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问答62章:两个“道”字暴露了王弼本的修改真相

用竹简本和帛书本与王弼本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我们一直诵读的《道德经》其实是被严重修改过的注水版。也可能有读者认为,帛书本与王弼本文字上有差异,是因为流传的版本不同,如果认真分析一下,这种说法就站不住脚了。我们看一下本章这两句话:帛本:“不善坐而进此”,王本:“不如坐进此道”;帛本:“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王本:“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可以发现,两者文字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王弼本在帛书本的基础上添加了两个“道”字,“此”和“此道”一样吗?这两个“道”字应不应该出现在文章中?王弼到底懂不懂“道”?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学到老子的真经。

文|杨吉德

道者,万物之注也。(王弼本:道者万物之奥。)

问:王弼本此句为:“道者万物之奥”,“奥”传统解为荫庇或藏。帛书本奥字写作“注”,释为“主”,学者便将两者互通,把奥训为主,是否有道理呢?

答:奥训为主确实早有此说,但都站不住脚,如《礼记·礼运》:“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郑玄注:“奥犹主也。”人情岂能为人生之主?这种注释有失偏颇。还有如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举《左传·昭公十三年》为例:“国有奥主”,释为“即谓国之主也”,据此以奥即为主。以为奥、主相通,此则大缪,奥为内,主为依靠,两字完全不同义。所以把“注”释为“主”,再将主通“奥”的训诂之法,就是贴着“训诂”标签的一个漏洞百出的文字游戏。

问:如果注不能释为主,那“道”和“注”又是怎么产生关联的呢?

答: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凡注本,包括王弼注本,只解释“奥”的含义,而不解释“道”的含义,为什么呢?无非是把这个“道”与其它道一样,通解为自然、无为。其实,《道德经》每一章的主题是不同的,每章的“道”皆概指本章的主题,所以不同章节中的“道”字内涵是不同的。

按照顺序,本章与《周易》丰卦相对应,即第六十二章是对丰卦的阐释和发挥。卦辞:“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丰·彖》:“丰,大也。”“大”为丰的内涵,也为本章道的内涵。那么“大”又如何理解呢?请看一下卦符,卦象三个阴爻居尊贵之位,象征着贫贱之人获得了高官厚禄;三个阳爻皆在从属之位,阳爻为君子,不屑与阴爻争权夺利。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是普遍的社会心态,是丰大的社会体现,即丰大为本章之“道”。

“注”为集中、归结。“万物之注”,将万物拟人化,指万物的生长都归结于追求丰大的意念。植物、动物都要从小生长至大至高,是自然规律,也是世界万物共同的归结。可以说,“万物之注”非常准确的表达了此“道”的普世概念。

《道德经》问答62章:两个“道”字暴露了王弼本的修改真相

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王弼本: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问:“善人”和“不善人”,一般理解,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好人和坏人,是这样吗?

答:如果把“善”字解为善良,善与道的关系就说不清了。本章之“善”应指善于;擅长。如二十七章所言:“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有擅长技能者是没有技能者的老师。善人就是擅长道的人,本章之道指丰大、功名,“善人”就是善于保持功名、能够娴熟驾驭权力的人;“不善人”就是不善于为官之人。善人守丰大之道,不善人追求丰大之道。

问:帛书本有两个“葆”字,王弼本写为“宝”和“保”。“葆”如何理解呢?

答:“宝”和“保”应该属于葆字的错改。“葆”在古代指有鸟羽装饰的一种仪仗。《礼记·杂记下》:“匠人执羽葆御柩。”孔颖达疏:“羽葆者以鸟羽注于柄头,如盖,谓之羽葆。葆谓盖也。”葆字帛书本写为艹玉呆三个部首,玉旁体现的是一种高贵,所以“葆”(帛本)字应该理解为荣耀。“善人之葆也”,善于运用权力的人把地位看作是一种荣耀。“所”为被动词;“之”为到达、实现。“不善人之所葆也”,不善于为官的人也希望得到这种荣耀。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荣耀代表了人的最高尊严。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王弼本: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通行本为: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问:“市”字怎讲?

答:“市”的本义是市场贸易。这里写“市”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在公共场合换取利益;一是指民众活动的场所,是民众的互动行为。“美言可以市”,意思是美好的语言可以换取他人好的回应。作为一般人可能没有对地位和荣耀的期望,但总会希望得到人们善意的对待和尊重,使生活过的更快乐。这是普通人体现出来的道。

问:“尊行”有何含义?

答:“尊”作为名词讲指尊贵之人;作为动词讲指受到人们尊重的行为。“尊行”是站在贵族的角度讲的。贺是赞许,贺人是被人赞许。“尊行可以贺人”,一个领导者,把受到人们尊敬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会得到广泛的赞许和追随。这是尊贵之人体现出来的道。

问:这些词句无疑是围绕着“道”来表述的,而论述的角度完全可以更紧凑一些,能不能谈谈老子选择素材的思路是什么?

答:一般认为老子的语言飘忽不定,晦涩难懂或是正言若反,其实并不是这样。《道德经》每一章的主题和题材都是从《周易》卦爻辞中来,即七十章所讲的“言有宗,事有君。”《周易》丰卦初九爻辞:“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初九是下层民众,又为有素养的君子,其“往有尚”,你走出去闯世界,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老子写为“美言可以市,”作为普通民众,你走出去,用美好的语言与人交流,才能换来别人相同的回应,而这一点恰恰是下层朴实民众所缺乏的。六五爻辞:“六五来章,有庆誉,吉。”六五为尊贵之人,多做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就会换来更大的收获和庆誉。老子写为“尊行可以贺人,”作为领导者,以获得民众的尊敬为宗旨,才会获得民众的拥戴,这一点也是权贵们所缺乏的。一下一上,与丰卦爻辞完全呼应。由此看出,老子并不是自己组织素材去论证道,而是沿袭《丰》卦的思路结合时事予以发挥。

《道德经》问答62章:两个“道”字暴露了王弼本的修改真相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问:帛书本“弃之”二字空缺。如按“何弃之有”解读,似乎很难讲清楚,到底是“弃”什么呢?

答:一般的解释是:不善的人为什么要抛弃道呢?但这样就没法解释“有”字了,有能代表道吗?其实这句话是从《丰》卦上六爻来的:“上六丰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上六为尊贵之位。说一个家族空无一人,躲藏了起来,三年不与人相见。躲藏起来不愿为官即为“不善”,即不善于做官,也不追求功名利禄。偌大的房屋为房主的所“有”;庭院中只有茂盛的草,却被人舍弃不住,为“弃之”。“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意思是作为一个人,即使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也不能抛弃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走向极端。这样说是有实例的,晋国义士介子推追随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且有割股救君之功,但重耳即位晋国国君后,他耻于像众人一样居功求禄,选择舍弃市井之宅,负母隐居于绵山之中,宁死不受封赏。从此句也可看出,老子是不赞成怀才之人隐身不仕的。

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惟)有共之璧。(王弼本: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

问:关于这里为什么要写“立天子,置三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陈鼓应在《老子注译及评介》中说:“本章在于阐扬道的重要性。天子三公,拥有拱璧驷马,但仍不如守道为要。”这是学界普遍的认识。把道凌驾于王和三公之上,这样理解有没有道理?

答:只有世外之人才会这样想,可惜老子是有官职的世俗高人,不会这么想的。天子才是最高的信奉,是人生荣耀的赐予者,就连春秋五霸都要借周天子的虚名来统领诸国。而道只是实现荣耀的途径,怎么会反过来想呢!如果道为至高,就会写成“天子三卿,虽有拱璧”了。之所以写“立天子,置三卿,”是为了树立本章之道的中心点,即天子三卿才是道的最高体现者。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三卿是王任命的,那天子又是谁“立”的呢?立和道有什么关系?三公马车之前拱璧,天子出行还需要在马前拱璧吗?这些问题解释不清,本章就变成了一笔糊涂账。

问:传本都是将“虽有拱璧”和“以先驷马”连为一个句子,为什么这里要分开呢?

答:这样分句,是基于对帛书本的分析。一是王弼本为“拱璧”,帛书本写为“共之璧”,王弼改了一个字,减了一个字。拱璧是动宾词组;共之璧是定宾词组,共显然不能通假为拱。共亦通供,《左传·僖公四年》:“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共即通供。璧是王卿祭祀中不可或缺的礼器,属于贵族阶级礼制专用,不可僭越,此句意在强调王卿地位的传承性和高贵性。

二是“虽”字恐非原字。如第三十二章王弼本:“朴虽小”;帛书本:“朴唯小”;竹简本:“仆唯妻”。帛本和简本一样都是“唯”,而王本则改为“虽”。可见随着时代的延进,字的改动是比较大的,意义也随之产生了较大的偏差。“虽有共之璧”帛本和王本都是“虽”,简本本章缺省,但可以断定,此字原本应该是“惟”或近似惟的字,意在强调璧所代表的特权。而且“共之璧”和“先四马”不属于一个主体,不应该连为一个句子,而把惟改为虽后就变成了一段句子。

《道德经》问答62章:两个“道”字暴露了王弼本的修改真相

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问:帛书本为“四马”,传本皆写为“驷马”,是不是四驷通用?

答:四马即为驷,四驷不能通用。如《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礼记·卷三十六》:“若驷之过隙”。《孟子·万章章句上》:“系马千驷”。都没有驷马之说,王弼将四马改为驷马实为错改。春秋战国时战车为一车四马,称为驷,是个标准配置单位。后来出现骑兵,一人一马或一车一马,才用“驷马”加以区别,所以我们应该恢复“四马”原文。

问:“以先四马”句子的主体是谁呢?

答:句子的主体是“不善”,故“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应连为一段,是“不善”坐在四马拉的车上。以,用。先,前面。四马,四匹马拉车。以先四马,用前面的四匹马来显示自己地位的尊崇,说明坐车的人原先是不配四马规格的。

问:帛本“不善坐而进此”,王本改为“不如坐进此道”,将“不善”改成了“不如”,“此”改成了“此道”,对此应该如何分析?

答:这是王弼的大败笔,他直接颠覆了老子的本义。原文中没有“道”,王弼为什么要加上个道字呢?因为他不明白“此”代表何意,更不明白章首的“道者”之“道”为何意,便在“此”的后面添加上了自己理解的“道”字,以达到“文从字顺”。其实,“此”代指三卿,“坐而进此”是坐着四马拉的大车晋升为三卿的地位。“此”为什么只能代指三卿而不能代指天子呢?因为天子是“立”的,是无法替代的;而三卿是“置”的,是可以被天子更换的,故只能进以三卿为代表的煊赫之位。这个“不善”因为有三卿作对比,故与前面的“不善”有所区别,指不在执政者行列的人,即不善于当官的人。春秋末战国初这段时期,列国为了强国,纷纷打破原有的选拔体制,让一些有学识的平民阶层之人执掌国政。那些由“不善”而被委以重任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荣耀,坐着四驾马车招摇过市,即是“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

由此看,帛本之“此”和王本之“此道”是完全相反的概念,王弼为了圆其说,又把“不善”改成了“不如”,使这句话的主体凭空消失了,硬生生把老子思想改成了王弼思想,如果不是汉帛本重现于世,这种错解将会继续传承下去。

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王弼本: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

问:帛本“贵此者”,王本写为“贵此道者”,这是王弼添加的第二个“道”,他解释为:“以求则得求,以免则得免。”但他并没有讲清楚“古之”道是什么意思,说明他的注释不着边际。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呢?

答:此“古”字指的是“立天子,置三卿。”是上古时期就建立的国家体制,也非商周所创。“贵此”就是尊崇这些身居尊位之人的思想。我们所耳熟能详的上古之人,无非都是创立了盛德大业的人,并被授予尊贵职位。人们尊崇三卿,就是具有荣誉感,具有丰大的追求意识。这句话意在提示人们生来具有的荣誉感的意义,意思是:上古时人们就敬仰尊贵之人是为了什么呢?

问:不谓,不会说。求以得,希望得到这种荣誉。“有罪以免与”从何谈起呢?

答:这句话与丰卦象辞有关,“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注:象辞应为周公所写。)说君子犯了罪要根据讼辩来宣判刑罚。平民犯了罪要诉诸刑罚,而贵族则不受刑罚,故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之说。“有罪以免与”的意思是:难道晋身于高位就是为了犯了罪后得以赦免吗?同样都是疑问,“古之所以贵此者何”,是以古时人们尊崇权贵的主观意识,来质疑现时的“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的新贵作风,认为他们重权在握便趾高气扬,飞扬跋扈,对国家和民众缺乏真正的责任感。

故为天下贵。

问:这句话具体有何指向呢?

答:章尾都是照应章首的。首句:“道者,万物之注也。”结尾:“故为天下贵。”贵应道;天下应万物。本句重在理解“为”字,为是动词,应理解为作为、躬身施为。“为天下”是经营天下。本章有“善人”和“不善人”之别;有“古之”和现时之别。古时的三卿为善人;现时的“坐而进此”为不善人。“为天下”是古之三卿出于责任心而经营天子的天下;而现时的新贵是为了炫耀自己而“进此”并没有为国家做多少实事。所以讲,同样是地位尊崇,苦心经营天下者才真正的高贵;而为了私利追求高官的人,只能是出于“有罪以免与”为目的的低贱思想。

老子凡是称为“道”的,都是贯穿于古今的某一理念,而非放之万物而皆准的唯一理念。本章的“道者”是追求丰大尊崇的思想,万物都在遵循这一理念成长,但老子同时又写了“善人”和“不善人”,却耐人寻味。说明凡事都要讲规则,有界限,符合传统体制上位的三卿为“善人”;而一旦体制被打破,超越界限上位的平民三卿,往往难用平常心看待地位的剧变,作出许多出格的行为,被称为“不善人”。三卿是道的体验者,“此”则是三卿所代表的尊崇,善人居此和不善人居此就得出不同的评价。其根本原因,是破旧而未立新的大变革时代,新派人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却没有最终形成体制化,上位的人尚未进入“为天下”状态,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老子也只是就现实而发议论,历史的归结到底如何,他也是看不到的。而王弼没有体会到这种深层次的含义,便妄自添加两个“道”,学《老》者不可不辨。本解读为个人观点,乞望方家不吝赐教!

《道德经》问答62章:两个“道”字暴露了王弼本的修改真相

今译

追求丰大的意念,是万物生长的共同体现。

善于运用权力的人把地位看作是一种荣耀,不善于为官的人也希望得到这种荣耀。

美好的语言可以换取他人好的回应;而一个领导者,把受到人们尊敬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会得到广泛的赞许和追随。

作为一个人,即使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也不能抛弃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走向极端。

所以国家要设立天子尊位,设置三卿职位,只有他们享有祭祀专用的玉璧。

现在那些用四匹马在前面拉着大车的,不善于为官的人坐在上面,昂然晋身三卿之位。

而古代的三卿是怎样珍贵自己的位置呢?不会说:祈求得到这个位置,是为了犯了罪可以免于刑罚?

所以能够一心经营天下的才值得尊崇。

附:《周易》丰卦卦爻辞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