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軍棋與孫子兵法

一 【孫子兵法】與四暗

四暗有沒有高手?四暗的運氣成分佔有多大的比重?這些問題是很多人都有過的問題,之前也有各種理解。

我希望從【孫子兵法】裡找到答案。【孫子兵法】被譽為“古代第一兵書”,幾千年來一直被奉為不可逾越的經典。戰爭的規律是可以被認識的,戰爭是一門科學,這是大家公認的常識。戰爭史上,吳起白起韓信等軍事家都以不敗的戰績光耀史冊。而軍棋是模擬戰爭的產物,而四暗最類似戰爭。【孫子兵法】的英譯是“The Art o f War(軍事藝術)”。由此可見,軍棋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既然有規律可循,那麼運氣成分就可以降低。個人認為,四暗水平的提高就是運氣成分降低的過程,那麼四暗裡面也會產生百戰不殆的高手或者大師級人物。

那麼高手大師的標準是什麼?軍棋的高超境界又是怎麼樣的呢?【孫子兵法】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答案。

“故兵不頓而利可全,必以全爭於天下”,儘可能得保全自己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消耗敵人,在軍棋裡面就是消滅對手一大堆大子而炸彈,而自己兵力還很強大。而消滅對手雙令雙軍等大子而自己全軍覆沒次之。消耗對手的子力不及自己本身消耗的子力就是居於下等了。

“兵者,詭道也。”軍棋也要講究詭道,隱藏自己的行棋目的、子力大小和戰術手段,通過製造假象等手段迷惑敵人,引對手上當,達到對手不能窺測我的行棋,而我能完成我的目標。具體的戰術有行棋上的偽裝、欺騙性的招數、戰術上的陷阱等等。在實戰中,不少棋手不懂得偽裝,司令是司令,軍長是軍長,炸彈是炸彈,與敵人硬拼,這樣想獲得大的優勢是很難的。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現在的軍棋發展還處於攻城向伐兵過渡的階段。何謂攻城?大子正面進攻也。不管敵我實力的強弱,不管敵人的兵力虛實,沒有行棋上的偽裝和佯動,大子一殺到底。此欲求死,不是求勝。何謂伐兵?在各個戰場上與敵人進行消耗戰和拉鋸戰,沒有重點,沒有目的,以臨場判斷為行棋的惟一依據,這樣自然陷入了你來我往互有盈虧的境地,勝與不勝很難預料。何謂伐交?加強我方的聯繫和配合,阻斷對手的聯繫和配合。何謂伐謀?掌握大的戰略方向,以最小的代價獲取其他三家的信息,通過配合、控盤、偽裝、走位、調動等戰術手段,制定正確的作戰方案,通過戰術達到目標。伐謀,要求棋手有大局觀、有豐富的戰術構想、層出不窮的戰術手段以及全面夯實的基本功。

“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由於每個人的兵力都是有限的,如何運用有限的兵力在進攻的同時保持堅固的防守,這是每個棋手應該思考的問題。攻擊勢如破竹防守滴水不漏攻守靈活轉換是攻守的高超境界。至於如何做到以上幾點,限於篇幅,在其他文章中有具體的論述。

“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棋局千變萬化,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這是一個棋手的基本素質。小從一個招數,中至一整套戰術動作,大到一個完整的作戰方案,能不能成立,都要依據具體的形勢變化。舉一個例子,當對手的五線角沒有子防守的時候,就有飛立腳的手段。這個戰術能不能成立,在於對手有沒有可能工兵飛兌。如果我方封住了兵路,則可飛立腳。如果我方沒封住兵路,我方工兵可能被兌(兌了之後我方缺兵或者進攻速度過緩),那麼不如直接挖旗上。

具體到一盤棋,一個棋手水平高低如何去評判?個人認為,最直觀的標準就是覆盤,一盤棋失誤多少,好棋有多少。而分數等級勝率評測都只能作為參考。

【孫子兵法】作為指導戰爭的經典,有哪些內容是可以用來指導四暗呢?

除了上文已經講到的“謀攻”、“全勝”、“詭道”和“因變”既是戰略原則,又是戰術原則,還有以下原則值得借鑑。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避實擊虛實為第一戰術原則。在軍棋中,實力強為實,實力弱為虛;防守森嚴為實,不顧防守為虛;子力未暴露為實,子力暴露為虛;子力有保護為實,子力脫根為虛。要堅持打擊虛弱的一家,打擊虛弱的環節,這樣我方的損失和風險都極小,能夠勝敵而益強。一直堅持打擊虛弱的一家,可以讓虛弱的一家更弱,直至失去戰鬥力或者被扛旗。而他的隊友則為了援救,必然被我所調動,陷入被動。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對手一個有司令一個無司令,有司令為實,無司令為虛,堅持攻擊無司令的一家,對於有司令一家採取防禦姿態;對手都無司令,一個兩炸,一個一炸,兩炸為實,一炸為虛,攻擊一炸的一家。從這兩個例子可見,虛實主要在於對手兩者實力的對比和某個對手自身的橫向比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集中兵力是主要的戰術原則,與避實擊虛是一脈相承的。讓對手暴露而隱藏自己,調動敵人掌握主動,從而使敵人的兵力分散、大子脫離保護出動、大子無奈暴露被動地調往戰場等,從而形成在局部的優勢兵力。要做到集中兵力,並不是指在佈局上大子重疊,而是要通過調度,把大子調動到需要的地方去。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趨利避害是又一重要的戰術原則。一步棋,很多時候有利和弊兩個方面。比如我有假司令,有利的方面是司令未暴露,可以伺機吃大子。那麼要達到吃大子的目的,假司令就不能被人識破,也不能被人消滅。不利的方面是其他子(除司令外)容易遭到攻擊。那麼其他子就要採取防禦姿態,不輕易出動保護好。利有大利和小利之分。兵法雲:勿貪小利。因為貪小利,看上去賺了一點,從長遠講卻是虧損。比如,吃一個小子或者中級子司令就暴露了;去摸別人的工兵小子吃被反吃。下棋要考慮到不利的地方,在某步棋之前要考慮到對手最嚴厲的下法、對我危害最大的下法,這樣就能事先防範。下棋的時候可以利用對手趨利避害的自然心理,“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jī)勝。故善出奇(jī)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正合奇勝是戰術變化的指導原則。奇正,是指常規戰法和特殊戰法。在兵力部署上,以正面受敵為正,以機動偷襲為奇;在作戰方式上,以正面進攻為正,以側翼包抄偷襲為奇;以實力圍殲為正,以誘騙欺詐為奇。

正應該是主要的,奇是次要的,不可過分求奇。什麼時候用奇,什麼時候用正,奇正如何轉換,是一個棋手大局觀的體現。


二【孫子兵法】名言集解

寫到這裡,我不知道是要通過【孫子兵法】談軍棋,還是通過軍棋談【孫子兵法】了。在棋評中,多引用孫子名言。結合實戰去解釋更有意義,故不能一一註解,望各位諒解。

1. 原文: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譯文:用兵作戰,就是詭詐。因此,有能力而裝做沒有能力,實際上要攻打而裝做不攻打,欲攻打近處卻裝做攻打遠處,攻打遠處卻裝做攻打近處。對方貪利就用利益誘惑他,對方混亂就趁機攻取他,對方強大就要防備他,對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撥他怒而失去理智,對方謙卑而謹慎就使他驕傲自大,對方體力充沛就使其勞累,對方內部親密團結就挑撥離間,要攻打對方沒有防備的地方,在對方沒有料到的時候發動進攻。這些都是軍事家克敵制勝的訣竅,不可先傳於人也。 

註解:司令吃軍(師)是司令發揮子力效用的極限。而要做到這一點,那麼司令就不能因此吃中小子或者因為中小子的攻擊而暴露。假如一個團旅模樣的子有撞司令的趨勢,此時最好司令躲避。並不是吃不動團旅,而是裝作吃不動的樣子。這是“兵者,詭道也”的一個小的佐證。

2. 原文: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譯文:在未戰之前,經過周密的分析、比較、謀劃,如果結論是我方佔據的有利條件多,有八、九成的勝利把握;或者如果結論是我方佔據的有利條件少,只有六、七成的勝利把握,則只有前一種情況在實戰時才可能取勝。如果在戰前乾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較,或分析、比較的結論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勝利把握,那在實戰中就不可能獲勝。

註解:在下棋之前,可以根據等級評測勝率的參考依據,判斷隊友和對手的棋力高低。如果隊友比我棋力高,運子能力比我強,那我方應該主動打明對手子力消耗對手的實力,為隊友後發制人服務。

3.原文: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譯文:戰爭曠日持久而有利於國家的事,從來沒有過。

註解:速勝是每個棋手的追求,當戰機成熟的時候要及時出擊,將優勢變成勝利,正所謂夜長夢多久則生變。

4. 原文: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譯文:所以,百戰百勝,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過交戰就降服全體敵人,才是最高明的。所以,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所以善用兵者,不通過打仗就使敵人屈服,不通過攻城就使敵城投降,摧毀敵國不需長期作戰,一定要用“全勝”的策略爭勝於天下,從而既不使國力兵力受挫,又獲得了全面勝利的利益。這就是謀攻的方法。

註解:四暗發展的過程是從攻城到伐兵最後到伐謀的過程,這需要廣大棋友的努力。

5. 原文: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譯文: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將領難以擬製焦躁情緒,命令士兵象螞蟻一樣爬牆攻城, 儘管士兵死傷三分之一,而城池卻依然沒有攻下,這就是攻城帶來的災難。

註解:四暗中的攻城指的是正面進攻,以求奪旗。孫武反對盲目地攻城。軍棋裡所謂成熟的進攻,是在敵弱我強的形勢下、以充分的信息和敵人的漏洞為基礎、在做好兵力集結調度準備的前提下、以控盤封擋為基本條件而採取的行動。不成熟的正面進攻很容易虧損。這種虧損容易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導致連續虧子局勢一蹶不振一敗塗地。這樣的戰例屢見不鮮。

6. 原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譯文:瞭解敵方也瞭解自己,每一次戰鬥都不會有危險;不瞭解對方但瞭解自己,勝負的機率各半;既不瞭解對方又不瞭解自己,每戰必敗。

註解:信息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四暗中的信息是四個棋手的行棋風格、行棋目的、子力大小、陣型特點、行棋心理等總體情況以及四個棋手相互看待其他三個棋手的主觀印象之和。前一部分很多人注意到了,但是後一部分卻很少有人提出來。同樣一步棋,不同的棋手的判斷可能不同。比如,一個司令吃了對手的一個未明軍長,他的另一家是不知道的。那麼這個司令還有可能繼續吃另一家的軍長。同樣一步撞死的棋,有人可能認為是排炸,有人可能認為是大子撞死。細微之處見真功夫。

7. 原文: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譯文:所以善於打戰的人,不但使自己始終處於不被戰勝的境地,也決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擊敗敵人的機會。所以,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在具備了必勝的條件之後才交戰,而打敗仗的部隊總是先交戰,在戰爭中企圖僥倖取勝。

註解:開局時,四家的兵力都是對等的,沒有強弱之分。此時進攻容易虧損。主要的任務應該是防禦,清掃九宮小子,裝假令,打明對手司令等,在對手出現漏洞和暴露子力之後再謀求進攻。

8. 原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譯文:大凡作戰,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戰,而用奇兵去出奇制勝。善於運用奇兵的人,其戰法的變化就象天地運行一樣無窮無盡,象江海一樣永不枯竭。戰爭中軍事實力的運用不過“奇”、“正”兩種,而“奇”、“正”的組合變化,永遠無窮無盡。


9. 原文: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譯文:善於調動敵軍的人,向敵軍展示一種或真或假的軍情,敵軍必然據此判斷而跟從;給予敵軍一點實際利益作為誘餌,敵軍必然趨利而來,從而聽我調動。一方面用這些辦法調動敵軍,一方面要嚴陣以待。

10. 原文: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

譯文:大凡先期到達戰地等待敵軍的就精力充沛、主動安逸,而後到達戰地匆忙投入戰鬥的就被動勞累。所以,善戰者調動敵人而絕不為敵人所調動。所以,敵人若處軍安逸,能使之疲勞;若敵人糧食充足就能使之匱乏;若敵人安然不動,就能使他不得不行動起來。

11. 原文:進而不可御者,衝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譯文:進攻時,敵人無法抵禦,那是攻擊了敵人兵力空虛的地方;撤退時,敵人無法追擊,那是行動迅速敵人無法追上。所以我軍要交戰,敵人就算壘高牆挖深溝,也不得不出來與我軍交戰,是因為我軍攻擊了它非救不可的要害之處;我軍不想與敵軍交戰,雖然只是在地上畫出界限權作防守,敵人也無法與我軍交戰,原因是我已設法改變了敵軍進攻的方向。

12. 原文: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

譯文:所以,使敵軍處於暴露狀態而我軍處於隱蔽狀態,這樣我軍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敵軍兵力就不得不分散。(如果敵我總兵力相當),我集中兵力於一點,而敵人分散為十處,我就是以十對一。這樣,(在局部戰場上)就出現我眾敵寡的態勢,在這種態勢下,則我軍所與戰者用力少而成功多也。敵軍不知道我軍所預定的戰場在哪裡,就會處處分兵防備,防備的地方越多,能夠與我軍在特定的地點直接交戰的敵軍就越少。

13.原文: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譯文:兵的形態就像水一樣,水流動時是避開高處流向低處,用兵取勝的關鍵是避開設防嚴密實力強大的敵人而攻擊其薄弱環節;水根據地勢來決定流向,軍隊根據敵情來採取制勝的方略。所以用兵作戰沒有一成不變的態勢,正如流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去向。能夠根據敵情的變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14. 原文: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譯文:“軍爭”中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以迂迴進軍的方式實現更快到達預定戰場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條件變為有利的條件。

15. 原文: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譯文:所以,用兵是憑藉施詭詐出奇兵而獲勝的,根據是否有利於獲勝決定行動,根據雙方情勢或分兵或集中為主要變化。按照戰場形勢的需要,部隊行動迅速時,如狂風飛旋;行進從容時,如森林徐徐展開;攻城掠地時,如烈火迅猛;駐守防禦時,如大山巋然;軍情隱蔽時,如烏雲蔽日;大軍出動時,如雷霆萬鈞。

16. 原文: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譯文:對於敵方三軍,可以挫傷其銳氣,可使喪失其士氣,對於敵方的將帥,可以動搖他的決心,可使其喪失鬥志。所以,敵人早朝初至,其氣必盛;陳兵至中午,則人力睏倦而氣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歸,其氣益衰。善於用兵的人,敵之氣銳則避之,趁其士氣衰竭時才發起猛攻。這就是正確運用士氣的原則。用治理嚴整的我軍來對付軍政混亂的敵軍,用我鎮定平穩的軍心來對付軍心躁動的敵人。這是掌握並運用軍心的方法。以我就近進入戰場而待長途奔襲之敵;以我從容穩定對倉促疲勞之敵;以我飽食之師對飢餓之敵,這是懂得並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敵人之力。不要去迎擊旗幟整齊、部伍統一的軍隊,不要去攻擊陣容整肅、士氣飽滿的軍隊,這是懂得戰場上的隨機應變。

17. 原文: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譯文:所以,用兵的原則是:對佔據高地、背倚丘陵之敵,不要作正面仰攻;對於假裝敗逃之敵,不要跟蹤追擊;敵人的精銳部隊不要強攻;敵人的誘餌之兵,不要貪食;對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隊不要去阻截;對被包圍的敵軍,要預留缺口;對於陷入絕境的敵人,不要過分逼迫,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則。

18. 原文: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譯文: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敵軍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佔,有些地域不要爭,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19. 原文: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譯文:智慧明達的將帥考慮問題,必然把利與害一起權衡。在考慮不利條件時,同時考慮有利條件,大事就能順利進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時同時考慮到不利因素,禍患就可以排除。

20. 原文: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譯文:所以用兵的原則是:不抱敵人不會來的僥倖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準備,嚴陣以待;不抱敵人不會攻擊的僥倖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堅不可摧的防禦,不會被戰勝。

21. 原文: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

譯文:那種既無深謀遠慮而又輕敵的人,必定會被敵人俘虜。

22. 原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

譯文: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輔助條件。正確判斷敵情,考察地形險易,計算道路遠近,這是高明的將領必須掌握的方法。

23. 原文: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譯文:主持軍事行動,要做到考慮謀略沉著冷靜而幽深莫測,管理部隊公正嚴明而有條不紊。

24. 原文: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譯文:將士卒置於危地,才能轉危為安;使士卒陷於死地,才能起死回生。軍隊深陷絕境,然後才能贏得勝利

25. 原文: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譯文:因此,戰爭開始之前要象處女那樣顯得沉靜柔弱,誘使敵人放鬆戒備;戰鬥展開之後,則要象脫逃的野兔一樣行動迅速,使敵人措手不及,無從抵抗。

26. 原文: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

譯文:國君不可因一時憤怒而發動戰爭,將帥不可因一時的氣忿而出陣求戰。符合國家利益才用兵,不符合國家利益就停止。但是國家滅亡了就不能復存,人死了也不能再生。

27. 原文: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

譯文:不能掌握敵情而導致失敗,那就是不仁到極點了。

四國軍棋與孫子兵法


四國軍棋與孫子兵法


四國軍棋與孫子兵法


四國軍棋與孫子兵法


四國軍棋與孫子兵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