不过我不去日本人的租界”。



张作霖前往天津,在曹家花园密见到了溥仪。

当时溥仪正为用什么仪式对待这个曾经的手下、现是民国大人物犯难的时候。张作霖却毫不迟疑地走到溥仪的面前,趴在地上磕了一个响头,毕恭毕敬的地问道,“皇上万福”。

溥仪做梦也没想到张作霖会给他磕头,受宠若惊急忙弯腰扶起张作霖,忙不迭地说道“上将军好,上将军万福”。

这就是张作霖给溥仪磕头的经过。



张作霖密见溥仪还另有目的,他顺道到北京想把故宫的宝物偷着运出一些占有。

张作霖密见溥仪后,偷偷调动了数百辆军车,准备把故宫的宝物挑着一些贵重的运往沈阳。

当时交通银行的经理叶恭绰往见张作霖,说:“人们一向造冯玉祥的谣,说冯逼宫是为了盗宝,但无确凿证据,说说而已,如今大帅调用数百辆军车公然进故宫搬运宝物,将来人们就会说盗宝的是张大帅而非冯玉祥。”

张作霖听闻恍然大悟,连声说“我几乎上了大当,快把军车撤去。”

张作霖给退位的溥仪下跪除了奴性之外,还有感恩的意思。

民国时期的人身上,都有被奴役留下来的后遗症,说难听点就是奴性十足,贱骨头。

溥仪在1912年退位,清朝灭亡,民国建立。

当时民国规定必须剪掉辫子,就连溥仪自己都剪了辫子(如图)



然而当时有一部分老百姓誓死不剪辫子,比如前清辫子军首领张勋。他就是标准的保皇派。

不剪辫子不算,还在1917年再次拥立11岁的溥仪复辟。不过到最后溥仪只做了12天的皇帝而再次退位。在段祺瑞护国军的攻打下,张勋仓皇逃走。

当时虽然溥仪再次退位了,但跪拜溥仪的人不在少数。

1924年,冯玉祥在直奉大战期间,为防止溥仪再次死灰复燃,在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老百姓称其为“逼宫”。冯玉祥干脆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这时出于政治目的,张作霖臭骂冯玉祥,表现出了对溥仪的同情。当时有人提醒张作霖,不要和帝制走太近,对其影响不好。



但老张是个守旧人物,一方面支持民国政府,一方面留恋皇权,说来说去还是千万年来皇权对人统治的结果。

张作霖向溥仪磕头有感恩的意思。

张作霖最初是土匪出身,到后来被清廷诏安做了巡防队长,再后来一步步高升,直至做了“东北王”。

张作霖上位时,虽然溥仪还很小,主政的都是他父亲摄政王载沣,但是签署任命书的都是皇帝的大印,也就是最后溥仪拍板,尽管是名义上的。

张作霖能有以后的成就也多多少少沾了溥仪的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张作霖向溥仪磕头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张作霖是个老狐狸,磕头归磕头,要想让他像张勋那样辅佐溥仪是不可能的事,张作霖不过是在溥仪面前做样子而已,东三省是他张作霖的一亩三分地,张作霖不傻,不可能找个太上皇压在自己头上。你觉得不是这个理吗?


秉烛读春秋


之所以说张作霖这些北洋军人为“旧军阀”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谓旧军阀的“旧”就是旧在他们普遍不懂、不知国家、民族这些近代以来的政治理念,即使迫于形势说两句内心也是不认同的。


他们真正认同的价值观基本上就是《三国演义》、《说唐传》、《说岳》里面英雄好汉讲究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忠义”,这从北洋军队第二军歌《三国战将勇》就能看出来,这首歌里完全没有近代军队的一丁点成分。在电影《独立大队》里,抗战时期草莽出身的郭振清(李向阳扮演者)让独立大队唱的就是《三国战将勇》。


所以在他们看来末代皇帝溥仪是他们的老上级,老主人,只是民国“落魄”了,越是这个时候以“忠义”自居的北洋军阀们越是愿意在对待溥仪问题上表现自己的“忠义”。


所以当1922年溥仪结婚时,从当时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起,北洋上下没有不随份子的,东北的张作霖还专门送来了1万大洋红包,送礼名单里还有黎元洪,吴佩孚,冯玉祥……送亲进宫时,沿途上千军警开路护送,还有军乐队奏乐。


就是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北京城住到天津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里时,张彪还每天早上拿个扫把在溥仪院子门口扫地,号称执古代臣子侍奉天子之礼。


而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紫禁城,这件事在社会舆论上自然是大大得分,而在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看来却是“大逆不道”、“白脸曹操”,所以张作霖为了表示他的“忠义”,他跪拜了溥仪。


还有一点就是张作霖跪拜溥仪时正好是1925年,当时张作霖已经准备联合直系军阀进攻冯玉祥国民军,其实张作霖不能算北洋嫡系,只能算是旁支,论远近,冯玉祥可谓是“老北洋”,张作霖为了给他盟友,直系军阀看看他是真正的讲忠义的北洋军人,他就把跪拜溥仪当成了展示姿态的舞台。


事实上他跪的很值啊,1926年春张作霖联合直系军阀就把冯玉祥和他的西北军从北京撵到了绥远。


兰台


1912年,历经12位帝王,传了近300年的清朝灭亡了,溥仪作为末代君王后来也被赶出了紫禁城。

1925年,溥仪与当时手握重兵的张作霖见面。此时的溥仪就是一个普通人了,无权无势,溥仪原以为张作霖会很傲慢,没想到张作霖竟然主动向溥仪下跪,叫溥仪皇上。

张作霖原本是土匪出身,后来被清朝收编,和溥仪并没有太多交集,那么为什么张作霖会在清朝灭亡13年后,还向溥仪下跪呢?



张作霖跪的不是溥仪,而是满清贵族,他为的不是别人,正是为了自己。

清朝历经200多年,清朝后期掌权者,大多是满清的八旗贵族,这些人世世代代富贵,在清朝灭亡13年后,依然是有势力的。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满清200多年的积蓄,断断不会在13年之间就荡然无存。

张作霖向溥仪下跪,其实是在告诉满清贵族,在溥仪亡国之后,在满清不复存在之后,他张张作霖心里还是有清朝的,如果还有人心想清朝,那么就应该与他张作霖联合在一起,张作霖这是在拉拢人心,在壮大自己的势力。

当然,拉拢人心,只是张作霖跪拜溥仪的原因之一,其实还有其他原因的。

张作霖的一跪,让他的人品更加高尚了,让更多人信服他了。

张作霖是白手起家,从土匪做起的,他这样的人往往会依赖一些异姓兄弟。比如三国时刘备白手起家,就是依赖自己的两位结义兄弟。张作霖起初也有7位结义兄弟,这些人在张作霖称霸东北的过程中,都有汗马功劳。

异姓兄弟毕竟不是亲兄弟,在权势面前很容易出问题。作为领头人,张作霖需要让他的7位兄弟感觉到自己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这样他的兄弟们才会安心替他卖命。

溥仪毕竟曾经是张作霖的君主,张作霖在清朝灭亡13年后,依然叫他皇帝,向他下跪,说明张作霖是个念旧情,重情义的人。张作霖的做法让他在军中威望更加高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人品。

不是张作霖愿意跪拜,如果他不跪拜,那么有人就会拿他说事。

溥仪在《我的前半身》一书中写到:“吴佩孚曾向我称臣,张作霖向我磕过头,段祺瑞主动地请我和他见过面。”从这里可以看出,溥仪虽然不是皇帝了,但是当时的军阀表面还是很敬重他的。

此时如果张作霖见了溥仪显得十分傲慢,那么其他人就可以借口张作霖对皇帝无礼来针对张作霖。如果是单个军阀对抗,张作霖不怕,但是如果其他军阀联手,张作霖也是有所忌惮的。

再者,别人跪了,只有他张作霖不跪,这不仅是在羞辱溥仪,也是在羞辱那些对溥仪称臣的人。张作霖是个聪明人,他才不会给自己拉仇恨。

张作霖是个有智慧的军人,他拜溥仪,自然是因为这一拜能带给他,他想要的利益。


斯幽说历史


我们的张大帅为什么身居高位,见到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还要行下跪之礼,其实理由很简单:张作霖思想守旧,忠君思想严重。

其实清末民初时期的人大多都会有此思想,因为他们在皇权时代下生活过,几千年所沿袭下来的封建守旧思想早已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脑海中,想要去除,非一朝一夕,几次革命,割掉辫子就能办到,因为他们的血液中都是三纲五常,都是些守旧的忠君思想,我们的“老疙瘩”张作霖也不例外!



张作霖出生于1875年光绪元年,卒于1928年,他人生中的37年都是在帝制时代下生活,另外16年是生活在民国时代,所以他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更为深重。他当过土匪,后被清庭招安,他发迹之路也是在清庭做官时所取得的,所以张大帅对清庭还是很有感情的!

张作霖曾多次反对民主主义,通过以下三件事也能够看出来!

  1. 镇压辛亥革命,并因为镇压有功,还得到升迁!
  2. 袁世凯称帝时,他表示十分支持,因而受到袁老大的封官加爵。
  3. 他一直与国民革命军对着干,他对民主主义充满着仇恨和抵触情绪。
张作霖作为跨越清朝和民国的半旧不新之人,他对前朝是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在清朝当过兵,后又做过官,他的发迹,他的成功有一半是源于清庭的提拔与赏识,没有清庭对他的招安与重用,张作霖是不可能走得这么远,成功得这么快的!

所以,他见了末代皇帝溥仪时,还行跪拜之礼,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他的心情,他的做法了!忠君思想在作祟,即使是一代枭雄,东北王张作霖也摆脱不了旧有思想的束缚与桎梏!


西瓜笑笑生


张作霖的作为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大军阀,其心里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在他的眼里根本没看上过谁,就连日本人他都不害怕,一个溥仪,还是一个娃娃,手里也没有实权了,张作霖为什么还会给溥仪下跪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溥仪。最初登基的时候,溥仪就是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登基大典的时候还十分的哭闹,面对着大清王朝,他根本不懂治理。

1912年,清帝退位,溥仪不再是皇帝,但是民国政府许诺他们可以在故宫里居住,每年给皇家提供400万大洋的花销,其实,溥仪在故宫里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他依旧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他也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公民,再也享受不到什么优待条件,于是溥仪搬去了天津。

其次,我们再来说一下张作霖。众所周知,这位张大帅是土匪头子出身,本来是死罪的他却被当时的清朝收编,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而张作霖也是在清军里混的风生水起,到了清帝退位之前,张作霖已经做到了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可以说,他的崛起与大清王朝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925年,张作霖第一次见到这个曾经的小皇帝,他不是用民国的礼节,而是选择用古代君臣的礼法,直接跪下了。要知道,当时张大帅已经是东北王了,可以说跺一脚全国都要颤一颤。

其实,张作霖之所以给溥仪下跪,主要还是感念清朝对他的恩情,毕竟老张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而清朝对他有恩,面对清朝皇上,他自然要下跪,身为清朝旧臣,老张这样做也无可挑剔。

还有一点,我觉得老张可能还有一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虽然这可能是臆测,但是我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此时溥仪已经退位,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否则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就不会拉着他建立伪满洲国了。

所以说,张作霖给溥仪下跪,既是有感而发,也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毕竟像张作霖这样老谋深算的军阀,做出什么事来都不为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