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博:最易引發血案的先秦象棋

六博:最易引發血案的先秦象棋

說到先秦時人們的娛樂,“六博”棋肯定首當其衝。先秦典籍中經常能見到這種棋類遊戲的身影,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對其樂此不疲。它不僅有著多樣的玩法、深厚的文化底蘊,甚至還引發過血案。

六博:最易引發血案的先秦象棋

六博的棋盤學名叫“局”,一般是木製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四邊是象牙嵌的方框,下面帶四隻底足,表面髹黑漆,再用紅漆畫出一些“T”“L”形狀的線,這叫“曲道”,共十二條,四角有圓圈或飛鳥的圖案,中間是一個方框叫“水”。

這種棋盤在多地都有出土,戰國中山王墓、廣州南越王墓、雲夢睡虎地秦墓、湖北江陵楚墓、山東臨沂西漢墓等墓葬裡都有六博棋盤棋子,漢代畫像石上也屢屢出現六博的題材。

六博:最易引發血案的先秦象棋


下棋的時候,遊戲者在“局”兩邊各自坐下,每人六枚棋子,共有十二枚,它們都是象牙的,也有青玉或水晶的,一入手就沉甸甸,觸感很溫潤。棋子都是長方形,有點像軍棋的棋子。

遊戲者要各自把它們在自己這邊排好,棋子也要平擺,就像軍棋扣起來那樣。十二枚棋子之外,另有兩枚圓形棋子擺進棋盤中央的“水”裡,它們叫“魚”,遊戲者一人一條。

六博:最易引發血案的先秦象棋

遊戲道具還有幾根“箸”[zhù],是一隻只細長中空的竹管,外面髹漆,裡面填著金屬粉或銅絲,竹管只有半邊,橫截面是新月形,為的是丟下去後能分出正反面,它們正是筷子的前身。

但在遊戲中的用途類似骰子,玩的時候,遊戲者需要把六根箸丟到旁邊另一副小棋盤“投秤”上面,它們會因正反不同而顯示出不同的數目,加起來就是棋子沿曲道走的步數。不過目前還不清楚具體怎麼走法。

六博:最易引發血案的先秦象棋


如果覺得拿箸來算太麻煩,就是想要骰子,也可以。當時的骰子叫“博煢”,不只是六面,有的是十二面,有的是十四面,還有十八面的,材質有木有銅,秦始皇帝陵還出土過石博煢。


十四面每一面都刻有一個符號,其中十二面依次刻有數字一到十二。剩下有一面刻有“驕”,另一面刻的字比較難認,似乎是“男”+ “妻”,它該是隨葬品。


六博:最易引發血案的先秦象棋


玩的時候,遊戲者要依次先投箸、再行棋。雙方的棋子越來越接近,眼看要短兵相接了,這叫“爭局”“爭道”,不過棋子不是想吃就能吃的。


2015年江西海昏侯墓出土了一部竹書叫《五色食勝》,考古學家們起先以為是講五行或飲食的,仔細一看,裡面反覆出現“青”“白”“白食青”等字。


還有“詘[qū]、道、高”等棋類術語,因此判斷這是講下棋的書,裡面就舉了幾個青、白兩種子怎樣互相吃的例子。所以推測下棋過程中,雙方棋子碰到一起,仍需要按某種規則分出勝負。


六博:最易引發血案的先秦象棋


下棋過程中,遊戲者如果能把箸投出“五白”,就是最佳的結果。這時就可以像下軍棋那樣,把一枚棋子立起來,讓它變成“梟”,這一步叫“成梟”。


只有“梟”(本義是貓頭鷹)才能走進中間那個方框“水”裡、吃到對方的“魚”,想想還挺形象的。接下來,遊戲者就要讓“魚”走到棋盤外側“張”的位置,這一步驟叫“牽”,每成功“牽”一條魚,可以得兩根箸。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對方的棋子如果能吃掉自己的“梟”,就可以反過來得三根箸,這叫“翻”。幾次“牽”“翻”下來,誰最先拿到全部六根箸,就算勝利者。


六博:最易引發血案的先秦象棋


屈原大夫曾在《招魂》中描寫過六博的場面:手握玉的箸、象牙的棋子玩六博(菎蔽象棋,有六簙些),雙方各自進子,彼此步步緊逼(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棋子“成梟”後興奮地歡呼,嘴裡不住喊著“五白”(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贏了晉國制的犀帶鉤,下棋花了一整天時間(晉制犀比,費白日些)……


六博還有另一種玩法,需要用到另一套棋子,同樣是十二枚,不過其中有兩枚大棋子,它們就是這回的“梟”,其他十枚小棋叫“散”。


遊戲者各持一“梟”五“散”,其他遊戲方式都一樣,不過幾枚“散”互相配合,可以吃掉對方的“梟”。在這套遊戲規則裡,“梟”也相當於象棋中的“老將”,最終吃掉它才算勝利,這叫“殺梟”。


六博:最易引發血案的先秦象棋


《韓非子》就說:“博者貴梟,勝者必殺梟。”儘管“梟”算是最強的棋子,但也需要有其他“散”的協助才能發揮威力,如果孤軍深入,完全有可能被對方圍攻。


《戰國策》就說:“夫梟之所能為者,以散棋佐之,夫一梟不敵五散也明矣。”無論按哪種遊戲規則,六博的運氣成分都很大,班固就說,“夫博懸於投,不專在行,優者有不遇,劣者有僥倖”。


所以本身就刺激,容易讓人“氣勢力爭,雖有雌雄,未足以為平也”。再加上大家玩的時候喜歡喝酒助興,酒精上頭更容易鬧出事端,也由此引發過一些慘案。


六博:最易引發血案的先秦象棋


周莊王十五年就出過一回事:宋閔公和大將南宮長萬玩六博,下著下著倆人吵起來了,宋閔公翻起舊賬:前兩年在乘丘,你戰敗那事兒我還沒提呢。本來我挺敬重你,結果你卻成了魯國的俘虜(始吾敬若,今若,魯虜也)。


南宮長萬一聽受不了了,抄起棋盤就給了宋閔公一下子,他本來就是大力士,六博棋盤也有銅製甚至石制的,砸下去的威力可想而知,宋閔公就這麼一命嗚呼了,南宮長萬也趕緊逃到了陳國。


後來漢代又出了同樣一起慘案。下棋的雙方一位是當太子時的漢景帝劉啟,另一位是吳王劉濞的太子,兩位年輕人也是血氣方剛,下著下著棋同樣吵了起來,劉啟也是抄起棋盤給了對方一傢伙,鬧出人命了。


六博:最易引發血案的先秦象棋


漢文帝把兒子臭罵一頓,又把吳太子的屍體送回吳國,還向吳王道歉。劉濞嘴上沒法說什麼,心裡恨得要命,若干年後帶頭掀起了“七國之亂”。


最奇葩的是商王武乙。他拿木頭刻了個偶人,把對方當天神,然後和它玩六博,讓手下替“天神”下(估計就是投箸擲煢),贏了就把一隻革囊盛滿血掛起來。


他親自張弓搭箭把它射穿,看著血從高處滋下來挺有成就感,自稱是在“射天”,這大概是最早的“勝天半子”。不過挑戰上天權威是要遭報應的,武乙據說是遭雷劈而死,起碼《史記》是這麼記載的(暴雷,武乙震死)。


六博:最易引發血案的先秦象棋


六博棋從商玩到漢,非常悠久古老,是我國的傳統棋子,可惜沒流傳下來,如今玩法全靠猜測。


據說失傳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六博棋後來衍變為靠僥倖取勝、擲骰行賭的用具,自身失去生命力,遠不如圍棋那樣充滿魅力,能培養人的思維,啟迪人的智慧。


但據現代棋史學家研究,六博棋這種古老的棋戲實際上是世界上一切有兵種盤局棋戲的鼻祖,例如象棋、國際象棋等,都是由六博棋逐漸演變改革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