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奢侈品集團債務壓頂,曾424億買下意美日等4國1


中國最大奢侈品集團債務壓頂,曾424億買下意美日等4國1/3豪牌

  如意集團一度被稱為“中國LVMH”(LVMH是LV的母公司),

  它已收購了四個時尚之都(意大利、英國、法國、日本)中1/3的奢侈品牌。瑞士奢侈品牌Bally,德國的Barutti和hand,法國輕奢集團SMCP,英國百年品牌雅格獅丹……都是它的囊中之物。

  它能做出的布料每米能賣出68000元的高價,成為世界上最貴的面料之一,有著“一匹布能買一輛勞斯萊斯”的讚譽。LV、Gucci、Hermes等國際奢侈品牌公司都大量採用它設計和製造的面料,甚至直接下單生產。

  但如今它引發公眾關注,卻是因其債務危機。

  近日,上海清算所發佈通知稱,2020年3月16日本是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如意集團母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如意)2019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的付息日,卻沒有收到山東如意支付的付息資金,以至於“暫無法代理發行人進行本期債券的付息工作”。

  公告顯示,這次涉及的債券發行日為2019年3月14日,總髮行規模10億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7.5%,以該票面利率計算,山東如意的年付息金額為7500萬元。

  作為一家奢侈品集團,如意集團真的拿不出7500萬元還利息嗎?

  單從公司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來看,其賬面貨幣資金期末餘額還有87.54億元。但賬面有錢的如意,卻不能如期支付債券利息,對此,媒體評論說,“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其實如意集團之所以沒能及時支付債券利息,是因為流動資金狀況堪憂。

  此前,因為擔心山東如意鉅額債務償付問題,國內信用評級公司大公國際以及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穆迪都先後在2019年調低了山東如意的債務評級,並將其前景展望改為負面。此外,如意集團還有三次被法院強制執行的記錄。

  究其原因,與如意集團,此前在全球範圍對奢侈品品牌的大肆併購密切相關。

  山東如意前身是國企濟寧毛紡織廠,成立於1972年,主要從事原材料種植、紡織品加工、服裝貼牌等生產鏈上游業務。

2002年後,由總經理邱亞夫主導改制,經過一系列股權變更,邱亞夫在2009年底成為山東如意的實際控制人。

中國最大奢侈品集團債務壓頂,曾424億買下意美日等4國1/3豪牌

  成為實控人的邱亞夫高舉高打,開啟全球“買買買模式”。瘋狂的併購,曾讓如意集團風光無兩。2010年至2019年初,山東如意先後將日本成衣巨頭瑞納、法國輕奢服裝集團SMCP、英國風衣品牌Aquascutum,瑞士奢侈品牌Bally、男裝上市公司利邦控股等收入麾下,成為中國服飾類最大的奢侈品集團。

  邱亞夫的激進擴張,確實讓山東如意打通了上下游產業鏈,實現了某種程度的合作協同。

  但問題在於,“攤子”鋪得太大,現金流逐漸左支右拙。

  媒體統計,“10年間停不下來的買買買致使山東如意的投資性資金流出424.7億元人民幣”,出資過多,現金流吃緊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最直接的反映是,山東如意雖在海外風光地收購奢侈品牌,卻屢屢出現拖欠收購款問題。

  2017年,如意斥資1650萬美元收購以色列男裝集團Bagir,卻只支付約650萬美元,對方上個月底表示將準備起訴。2018年,用6億美元收購瑞士奢侈品牌Bally,

歷時兩年,資金仍然沒有到賬,交易至今沒有完成。

  拖欠資金問題之外,更關鍵的是,所收購的企業,沒成為“現金牛”,反而讓山東如意陷入“泥潭”。2018年,SMCP淨利潤僅為3.92億元,瑞納淨利潤為-2.36億元,利邦控股更是連續多年虧損。

  與此同時,整個行業已然進入“凜冬”,服裝品牌虧損、破產的消息接連不斷,山東如意也深受影響。如意集團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實現營收11.5億元,同比下降13.4%,淨利潤5003萬元,同比暴跌49.46%。

  內外交困,山東如意債務危機越來越嚴重。截至2019年6月末,山東如意有息債務為317.75億元,其中短期有息債務為149.84億元,佔總有息債務47.16%。

  儘管邱亞夫引來濟寧國資“救場”,但對於“四面透風”的山東如意來說,短期內要緩解乃至解決債務危機,近乎奢望。

  一一END一一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