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不覺得我們中國應該設立教人做父母的大學,畢業後才可以要孩子?

快樂寶貝jessica


我認為這是個偽命題,已為人父母,其三觀已經確定了,再去培養什麼呢?

作為家長要做的是給學生提供好的後勤保障,我女兒的班主任特別好,家長會直接要求學生家長,卸載作業幫,不允許輔助學生寫作業,要求必須孩子獨立完成作業,不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半主任的理由很暖心,她說“這些是我的活,我不批改作業,不知道孩子的弱點在哪;家長輔助寫作業,我沒辦法判斷學生是真會假會;有問題就找作業幫,要我這個老師做啥?”學校教育非常重要,能夠讓學生獲取知識。

而家長的一言一行,絕對會給孩子示範作用。中國古人就有過這樣的論斷“母慈子孝”。家長的三觀已定,不是上幾天學就能好的。


老薑自己看著辦


這個問題實質上是表達一個拷問:家長上崗要不要資格證書?

從原理上講,每個職業都是需要資格證書的,家長也是一項職業,而且是擔當“第一道教育門檻“重大責任的角色,結婚時有結婚證書,唯獨生孩子之前,沒有家長資格考定,就直接上崗。這應當是一個比較大的缺失。

有人會說,各地不是有家長學校嗎?的確有,但是那是在孩子已經上學以後開設不定期的班,課程也不是系統的。屬於“亡羊補牢“的性質。

成都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則推出了”家長資格認證考試”,是對學生家長進行的測試,據介紹,這些題目是一年級組老師共同研討的,之後經過校方審核,再經過教育專家評定,三易其稿確定下來的。通過的家長將領取資格認證證書,而不合格的家長還要再學習和補考。

“中國所有需要有資格的行業中,我認為我們做家長應該是最需要‘家長資格證書’的。“全國政協委員潘元松曾經就這一問題鮮明地表態,他表示,對於家長的培訓是目前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這樣一個教育環境中最為薄弱的環節,而這也往往是被忽視的問題。

  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等現象在全國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已然成為一個普遍性問題,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教育規律和科學培養孩子的知識瞭解不夠,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導致了家長對孩子自然和健康成長的過程進行了過多的干預。

  某種意義上講,如果家長科學教育知識的培訓這個問題不解決,採取其他的一些措施,只能夠起到治標的作用,不能起到治本的作用。我認為,應該依託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來建立和完善對於家長的系統培訓制度。只有讓絕大多數家長更科學了,更理性了,他才能夠跟我們的學校一起聯手為我們的孩子營造比較寬鬆的成長環境。

去年高考結束後,安徽省一份高分榜考試家庭情況顯示,大部分出自教師家庭。良好的家庭氛圍孕育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很多習慣甚至性格,都是從家長身上學來的。相較來看,經常家暴,把家暴看做平常事的家庭出來的男性,有很大可能會實施家暴。父母自私自利尖酸刻薄,孩子也會受影響。

父母,孩子生命中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一任老師。他們自身,可能比孩子在其他所有地方學到的東西的總和還要多。可怕的是,不像過四六級,考教師資格證,需要一定的水平。無論是誰,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成為父母了。甚至十五六歲,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就有了孩子,然後把他丟棄給父母,繼續享受自己的青春年華。這些孩子的命運,又該誰來負責呢?

為了對孩子負責,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通過學習,主動獲取自己的“父母資格證書”呢?答案是肯定的。

至於是家長學校,還是家長大學,可以根據不同地方的情況進行確定。

總之,要建立為人父母、擔任家長大任的資格考核通道,這是刻不容緩的。





龍贊贊


很有必要,但是可以改變形式。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要想孩子發展的好,首先父母這個原件要過硬。我一直有個觀點,就是司機開車都要先考駕駛本,做父母這麼大事兒,怎麼能稀裡糊塗的呢。

對父母的教育不一定是學歷教育,而是成人教育,或者叫職業教育,如果把當好父母看成一個職業的話,父母首先要有職業素養,所以要進行教育。可以通過建立父母學分銀行的形式來加強父母教育,由國家規定父母應該修習哪方面的課程,然後通過線上學習、線下學習等多種方式,掌握做合格父母的知識,通過學分銀行記錄父母的學習情況,激發父母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衡水教育張老師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提出了,先要給父母上課,知道父母怎麼教育孩子,雖然他提出來是在一年級之前做這個工作。但是,現在來看,對於準備要孩子的夫妻,或者說更早期學習怎樣做父母,是非常需要的!

一是心理上的指導,對於孩子,是兩個生命的延續,孩子的教育好壞,其實也關乎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但是,拒絕要孩子,那也是一種作為社會人不負責任的表現!所以,應該指導年輕人感受孩子的樂趣!

二是指導他們如何去做教育孩子這件有趣的事情!根據現在的社會情況來看,為了優秀人材的基因得以傳承,社會生命力的延續,感覺建立學做父母學校是個很不錯的策略!

期待每一朵花都綻放得嬌豔[玫瑰][玫瑰]




在水那方


父母大學倒不至於,但對備孕期的父母來說,如果由國家規定專門的培訓,對於優生優育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的三字經裡就有“養不教,父之過”這樣的話,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在備孕期就有專門的培訓,教父母們如何為人父母,相信不論是對父母還是孩子都會是非常大的幫助。


悅讀悅欣


不覺得。

除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道理,沒有人能講出來對於“這一個”孩子,哪種方式才是最好的。

幾米說:你是第一次做大人,我是第一次做小孩,所以我們必須互相容忍,辛苦且堅強的活下去。

當然,必有的素質是

1.情緒穩定。所以,最好是比較成熟的年齡再要孩子,或者是自控能力比較強大的人。

2.有愛心有耐心有責任感。很多人是不喜歡孩子的,出於義務和責任要孩子,跟天然喜歡小孩的,有些不同。最低限度是要有責任感。

3.穩定經濟來源和生活環境。這屬於物質層面,不需要太多,保證基本需求就行。

以上,最重要的是情緒穩定。而做到情緒穩定,不是上個大學就能學好做到的。


戀物筆記


應該,非常支持。

以前並不覺得父母之間的差距,現在當了老師真的感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家長都見過呀,而且,一般你看到孩子什麼樣就大多能猜到家長了,家長不合格真的害自己的孩子。我主要見過這兩種家長,都是比較極端的:

第一種,超級嚴厲。我同事教一年級,班裡有一個孩子屬於重組家庭的孩子,但是是親媽,可是親媽比後媽還狠。剛接這個班的時候,同事不太瞭解其中的情況。有一次,那個孩子沒完成作業,於是就跟家長說了一下,讓回家看著點寫作業,畢竟一年級小孩兒還是需要大人看管著做作業的。

結果第二天,孩子的眼角出現了一個大口子,而且鼻青臉腫,一點不誇張,老師嚇壞了,以為出了什麼事兒。趕緊問孩子,孩子說家長打的。老師不信,就打電話給她媽媽,她媽媽很淡定的說是她打的,沒事兒,她學不會,欠打。

一年級孩子啊,怎麼捨得下這麼重的手,這孩子心理陰影得多大。

第二種,過度溺愛。這個家長和前一個相反,過於溺愛,溺愛到什麼程度呢?如果孩子憋了想上廁所,但是不想走路,就直接在床上尿,然後家長再洗被子和墊子;如果給他買的衣裳不喜歡,他能隨手就扔大街上;如果不願意寫作業家長就會跟老師說能不能不讓他寫了。

你說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得什麼樣?等家長老了,會不會這樣寵家長呢?

所以,開相關的課程我很是贊同!


一名教書匠


大學不一定,但是一定要經過培訓,合格了,才能做父母。做父母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因為原生家庭影響孩子的一生,甚至幾代人。但是可怕的是,做父母竟然不需要培訓與指導直接上崗,從而產生了許多心理疾病的人,甚至精神病的人,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巨大的傷害。


家會傷人


我認為很有必要。縱觀社會上的一些教育現象,我深深的感覺到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家庭教育。怎樣做合格的父母,意義重大!它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初當父母前,在如何做父母的大學裡進行系統的學習,研究小孩在各個階段心理特徵,給孩子們足夠的愛,讓孩子👶🏻有歸屬感;尊重、愛護,讓孩子們有價值感;從而達到自律、自強!對孩子要溫柔且有邊界,與孩子建立親密無間的關係,相互信任。在尊重、受尊重的氛圍中,學習具備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價值的生活技能,培養出責任感,讓孩子們具有重要的感知和技能,從容面對人生的諸多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