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東條英機的歐洲之行,為何讓並不聰明的他,獲益匪淺?

把酒當歌,人生幾何;滄海橫流,唯我縱橫。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歷史8點半!

「二戰」東條英機的歐洲之行,為何讓並不聰明的他,獲益匪淺?

東條英機的學習生涯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1905年4月,日俄戰爭已勝負分明,當時的俄國已成強弩之末。但東條英機仍作為少數幾個“幸運兒”分配到了前方,並沒有親身參加戰鬥就隨軍“凱旋”了。

日俄戰爭後,這時候的日本一躍成為中國東北的霸主。按其當時的“大陸政策”的步驟,不僅與東北軍閥張作霖進行政治交易;還強迫當時賣國的袁世凱政府簽定不平等條約,實現其滅亡全中國的野心。

「二戰」東條英機的歐洲之行,為何讓並不聰明的他,獲益匪淺?

回國後,東條英機曾做過幾年下級軍官,之後為了進人陸軍最高學府“陸大”深造,東條英機整整考了三次才如願以償,甚至還有人說,這是“陸大”最後實在看不下去了,看在他爹“首期首席”的面子才破格錄取!進入“陸大”的東條英機於1915年畢業。

並不聰明的孩子

我們可以看到,年少時的東條英機好像並不是很聰明的樣子,學習也一般,智商普通,做事比較的極端,我們可以在後來一些人對他的評價中,得到證明!

就比如東條英機早在“九·一八”事變前三年,東條英機就說“為了保證帝國的生存空間,有必要在滿蒙確立政治權利”。不過,這句話並不是他的主意!

「二戰」東條英機的歐洲之行,為何讓並不聰明的他,獲益匪淺?

根據田中隆吉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的證言,這只是東條英機迎合形勢做的表演而已。東條的特點是,聽到別人的話以後,凡是自己認為有道理的,就會發揮“拿來主義”,為我所用,而且表現的更激烈。

可以見的東條英機的能力,在戰略戰術、戰爭思維方面並沒有什麼“原創性意見”!但是,這種現學現賣,讓他在滿洲問題上有了插嘴的機會,拿到了入場券。之後他順利地進入了偽滿洲國,進入了權力中心!

歐洲之行

東條英機畢業後,進入了陸軍省實習,之後東條英機外放任日本駐德國大使館武官,這時候,東條英機的好運來了!

當時日本的實際權力並沒有掌控在皇族手裡,而是由一批掌握軍權的元老和一批政黨牢牢把控著。

1921年,裕仁皇太子藉著歐洲旅遊之行接見了這批身在德國學習的年輕軍官,企圖通過他們來要回本屬於皇族的權力。這時候,東條英機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二戰」東條英機的歐洲之行,為何讓並不聰明的他,獲益匪淺?

當時,以永田鐵山為首的青年軍官向皇太子宣誓效忠,發誓剷除元老勢力,清除政黨勢力對皇權的干涉。隨後“巴登巴登三羽烏”(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和岡村寧次)擬定了計劃大綱。作為在巴登巴登的第四個人,東條英機當時負責在門外放哨。

「二戰」東條英機的歐洲之行,為何讓並不聰明的他,獲益匪淺?

在這裡,歷史君解釋一下這個“巴登巴登三羽烏”的來歷!巴登巴登是德國的一個小城鎮,是這三個人泡溫泉的地方,位於萊茵河上游黑森林西北部的邊緣上。德語裡“巴登”是“洗澡”之意,巴登巴登即洗澡洗澡!而這個“三羽烏”,略同於漢語的“三傑”,直接意思是三隻烏鴉!

「二戰」東條英機的歐洲之行,為何讓並不聰明的他,獲益匪淺?

所以這個三羽烏的實力不容小覷,未來也證明這三個人對於日本政治的影響力巨大,而這時候的東條英機,雖然只是個門外放哨的小兵卒,但也足夠讓裕仁對他有所影響,所以說歐洲之行對於東條英機是十分重要的!

「二戰」東條英機的歐洲之行,為何讓並不聰明的他,獲益匪淺?

本文內容為“歷史君”的個人觀點,各位看官們不喜輕噴!如有其他看法,也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筆者碼字不易,看官們的每一次點贊、收藏、分享與關注都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