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會成為中美俄這樣的大國嗎?

探花98900229


印吹忽略了一個事實,印度的GDP計算方式是造假的,虛胖的。中國用了40年,人均GDP才達到1萬美元。印度現在人均GDP只有2000多美元。問問印度需要多少年才趕的上中國?所以,印度不可能成為中美俄那樣的大國。

首先,印度的GDP,是造假的,是虛胖的。



有人問我中國的GDP有無造假,我說,看圖最明白 先來看看印度,有些國際學者認為,印度GDP年度成長率,近年來維持在6~9%波動,印度把GDP成長率調超過中國的GDP成長率,形成「印度經濟成長超越中國」的說法。

印度政府說,我們沒有造假,只是換一個計算方法。 中國媒體和學者說,印度GDP以市場價格取代生產要素成本計算,存在很多弊端,市場價格的影響因素眾多,例如石油價格受產量、運輸成本、市場行情等決定,基本上不可控,印度修改GDP的統計方法,帶來的只是虛胖,並不是長久之計。

為何國際學者認為印度GDP造假,因為每季的基期、民間投資、民間消費數據不可能年增率都一樣,最後產生的GDP數值,長期來看幾乎不可能有規律性,一定會有起起落落,有時好,有時差,印度經濟數據由政府管控,有政治宣傳的作用 再來看看中國GDP,GDP數據變動變成一種「平滑曲線」,每一年穩定降個0.X%,這數據是真的?印度學者應該都笑了。

今天的印度,GDP規模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中國花了40年,才稱為世界第二經濟體,印度何如?

印吹!如今再吹、可是難上加難! 自從印度經濟起飛的時候,媒體經常選擇性的從國外媒體上翻譯並刊載”印吹”文章,有些文章的偏頗誇張程度,甚至誤導了許多讀者誤以為印度GDP將超越中國的規模。

且不論印度的GDP從未有中國曾有的、多年持續性高於10%的成長,即使有、以印度GDP規模只有中國GDP的五分之一的規模,每年GDP成長率就是高出中國GDP成長率3-4%,要趕上中國、也需要幾十年方有一絲可能!

更不用說、印度的所謂高度成長、也不過在8%左右維持兩三年後,這兩年因川普”美國優先”政策所導致的全球經濟減緩影響下,原先印度政府公開預測的8%以上成長,已完全跳票、目前的經濟成長已跌至6%以下,今日更被Ratings agency Moody’s調降其經濟狀況,由”Stable穩定”調至”Negative負面”!另一個Ratings agency Fitch則更預估印度2020GDP成長將只有5.5%!


印度依賴他國製造業遷往印度,來構造他的工業體系。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要稱之為強國。第一要強大和完整的製造業體系,第二,高素質的勞動人口,第三,強大的商品競爭力和品質。



而印度的工業體系,還不健全,是破碎的。我國的OPPO Xiaomi vivo ,等企業進入印度,在印度建立了工廠,生產地標的是印度製造,印度這樣才構建了自己的手機制造產業,其本土的品牌,基本沒有。


印度的國防工業,是薄弱的,至今造不出來航母,先進戰機都要靠進口俄羅斯和美國的。總有印吹拿光輝戰機說事.



印度的光輝戰機搞了30多年性能不達標 阿瓊坦克也是搞了30多年性能不過關,坦克炮和彈藥也不過關,國產航母服全部裝備來自國外,役遙遙無期,國產步槍投產後才察覺國內無法生產標準5.56毫米彈藥 上陣後因膛炸死亡的士兵比被敵人殺死的還多;國產驅逐艦有艦無彈;潛射彈道導彈射出去後沒有彈著點,這是世界上真正的隱形導彈;國產渦扇發動機也是問題一籮筐。

軍隊使用的是萬國牌武器。自主研發能力很差。


印度的勞動人口素質,除了IT外包義務,印度佔很大的優勢,其他方面,印度人口是比中國的勞動人口素質差的不是一丟丟。

中印兩國國民教育體系,都是1940年代末建立的,但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歷史環境造成了不同的教育水平。時至今日,中國不但識字率高於印度,各教育階段的入學率,一流高等教育學府數量和學術研究成果也全面高於印度。

在入學率方面,1985年中國小學毛入學率就達到了100%,印度要到2000年才達到這個水平。在中學入學率上,1985年中印兩國中學入學率幾乎都在40%上下,但因為小學畢業率高,中國的中學生入學率增速大大高於印度。到2017年,中國的中學入學率是99%,而印度只有79%。

印度的女性文盲率是34%,男性文盲率為17%



印度在普及教育上在努力追趕中國,但人口識字率上的差距實在太大。在15到24歲的人口中,中國的識字率和識數率在全球排名第40位,而印度是104位。


在大學國際排名上,2019年的泰晤士世界高校排名中,有7所中國大學進入前200,而印度一所也沒有。大學排名有很多影響因素,包括師資、研究、科研成果引用率、國際影響和收入。由於中國大學的科研成果引用率在增長,中國大學的國際排名現在進步很快。

印度是世界上,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國家。


一般認為,我國是世界上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國家?No .No.No,從2008年,我國開始去重汙染,高耗能的生產結構。轉而發展高附加值的產業。

我國目前在,半導體,人工智能,互聯網支付,航天,航空,取得很多的成績,印度的經濟目前是粗放型的,其生產方式類似於我國80.90年代的小企業,重汙染的經濟模式。

印度想要成為大國,不僅要進行產業升級,提高勞動人口素質,提高產品質量。還要考慮到國內令人詬病的英美工會制度。

中美貿易爭端,很多人唱衰,其實,國家早就通過一帶一路,分散了我國對於美國的商品出口。一帶一路,是為了消化我國的過剩的基礎建設和鋼筋水泥。

通過一帶一路,分散了,我國對於美國單一市場的出口,以防止國家經濟命脈被美國掌控。2018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總額6335.2億美元,同比增長8.5%,佔同期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13.7%。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4784.2億美元,同比增長11.3%,佔中國貨物出口總額19.2%;

據官方統計,中國2018年對外直接投資1430.4億美元,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而印度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結語:印度短時間不可能成為中美俄那樣的大國。

印度的工業製造能力給很薄弱,是中美貿易爭端,使得外商去尋找價格便宜的製造地。印度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外資,而運用外資,形成自己的技術和工業體系,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至少需要30年到40年,印度才能成為像中國那樣的國家。

還需要國家政策一直延續,鑑於印度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英語人口眾多,但是老動人口素質低,教育投資不合理,所以成為大國很難!

為何日本,可以從一片廢墟中,達到經濟起飛?韓國,德國,法國,都是,因為他們有美國的技術傾斜,和扶持。還有,非常高素質的勞動人口,這就需要教育系統扶持了。


子非魚


中美俄成為全球性大國的基礎是什麼?美國是經濟+科技+軍事,中國是經濟,俄羅斯是軍事。能成為全球性大國,至少有一項或者幾項特別突出的能力。現在的印度有嗎?有一項在全球特別突出的硬實力嗎?沒有!

在軍事、經濟、科技個文化等領域中,印度能夠取得較大成效的,估計就是經濟了。但是在未來30年內,個人認為印度很難在經濟上達到,中國和美國的高度。也就是說在30年之內,中國和美國都會在經濟實力上壓制住印度。

2018年印度GDP接近2.8萬億美元。而美國是20.5萬億美元,中國是14萬億美元。美國的經濟規模是印度的7倍多,中國是印度的5倍多。如此巨大的鴻溝,印度在30年的時間內都不可能追上的。

在軍事上,印度也是趕不上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的。軍事實力這非常重要的基礎就是武器裝備,而武器裝備的好壞又取決於一國的工業基礎。在工業方面,印度完全又不能和以上三個國家相媲美。看看現在印度的主戰裝備,包括陸海空有哪幾個不是靠外國武器撐起臺柱子的。飛機依靠的是美國F15和俄羅斯的蘇30,海軍靠的也是從俄羅斯引進的航空母艦,陸軍用的是俄羅斯的T90坦克。



靠萬國牌裝備發展起來的一支軍隊,你說他能有多強的戰鬥能力呢?想和美國、俄羅斯、中國相比,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國防預算上來說,印度也是低於以上三國的。有一年的國防預算大概是四五百億美元,雖然和俄羅斯差不多,但是俄羅斯基礎雄厚啊。美國和中國就不要比了。美國一年的國防預算達到了7000億美元,中國也有1500億美元左右,都是數倍於印度。


個人認為印度就是將來獲得了較好的發展,也只能成為一個區域性強國,很難成為一個全球性強國。或許就是印度的歷史和文化基因決定的。在歷史上,印度從來沒有成為一個世界性強國。


財經知識局


如果2000年多年前有互聯網,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一定會遭到人們是質疑:國土面積420萬平方公里,人口2600多萬,把佛教的影響力延伸到埃及的孔雀王朝難道不是世界大國嗎?

如果400年前有悟空問答,當有人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人們也會非常奇怪:一個國土面積450萬平方公里,人口1.5億,世界上最富裕的莫臥兒帝國難道不算是世界大國嗎?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印度作為文明古國,他擁有幾千年的文明史,在這個時間段內,在這片國土上曾經建立過輝煌的帝國,這足以說明印度擁有成為世界級大國的潛質。

而和大英帝國、西班牙帝國和蒙古帝國這些曇花一現的國家不一樣,印度歷史上也曾經不止一次崛起過,雖然建立者不見得是印度本土人(如莫臥兒帝國),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確實有產生一個世界級強國的能力。

(強大的莫臥兒帝國)

今天的印度和世界級大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他的經濟不是很發達,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經濟總量只和人口幾千萬的法國相當,論起人均來一下子就退到了一百幾十名。可想而知,這樣的國家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也高不到哪裡去。

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不高,為了生活只好到海外去打工,這和舊社會華人去南洋一個道理。

所以,目前僅在沙特地區就有超過200萬印度裔工人。


他們在沙特地區忍受著酷熱辛勤的工作,每個月掙的錢不捨得花大部分都寄到了家裡。

印度的經濟落後,也讓這個國家工業水平不高,眾所周知印度的飛機經常會飛著飛著就掉下來。其實,這很難把責任推諉到供應商。作為使用者,印度有責任對飛機的維護和保養負責,但印度的工程師們不僅自己造不了飛機,連維護飛機的水平都不夠,所以可不就經常失事了嗎。

既然印度這麼落後,為什麼我對他有信心?

我的信心來自於三點。

  • 第一,印度的強大自信。

這個國家在歷史上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並建立過強大的帝國。所以,早在尼赫魯時期就有不成大國即消失的雄心壯志!

(尼赫魯)

強大的自信會給印度走向大國的道路上提供超過一般國家的行動力。

這就好比你是個天才,你什麼都會做,但如果沒有信心就什麼都不敢做,那一切都是零!

有了行動力,就看印度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如何了。

所以,信心是印度成為世界級大國的前提條件,好在他有。

  • 第二,快速增長的國家經濟。

印度的經濟自從90年代之後開始瘋狂上漲,至今已經增加了8倍多,即使在新興國家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快速發展的經濟讓印度的影響力大增,在最近發生的印巴之間的衝突中,西方各國站隊到印度一方就不得不讓人承認,有錢能使鬼推磨。

看看那些支持印度的國家,很多都是他的武器供應商。

(莫迪和西方各國領導人關係還不錯)

按照莫迪的說法,10年之後印度的經濟規模將會成為世界第三。如果這樣,印度的經濟規模將會達到至少6萬億美元,他的軍費也將超過1000億美元,將成長為一個足以在印度洋地區和美國扳手腕的國家。

這樣的國家已經具有世界大國雛形了。

  • 第三,知恥而後勇的行動力。

印度在60年代輸給我們之後到今天一直念念不忘,並且針對北方環境成立了山地師。

面對日益激烈的國家之間的科技競爭,印度大幅度提高科研經費,目前已經是世界上投入科研經費最大的十個國家之一。

看到武器裝備需要大量進口,印度數十年如一日精心打造自己的武器體系,並且取得了不少的成績,馬上就要投入使用的國產航母就是證明。

(印度國產航母)

所以,今天的印度可能不是世界大國,但他完全具有成為世界大國的潛力。

我很看好他。

當然,印度自身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比如難以實現產業升級等。

但是,憑藉印度知恥而後勇的行動力,我相信印度能克服這些困難,成長為世界級的大國

以上!


歷史風暴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印度成為可以說是肯定的。

2014年,印度人口高達12.95億。三年後,2017年印度人口增加到13.26億人。印度的人口幾乎是不受控制的增長著。雖說越窮越生,越生越窮,人口總數對國力影響還是不容忽視的。不然為何日本、俄羅斯、加拿大、德國等強國政府為了鼓勵大家多生孩子,這般殫精竭慮。

印度是一個很有恆心的國家。光輝戰鬥機、阿瓊主戰坦克、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等印度國產裝備研製建造工作,動輒就是十餘年,甚至幾十年,很多項目的時間跨度都可以創世界紀錄了,而且這些武器不是完全意義上印度的國產武器,絕大多數都是用國外產品攢出來的“組裝貨”。世人也經常拿拿這些武器項目來調侃印度。

不過,印度那種對於軍事工業現代化、自主化的執著;以及哪怕被全世界嘲笑,也依然要咬牙投入海量人力、物力、財力推進項目前進的堅韌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印度地處南亞次大陸,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使得印度可以左右逢源,在各個大國間遊刃有餘。而且數千年的文明史,使得印度對周邊國家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斯里蘭卡,緬甸,馬爾代夫等國,印度都曾經或多或少去趟過渾水。此外,印度前英國前殖民地的背景,又使得印度可以輕易進入西方世界。以上種種條件,使印度擁有相對寬鬆的發展環境,不用時刻擔心被打壓,甚至還可以從各大國那裡都能獲得可觀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支持。

總的來說,印度沒有想得那麼不堪,只要印度自身不出現大的問題,給印度一定的時間,印度肯定是能成為世界大國的。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印度成為世界級大國是大概率事件,但能不能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強國,就不太好說了。不可否認的是,印度現在是全球發展潛力最大的國家之一,在21世紀印度有無限的可能。

2018年印度GDP全球排名第7名,但是與排名第五、第六的英法兩國只有一步之遙,2019年印度躍居全球第五已經成大概率事件。由於印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較低,印度還將在一個時期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有不少經濟學家預測,印度在未來10年GDP總額將躍居全球第三。



印度人均GDP即將踏入中等發達國家的下限,能否成功越過中等收入陷阱還是一個未知數。由於印度製造業水平很低,缺乏支撐長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想要越過中等收入陷阱,難度會非常大。以印度目前的人口規模,如果不能越過中等收入陷阱,未來也就是個大而不強的二流國家,難以進入世界級強國的第一集團。

除了經濟方面的問題外,印度面臨的更大問題是在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中,沒有佔據較好的位置。印度既不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不是合法的擁核國家,這些問題都將限制印度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進一步提升。現在印度還處於全球的第二集團,一旦未來印度有發展為一流強國的趨勢,主要大國還會把印度當成主要對手進行打壓。



獨立以來,一直在主要大國“精心呵護”下的印度,能承受的住其他國家的重點盯防嗎?內部矛盾紛繁複雜的印度,難道不會爆發更為嚴重的內亂嗎?這些問題都是決定未來印度能否進入全球第一集團的重要因素。可能美國等主要國家也是看準了印度前進道路中還將面臨很多挑戰和陷阱,難以順風順水的發展壯大,才會幫助印度先發展一段時間。


衝擊時評


印度是有條件成為中美俄這樣的世界大國的。這個國家的土地疆域足夠寬,這個國家的人口足夠多,這個國家的自然資源條件足夠好。但是,印度永遠成不了中美俄這樣的世界大國。

為什麼呢?原因有三點(簡單說一下):

一是人口中文盲率太高,缺乏有知識的人口基數,難以培養出大批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

二是跟印度人的國民性有關。印度人心性中有懶散和無所謂的缺點,這就導致缺乏嚴明的紀律性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無法進行現代化大生產。

三是印度缺乏一次現代化信仰的洗禮和一次思想革命。其實這一點特別重要。 美國經歷了南北戰爭革命,俄羅斯經歷了十月革命,中國經歷了辛亥革命。這三個國家都經歷了革命的洗禮,人民的積極性和圖強精神才激發了出來,空前的高漲起來。

還有印度的迷之自信,也是要不得的。一分成績說成十分,這就容易夜郎自大,固步自封。

最後,善意提醒:印度不解決好就業問題,不但成不了世界大國,反而易分成多個小國家。


碼123321


印度未來是光明的,但幾乎——或者說在可以預測的未來最少100年內,印度很難成為一個具備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家。

一、印度具備大國條件,但不可混淆

1、印度人口多

印度人多,年輕人多,這是成為全球大國的必要條件之一,而非決定性條件。

印度人口不是工業人口。而且印度人口主體是黑人——至今尚且沒有一個黑人佔據主體的國家完成工業化。

2、印度人說英語?

印度人說英語的人口不超過20%。

即便如此,譬如津巴布韋幾乎通用英語,也沒有成為發達國家。

二、印度國際環境優越

然而從沒有順境中成為世界大國的先例。印度現有國際環境的優勢,必定在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轉變為劣勢——就如美國當初支持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一樣。

國際資本會定期收割新興市場,印度也不會例外,印度持續封閉自己的市場,只能遭到美歐打壓——如果印度始終拒絕,則不會令印度經濟融入國際市場,也就無從談起印度經濟最終領先世界的可能。

三、印度內部問題太多

印度的文盲率、種姓、種族、民族、文化、宗教、地域等問題難以解決,尤其聯邦體制造成的差異化難以整合。

在這些問題得到大體解決前——除非印度本身發生極其徹底的巨大改變,否則就是奢談。

印度原本只是地理概念,沒有主體民族、主體語言,維繫印度統一的卻是印度教。而地方聯合自治體系的印度教,很難改變3500年來的持久傳統——不爭。


四川達州


可以的,具體來說就是可以個錘子。

作為世界上不安分的國家之一,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就立志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

但70多年過去,有聲有色的“印度夢”沒有蹤影,有聲有色的“奇葩”倒是躍然紙上。

鑑於印度近年來GDP的高速增長,很多磚家叫獸再一次煥發了第二春,拼命地為印度的美好前景站臺,堅信有朝一日印度一定能夠成為中美俄這樣的世界大國。

但在靜夜史看來,國土大不代表潛力大,人口多不代表機遇多,口號強更不代表國力強。

且不說印度的GDP增速無法保持更長時間,就是能夠保持幾十年,印度也沒有機會和中美俄比肩,因為以下幾個致命缺陷,決定了印度的所謂大國之夢,永遠只能是一個美好的夢:

1、尷尬的國際地位

和中美俄三國相比,印度雖然國土面積較小,但具備了成為大國的幾乎所有硬件要素,特別是人口。

但大國地位從來不是隻靠硬件撐起來的,如果沒有國際地位這樣的軟件,所謂的大國地位永遠只是徒有虛名。

今天的世界,大國地位的最好象徵就是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常席位,其一票否決權令世界各國恐懼而又趨之若鶩。

而五常的地位,不是選出來的,也不是自封的,而且靠自己的雙手一點點打出來的。

二戰作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且影響最為深遠的戰爭,也是當今國際地位的奠基之戰,俄羅斯的前身蘇聯以及美國,通過二戰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而當時的印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即便有所貢獻,也被算入英國的功勞中。而當二戰結束,印度義無反顧地脫離英國懷抱後,印度的大國之路就只能從頭開始。

雖然沒有趕上二戰的洗禮,但戰後還是有很多能夠證明自己實力機會的。比如抗美援朝戰爭,當共和國將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軍打翻在地後,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都再也不敢輕視我們。

雖然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也在不斷地擴張和參與戰爭,但幾乎都是在南亞境內的小打小鬧,唯一一次走向世界的機會,即62年中印戰爭,印度卻打得一塌糊塗,在所謂的精銳被我軍吊打得懷疑人生後,印度徹底從第三世界領袖的神壇上跌落,其好不容易積攢的國際威望也煙消雲散。

所以,沒有能證明自己實力和地位的榮耀歷史,印度註定只能是二流國家。而且最令人絕望的是,因為核武器的制約,大規模戰爭幾乎絕跡,印度即便軍事實力爆棚,也沒有了施展的空間。

2、無奈的政治體制

印度最引以為傲的,除了高超的摩托車雜技,還有被國際社會廣泛讚譽的民主制度,印度也成為很多人心中的“民主典範”。

但歷史一再證明,落後國家的所謂民主,就和穿著貂皮的乞丐一樣,怎麼看都感覺彆扭。

作為深受英國殖民的國家,印度在300多年的時間裡,雖然政治上逐漸被英國統一,經濟上英國也為印度興建了大量基礎設施,使之成為英國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但作為殖民地,英國的所作所為,本質上都是為掠奪印度而服務,這造成了印度長期的貧困與落後。

相比於英法等通過殖民掠奪完成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國家,基礎薄弱的印度已然失去了這樣的機遇。想要迅速崛起,只能從自己身上想辦法。蘇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是蘇聯迅速崛起的重要保證,這種通過國家力量最大限度集中資源的方式,也是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爭先效仿的路線。

但印度從一開始就是倒向西方的,加上印度非暴力不合作方式的獨立,使得缺乏革命步驟的印度從一開始就沒有進行徹底的階級換血,更無法確立強有力的領導體制。當新舊勢力只能同在一個屋簷下低頭時,民主的多黨制反而成了最好的辦法。

但這種相互扯皮的政治制度,使印度根本沒有機會潛心進行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更遑論建立起自力更生的強大工業體系。雖然印度的軍事力量相當強大,但連基礎子彈都造不了的大國,手持萬國牌武器的大國,奉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念的大國,無論何時也不可能支撐印度成為真正的大國。

雖然印度擁有自己的核武器,但這種殺敵1000,自損1200的恐怖殺器,一旦啟動必將成為眾矢之的,所以即便到了萬不得已也不會輕易啟動。

缺乏強有力的核心,是印度崛起的最大障礙,雖然獨立後的印度一直在致力於消滅土邦,增強中央權威,但想要形成強有力的國家力量,印度需要走的路還太長太長。

3、絕望的國際環境

今天的印度,作為武器販子的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一直是美俄等國的座上賓。作為回報,這些大國對印度在南亞地區的頻頻僭越也視而不見。

但是,武器的交情永遠比不上交情的武器,況且相比於美俄日兩國,懸在印度頭頂的中國才是令印度絕望的存在。

62年戰爭結束後,儘管我國再度放棄了藏南地區,但佔據了中印邊境所有的制高點,對印度形成了居高臨下的壓迫態勢,尤其是對印度的咽喉要地西里古裡走廊,隨時可以來一個“切除”的外科手術。

更令印度絕望的是,我國和巴基斯坦結成同盟,使克什米爾成為印度難以逾越的天塹,中巴兩國在東北和西北方向對印度的壓制,使印度長期處於膽戰心驚的陰影之中。

而相比於險惡的地緣環境,由種姓制度帶來的特立獨行令印度更加絕望。

雖然今天的印度人口超過13億,有著數量龐大的青壯年勞動力。但因為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使得社會階層的流動長期停滯,根本無法發揮人口紅利的巨大優勢,這意味著印度始終難以成為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承接地,更無法深度參與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相比之下,印度周邊的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紛紛利用人口稠密的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承接資本主義的產業轉移獲得了巨大發展,印度再一次被遠遠甩在身後。

應該說,作為一個志向極其遠大的國家,印度從獨立的那一刻開始就一直非常努力,比如對外擴張領土,改善國際環境,對內消滅土邦,緩和社會矛盾等。

但就和貓咪再努力也成不了老虎一樣,印度作為英國殖民者的“傑作”,從一開始英國就沒有給印度留下成為世界大國的基因。這種先天性的缺陷,很難通過後天的努力彌補過來,所以印度想要成為真正的大國,除了進行徹底的內外換血,徹底掃除英國殖民者的影響外,還需要進行一系列血與火的淬鍊,可惜,這對於印度而言,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今天的很多人片面強調印度GDP的高增長,殊不知印度這種自賣自誇的統計方式摻雜了太多的水分。而且即便印度真的能夠不斷增長下去,因為沒有與之匹配的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印度奇蹟”隨時可能被徹底扼殺。

所以,想要成為中美俄這樣的國家,想法是好的,也是值得鼓勵的,但成功註定是任重而道遠的。

都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中國也無疑是目前世界上負責任的大國,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具有制度優勢,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科技、軍事、教育、文化和金融等實力顯著上升,具有大國擔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帶動落後國家共同富裕。俄羅斯雖然也可以稱為大國,但是明顯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已經比較弱了,俄羅斯的GDP總量僅列世界第12位,排在韓國之後,俄羅斯之所以還稱其為大國,主要是還擁有相當的軍事實力,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印度和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來比,相對來說就要更弱一點了,印度國土面積不到300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13.24億人,GDP總量位列世界第七位,排在法國之後,但是人均GDP就排名十分靠後了,很顯然在當前的國際舞臺上,印度還在邊緣地帶,要走向舞臺中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印度可以稱為是印度洋上的大國。


地理沙龍


印度不可能成為中美俄這樣的大國;

大國成長之路都有幾個共同點:


首先經過殘酷的革命,

比如法國大革命,美國南北戰爭,英國的憲章運動,蘇聯的國內戰爭,通過革命戰爭,消滅了阻礙發展的最大反對派,統一了全國意識,全國一盤棋才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去發展;

很遺憾,印度沒有經歷殘酷的革命,連他們的獨立都不是血拼出來的!是通過所謂生雄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讓英國人寸步難行,才實現印度獨立的;

獨立之後的印度,只是承接了英國的統治架構,並沒有做深刻的改變,各地土邦依舊是各地的管理者,矛盾依舊錯綜複雜!甚至有人開玩笑,如果不是英國,印度還不會成為一個國家,而是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土邦國!

可以想象,在印度成長過程中,原本割據的地方政府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和內耗,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利益衝突,必然成為嚴重的拖累!


其次,大國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一次或者幾次決定性大戰役,就像上帝檢驗該國的大國成色一樣,

比如英國以少勝多,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特拉法爾加海戰,法國的橫掃歐洲的拿破崙戰爭,美蘇的二戰,這些都是大國立威之戰,大國底氣的來源!

印度呢?只是跟隨宗主國英國一起作戰,沒有獨立完成一個大戰役的勝利!英國殖民地軍隊最有名的應該算澳大利亞第九步兵師守衛北非要塞託卜魯克一個月,阻擋了隆美爾進軍埃及,為隆美爾剋星蒙哥馬利贏得反擊的時間;

印度軍隊不僅對英軍沒有太大貢獻,反而在關鍵性戰役中出現很多逃兵,俘虜兵,比如日本進攻馬來亞的時候,14萬英軍被7萬日軍一擊即潰,因為大部分士兵來自印度!

這些被俘虜的印度軍隊甚至成立了跟盟軍作戰的軍隊!當然,做完英軍的豬隊友,跟著日軍後面,也同樣是豬隊友!

一個沒有獨立完成大戰勝利的印度,靠什麼底氣自立於大國之林呢?靠迷之自信嗎?靠買來的一堆武器嗎?


第三,大國雄心和工業,科技,教育,基礎設施相互影響,形成良性循環;

比如工業革命興起於英國,蘇聯經歷過快速工業化進程,美國更是科技,教育,工業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的典範!

但是,印度的很多行業技能嚴重缺乏,雖然印度可以造出原子彈,發射衛星,編寫軟件,但基礎性的東西,比如消費品,電子元器件,都難以有競爭力,形成巨大的產業缺失!相互之間的影響,便有了幾十年才設計製造出來的光輝戰機,阿瓊坦克!

基礎建設方面的低效率嚴重拖累了印度面貌的改變,難以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印度各行業的發展!

印度人的好高騖遠,現實中的低技能低效率嚴重拖累了印度走向大國之路!


另外,老金還要特別提到一點,就是印度面臨的外界環境,

目前印度面臨的外界環境相對寬鬆,比如印度可以買除東方大國之外的各國武器!印度可以大量仿製西方的專利藥,歐美也沒說印度侵權!

為何?因為印度地處南亞,跟歐美國家沒有地緣政治利益衝突,況且印度跟東方大國有過節,可以被利用來對付和拖累東方大國!

一旦印度真的發展起來,目前是GDP世界第七,如果發展到第三的話,歐美國家必定會放棄扶持印度的政策!轉而打壓印度繼續前進,對歐美構成重大挑戰!就跟目前打壓圍堵東方大國一樣!


綜合以上分析,老金認為,無論從國家制度,大國心態,工業科技教育基礎設施等各方面,還有面臨未來可能的歐美壓力,印度都不具備成為真正大國的潛力,未來只能是嘴上的大國而已。


你對此有何看法?期待你的 觀點留言:

老金看世界,揭秘國際風雲背後的故事!期待你的關注,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