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邵逸夫“下令”节约成本,这位导演成就了“武侠传奇”

“邵氏出品,必属精品”是一句令诸多影迷激动人心的广告词,在一段时间里,邵氏电影占据了华语影坛的“半壁江山”。在1957年,年过半百的邵逸夫返回香港,决定在香港一展自己所代表的“邵氏家族”在电影行业的雄心壮志。为此他兴建了规模巨大的电影制作基地,招揽了大量才华横溢的电影人。在这个过程中李翰祥、胡金铨等日后享誉国内外的华语顶级导演,先后加入了邵氏影业。

65年前邵逸夫“下令”节约成本,这位导演成就了“武侠传奇”

而让邵逸夫声名远播的,并不是电影事业,而是邵逸夫热衷于的慈善事业。邵逸夫一生捐款无数,据不完全统计,他做慈善事业的捐款高达47亿港元。但是同时邵逸夫对电影创作却非常苛刻,在邵逸夫的眼中,电影仅仅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而电影行业也仅仅是一门生意。所以邵逸夫对电影最大的诉求并不是艺术,而是如何获取利润。所以邵逸夫要求自己公司的导演创作的作品要以获取票房为第一目标,作为邵氏电影公司历史上的第一导演李翰祥,他便以商业和艺术并举而闻名。

65年前邵逸夫“下令”节约成本,这位导演成就了“武侠传奇”

对此,作为邵氏影业的老板邵逸夫并不买账,他认为电影是给观众看的,而反映观众是否喜欢这部影片,最直观的数据便是票房。至于电影是否有足够的艺术追求,并不在邵逸夫对电影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在历来的邵氏导演中,很多人都因为邵逸夫“抠门”的毛病而和他的关系闹翻。在邵氏公司的历史上,有过很多著名导演出走邵氏的事件。而最著名的,则是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两个传闻。

65年前邵逸夫“下令”节约成本,这位导演成就了“武侠传奇”

当年李小龙因为在美国的事业不顺,而选择尝试返回香港发展,他第一时间便找到了邵逸夫,并提出了1万美元的片酬,但是邵逸夫却只给李小龙2500美元的报价。邵逸夫的这一举动,直接将李小龙推到了对手邹文怀的怀抱。在此后的3年里,李小龙主演的4部影片,3次打破了香港的票房纪录。遭遇同样经历的,还有另外一位邵氏明星许冠文,之前许冠文因为主演了李翰祥执导的《大军阀》而闻名。后来他拿着自己创作的一部名叫《鬼马双星》的剧本找到邵逸夫,要求拍成电影后五五分成,然而邵逸夫在看过剧本后以剧本不好为由,而拒绝了和许冠文的合作。然而这个剧本被对手嘉禾拍成电影后,取得了当年香港影坛的票房冠军。

虽然邵逸夫对电影事业“抠门”的毛病给邵氏后期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但是有一个电影传奇,也是在邵逸夫“抠门”习惯的影响下诞生的。电影是一种诞生于西方的艺术、娱乐形式,电影的发明,让现代人丰富了娱乐生活,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看尽天南海北,爱恨情仇。

65年前邵逸夫“下令”节约成本,这位导演成就了“武侠传奇”

但是诞生于西方的电影技术,却很少有中国故事,而作为老一代电影人邵逸夫等,便是为了创作出更多被华语观众喜爱的电影作品。所以在邵逸夫的主导下,邵氏影业诞生了大量的黄梅戏、古装戏等作品。而当年在邵氏发展的导演胡金铨在1964年自导自演了影片《大地儿女》,但是这部影片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取得好的票房成绩,邵逸夫找到胡金铨,“下令”要节约拍片,接到命令后的胡金铨马上表示“明白了,我拍一部很便宜就能拍好的影片,保证一个明星不用”。

就这样在邵逸夫“抠门”的影响下,胡金铨拍摄出了华语武侠电影的新纪元《大醉侠》,在拍摄这部影片时胡金铨并没有过多的想法,他只是为了满足老板“节约”的要求。在完成这部影片时,胡金铨的确一个明星没有用,他只是启用了当时的新人郑佩佩,但是令胡金铨没有想到的是,如此阵容的《大醉侠》,却意外收获了可喜的票房。这部影片上映后,成为了当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65年前邵逸夫“下令”节约成本,这位导演成就了“武侠传奇”

《大醉侠》的成功,迅速在香港影坛刮起了一股武侠风,而胡金铨因为执导了这部影片,而和执导了《独臂刀》的张彻,并称为华语电影界的武侠片“一代宗师”。但是和张彻武侠片中的猎奇视角有着很大的区别,胡金铨更多的是在武侠的元素下,在大银幕上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趣点”。胡金铨自己也承认,自己的影片并不是大众意义上所认识的功夫片,因为胡金铨执导的武侠片,并不以武侠打斗场面为主,而在胡金铨武侠影片中,用以推动剧情的打斗动作,对胡金铨而言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舞蹈”。

而这种胡金铨所谓的“舞蹈”,来自于华人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胡金铨自己是一个十足的戏迷。而且从小胡金铨就特别喜欢京剧中的武戏部分,而在拍摄《大醉侠》等武侠影片时,胡金铨也是以京剧的武打动作,来创作影片中的武打动作,所以在胡金铨的影片中,并没有李小龙式的功夫高手,而是有一群京戏中的武生演员。这其中包括后来比较出名的韩英杰、洪金宝、成龙、程小东等人。同时韩英杰还是《大醉侠》这部影片的武术指导,而洪金宝是韩英杰的助手。

65年前邵逸夫“下令”节约成本,这位导演成就了“武侠传奇”

胡金铨除了是一位电影导演,同时他还是一位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爱好者。胡金铨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家族中,自小接受过整套的中国传统教育。所以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系统完备的了解。而在拍摄电影时,胡金铨也会在潜意识中加入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胡金铨的武侠电影中,我们随处可见胡金铨对中国传统历史的考究,在影片中,往往每一个布景和服饰的设计细节,都是胡金铨在遍阅史书记载后,研究而得的结论。

也正是因为胡金铨本身较高的传统文化造诣,才使得胡金铨在接到邵逸夫“节约成本”的命令后,很快便根据电影制片厂的现场情况,在脑海中构思出了一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更便于华语观众接受的,符合大众文化审美的影片《大醉侠》。然而在创作这部影片时,胡金铨完全是即兴的,并没有以武侠为类型片创作。在整部影片中,胡金铨为了极限的节约成本,除了建了一个故事的冲突中心客栈外,几乎没有采用新的布景。而影片中的演员,也是胡金铨精挑细选出的,非职业,非明星的一个班底。

65年前邵逸夫“下令”节约成本,这位导演成就了“武侠传奇”

虽然这个班底中很多人,在多年后成了华语影坛中的顶尖人才。但是在当时却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胡金铨的慧眼识人,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驾驭,开创了华语影坛的一段佳话。而后来因为《大醉侠》而兴起的武侠电影的风潮,更是当初胡金铨所没有想到的。

在《大醉侠》这部影片之前,虽然华语电影中也有武侠题材,但是相对而言打斗都比较传统,剧情也比较死板,更类似于一种地方“戏曲”在大银幕上的一个变种。而在《大醉侠》之前,华语影片比较卖座的影片主要集中在以“黄梅调”为主的古装类型片。这种类型片的创作特点是布景豪华,明星众多,就像现在的“商业大片”一样,动不动需要较大成本的投入。

65年前邵逸夫“下令”节约成本,这位导演成就了“武侠传奇”

但是这种影片却是当时的票房保证,和胡金铨私交甚好的另一位邵氏导演李翰祥便精于此道。而邵逸夫作为电影公司的老板,他不可能每一部影片都投入巨资和同行竞争,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邵逸夫便向并没有成长为主流导演的胡金铨下了一个“节约成本”的命令。邵逸夫的目的是为了激发胡金铨的创作灵感,看他是不是能在低成本的情况下,为公司开发出一种新的电影盈利类型。

65年前邵逸夫“下令”节约成本,这位导演成就了“武侠传奇”

最后胡金铨执导的《大醉侠》果然不负邵逸夫所望,这部影片意外的开创了一段“武侠传奇”。这部影片之后,邵氏影业的创作重心便转移到了武侠功夫类型的电影制作上,而导演胡金铨,也踏上了他的“武侠传奇路”。后来胡金铨又执导了《龙门客栈》、《侠女》、《空山灵雨》等享誉海外的武侠片巨制。在漫长的电影生涯中,胡金铨成为了第一个将武侠电影推向世界影坛的华语电影人。而在胡金铨《侠女》等作品的影响下,李安创作出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华语影坛至今为止唯一一座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奖杯。

65年前邵逸夫“下令”节约成本,这位导演成就了“武侠传奇”

邵逸夫是一位电影老板,他“抠门”是为了电影盈利,而胡金铨是一位电影导演,他进取是为了电影本身。所以最后邵逸夫将自己的金钱通过慈善献给了社会,而胡金铨则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电影艺术。不同的取向创造了不同的价值,不同的进取,成就了不同的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