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餐桌新“食尚”——提倡公筷公勺

文明餐桌新“食尚”——提倡公筷公勺

很多时候,改变是“逼”出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人们对不文明生活习惯的反思——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给病毒传播提供了捷径。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可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在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使用公筷公勺的必要性已然形成共识,但真正动起手来,又面临传统习俗、人情面子等“梗阻”。这背后,是两种文化认同之间的博弈。目前,使用公筷公勺好比是一种‘亚文化’,要想得到社会成员普遍文化认同,成为大多数人的价值追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使用公筷公勺的呼声日渐高涨时,浙江省有关部门一直在思考。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浙江省迅速行动、统筹谋划,从1月底开始在全省集中开展文明好习惯养成宣传行动。2月28日,省文明办发布文明好习惯养成倡议,大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聚餐提倡分餐制、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3月5日再次发出《公筷公勺文明就餐》网络倡议书。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快速响应,纷纷发出倡议,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格局。3月16日,浙江省文明办、省直机关工委、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卫健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妇联、省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发出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有条件的采用分餐制等。据了解,我省将在3月底前完成《公筷公勺使用标准规范(指引)》制定,明确公筷公勺的宣传引导、设计配置、分类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同时,要将“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纳入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鼓励各地通过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使用公筷公勺作出规定,因地制宜推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奖惩办法。6月起,我省将全面推行这一文明用餐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