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視發力!等了6年的房產證到手了

法制週報·新湖南見習記者 劉思雅

3月6日,家住株洲醴陵市五環小區的趙翠選,接到了業委會打來的電話:“快來拿你的房產證,已經辦好了!”

這個電話,他等了6年。

6年前,趙翠選用自己打拼20年攢下的所有積蓄,購置了該小區內一套4室2廳的房產,將年邁的父母也接了過來,一家6口歡歡喜喜地團圓了。然而,長時間未能到手的房產證,成了他的“心病”。

“現在我終於踏實了,有安全感了!”趙先生拍著胸脯說。

而曾為“證”苦惱的不只他一人。“這房不僅是我幾十年辛苦換來的,還砸進了爹媽存的養老錢。”去年10月,入住小區已近3年的左雲海成功拿證後,溼了眼眶。


老小區留下大難題

五環小區是醴陵市最大的一個小區,從2007年至今,一共建設了4期。有2000餘戶、近1萬人。截至去年5月,其中1200餘戶還未拿到房產證。

市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介紹,該小區原來的開發商因資金斷鏈,所欠的4000餘萬元相關稅費一直未繳清;且其管理不當,致使很多房屋驗收必須出具的原始資料遺失。此外,還有消防設施等建設不符合規範,達不到驗收標準。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以上這些問題不解決,就不能驗收辦證。

“2014年,我們聽說開發商‘跑掉’了。後來的幾年裡,不少人投訴、上訪,但都沒能解決問題。”一位業主說。

200餘戶已辦理分戶證

2019年4月,省紀委省委巡視組來到醴陵。在巡視期間收到群眾反饋後,立即指導醴陵市委、市政府落實系列舉措切實解決五環小區辦證難題。

市住建局工作人員表示,醴陵市對原開發商欠繳的稅費予以最大程度地減免。同時,通過市場化運作引進了新的開發企業,並派出專門的工作組指導其繳清相關稅費、對消防等硬件設施限期整改,做到“整改一棟,驗收一棟”。針對辦證時間較長的問題,在市民中心開闢綠色通道,對已通過驗收的樓棟,確保總證(棟證)當日辦結、商品房分戶2日內辦結。

辦證所需資料缺失是“硬傷”。為快速解決問題,市委、市政府明確了“容缺受理、集體擔責”的原則。對實在找不到的資料,在事實基本清楚、整改基本到位的前提下,開闢綠色通道,先行驗收,先行辦證,從市級領導到基層幹部所有人集體擔責。

目前,涉及1200餘戶的21棟樓中,20棟已發放總證、200餘戶成功辦理不動產權登記分戶證、70餘戶已完成面籤,其餘的正在分批辦理。


工作組進駐小區辦公

2019年5月14日,醴陵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牽頭,市委副書記具體負責的專門工作組,並於當天進駐五環小區。

工作組中還有自然資源、住建、消防、稅務等部門以及街道、社區的工作人員現場辦公。

自然資源部門負責梳理辦證需要的全部資料;住建部門、消防部門指導督促新開發企業對消防設施進行整改;稅務部門清理原開發商的賬目資金往來等;街道、社區則需做好相關配合與維穩。

淥江社區書記劉靜說,以前很多業主對小區不滿意,也不交物業費,衛生清潔工作等只能由社區處理。“我們入戶溝通、協調繳納物業費等事項,大部分人是非常配合的,但也曾遇到過群眾不理解、不信任的情況,最多的一戶反覆上門23次才做通工作。”她介紹,今年應可將1200餘戶的辦證問題全部解決。

“辦個證並不簡單,牽涉範圍很廣。為更好地配合各單位工作、優化小區管理,去年8月我們通過投票成立了業主委員會,之前一直是沒有的。”業委會主任胡博說。


出臺制度杜絕產生同類問題

“去年5月開始積極推進解決問題,10月就有2棟樓的人排隊領證,我們是非常高興的。”胡博說,其中一名樓棟長代表整棟樓的業主向市委、市政府贈送了錦旗。去年農曆12月27日左右,業委會代表小區再次贈送錦旗致謝。

“太興奮了,太激動了,大快人心。”這是業主們拿證後的普遍心情。

如今的五環小區,正不斷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逐步邁入一個“正循環”。曾經垃圾遍地的小路變得乾淨整潔,消防設施不健全的隱患沒有了,爛尾樓也已整改完畢通過驗收,居民們住得更安心、更舒適。

此外,為徹底杜絕五環小區同類問題,去年10月1日起,醴陵正式施行《“交房即交證”實施辦法》,要求房產開發企業在房屋交付使用的同時,向購房者交付商品房分戶證,大大縮短了市民購房拿證的時間。

淥江載著悠悠情奔流向前,臨江而建的五環小區也已準備好擁抱更蓬勃的希望和春天。


巡視發力!等了6年的房產證到手了

資料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