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解释心脏与小肠的关系?

中医精典分享


中医所说的“心”不是指“心脏”这一个单独的器官,而是指所有具有与形、窍、志、液相关,“主血脉”“主神明”功能的系统。

心的经脉属心,络小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络心。小肠的经脉为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互络属,二者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生理上,心属火、主血,心火温煦、心血滋养,则小肠功能正常;小肠化物、泌别清浊,吸收精微,能化生心血。

小肠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可概括在睥主运化的功能中,所以心和小肠之间的关系属心和脾的关系之一。

病理情况下,心火亢盛,可循经下移于小肠,使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小肠有热,亦可循经上炎于心,出现心烦、失眠、舌红、口舌生疮等病症。此外,小肠虚寒,化物失职,日久可出现心血不足的病症。

还有,心为君主之官,主宰人的心理活动,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心胆病变也常相互影响,而六腑以通为用,胆贮藏排泄胆汁,以助小肠对饮食物的消化,胆受心的病变影响而出现功能异常时,也会累及到小肠,这也是心与小肠的关联之一。


纯钧LHGR


按中医理论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脏和小肠通过经脉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心脉属心,下络小肠,小肠之脉属小肠,上络于心,心属里,小肠属表。二者经脉相联,气血相通。正常情况下两者相互协调,心之气通于小肠,小肠之气亦通于心。如果有疾病的时候,则相互影响,例如,心火过旺时,可以有小便短赤,灼热疼痛等小肠热证和证候,称心移热于小肠,针灸治疗时也可结合表里关系取穴治之!


儿童康复宁鹏飞


心和小肠互为表里关系


大医哥


从中医来讲,心与小肠相表里,中医讲脏在内,而腑在外,《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即为君主,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神志,主血脉,主汗,开窍于舌。小肠是主要吸收器官,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是三到八个小时,这提供了充分吸收时间。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心脉属心,下络小肠,二者经脉相联,故气血相通,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协调,心之气通于小肠,小肠之气通于心。


东风恶花易落


心与小肠,一个在外,一个在里,所以中医说心脏与小肠相表里。

人们经常用“心腹之患”来形容问题的严重性,为什么古人要将心和腹联系起来呢?“心”为脏,对应手少阴心经,属里;“腹”,就是小肠,为腑,对应手太阳小肠经,属表。“心腹之患”就是说,互为表里的小肠经与心经,它们都是一个整体,谁出了问题都很严重,一定不可小视。


Yn雅


其实古人非常聪明,他们早已知道,小肠是吸收生命物质的器官,人体食物的营养精华,在小肠通过肝总管吸收到肝脏合成人体的生命物质,再进入血液,而心脏只有得到足够的血液及生命营养物质,才能供养身体,中医讲,心射血,肝藏血,脾统血,气摄血。试想没有足够的血液,心脏怎么射血?古人聪明呀!只有了解了今天的生理学,才会明白古人的智慧是多么聪明。


老k206259902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热移小肠(便赤或短涩)


手机用户53328805476


心与小肠 表里关系〈应循环关系〉同居腔内器官组织。在生理 病理 诊断 治疗 养生上临床上有共同协助性 。 在位置上 心为上 小肠为下生理 功能上心推动血脉 小肠消化 吸收营养。功能上 (经络启始联系 循环 表里) 气血津液 水湿输布 排泄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相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