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权失地还能留下1100万领土?清朝为何能保全如此大面积的疆域?

静夜史


这个怎么说呢?清朝保持1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你要知道之前清朝的领土在这基础上更大,如果说他能更能守护国土实在是不切实际,如果一直保持领土的完整,才能说他更能保护国土。但国家的面积有这么大,清朝确实出了力的,这一点也不能不承认,对于后来的割地也要敢于面对。如果光从国土面积来看,清朝算的上还是可以的。

下面我们来说说,清朝的国土面积为何能够保持1100万平方公里?清朝前期在灭亡了明朝之后,继承了明朝的版图,并在此基础上或被动或主动的扩大了自己的领土范围,鼎盛时期,达到了1316万平方公里。只能说建国的底子就很好,并且当时周边国家也没有能够制约自己的能力,自然而然的领土就变大了。清朝的疆域扩大,主要集中在北方,对蒙古部族的掌控越来越强,内蒙,外蒙等地区都逐渐划归成清朝的领土,并且在准格尔,大小和卓在西北叛乱时,清军积极出兵,敢于正面交锋,并将其赶出领地,曾经的领土也成了清朝的领地。并且在清朝后期,阿古柏出兵新疆,左宗棠更是力排众议,收复新疆,巩固国家领土。

在清朝统治的这些年,汉满蒙回藏的思想基本已经融为一体,民族的融合使国家的团结能力大大增强,对国土面积的掌控也是更加牢固,在沙俄的要求下,总共被割让了150多万平方公里,那些地方是在边界地区,人口以及清朝对那里的管控和思想方面都跟不上,才导致了沙俄轻而易举的割占。其实沙俄对中国领土的影响最大,之后的外蒙古独立以及唐努乌梁梅被吞并,都有俄罗斯的身影。但是,国家内部以及其它方面毕竟还在清朝的手里,总体还是扩大了的。

最后,国际上对中国这块大蛋糕的分赃不均也是清朝能够不被分裂的原因之一。清朝末期已经成为了列强的殖民地,国家处于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随时处于国家分裂的状态。但列强都想在这个巨大的国家中占据最大的利益,倾销自己的商品,因此各国争端不断,其次,当时一战的爆发,列强的目光都投向了欧洲,国家得到了短暂的喘息,为国家的完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清朝的腐朽毋庸置疑,但对清朝割占领土方面,不必如此贬低,总体而言,清朝领土是扩大的,并保持了长久的统治,这对民族融合影响很大的。毕竟别人得的领土给丢了,只能说比较丢人,明朝的实际控制地区是没有清朝大的,努尔干都司其实前前后后也就20年左右,不能算成明朝的领土吧。以史实说话,我是喜欢大明的,实事求是而已!


历史深度揭秘


其实大清朝是历朝历代里面非常强大的一个,文治武功比肩汉唐的存在,当然经济肯定不是那么繁荣,大明最大700多万,大清1320万,而且大清开创的统治模式是一个全新的,是中国任何一个历史王朝没有的,汉唐强大之后对少数民族地区只是武力征服扩张,管理模式对汉地是州郡制度,对少数民族地方实行土司,对征服的地方实行都护府,类似收保护费的机构,不直接管理,对地方没有人事权跟财权。大清君主对汉人是皇帝,对满蒙疆等地是大汗,这个可不是简单的一个称号而已,而是有直接的人事任命权跟财权,对西藏有三十九个藏传佛教的金瓶测签最后人事任命权,一样掌握了人权,可以说,大清的统治更稳固。一对比就会发现都护府制度其实完全看中原王朝的实力,一旦中央受损,边疆区立马就会分离,而大清的大汗制度有认定地方人事认命权,以至于边疆区没有成熟组织系统具备分离的条件,所以像蒙古地方一直分离不出去,最后就是大清虽然后期对比西方很菜鸡,农业军队肯定是打不过工业军队,跨代的差距没法用人力补足,但是对抗起来国内的各派势力却是游刃有余,大清一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实真正不打仗的时间也就十几年,一直再打仗,大清的军队也不是饭桶,


妖七刀


清朝的国土是在公元1760年达到了全盛,清朝的国土面积最大时有1316万平方公里。

康熙皇帝为了巩固统治,首先平定了三藩叛军,收复云南福建广西等地,随后派水师收复台湾并由福建省管理。为了遏制沙俄的扩张发动雅克萨战役并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将东北边界划定完毕。随后三次亲政准格尔部葛尔丹,后葛尔丹兵败去世西北平定。此时的清朝版图趋于稳定,国家人口激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雍正皇帝继位后首先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控制,随后并入喀尔喀蒙古,和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基本划定西北边疆界限。

乾隆皇帝时期首先是打败准格尔部收复天山,随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以及西北边疆的控制,而此时的清朝疆域几乎是最大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

近代的中国是屈辱的,沙俄凭借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割让清政府土地高达15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东北的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领土,而西北新疆巴尔喀什湖周边加帕米尔高原的土地,而进入民国时代外蒙古独立,也让中国再次丢失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虽然国家逐步衰败但清朝基本保持了现在的国土区划,外蒙的独立也不应让清朝承担,毕竟清朝也发兵镇压了外蒙的独立运动,其独立也是历史原因导致。所以说清朝对领土的主权的保持也是有贡献的。


秋雨鲁北说历史


在中国王朝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的“大统一”思想和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是不变的。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是每个人的责任。自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尤其在汉武帝之后,大统一的思想就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个真正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即使近代中国遭受了从未有过的列强侵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屈辱,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也不断的出卖国家利益,但这依然不能阻挡每一个中国人向往统一,维护统一的决心和本能。同时得益于如左宗棠等在国家危机时刻站出来的民族英雄,在此危机时刻,左宗棠挺身而出,他据理力争,抬棺入疆,率领湘军子弟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最终收复新疆,使得新疆这块儿占到1/6国土面积的土地,最终回归的祖国的怀抱,消灭了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争。




魅力多彩吉安


我们看待历史需要一定的客观性,中国近代那屈辱历史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意回首的,我们国人在一直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时候,却忽视了另一个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那就是俄国。我们应当知道,丢失国土对于一个国家的损害是最大的,而俄国在中国近代领土的损失方面扮演者首祸的角色。俄国人从中国的手里直接割走了150多万的领土,加上唆使外蒙古独立,一共给中国完成的损失达300多万,什么概念?相当于三分之一个中国!!! 关于你问到的问什么中国能够保住其余的领土,我说是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帝国主义想瓜分中国,但是几次入侵行为遭到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最典型的比如义和团运动。让他们认识到瓜分中国是不可行的,也是根本非常愚蠢的,所以说人们的力量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真正的探究


中国的地,没有一块是满请打的,丢了的倒是不少,汉地是汉武帝打的,西域刘病己打的,西藏、东北是蒙古人打的!现在的是解放军


陆一915


一、清朝疆域变化

清朝是我国历代疆域第二大的朝代,国土面积最大时有将近1300万平方公里,到清朝灭亡前夕仍然保持1100万平方公里。损失掉的将近200万平方公里:

东北: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包括库页岛在内近100万平方公里;

西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50多万平方公里;

东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共计3.6万平方公里(二战后归还中国)。

(清朝疆域,红色部分为清末及民国丢失的领土)

二、清朝能够维持较广疆域的原因

在明朝的基础上,清朝大大扩展了我国的疆域范围。在清末内忧外患的局势之下,除了列强割占的领土之外,国家没有分裂,少数民族地区没有独立,国家维持了相当程度的完整,不能不说是一幸运,或者说是一大成就。其中原因,我试着为您分析一下。

一、清朝有效而成功的民族政策

先说蒙古。蒙古是与满洲关系最密切的少数民族。满洲人在用各种武力、笼络等各种方式征服蒙古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将蒙古各部分三种方式进行统治。一是蒙古八旗。这是对最早归附女真的蒙古人的统治方式。1635年,皇太极正式设立蒙古八旗。蒙古八旗与满洲统治者关系最密切,某种程度上已经融为一体。二是内属蒙古。内属蒙古的特点是治理权归清政府所有,内属蒙古的贵族只有尊号,没有实权。三是外藩蒙古。在清朝征服蒙古的过程中,不是所有蒙古部族都臣服于清。这些蒙古部族慑于清朝实力,表面接受清朝统治,实际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准噶尔部就是其中代表,清朝花了大量精力才最终扫平其叛乱。

(清朝巩固边疆)

再看西藏。满洲人在征服蒙古的过程中,与藏传佛教中的黄教结成同盟,黄教奉清朝皇帝为最高领䄂。在清朝支持下,黄教在西藏获得主导地位,清朝也随之确立了对西藏的统治。随后,又建立起册封班禅和达赖的制度,1727年设驻藏大臣,乾隆皇帝时,建立起金瓶掣签制度。这些制度使西藏与中央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金瓶掣签,产生达赖和班禅)

新疆。清朝前期,新疆地区的蒙古准噶尔部、维兀尔族不断发动叛乱。经过康熙到乾隆三代,清朝终于平定新疆。1762年,乾隆皇帝始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作为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清朝对新疆的控制大大加强。

除了对蒙古、新疆和西藏建立起卓有成效的统治,对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也大大加强,实际控制的面积也大大扩展。

二、清朝民族政策的影响

清朝的民族政策,对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清朝的民族政策,宽容而有效,大大增强了民族向心力。清朝的民族政策是建立在武力基础之上的相对宽容而有效的政策,尊重而利用当地的习俗和宗教信仰,拉拢和控制当地贵族,这种民族政策,控制而不压制,自由但不自治,使得在大帝国境内,民族关系出现了难得的融洽,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向心力大大增强。

2、清朝的民族政策,在各方面把帝国融为一个整体,西藏为帝国提供精神支柱,蒙古和满洲为帝国提供了政治和武力支持,汉族地区为提供了财源和儒家文化。所以,清帝国治下各个民族,不仅仅是依靠武力征服的一个整体,而是在经济、政治、宗教和军事上相互依存的整体。


(清帝退位诏书,明言交接的是汉、满、蒙、回、藏民族的主权)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延续

历史上多数统一多民族国家,例如唐朝,在中央政权崩溃后,各少数民族纷纷脱离中央自立,乘乱建立起本民族的政权,继而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清朝不同,清末,中央政府风雨飘摇,除了新疆发生了俄国支持的阿古柏叛乱,没有一个少数民族乘机脱离中央自立。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和延续。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成功的民族政策,形成强大民族向心力,造成各民族内部的有机融合,中华民族真正成为了一个整体。


金十七


960万+150万=1110万或者是1110万-150万=960万。

从清朝灭亡到1945年,我们又丢失了150万。

或者说从清朝极盛时期的乾隆时期一直到1945年,我们一共丢失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其中99%是拜我们北方近邻老毛子所赐。

沙俄夺走清朝领土160多万

一、外东北尽失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作为这次战争的无关国家,这场战争跟老毛子没有任何关系,可是沙俄却趁火打劫,1858年逼迫清朝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强迫清政府割让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

第二次战争的谈判破裂后,第二阶段的战争再起,英法攻破北京,火烧圆明园,此时又是沙俄,作为战争无关国家,继续讹诈清朝,强逼清朝签订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逼迫清朝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

二、外西北的丢失

沙俄吞并中亚诸国以后,1864年以所谓的清朝与沙俄没有在西北划定边界为由,强行逼迫清朝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土地,巴尔喀什湖从此撤离远离我们而去。

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沙俄再次趁机讹诈,强迫清朝签订《伊犁条约》,强占清朝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

清朝灭亡后,本属于清朝版图之内的唐努乌梁海地区17万平方公里被沙俄强占。

苏俄、苏联夺走领土150多万

民国建立之后,外蒙古在沙俄的支持下阴谋独立,北洋军将领徐树铮夺回。

苏俄革命后,控制了外蒙古。

1945年德国战败前夕,美英苏关于对日作战及战后利益分配问题召开雅尔塔会议,苏联坚持要解决外蒙问题才愿意出兵对日本作战,最终美国和苏联达成妥协,签订雅尔塔协议,强迫老蒋承认外MENG古duli。

1945年面积超过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MENG古脱离中国。


国家积贫积弱,恶邻环伺,只能是丧权辱国,所以国人当自强,自立自强才是根本,不要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


大东北的小豆包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与清朝的民族政策关联起来,特别是清朝对蒙古,回族,藏族的政策,因为对少数民族控制得特别好,因此对长城以北的领土控制力强于任何一个朝代。现特别说明清朝对蒙古的三大政策,可以一窥清朝的高明之处:



首先,限制汉族与蒙古族交流。清朝设置很多进入中原的关口,同时也限制汉人前往关外。只有山海关、喜峰口等几个关口,如此便限制了蒙古人接受先进的思想,导致信息的隔绝。



第二,严禁蒙古族学习汉人文化。蒙古族只能学习自身的文化,不能到中原研修先进文化,这也导致蒙古族保留了自身的传统。

第三,计划生育,推行佛教。清王朝限制每家每户的生育。假设一家五个儿子,必须让二到三个儿子削发为僧。清朝在蒙地广建寺庙,收留了众多僧人。僧人不能结婚,蒙古族生育率逐步降低,利于清朝统治。


VV看历史


这个问题,分两部分回答。

首先,清朝开国之初,满人在大明治下,后与蒙古结盟,因此蒙古的领土带入进来,而大明时期未囊括蒙古北部土地。所以大清可以看成满人结盟并征服了蒙古人,征服了汉人。这样,蒙古曾经统治过的土地,如新疆,西藏,和蒙古,汉人的汉地十八省加台湾等全部在战略目标之内,不把这些地方打完绝不停手。

这是因为,这些民族在历史几千年的时间中,经常打交道,无论是军事切磋还是商业贸易还是文化交流,都在相互了解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圈子。而在这股圈子上,无论哪股势力崛起,不把这个圈子上的地方占完,心理总有遗憾,就会不停的战争,为之努力。而其他更远的地区,比如缅甸等,不在这个圈子内,语言文化历史等都独立成为体系,所以打到它面前,就不用打了,丢失了兴趣。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

显而易见,这个圈子所囊括的地盘足够大。

其次,清末时期,世界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土地不再是核心财富,以英国为代表的世界列强和大清山高地远,他们主要目的是掠夺大清的财富而不是土地和人口,只有俄国和日本距离大清很近,有土地需求。而受制于列强和其它方方面面的因素,俄国和日本尽了最大努力之后,大清仍然剩余1100万平方公里,真可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