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乔装打扮找人算命,算命先生说了什么?吓得崇祯脸色发白,惊慌失措?

大侃历史


每一位亡国之君都是可悲又可恨的,祖辈打下的江山葬送在自己的手上,不舍却也无法扭转局势是为可悲;贪图享乐、执政无道,毁了祖宗基业是为可恨。不过明朝崇祯皇帝似乎例外,因为他行事作风并不像一位亡国之君,执政期间勤政节俭,励精图治,一心拯救岌岌可危的明朝。

天启皇帝在位期间,把持朝政的是魏忠贤,崇祯皇帝16岁登基后,越来越看不惯魏忠贤,这个自称“九千岁”的大太监,在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崇祯帝即位后,就收拾了魏忠贤,这一举措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拥护。

同时崇祯皇帝任用大将袁崇焕,那可是大明战功赫赫的武将了,又是封疆大吏,握着军队的直接领导权力。

崇祯皇帝自登基以来,就一直兢兢业业,勤俭朴实,事事躬亲,本来这样的皇帝不可能成为亡国之君,但是崇祯皇帝的统治也存在极大的问题。

首先,崇祯皇帝是把魏忠贤给杀了,但是他只是杀了一个宦官头目。在他治理国家的期间,他还是会重用宦官,究其原因是文官势力强盛,崇祯皇帝只能利用宦官去制衡文官势力,最有利的证据就是当时整个北京城城防九门提督是由宦官王承恩担任,这不是瞎搞么,让一个门外汉干专业性的活,他能干好么?

其次,崇祯皇帝大肆杀虐以文官为代表的东林党集团,为了稳定统治,排除异己,崇祯皇帝不仅仅抑制东林党人的发展,还不断地大搞杀戮,大臣们和崇祯皇帝越来越疏远,同时大臣们内心的恐惧也是越来越大的,也没有人敢干实事了,内阁大臣和尚书三两天就换一位,且都没有好下场,搞得人心惶惶,李自成打到北京时,崇祯彻底成了光杆司令。

崇祯生性多疑,杀了大将袁崇焕,也招致了诟病。当时后金皇太极举兵进攻大明,几处重要的关卡被攻破,袁崇焕率兵前往京城勤王,最后派遣任守忠用火炮攻打后金,这才结束了这场战争。

有大臣趁机进言说是袁崇焕放皇太极的军队进北京,所以才会发生这场战争,崇祯将信将疑,后金便借着这个谣言,使了一招反间计,崇祯帝看到袁崇焕被“实锤”便杀了袁崇焕,将明朝无限的推近了灭亡的深渊。

还有比较迷信的一点,崇祯帝即位后灾难不断,饥荒、洪水、大旱、蝗灾等等没有间断过,在古人看来,统治者在位期间灾害连续不断,是不祥之兆,是亡国之象。

更有甚者,说崇祯是因为找人算卦,卦象显示国破在即才引咎自杀的,故事是这样的:

“面对风雨飘摇的明朝,无奈的崇祯皇帝向高人测字。算命先生问崇祯皇帝测什么,他说测国运,于是他随意说了一个“友”字,算命先生沉默了一会说:”友”字是“反”字出头,预示着要有反贼要出头了,你最近可能会有麻烦;崇祯皇帝又测了一个 “由”字,算命先生说“田字出头视为由”,那意思就是说没有土地的人要出头了,就是说会有农民反叛,要出头了;最后崇祯皇帝又测了一个 “酉”字,算命先生说“酉”字为九五之尊的“尊”去头去尾,你说一个皇帝没有了头尾,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呢?三字都不利,亡国已成定局,崇祯皇帝心灰意冷的离开了。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后,崇祯召来后宫妃嫔、女儿,让她们一一自尽,但是却给儿子们找了一个避难所,估计是想留下血脉、光复大明,然后自己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了。“

虽然故事多半是假的,但是崇祯心志不够、喜欢甩锅倒是真的,在生命的最后,他曾想最后一次召见群臣,只不过谁都没有来上朝,于是崇祯义愤填膺到 “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崇祯皇帝到死的那天都没明白,自己这样勤政爱民、兢兢业业,何以会成为亡国之君,还将所有的过错都归根于大臣,真是可怜又可悲!


史论纵横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外有满洲八旗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反叛。崇祯皇帝找人测字,为何连写了三个,算命先生都说:大明必亡?

崇祯皇帝是个勤政节约的皇帝,但是即使他宵衣旰食、日理万机,依然收拾不了整个烂摊子。他是个皇帝,是整个国家的象征、一个国家走向的指示标,如果表现出忧心害怕,那么臣子必然人心浮动,加剧民心不稳,对整个国家而言是一种更为直接、更为猛烈的打击。而后人千方百计想揣测他当时的内心情感,民间便流传起他测字的故事。

一日,崇祯皇帝乔装出宫,遇见一个算命先生,便起意测字,竟全是不祥的征兆。崇祯皇帝一开始说“友”字,算命先生问:“你要测什么?”崇祯说:“国事!”算命先生沉吟了一会儿:“友字乃是“反”字出头,预兆着反贼出了头,大事不妙啊!”

皇帝自然是一惊,连忙说:“不,不是这个‘友’字,而是‘有’,有没有的‘有’字!”算命先生说:“‘有’字本是好事,但如果仍问国事,便是一场灾难。”崇祯不解,算命先生便说:“你看这个有字,便是大明二字各去一半,国家垂危,江山不保。”崇祯皇帝强作镇定:“你又听错了,不是有没有的‘有’,而是地支的第十位的‘酉’字。”算命先生迟疑地问:“还问国事吗?”崇祯皇帝答:“还问国事。”算命先生摇摇头,说:“‘酉’字为九五之尊的‘尊’字去头除尾,身为皇帝,头没了,脚也不在了,您说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崇祯皇帝又惊又怒,嘴咬着大衣巾,取出银两付款,先生却连连摆手,道:“这钱我不能要。你口咬着巾,可不就是吊死的‘吊’字吗?这般不吉利,这钱我收不得。”崇祯皇帝顿时面如死灰,失魂落魄地回宫了。

在民间传说中,还有流传出其他崇祯皇帝测字版本,大体相同,不过测的字有所改变。比如说,崇祯皇帝本命朱由检,于是便测“由”字,算命先生说:“田字出头视为由,意思是农民反叛,要出头了。”也有说崇祯皇帝在没招的情况下,最后测了个“幽”字,算命先生说:“‘幽’字是山中两根绳,在山中上吊的意思,不能再算下去了。”

同音不同字,却给出了相似的结局。这不能完全说是算命先生的神机妙算,其实在这段明朝可说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日子里,明眼人都能看出,大明王朝气数已尽,必亡。但一个算命先生怎么有胆识议论国事,直接说出“不吉利”的话语呢?曾有人说,这个算命先生是李自成手下军师宋献策,他眼见军队久攻不下,想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计策,混入城中演了这么一出戏,目的就是为了击溃了崇祯皇帝守城的决心,这便是民间传说的“崇祯测字”的故事了,虽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也表明了当时明朝灭亡结局的必然性。没过多久,李自成攻入城中,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尽了。

看起来,算命先生的预言都一一实现了,可传说也许只是传说。但这也告诉我们“三十六计,攻心为上”,倘若一个国家人心惶惶、难以管教、不能团结,这种精神上的折磨远胜于身体上的折磨,那么这种国家不必攻、内自破,而这时候最需要的是领袖的力量,以一种令人信服信任的姿态带领大家一起面对,而在这个传说中,明显崇祯皇帝解决不了自己内心的焦躁不安,谈何抚慰天下呢?


邓海春


明末风雨飘摇,国家危在旦夕,据民间传说,一次,崇祯帝和贴身宦官王承恩,微服出行。可能是为了散心或者探察民情,见街上有人卜卦算命,周围有不少人。

崇祯心思一转,想算一算国运如何,作为皇帝崇祯压力极大,或许面对内忧外患,他已经无力承担。当时周围人很多,说话多有不便,崇祯帝便让王承恩打发其他人走,并把算命先生请到客栈内。

测字先生名为宋献策,他原本是李自成的军师,精通卜卦算命,这次进城就是为了打探明廷消息,恰巧碰上了崇祯,真是不巧不成书。崇祯帝一脸阴霾却气度不凡,王承恩没有胡须,加之宋献策掌握的情报,便认定这是大明皇帝陛下。

宋献策道:“想问客人是测前程、姻缘还是其他?”

崇祯犹豫道:“我想测国事,可以吗?”

宋献策回答:“那就请客官出一个字吧”

“那就测‘有’字。”崇祯随口说出一字。

宋献策皱起眉头:“这个‘有’字可不太好,‘大’字少一捺,‘明’字少一半,意思是大明江山少了一半,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崇祯倒吸一口冷气,心里敲起了鼓,只是在强作镇定:“哦,先生,我说的并非‘有’,而是‘友’字。”

宋献策继续解释道:“这个字同样不吉利,‘友’字是‘反’字出头,现在闯王已经兵临城下,反贼要出头!”

崇祯的眉头已经蹙成一团,攥紧了拳头,几乎快拍案而起,本来崇祯是想借测字讨个吉利的彩头,不料却是这般结果。

“我今天状态不佳,测的字总是说错,我说的是这个‘酉’字。”

宋献策心里暗笑,继续忽悠崇祯:“这‘酉’更加不得了,‘尊’字没有头,没有尾,可能预示着皇帝要……”

崇祯听到此处脸色发白,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宋献策也急忙拿了钱溜走了。测完字,崇祯再也没有闲逛的心情,和王承恩回到了皇宫。

那么这个传说是真是假呢,应该是虚构的,但宋献策确有其人。

史料记载:

“献策,河南永城人,善河洛数,初见自成,袖出一数进曰:十八孩儿,当主神器。自成大喜,拜军师,献策面狭而长,身不满三尺,其形如鬼,右足跛,出入以枚自扶,军中呼为宋孩儿。”

宋献策是河南永城人,脸部狭长,身材矮小,右脚有些瘸,走路需要拐杖,身形和鬼魅差不多。宋献策是由牛金星举荐,来到李自成军中,对李自成说出十八孩儿主神器的谄媚之言。十八子就是“李”字,主神器便是统治天下。

虽然这口号比较不靠谱,但也也能看出宋献策的测字卜卦的功力,短短一句话就可以让李自成对其刮目相看,并拜军师之职。在李自成进攻北京城之时,宋献策曾建议李自成动用“孩子兵”,也就是十五六岁的少年作为攻城先锋。

这些孩子动作敏捷迅速,不多时就攻破了京城,其实当时的北京城早已因瘟疫、战乱几乎变成了空城,守备兵力不足,城破只是时间问题。等农民军进了城,宋献策建议:“先安民,乃可入。”事实上,不论宋献策十分精通奇门遁甲之术,这条建议还是比较中肯的,李自成起初接受了建议,但随着时间推移,起义军开始烧杀抢掠,再也无法控制。

如宋献策的本事,忽悠崇祯测字是没有问题的,而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李自成在覆灭明王朝的同时一直以“君权神授”来武装自己,给自己造势,直到颠覆大明帝国。

当然,就算这故事是真实的,明帝国也不会因为几句测字之言就亡了国,而是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出大厦将倾,国将不国。

崇祯十一年,孙传庭和洪承畴共同剿灭李自成的农民军,李自成仅剩十八人,逃入陕西大山之中。此时的明军应斩草除根,解决掉李自成,但由于京城防务紧急,崇祯把孙传庭、洪承畴调入京畿镇守,于是给了李自珍贵的喘息时间。

没有多久李自成便再次重起炉灶,加之其惯用的“天命”手段,很快又拉起大量起义军和明廷对抗。在此之前,崇祯有意和满清议和,其实如果真的议和,对大明极其有利。最起码可以直接大幅度减轻辽东压力,让明军腾出手来先解决李自成的叛军。

只不过崇祯犹豫了,这犹豫不决耽误了大事,崇祯担忧文武大臣不同意议和,但从城破之后看,大多数的官员都投降了李自成,崇祯的犹豫纯属多余。在朱元璋在位时期,就已经奠定了“家天下”的格局,百官只是打工的,于是很多官员并不在乎大明的死活,只关心自己的权位。

没有议和,最起码也要保存实力,当时仅有的几员大将,就在崇祯的犹豫不决中战死。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学士杨嗣昌提议和满清讲和,卢象升孤军被数倍清军包围,宦官高起潜按兵不动,卢象升力战而亡。

卢象升阵亡,明军少了主干力量,崇祯只得调来孙传庭护卫京城,关中的匪徒有了喘息之机。可以说崇祯一步错,步步错,不仅没有消灭敌人,还自断一臂,搞得满盘皆输。

不和任何一方议和,仍有办法保存国家,那就是效仿北宋,放弃北方领土,南迁至南京。崇祯十七年,局势迫在眉睫,大臣李明睿谏言:

“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

崇祯有意南迁,再次只是有意,其他大臣一通反对,崇祯再次陷入了沉思。

结局是崇祯下令入京勤王,碍于脸面,优柔寡断的崇祯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那些表面忠心的大臣,在崇祯号召大家为国募捐之时,仅凑出二十万两白银,当李自成攻破京城后,却从高官府中搜刮出七千万两白银,这是何等悲哀。

崇祯并非没有机会,只是机会他手中一次次滑落,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崇祯选择用最壮烈方式告别,留得个君王死社稷的美誉。如果崇祯不死,一切都还有机会,他死后明军一盘散沙,吴三桂直接献关投降,一切也就告一段落了。

至于找人测字之事,是真是假,也就无从得知了。


杨角风发作


双手难撑日月间,痛心伤臆仰长眠。
壮志未筹身先死, 世上再无朱由检。

明代十六位皇帝中,最为悲剧的,就属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崇祯帝,虽有千万般治国的想法,奈何大明气数已尽,李自成杀入北京,逼得崇祯的一把白绫吊死在煤山歪脖树上。可悲可叹!

崇祯帝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从哥哥天启帝中接过权利的指挥棒,每一日都在想如何让朝纲恢复,但是即使他再勤政,奈何大明朝已经烂到骨子里了,即便是朱元璋再世,估计也是回天乏术,更何况是政治手段稍显稚嫩的朱由检呢。

崇祯帝算命,连抽三字,字字诛心

相传,这崇祯皇帝在某日心情着实郁闷,连日来的批阅奏折以及议论朝政让他身心乏累。加上各地起义不断,朝廷财政捉襟见肘,更是让他心烦意乱。于是便趁着空闲,乔装打扮一番,出了皇宫,在大街上信步游览。

游览的过程中,碰到一位仙风道骨的算命人。按说贵为天子,对这些东西理应不会太感兴趣。但是崇祯帝鬼使神差的竟走上前去,寻思着算上一卦。

算命人见崇祯帝走上前来,便请他坐下,询问崇祯帝要算哪一方面?崇祯帝心道:“这婚姻财运前程我均不需要算,不如问问国事。”。于是就对算命的老者说道:“先生,我想算下国事。”算命的老者听后很是诧异,这一般人都是算个人前程或者婚姻之类,怎么此人会算国事呢?诧异归诧异,嘴里却没闲着:“那请公子写个字,老夫这就为你算。”

崇祯帝本名朱由检,于是他信手便写了个“由”字,老者看后,眉头紧锁,对崇祯帝说道:“若你要算国事,这个由字可是不太好。”崇祯帝忙问道:“如何不好?”算命老者答道:“田字出头视为由,那这田,就是说种田的人,就是农民,这由字的意思就是农民反叛,要出头了。”崇祯帝一听,大为恼火,但又不好表露身份,于是说道:“我写错了,应该是有,没有的有。”算命的老者一听,说:“若是这个有字,那就更不好了,你看着有字,是将大明两个字各去掉一半,这样就是江山难保,要剩下半壁山河了。”

这下,崇祯帝是真的紧张起来,但是还是要强装镇定,嘴硬的说道:“先生,我又写错了,不是没有的有,而是幽静的幽”。算命的老者一听,大惊失色,连忙道:“这个字更加不吉利,幽字是山中两条绳子,这分明是要吊死之象啊!”

崇祯帝一听,面如土色,失魂落魄的丢下银子,跌跌撞撞的回宫去了。

这个故事呢,正史中没有记载,均是野史和民间传说而来,其实这个故事也有很多纰漏,比如说,这算命先生,是何方神圣?竟敢能在大街上对一个陌生人言谈国事,且口出如此丧气的话,要知道明代最出名的就是锦衣卫,要是真有这种人,早早就会被抓起来了。也有版本说,这个算命先生乃是李自成的手下,为了瓦解崇祯的的信心,特意装扮,待得崇祯皇帝出城,便为他算命,言语中,使用“攻心术”来让崇祯帝的决心崩溃。这一招,真乃是杀人诛心。

当然,明朝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李自成兵破北京城,崇祯皇帝挥剑杀死自己的皇后妃子以及儿子女儿后,身边仅剩太监王承恩,崇祯帝写下血书,怀着满腔的悲愤、孤独、寂寞与绝望,上吊而死,大太监王承恩以头撞地,血流如注,失声恸哭,对着帝王遗体行了三拜九叩的臣子之礼后,吊死在老槐树旁边的海棠树上。
大明帝国,至此灭亡!


史晓生


崇祯皇帝的结局:自缢身亡。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其实也算是年轻有为了。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朱由校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弟弟朱由检即位也就是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做了皇帝后,勤于政务,同时大力清除阉党,灭掉了魏忠贤,还曾经六下罪己诏,但是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没落了,又加上大旱不断,瘟疫爆发,内有农民起义,外有皇太极的不断入侵,崇祯皇帝还是无法挽救大明王朝的危亡了。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留下了勿伤百姓的遗言,在景山一棵歪脖树上自缢身亡,年仅33岁,一个皇帝这样的下场也是很悲惨了。明朝灭亡了,不过关于明朝的故事却很多,这不就有了崇祯皇帝乔装打扮后找人算命,崇祯皇帝被吓得脸色发白,惊慌失措的故事了。崇祯皇帝为何会这样了?因为算命先生根据崇祯皇帝给的字后测算出大明王朝要灭亡,皇帝也要没命了。

崇祯皇帝上街算命。

1644年,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已经面临灭顶之灾了,崇祯皇帝无比焦急。有一天,一个小太监说城里有个算命先生算得很准,可以让他测算一下明朝的国运。崇祯皇帝还真的心动了,这个时候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于是就换了服装后和小太监微服私访找到了这个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也不含糊,马上就问焦虑的崇祯皇帝要测哪个字和测哪方面的事情。崇祯皇帝连着报了三个字说要测国运,算命先生测算出来的却都是大明王朝要灭亡了,崇祯皇帝被吓得脸色发白。

三个字测算出大明朝要灭亡。

崇祯皇帝告诉算命先生自己要测国运,先是说了"有"字,算命先生马上说大事不好了:“有的上边是大字的一半儿,有的下边儿是明字的一半儿,意思就是大明朝已经去掉一半了。”

崇祯皇帝着急了,说是朋友的“友”字,算命先生却又接着说大事不好了:“友是反字出头了,意思就是说各路造反的人都会出人头地,大明王朝这是要灭亡了。”

崇祯皇帝又接着改口,说是子午卯酉的“酉”字,算命先生还是说大事不好了,皇帝都要没命了:“酉是把尊字的上面和下面都去掉了,尊代表的是九五之尊的皇帝,皇帝的脑袋和脚都没了,那就是没命了,皇帝都没了,大明朝也是要灭亡了。“

崇祯皇帝听了算命先生的话吓得脸色发白,但是在惊慌失措中还是用口咬住长袍,然后从衣内荷包中掏出银子给了测字费,但是算命先生却再次叫大事不好了,还拒绝收银子,因为他说崇祯皇帝是将死之人:”用口咬巾,这是吊字,你这是要自缢身亡了。“

崇祯皇帝最后果然是自缢身亡了,算命先生算得很准,但是这个故事是来源于野史,并非是正史中,应该是虚构的。算命先生要是真的这么会算,早就算出崇祯皇帝是皇帝了,这个时候李自成还没有攻破京城,崇祯皇帝还有时间杀他了,他是没有胆子和崇祯皇帝这么说话的。

本故事来源野史,大家也就一笑而过吧。


湘西小木鱼


这是发生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的事情。当时李自成已经兵围北京城,大明朝形势日益危急,心情烦闷的崇祯便带贴身太监王承恩乔装出宫,打算实地观察下北京城中的情况。

巧合的是,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也在这一天偷偷溜进北京城,打算借此探明城中虚实。这宋献策精通六爻八卦、周易和奇门遁甲,他曾在李自成起义之初,制造“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意思是说“姓李的将来要称帝”,从而让李自成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也正因为此,李自成非常器重这位宋献策,所以这次在攻打北京城之前,李自成特意派他到城中打探消息。宋献策在进入北京城后,特意乔装打扮成一名算命先生,还在北京城墙根摆开了卦摊,卦摊上一面布幡迎风招展,上书:“鬼谷为师,管恪为友”八个大字。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崇祯在北京微服闲逛时,恰好来到了宋献策的卦摊前。当然,崇祯并不知道眼前这人就是反贼李自成的军事宋献策,但宋献策却早已经猜到眼前这人非同一般。

因为,宋献策看到崇祯旁边的太监王承恩,不仅嘴上无须,说话娘娘腔,还油光满面,便断定他是个有身份的太监。此时这位王承恩对他面前的那人表现得是卑躬屈膝和近乎夸张的尊敬,这让宋献策有理由断定,眼前这人至少是皇族,否则哪里会有这样的派头呢?

因此,宋献策看到崇祯走过来时,就主动大声招呼:“客官要测字吗?保管百灵百验,不灵验不要钱!”此时崇祯本就因为国家大事而烦忧,现在看到这个算命的,一时间病急乱投医,便径直走过来询问。

崇祯最开始说了个“友”字,宋献策便询问崇祯想要测什么内容,崇祯答言道:“现在天下大乱,我想问一问国事如何?”

宋献策一听,心中顿时一惊,他现在越来越觉得眼前这人与崇祯肯定有莫大关系,至少能够在崇祯皇帝面前说上话,所以他决定“攻心为上”。



于是,宋献策假装沉吟片刻,然后摇头说:“这个‘友’字,遮去上边那半撇就是‘反’字,寓意反字出头,也就是反贼将要出头,国家危矣!” 崇祯心中顿时一惊,连忙改口说自己想测的是“有”,而非“友”。

宋献策眉头一皱,说那局势就更加不好,因为这个“有”字,刚好是取“大明”这两个字的各一半所组成,寓意明朝将只剩下半壁江山。

崇祯强作镇定,又表示自己想测的是“酉”字,而非“有”字。这时,宋献策连连摇头叹气,说这个“酉”字就是没了头脚的“尊”,如今九五之尊都没了头脚,大明恐怕是真要灭亡。

崇祯听完后后脸色苍白,顾不得给钱就仓皇离去。看着崇祯狼狈离去的背影,宋献策得意的笑了起来,毫无疑问,这场“攻心之计”取得了圆满效果。

事实果不其然,等到崇祯回到宫里后,顿时感觉大明灭亡已是上天注定的事情,于是前途渺茫的他逼着皇后和妃子们上吊自杀,然后又杀死自己的女儿,把儿子交给手下保护出了宫,最后自己来到景山上吊自杀。于是乎,李自成轻而易举便攻破北京城。



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崇祯测字”的故事。虽然,虽然这个故事被传得有鼻子有眼睛,但问题是,它并不是出自正史记载,而是部分野史所杜撰。并且从逻辑上来说,它也经不起推敲。

因为,在李自成兵临城下,北京城一片乱糟糟之际,崇祯怎么可能有心思微服出宫?他即便出宫,也是带着侍卫到城门口督战,绝不会微服私访?再退一万步说,即便崇祯微服出宫,哪有这么巧就刚好碰到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还特意找他测字?而恰好宋献策又猜出了崇祯的身份?

最后,在李自成兵临城下之际,明朝气数已尽,这个傻子都能看得出来,当时朝廷里的大臣都已经开始在各种改换门庭,甚至宫女太监都已经开始在四处奔逃,崇祯又何必特意去找算命先生来测国运吗?因为这已经是明白的事实。

更何况,崇祯在位十七年,又听说过他通过鬼神来测算国运的事情么?一件也没有!虽然崇祯是亡国之君,但他却不是傻子,更不是昏君,他基本的智力还是有的,在当时那种内忧外患之下,通过算命测出的结果,又有什么用呢?


我是赵帅锅


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朝皇帝总是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故事——瓜农的故事、光头厨子的故事、乞丐的故事,这次又来了个算命先生的故事,明朝皇帝可真是忙啊,处理朝‘政之余还有邂逅这么多人,实在是为难人家了

“崇祯皇帝乔装找人算命,算命先生三句话吓的崇祯脸色发白”关于这个故事其实是现代作家姚雪垠老师《李自成》中的一个片段,是完全文学创作出来的,和正史并没有什么关系。

话说崇祯年间内有外患,外有满族的十万铁骑,内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大明王朝已经是大厦将倒的状态,崇祯皇帝在宫中整日烦忧,一天他提出来要出去透透气、散散风,于是和太监王承恩乔装打扮一番便出宫去了。

两人走到了宫外无事转悠到正阳门,看一算卦老先生一身鹤骨,有仙风道骨的意思,崇祯走到算命先生的摊子旁看到他的广告牌子上写有“鬼谷为师,管垎为友”,一时来了兴趣便请算命先生测了一下字

算命先生道:相面、算卦、测字,阁下要什么呢?

崇祯指了指广告牌上的“友”字,说测字

算命先生:何事?

崇祯:国事

算命先生:这友字是反贼的反字出了头,大明朝要完了

崇祯听罢连忙摇头,直言到:错了,错了,是这个“有"

算命先生沉吟了一下:这个字像不像大明的明字少了一个日·字,这大明朝日子不多了

崇祯慌了,又换了一个”酉鸡“的酉字

算命先生道这个字是九五至尊的”尊“字头上少了两点,下面又少了一半,大明朝的天子要身首异处喽

崇祯听完后彻底绝望了,差身边的王承恩拿给了算命先生两锭银子,道:还请先生想想办法

算命先生云:天意不可违、天意不可违

.........end



后来有人说这个算命先生是李自成派来的奸细,来散播谣言、迷惑人心的,那天正好认出了崇祯身旁的王承恩,于是就有了上面一段谈话。


历史伶俜者


有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算卦的事有许多版本,不过不是崇祯自己去的,而是派大太监王承恩去找算命先生。亲们不必当真,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即可。

不过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从中可以了解一些心理学,那就是通过暗示可以左右一个人的行为。在讲这件事之前,我先和亲们分享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死刑犯,在处死他之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事先行刑官告诉他要用激光刀在手腕处穿刺一个洞,血会慢慢滴落,大约两天后,人就因流光血而死亡。

行刑那天,执行官对死刑犯说:“为了防止你害怕,出于人道主义要用黑布蒙上你的眼睛,然后用无痛激光割个小口。”



事实上心理学家只是蒙上了他的眼,绑住四肢,在旁边地上放了一个脸盆,盆的上方悬挂一个瓶子,里面的水隔一分钟落一滴,这滴冰凉的水滴首先落在手腕处,然后聚集后滴落盆中。(亲们脑补一下当时的场景)。

结果你猜怎样?罪犯两天后死了,身上没有一点伤痕,原来罪犯在暗示的作用下死了。

崇祯算卦的事就是利用暗示杀人的翻版,事情是这样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兵围北京城,崇祯在内外交困情况下,命贴身太监王承恩进城找个算卦的问下国事。崇祯此时也是昏了头,当政时不问苍生,现在出事了问神仙。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在这一天也想进城打探下宫中情况。



宋献策原本是测字、算命先生,精通六爻八卦、周易和奇门遁甲等理论知识。他的杰作是在李自成起义之初制造了“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意思是说“姓李的将来要称帝”,这也是利用了暗示的理论,李自成真把自己当做真命天子了,他的队伍很快发展壮大。

纵观历史,宋献策就是一个江湖老油子,能洞察人心的“心理学家”。

宋献策乔装打扮一番,在北京城墙根摆开了卦摊,卦摊上一面布幡迎风招展,上书:“鬼谷为师,管恪为友”八个大字。

这时崇祯派来的太监王承恩看到了测字先生,当然他不认识宋献策。王承恩走了过来。宋献策看顾客上门,主动打招呼道:“客官要测字吗?保管百灵百验,不灵验不要钱”。

王承恩答言道:“我家主人是做官的,不差钱,现在天下大乱,主人让我问问国事如何?只要算得准,必有重谢”。

宋献策察言观色,看此人嘴上无须,说话娘娘腔,断定这是个宫中太监,又看他吃的脑满肠肥,油光满面,进而断定是个有身份的太监,至少在皇帝面前说上话的人,于是老宋打定了主意。



“我说灵验不算数,客官写个字一测便知”宋献策说道。

“不用写了”,王承恩说着话用手一指布幡上的“管恪为友”的“友”字,就这个字吧。

宋献策看了一眼,把“友”字端端正正写在纸上。装作掐指一算,沉吟片刻后,眼珠一转说道:“客官若问国事,这个字恐怕有些不妙。”

“主人来时吩咐就是问国事,先生但说无妨。”王承恩不耐烦说道。

宋献策:“你看这「友」字,遮去上边那半撇就是一个「反」字,客官测的是「友」字,恰恰是「反」字出了头,若从字形来看,恐怕是「反贼」要出头了。

王承恩急忙改口说:“不是这个「友」字,是有无的「有」字。

宋献策在纸上写下了「有」字,实际写字的功夫老宋脑子在极速考虑下面如何忽悠王承恩。




宋献策放下笔,很神秘小声说:“这个「有」字更加不妙。

王承恩急忙问:“先生快点告诉我哪里不妙?”

“你看着「有」字,上面是「大」字缺一捺;下面「明」字却无「日」,这就说明「大明」的江山已经去了一半,缺「捺」就是「无奈」,对时局无人能改变,无「日」就是「来日无多」,客官回去后让主人早做打算。

王承恩听了,头上直冒冷汗,可他仍想讨个吉利,又改口说:“不是这个「有」,是「申酉」的「酉」字。

宋献策还是老样子,把「酉」字一笔一画写在纸上。然后掐指一算。片刻,宋献策故作惊讶说:“这个字更加不妙,客官还是换个字吧。

王承恩急眼了。“就这个字,先生但说无妨”。

“客官,还是别测了,钱我不要了,你走吧”。宋献策故意说道。

其实这是宋献策的攻心之计,在这节骨眼上,他料定王承恩不会走。

常言道:“天机不可泄露,客官不要为难在下了”。宋献策装作有口难言的样子说道。



王承恩着急的说:“一个民间测字,说说又何妨?”

宋献策看火候到了,于是说:“客官,恕我直言,这「酉」字十分不吉利,他是「尊」字的中心,「至尊」就是皇上,可这个「酉」字,上无头,下无脚,如此看来岂不是“至尊”要斩头斩脚吗?

王承恩听罢吓得魂飞魄散,扔上银子就跑回了宫。

等回宫见到崇祯皇帝后,一五一十把经过说了一遍。只见崇祯面色发白,惊慌失措,他急忙把王承恩打发走了。

回到后宫,崇祯逼着皇后、妃子们上吊,然后杀死了女儿,把儿子交给手下保护出了宫,他自己来到景山上吊自杀了。

结语:崇祯上吊自杀有暗示的结果,一个人感到前途渺茫时,千万不要找测字和相面的,这些所谓的半仙都是根据你的行为来判断,这些人知道,只要找他们算命,断定你肯定遇到了什么事,然后说些两头堵的话,让你自己找结果。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世上哪有“什么半仙”啊!


秉烛读春秋


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对于这个人物而言,后世的评价基本上都挂上了亡国之君的负面形象,但是他确是最让我们同情的亡国之君。

他的确是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皇帝。今天就跟大家说一说关于崇祯帝的一件轶事,有一天,朝廷有人来报信,说闯王李自成的人马已经逼近河北了,离北京是越来越近。崇祯皇帝听了之后是大惊失色,寝食难安,满朝文武也是大眼瞪小眼,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也难怪最后崇祯说诸臣误国。



崇祯皇帝十分害怕,但又无力回天,满朝文武皆低头默不作声,拿不出办法来。怎么办呢?当时身边大臣即使大难临头也不忘拍马屁,灵机一动对崇祯说: “皇上,我们何不微服私访,到街上去,或许有能人异士可扶保我大明江山。”

崇祯一想,也只有如此,死马当活马医吧!崇祯皇帝也是个迷信的人。崇祯不知道大明朝还能撑多久,想要通过算命寻找一下安慰,便乔装出宫,找到一个算命先生。也是大明朝也该亡了。

当时的李自成久功北京城而不下,但是奈何北京城高大又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士兵死亡无数,而李自成在烦恼中时,当时就有人说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崇祯皇帝不是迷信吗,就派人进入北京城假扮做算命先生来灭了崇祯皇帝,灭其心智,攻心为上这不正好就碰上了这个李自成扮的算命先生,当时崇祯说了一个“友”字,让对方测一下。

算命先生询问崇祯要测何事,崇祯回答说要测军事。算命先生会意,便开始瞎掰了起来。算命先生说这个“友”字是“反”多了一横,意思是反贼很快就会出人头地了。崇祯惊慌失措,连忙改口说是“有”字。

算命先生眉头一皱,说那局势就更加不好了,“有”表示明朝只剩下一半的江山了。崇祯非常着急,又说不是这个“有”,是“酉”。算命先生摇头叹气,这个“酉”就是没了头脚的“尊”,如今九五之尊都没了头脚,大明是真的要灭亡了

崇祯皇帝顿时吓得面如死灰,失魂落魄地回了宫。崇祯连测三个字,算命先生都推断出大明王朝的气数将尽,迟早都会灭亡的,崇祯听了之后非常慌张,不久京城便被攻陷,而崇祯也上吊自尽了。


独秀文苑


明思宗朱由检一一即崇祯皇帝。具有多重性格,有明有昏,多疑是他的死结,但无人否认他是一个勤政的皇帝。

他是从其皇兄朱由校接过来的烂摊子。当时各地农民义军狼烟四起,大明皇朝摇摇欲坠。客观的说他是一个生不逢时的皇帝,三更歇五更起,近十七年就是这样熬过来的。

恰逢几年大灾,各地灾民纷纷起义,尤其是李白成一支直逼京畿。而关外也很凶险,自他听信谗言冤杀了袁崇焕,世人称之"自毁长城"。使后金(即后来改名的大清)直逼山海关下。内忧外患使崇祯帝陷入恐惧之中。



本题的提问就是在这种背境下发生的。传说为主,可信度很低。

说崇祯对未来己失去信心,一天私自打扮出宫去,遇一测字先生便去测一下国运。

他首先无心的写了一个"酉"字,未料先生讲,酉乃尊箭头去尾,九五之尊应指当今皇上,命不久矣。

崇祯忙说没写好,应是"友",未料先生讲,友乃反出了头,大明必亡矣。

于是崇祯干脆说两字都不是,而写了一个"有"字。先生解释:有上下结构,上为大字不全,下为明字缺日,说明大明江山虽亡,若经营好可保半壁。



这种江湖文字游戏本不可信。但很多书中描写这是闯王帐下牛全星所为。

大厦将倾,无人能支,朱由捡在早朝击鼓时,竟无一臣子到。于是便吊死在煤山,总算为大明和自己保留下最后的体面和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