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特会不会对飞行中的武直造成威胁?

战武奇兵


巴雷特是反器材狙击步枪,这把枪打起来观看特别的好看,以前上学的时候玩CF甩狙觉得特别的神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可以盲狙和甩狙就真的神了,游戏和现在的差距还是特别大的,就像非常火爆的时候,三级头盔可以挡住98k,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在有效射程,分分钟就是爆头。



巴雷特可以对飞行中的武直造成威胁吗?答案是有威胁,但是威胁性不大,但是如果是抗日神剧的话,都不用巴雷特,用手榴弹和冲锋枪就可以打下飞机了,就是为了现实主角光环,没有什么不可能,而如果是印度的电影的话,可能就是一枪打下,就像打鸟一样的容易。


首先从枪来说,枪的射程毕竟是有限的,而目标还是移动的,对于一个快速移动的人,巴雷特对于锁定目标就有很大的难度,再加上武直会飞行的速度和飞行的高度,狙击手很难瞄准飞机,就算瞄准了,也很难打中目标,很多时候就是射击到一小半,子弹就开始做快速自由落体了。

对于飞机来说,飞机的防弹就不错,而巴雷特的子弹就算打中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而我们看到在飞机飞过的时候,一直开枪,也是为了干扰一下,作用不大,就像一个起飞要扣篮的,你在篮底下吓他一样,没啥作用。



巴雷特如果面对是低空的武直的话,在射程范围之内,而且飞机的飞行速度比较低,狙击手可以对周围环境的计算,湿度、风度的计算,还会自己校正下,那么就可以对它进行威胁,但是这些的机会是非常少的,能打中的也是盲狙。


用户104786453198


巴雷特其实就是美国的M82A1狙击步枪,其采用半自动击发方式,每扣一次扳机只能射一发子弹,考虑到对武直这类运动目标的瞄准加自动退弹装弹时间,完成一发能够击中武直机身的有效射击起码需要五秒钟。也就是说狙击手如果第一枪不能将武直击落或者重伤,那么在五秒钟时间内,很可能被武直用航炮甚至是火箭弹打成筛子,最后还在尸体上盘旋两周,以表达对狙击手大无畏精神的尊重。即使武直不进行还击,那么五秒钟时间也完全足够脱离战场,逃之夭夭了!所以巴雷特会不会对武直构成威胁,我们只需要分析一发巴雷特狙击子弹能不能对武直造成实质性伤害即可!


(半自动狙击枪射击状态)

巴雷特在各类射击游戏中经常被人叫做大炮,原因就是其枪管口径大,子弹威力惊人!该枪使用与勃朗宁M2重机枪的大口径12.7×99mm (西方称.50口径),与之对应,巴雷特也经常被美国陆战队那帮四等马润称之为轻50。虽然绰号为轻50,但是它的威力却从来没人敢轻视!在阿富汗,美军曾经用巴雷特在1000米距离远程狙杀,直接将一名塔利班成员拦腰打断,12.7毫米子弹真不是盖的!(巴雷特12.7毫米子弹真的是巴掌大!)

巴雷特M82A1狙击枪最常使用的是M33型普通弹,该弹弹头约重45.8克,弹壳内装有15.23克双基发射药,膛压379Mpa,出膛速度约850米/秒。这种弹药在1000米距离上只能击穿不足1厘米的钢板,主要适用于击杀敌方高价值的无防护有生目标。


如果要用于对付重防护人体目标和轻防护装甲目标,则需要使用M8穿甲燃烧弹,相比普通弹的铅弹芯,该弹采用高强度的合金钢弹芯,弹头虽然减轻至40.34克,但是内部装药量提高到15.1克,这使得巴雷特在发射穿甲弹时,膛压达到了406Mpa,初速也提升至881米/秒,穿甲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巴雷特M82A1使用穿燃弹时在500米距离能够击穿16毫米A3钢板,1000米距离内仍旧可以击穿10毫米厚A3钢板!因此在对付轻型装甲车时,巴雷特也可以化身为反器材步枪,远距离精准攻击车辆侧部尾部等薄弱部位,有效杀伤内部乘员!那么在满血状态能够有效应对轻装甲目标的巴雷特M82A1,如果遇到武直是否还有一击之力呢?
武直被称为一树之高的火力制高点,主要执行反坦克和火力压制等任务,由于自身所携带的反坦克以及火箭弹和航炮射程一般不超过10千米,武直每次作战都必须光临交战最为激烈的战场上空,吸取了苏军米24被阿富汗游击队毒刺导弹和机枪集火攻击的狂虐惨剧后,现代武直都特别重视自身的装甲防护性,而且由于绝大多数武直没有配备弹射系统,发生突发情况只能选择硬着陆来求生,因此武直的机体结构也是很经得起蹂躏的!以全世界最著名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为例,其机体虽然大部分是由轻质铝合金打造而成,但是在诸如发动机、油箱、乘员座舱等关键部位都安装了碳化硼陶瓷和凯芙拉纤维防弹装甲,足以抵挡500米距离内23毫米口径子弹的直接射击。阿帕奇武直仅有的三块玻璃都是高强度的氧化铝防弹玻璃,可以抵挡12.7毫米子弹近距离射击和23毫米子弹远距离射击。
武直最脆弱的地方莫过于螺旋桨,电影《生死狙击》中,男主角就是用12.7毫米狙击枪打断了直升机的旋翼杆而让直升机直接坠毁了。但在现实中,阿帕奇主旋翼杆使用高强度合金钢材料,能够承受12.7毫米穿甲弹直接命中而面不改色。而阿帕奇的旋翼则是使用柔韧性良好的复合材料制造,即使被巴雷特打中,最多只能穿一个洞眼,根本无伤大雅!(电影生死狙击,主角将直升机击落)

总体来看,巴雷特M82A1狙击枪虽然威力不小,但是现代武直“空中坦克”的绰号也不是白叫的,各类抗揍设计和装甲板防护几乎把武直包裹的严严实实,即使存在个别巴雷特一发子弹足够打穿的脆弱部位,也完全不影响武直的正常飞行。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巴雷特狙击枪不管是什么神枪手来射击,对现代武直都无法构成威胁,反而可能被居高临下的武直一轮火力覆盖给直接埋了!
(武直十机炮实弹射击)


军武吐槽君


这个要看情况了。

我们常说的巴雷特,一般是指美国巴雷特(Barrett)公司生产的一系列12.7毫米口径重型狙击步枪/反器材步枪,包括M82A1、M82A3、M107等等。

相比中小口径狙击步枪,其口径大、射程远、威力强,而外形看起来简单又粗壮,暴力美学的典型代表,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各路CS、CF、吃鸡群众)的热爱。当然,其实战效果也不俗,1500米以上的有效射程和34毫米的穿甲能力(M903 SLAP脱壳穿甲弹,500米射程),使其可以担负处理爆炸物、中远距离消灭有生目标和轻型载具的任务。

那么,巴雷特到底能否对武装直升机产生威胁呢?

应该说,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是AH-6这样的轻型、超轻型武装直升机,受机体限制,没有强而有力的装甲防护,那么挨上一发还是比较要命的。

不过,由于其机体小而灵活,除了起降过程比较容易命中外,要想在飞行过程中对其产生威胁,那只能希望飞行员出门没翻黄历,飞行路线和飞行姿态过于纯朴,否则在中远距离上命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巴雷特口径大外形帅,但是射击的动静也不小,所以如果射击距离太近,暴露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搞不好撸猫不成反被撸,那就尴尬了。

而如果是AH-6的大哥——AH-64这样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恐怕还是洗洗睡吧。

作为一款专用重型武直,AH-64除了先进的观瞄设备和从30毫米机炮到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等重型火力外,还有较为靠谱的防护性能,其机体具备防御12.7毫米口径武器的能力,而桨毂和发动机吊舱甚至要求具备防护23毫米炮弹的能力。

这就尴尬了。先不讨论能否命中的问题,即便打得中,恐怕也不一定穿得了。而且,巴雷特的穿甲能力随着距离的延伸而递减,即便是用上前面提到的M903 SLAP钨芯脱壳穿甲弹,其1500米距离的穿甲能力就下降到19毫米,如果是普通弹,穿甲能力就更弱了。

更何况,重型武直的防护能力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自封油箱和多层复合装甲等,即便挨上几发直射弹,只要运气不太差,一般没有太大问题。

所以,现在你觉得巴雷特对武直来说是个很大的威胁吗?


深蓝防务


大家好,原创作者兵器知识谱前来解答。原本作者并没有收到解答这个问题的邀请,但是看到这么有趣的问题以及同领域作者们有趣的回答,作者竟感觉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因此情不自禁地不请自来。首先题主问的是“巴雷特能否对飞行状态下的武装直升机造成威胁”,而不是“能否击落武装直升机”,说明题主在能否击落这一问题上心中早已有数,只是仍然纠结于威力如此巨大的巴雷特究竟能否对付空中目标这一困扰,故而有此一问。这说明题主本身就是一个行家,特意借这个问题来抛砖引玉,从而发起反器材狙击步枪在反直升机作战中的运用问题展开讨论。下面我们就以“威胁”为中心来探讨关于反器材狙击步枪在反直升机作战中的运用的话题。下图为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的侧面特写,巴雷特被影视剧过于神化了,以至于有太多的人希望能它来对付空中飞行的飞机。

威胁既能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也能以是相对的形式存在

我们通常所说的“威胁”是指一方遭受到另一方的威逼胁迫或使用威力使另一方服从。比如说在遭遇抢劫时,持械的歹徒就对抢劫对象产生了人身安全威胁,这样的威胁属于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的单方面威胁;如果此时警察赶来并与歹徒发生持械对峙,那么警察与歹徒就成为彼此的威胁,这样的威胁属于相对形式存在的威胁。另外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倘若抢劫案发现场民众中存在一个或数个已经产生跟歹徒搏斗的人,那么这些蛰伏于人群中的勇者便成为歹徒的潜在威胁。战场也是如此,如果一方的武装直升机在飞行过程遭到装备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的另一方士兵的攻击,不管攻击方式是否凑效,这个士兵便成为威胁到武装直升机安全的目标,如果武装直升机调头回来对付这个目标,交战的双方便成为彼此的威胁;如果武装直升机置之不理,相对于武装直升机而言,这个装备巴雷特的目标便是独立存在的威胁;假设战场上同时存在着双方的武装直升机以及装备巴雷特的狙击手,但是双方的攻击目标都不针对彼此,那么相对于武装直升机而言,巴雷特士兵便是潜在的威胁,反之相对于巴雷特士兵而言武装直升机也是他的潜在威胁,因为双方都就具备相互攻击并给彼此造成伤害的能力,区别只在于给彼此造成伤害的程度。下图为正在使用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进行实弹射击的英军士兵。

使用反器材狙击步枪攻击飞行中的武装直升机是一种十分被动的防空作战方法

相信读者朋友们都知道,想要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先决条件就是夺取制空权,因为空对地打击是一种不对称的压倒性优势的体现,而地对空打击则是一种十分被动的劣势抗衡,尤其是在没有防空导弹或者防空炮的情况下这种劣势显得更加突出。使用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攻击飞行中的武装直升机便是其中一种劣势抗衡的体现。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空重14千克,也就是28斤,在攻击地面目标时有枪身上的两脚架支撑重量,而对空射击时则必须将枪身抬起以一定的仰角来瞄准目标,而飞行中的武装直升机属于高速移动的物体,虽然移动速度不会超过480公里/小时,但是对于人类的肉眼而言,以这样“低速”移动的物体也是转瞬即逝,近距离内出现在巴雷特6倍镜里的时间不会超过10秒,即便超过10秒,持枪的双手也很难在这个时间内保持稳定姿势,毕竟14千克对于人的双手而言实在太重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试一试自己的双手能捧着14千克的物体保持多长时间。而且武装直升机在机身重要部位安装有防护装甲,具备抵御12.7毫米枪弹的能力,所以说装备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的士兵可以对武装直升机造成威胁,但是不足以达到防空的目的,就好比持刀抢劫的匪徒能够对警察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但是不足以对装备枪械和防弹衣的警察造成伤害一样。下图为克罗地亚研发的20毫米反器材狙击步枪(炮),威力远比巴雷特大得多,但是它仍然只专注于射击停在地面上的武装直升机,基本放弃了做对空射击这样的无用功。

反器材狙击步枪只有在武装直升机特定的飞行姿态中对其造成威胁,在非特定的飞行姿态中只产生潜在威胁

武装直升机常见的飞行姿态有:高空巡航、中空巡航、低空巡航、低空低速搜索或攻击、低空盘旋搜索或攻击、低空高速搜索或攻击、低空悬停搜索或攻击以及低空机动躲避或攻击、起飞或降落等,其中的高空巡航(6000米到4000米)和中空巡航(4000米到2000米)状态下的武装直升机就连便携式防空导弹都够不着,因此有效射程为1000米的巴雷特不对其过程任何形式的威胁;而低空高速搜索或攻击以及低空机动躲避或攻击姿态的武装直升机通常是发生在双方之间的空战,只有在空中相互追逐或者躲避对方发射的导弹时才会做出机动动作,在这个状态下直升机以不规则的姿态和线路飞行,地面上的人是无法瞄准的,所以巴雷特对这种飞行姿态下武装直升机也够不成威胁;只有在低空巡航、低空低速搜索或攻击、低空盘旋搜索或攻击、低空高速搜索或攻击、低空悬停搜索或攻击、起飞或降落这六种飞行姿态下,巴雷特才具备对武装直升机构成威胁的条件,而且前提是正在做这些飞行姿态的武装直升机要在巴雷特的有效射程内。下图为正在起飞升空的直-19E侦查武装直升机,这个姿态下的武装直升机是最脆弱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可以对其造成巨大威胁。

假设巴雷特狙击手是一个久经战场考验的优秀士兵、碰巧预设阵地构筑在正确的位置、碰巧武装直升机也在巴雷特的有效射程内、碰巧武装直升机还在做着上述的六种飞行姿态之一、碰巧此时天气状况良好,视野既好又无风、碰巧计划中的撤退或隐蔽路线都畅通无阻,当满足了以上全部条件以后狙击手就可以尝试攻击武装直升机了,由于武装直升机的机身重要部位都安装了防弹装甲,比如驾驶舱、发动机舱、油槽,因此狙击手只能瞄准它的主旋翼绞盘、起落架以及尾翼风扇等相对脆弱的部位射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是栓动单发射击的枪械,只有最多2~3次的射击机会。射击完2~3发子弹后不论是否击伤或击毁它都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逃离现场,否则被攻击的武装直升机或其同伴反应过来开始反击时,狙击手就万劫不复了,毕竟双腿时跑不过翅膀的,而且不要试图就地隐蔽,因为武装直升机的光电探头可以在红外模式下每秒搜索200平方米的地面,一旦被锁定,后果必将是遭到30~35毫米大口径机炮炮弹或者火箭弹的无情覆盖。所以我们的结论是装备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的士兵无论在武装直升机任何飞行姿态下都不要轻举妄动,静静地做一个“潜在威胁者”挺好的。倘若发生在“鱼死网破”的 相互对峙环境下,那就只能硬着头皮拿巴雷特攻击了,反正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万一人品爆发,真的能像鲍勃李.斯瓦格那样一枪命中武直的尾翼风扇,那活命的希望就大大提高了。下图为电影《生死狙击》中使用巴雷特三枪击落武装直升机(民用机改装)的传奇狙击手鲍勃李.斯瓦格。


兵器知识谱




派拉蒙公司的大片《生死狙击》开头桥段,马克.沃克伯格饰演的男主角,在非洲某国边境执行任务时被发现…在战友被打死后就是使用“巴雷特M82”反器材武器击落了追杀他们的武装直升机,虽然是由民用直升机改装的。

“巴雷特M82”型12.7毫米大口径狙击步枪理论上是可以击落飞行当中的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主要原因就是直升机是在较高速飞行,正常状态下时速200公里的目标,即便是狙击手这样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很难击中!而且现代军用直升机重要位置都或多或少的安装了装甲防护,这种防护水平就是要抗击12.7毫米以上口径子弹或者小口径炮弹打击的。


“巴雷特M82”大口径反器材武器,可以在1200米内精确的命中静止和车辆等慢速运动的目标,通常情况下,执行狙击任务小组要配置一名“观察手”,就是拿着观察器材给“狙击手”指引目标的精确坐标,需要计数子弹的飞行弹道和运动目标的提前量,仅靠“狙击手”一个人既要进行狙杀又要进行各种运算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生死狙击》当中,马克就配置了一名“观察手”。

但是“巴雷特反器材武器”要是打击速度较快的目标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它虽然子弹初速超过了1000米,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后会出现衰减,对直升机这样的相对高速的运动目标“提前量”的计算是较为复杂,如果直升机在1000米外飞行那么子弹就需要飞行1.2~1.5秒钟才能击中,在这个时间内10多米长度的直升机可能会有较大范围的运动距离…子弹要想击中基本来说是要靠运气了!
侵阿苏军是米-8直升机被阿富汗游击队击落。

历史上12.7毫米子弹击落直升机的战例是有的,并且击落的数量还不少!由于地形地貌过于复杂,“侵阿苏军”借鉴了“侵越美军”的直升机蛙跳战术,也在阿富汗山区大量使用直升机,并且运输直升机也安装了多个57毫米火箭发射巢和舱门机枪,发现阿富汗游击队之后也会施以猛烈攻击!其威胁性甚至要比米24专业武装直升机还要大,为此阿富汗游击队也采用了一些针对性的战法。
这些战法当中最有效的就是“三角重机枪”

阵地布设法,也就是在狭长的山谷内燃起数堆篝火,吸引苏军直升机查看,甚至派出一小队的游击队将直升机引进山谷内,狭长山谷造成了直升机速度减慢和机动不便!这个时候游击队的多挺大口径重机枪“以上势下”对直升机发动机舱、尾梁、旋翼…等脆弱部分进行猛烈射击!直至将直升机击落,而直升机由于机动能力受地形限制(搞不好会撞上两侧山谷)被击落的可能性大增!


不但米-8被击落,米-24也没能幸免!图片上来看可能是
被集中打击在了尾梁位置,造成了尾梁折断而坠毁。
阿富汗游击队普遍使用的苏制“德什卡”

重机枪,在500米处可以5~8毫米厚的钢板,打击武装直升机的薄弱位置应该可以击落的。

总之,巴雷特大口径狙击步枪子弹威力够用,但是它由于属于栓动步枪,射速非常慢!而直升机相对较快的运动速度,则需要更快速的射速密集的大口径子弹才能击落,一发一发的断续射击要想将它击落的可能性极低!


皇家橡树1972


理论上是存在这种可能的,之前在利比里亚的战争中就曾有狙击手通过狙杀雌鹿武装直升机的飞行员来达到摧毁直升机的目的。当时的这架直升机正在对地扫射压制,结果狙击手埋伏在陷坑当中躲过了雌鹿的机枪扫射,然后用狙击枪瞄准飞行员,击碎武装直升机的防弹玻璃后子弹命中并击杀飞行员,最终导致雌鹿直升机坠毁。

所谓是只要是武器就能够杀人,就看子弹打向哪了。直升机本身属于近地面武器,直升机低飞的主因是为了躲避对方的防空雷达,飞太高容易被雷达识别出来;其次则是因为直升机的武器多是无制导的,贴近地面有利于进攻。但是这也直接造成了直升机被地面武器杀伤的概率。被高炮击落击伤的直升机大约占直升机被击落总数的85%以上,而看似直升机杀手的RPG实际上只制造了10%左右的直升机杀伤(RPG的击落击伤比会高一些)。近地高炮大多使用的是18~20毫米机关炮,这种炮的炮弹比狙击弹实际上也差不了多少,打在直升机上面足可以给直升机造成创伤了。

不过呢,直升机在设计的时候本身就考虑被地面武器打中的问题,往往设计得非常皮实耐揍,除非命中重要部位否则也是很难击落直升机的,像高炮之所以会击落最多直升机是因为高炮大多有连发功能,一次可以扫射很多炮弹在机身上。


优己


巴雷特用的是M-2重机枪的12.7×99毫米的大威力弹药,在200米的距离内可以击穿15毫米厚的铬镍钢板,本身就具备穿甲能力。所以巴雷特肯定会低空飞行的组装直升机构成威胁,不过就巴雷特的那个射速,这种威胁可以忽略不计,除非是直升机在空中悬停,在空中站着不动让你打,并且是打飞机旋翼的桨毂连接部或者尾旋翼,而且还得一枪命中,不然以直升机的速度谁也打不中,如果打不中那就不存在什么威胁了。
如果是发现对方狙击手直接拿炮轰,这时狙击手的生存率估计比自己打中直升机的几率还低

防空,除了导弹能点对点精确打击以外,用炮弹防空都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在天空中形成一张弹幕网,用“网”才能抓住飞机,想靠一发子弹干掉一架飞机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武装直升机呢,武装直升机本来就是要去干舔地的活,所以皮糙肉厚的,哪怕是一枚导弹近炸只要是不损坏重要部位都没事,至于说打座舱里的飞行员基本不用考虑,因为你能想到打飞行员人家设计人员也能想得到,所以座舱的玻璃肯定是上好的防弹玻璃,哪怕是近距离射击都不一定能穿。

所以综上所述,巴雷特基本对飞行中的武装直升机没有威胁。打飞机还是得老老实实用防空导弹,像电视剧中用步枪打下飞机的概率实在是比中彩票的几率还低,为了吸引眼球电视艺术表现可能会表现得有点夸张,但步枪打下飞机的案例也不是没有过。像巴雷特这种反轻装甲目标的武器还是对付地面目标实用,12.7毫米以上的枪械的威力可以拆墙,打中砖瓦结构直接碎完。不过现在全球最远离的狙杀枪械就是用12.7毫米的狙击枪打出来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说的是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吧,型号反正也不是重点大家都有谱就不赘述了。这类武器如果单看弹丸数据,的确能够对武装直升机构成威胁,飞行中的直升机无疑更容易受到危险的损伤。反器材狙击枪按照一贯的说法,是可以攻击低空直升机的。

武装直升机普遍带有装甲保护,一般20mm以下的武器很难对其造成大的伤害。反器材狙击枪12.7mm口径显然还未够班。巴雷特系列采用的是勃朗宁.50BMG弹,口径12.7x99mm,药瓶粗大得如同机关炮,与M2HB重机枪使用的是同一款。它可以轻易射穿武直的薄弱区,却无法破坏关键部位的装甲板,对聚碳酸酯的驾驶舱罩也破坏有限。

所以,仅靠单发的反器材枪弹很难有效杀伤武装直升机,对方的防御标准是防空导弹的破片伤害以及地面高射机枪、高射炮的射击,反器材狙击枪虽然厉害,想破开武装直升机的防御很难。也许连续的有效攒射能够有几率击伤武直,或者迫使驾驶员改变战术行为,但归根结底巴雷特这种半自动武器打武装直升机还是火力太弱。

航速和坐标空间也是大问题。武装直升机的飞行速度并不慢,阿帕奇巡航速度265-300公里/小时,雌鹿250公里/小时,卡52巡航速度310公里/小时。在一定距离外,让狙击手瞄准这样速度的目标很不现实,反正这样的提前量老王是不知道归零后如何算起的。再说直升机可不比平地上慢吞吞的人和车辆,它们的机动完全是立体的,屁股一扭整个三个坐标全变了,哪有那么好打?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射程。大多数反器材步枪对付直升机的战术都是迫不得已,且范定了只能攻击“低空悬停目标”,像M82A1这类反器材武器有效射程有限,而且即便是超优秀的狙击手,也很难射击到1公里外的移动目标。

武装直升机可以轻易攻击几公里以外的对手,比如“阿帕奇”直升机上的

M230机炮,这门炮的30×173 mm弹药与A-10攻击机的GAU-8是一样的。有效射程超过3000米,散布小于1密位,1000米的距离上通过密度和面杀伤足以让狙击手被撕成抹布。

何况机炮只是武直上最没有效率的武器,如果使用了火箭弹或导弹,500-8000米内狙击手别指望拿反器材枪对抗。近了会被直升机火力狂虐,远了只能打空气。遍布对地传感器的武直贼精贼精的,稍不注意很远就会被发现。

以雌鹿直升机最惯用的UV-32-57火箭发射器为例,这东西打的就是S-5火箭弹,战斗部接近1.4公斤,飞行速度2马赫,可撞炸亦可近炸,最大射程5000米,一个火箭巢能带32枚,4个就是128枚,装药量与100mm榴弹炮差不多,如果全力开火,瞬时火力顶得上两个炮团,收尸都没地捡。

而且火箭弹的飞行也不像电视中那种毫无效率冒着白烟的“咻咻咻”,真实的火箭弹飞行速度2-2.5马赫甚至更高,与一把AK-47的子弹速度差不多,每秒飞行速度差不多700米,2公里外的火箭弹袭击眨两下眼就能飞到头顶,狙击手拿反器材枪在这个时间顶多打出两枪,概率还是靠蒙的。

所以,反器材枪只是在性能上构成理论上的打击能力,却很难在现实中真的威胁到武装直升机。射程不够、打击能力有限、弹药威力不足、火力也差了老远,狙击手的这种攻击反而很容易遭致武装直升机的警惕和报复,人家收拾一把反器材武器也就顺手的事。


王司徒军武百科


理论上可以

首先巴雷特不是一把枪,只是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可以指巴雷特这个公司,也可以指巴雷特朗尼,也可以指巴雷特的25mm狙(liu)击(dan)枪(pao)xm109,代号佩劳德Payload。

xm109使用25*59bmm弹药,弹匣容量5发,魔改m82a1,在毛子的ags17自动榴弹推出后,巴雷特公司也想整一个,但苦于没有弹药,后来老美提出的ocsw计划给巴雷特带来了25*59bmm弹药,巴雷特也按需求将m82a1改成了xm109。

ocsw计划目标里就有“停放的飞行物”,而停放武直自然符合这个标准,而飞行中的武直,命中只能靠信仰,靠缘分,或者让战地玩家来了。

当然了,这种怪物只提供给军方,民用是不可能的,别说售枪网站了,连官网都没这把枪。



Renai55ance


对巴雷特打击武装直升机不要太寄予厚望,巴雷特在战场上并没有对武装直升机取得过像样的战果。巴雷特是一种可以精确射击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当然是可以打击武装直升机的,只不过战果很少,估计比RPG火箭筒击落的直升机还要少,主要原因是大口径狙击步枪的装备数量较少。

巴雷特大量装备美军以及盟国的时间是在90年代以后,1990年,美军开始全面装备M82A1大口径狙击步枪,随后在海湾战争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口径狙击步枪也引起了各国军队的重视,在世界轻武器领域掀起了一场持久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开发热潮。在这之前,大口径狙击步枪只是在阿富汗得到过秘密应用。

在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成立了一个秘密办公室,专门发展适合游击战和小规模战斗使用的新式武器。由于美国有大批武器射击爱好者,特别是很多都曾在军队服役过,中情局寻找新式游击战武器的消息在他们内部消息网传开以后,各色武器发明家纷纷上门,提供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新型轻武器,例如改进型的巴雷特,榴弹发射器和新型地雷。

为了支援阿富汗游击队的战斗,美国人想了很多打击苏联武装直升机的战术,包括为游击队配备英国吹管,美国红眼睛和毒刺等西方的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让这些导弹埋伏在苏联机场附近,伏击起降中呆头呆脑的战机,苏联空军被迫发明了阿富汗式的垂直俯冲降落法。

在野战的战场对抗上,阿富汗游击队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游击队经常将中国造的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架在山顶上,居高临下打击在山谷里低飞的苏联直升机。不过大口径机枪还是太重了,例如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的战斗全重(带弹箱)高达110公斤。机动性很差,于是美国专门为阿富汗战场研制了M-82A2型巴雷特大口径狙击步枪,这支大狙采用肩扛式的无托设计,提供给阿富汗游击队,该枪可发射初速1100米/秒的钨芯脱壳穿甲弹,用来打击苏军的武装直升机。

这种脱壳弹是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机枪穿甲弹,1975年由美国太平洋技术公司首先发明,是一种次口径旋转稳定穿甲弹,是在一公里距离上能打穿45度角倾斜的15毫米厚装甲钢板,这相当于苏联BMP1/2步兵战车的前装甲,这个穿甲能力,可以轻松打穿苏联米-24武装直升机的装甲。

此外,美国和欧洲国家在80年代还发展了12.5毫米的穿甲爆炸燃烧弹。这种多用途弹是一种高效能枪弹,集穿甲、爆炸杀伤和燃烧于一体。初速900米/秒,主要对付轻型装甲车辆和飞机直升机,侵入目标后可杀伤人员和破坏装备器材。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机枪弹。

有了轻便的巴雷特大狙,又有了高性能枪弹,就可以比较方便的打击武装直升机,只是武装直升机的飞行速度都在200多米/秒以上,而巴雷特大狙的子弹初速大约900米~1100米/秒,打击一公里航路捷径的快速飞行的武装直升机,子弹要飞行1秒钟以上,射手要稳定瞄准,还要估算提前量。命中率会很低下。所以,在实战中,巴雷特只适合在三四百米距离内打击武装直升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