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嘉禾:“傘兵”饒勇鄧和明

湖南嘉禾:“傘兵”饒勇鄧和明

湖南嘉禾縣新聞輿情中心主任鄧和明在辦公室編審稿件。

中國新報訊(特約記者 尹振亮)湖南嘉禾縣新聞輿情中心主任鄧和明,是位從空軍空降兵某部退伍回鄉的傘兵,他的個性讓人感覺有點“散”,但他一頭扎進工作,就像頭“老黃牛”,不把需要耕種的田土翻耕完是不會洗腳上岸的。

(一)

認識鄧和明是在嘉禾網的投稿箱。那時,他是一位鄉鎮的辦公室主任,每天上傳下達,接人待客,忙得不可開交。但他總是忙裡偷閒,擠出時間把發生在鎮內的一些新鮮事、有趣事、一些工作信息、感人故事等及時推送到報社、網絡上。稿子看多了,人也就認識了。

2015年,縣委宣傳部領導見他腦勤、手勤、腿勤,把他從鄉鎮直接調進宣傳部新聞中心。

到了新聞中心的鄧和明如魚得水,他一邊學一邊寫,每天採訪、寫稿、編輯、審稿等,一人幹著幾人的活,辦公室成了他的宿舍,沙發成了他的睡床。工作中,他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既當“指揮員”,加強與上級新聞媒體編輯、記者的聯繫,組織縣內媒體記者和通訊員開展新聞宣傳活動,又做“操盤手”,每天瀏覽嘉禾境內的新聞信息,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常是丟下飯碗,不怕酷暑嚴寒,鑽進鄉村去採寫,在他的日程裡,就沒有雙休日和節假日。據統計,從2015年至今,他在市級以上主流媒體發稿達600餘篇。

2019年春節前夕,嘉禾的冰雪災害比較嚴重,電力工人冒嚴寒搶修,他便天天跟著電力工人穿梭在田間地頭,撲捉到了一大串的活素材、活新聞。其中,烈士女兒為電力工人送暖心湯的新聞故事在媒體報道後,受到了省市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點贊與好評。

1月24日,按照之前的約定,鄧和明和他媽媽到塘村姐姐家裡過年,在行至半路的時候,突然接到電話,要他參加全縣疫情防控調度會,鄧和明把媽媽送到姐姐家後,掉頭就返回單位,做方案、組織媒體人員搞策劃等。從那天起,他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一天。

防控疫情戰役打響後,鄧和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近兩個月裡,積極發揮主力軍作用,一邊組織調動全縣通訊員寫稿投稿的積極性,一邊深入醫院的防護病房、車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和各村監測點等抗疫第一線,足跡遍佈了各個抗疫現場,採寫了230多位一線工作者。

2月13日晚上19點30分,剛從辦公室回到家中的鄧和明,正準備吃飯,突然接到領導指令,要他當天晚上把全縣近期開展防控疫情的事蹟寫個通訊稿。接到指令後,鄧和明隨便扒拉了幾口飯,馬上趕到辦公室,找人採訪,核實數據,一直到凌晨快一點半了才把初稿寫完,經過幾次校稿,頭昏腦漲的他,在辦公室的沙發上一坐就睡著了。

“以前他如果不回來吃飯,都會提前打個電話給我,但是現在每次都是我打電話給他,每次他都說忙得忘記時間了。”大年正月初二,鄧和明當時在縣人民醫院採訪一線醫務人員的事蹟,到吃晚飯時間了,家裡80多歲的老母親煮好飯菜等他回去吃飯,可左等右等,直到晚上10點多鐘,把稿子發出去,才匆忙趕回家。

一份付出,一份收穫。僅在抗疫期間,鄧和明先後在新華網、《中國改革報》《中國新報》《湖南日報》、紅網等數十家新聞媒體發表稿件達170餘篇,讓全縣的抗疫先進個人和集體的典型事蹟及時進行了推介,鼓舞士氣,凝聚人心,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二)

熟悉鄧和明的人都有種共同的感受,他做起事來雷厲風行,但在家裡卻是一個感情真摯、孝順有加的人。

1996年,鄧和明還在部隊服役,由於表現出色,部隊把他列為了提幹對象。但他考慮,如果自己留在部隊,誰來照顧父母?在忠與孝的天平上,他選擇了後者,回到父母身邊,安排到一個鄉鎮參加了工作。日後,有人問他,對於當初的選擇是否後悔,他很坦然地說:“能陪在父母身邊盡孝是幸福的。”

2008年,一場特大的冰凍天氣襲擊了整個郴州,當時鄧和明正停薪留職在桂陽縣務工。他爸爸因病住進了醫院,看著爸爸躺在病床上,眼淚止不住就流了下來。那段時間,他每天下午從桂陽騎摩托車趕到嘉禾人民醫院照顧爸爸,第二天一大早又騎摩托車返回桂陽縣城。

冰凍雨雪天氣,騎著摩托車,迎著刺骨的寒風和雨雪,有時候在半路上凍得不行,他就從路邊撿些枯草,燒點火烤一下再走。一天、兩天、幾天過後,他的臉上都凍開了坼。母親看著心疼,要他不用每天趕回,而他卻說:“白天辛苦媽媽了,晚上必須得讓你好好休息。”

在嘉禾縣九老峰公園,人們每天晚上都會看到這樣一幕:晚上7點左右,一名男子都會開著車,把一名老人送到公園廣場,等老人置身舞場後,才開車離開。到了8點30分,這名男子的車又準時出現在九老峰門口,把老人接回家去。這一老一少,就是鄧和明母子。要知道,自從他媽媽學會跳廣場舞后,每天接送老媽去九老峰跳廣場舞便成了他的“必修課”。

鄧和明的媽媽今年83歲,耳不聾眼不花,走起路來腰板挺得筆直,根本就不像一個80多歲高齡的老太太。“我這輩子最開心的就是有個孝順的兒子,要不然我的身體不會這麼好。”一說起兒子,老太太眼中那種自豪感就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

每天晚上,老媽跳完舞回到家後,他都會陪著老媽看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電視,在看電視期間,還想法設法逗老媽開懷大笑幾次。十多年來,讓老媽每天大笑幾次也成為了“必修課”。

鄧和明喜歡唱歌,他媽媽也喜歡聽兒子唱歌。有一天,鄧和明突然想著要為媽媽寫首歌,於是他套用了一首歌的曲子,自己填詞,寫下了一首充滿了對媽媽愛意的戀曲《媽媽最好》。在寫完後,鄧和明叫媽媽過來唱給她聽。等他唱到一半時,突然回頭,只見老媽早已淚流滿面,一把抱住他說:“我好感動,好開心,能有你這個孝順的兒子,我知足了。”

鄧和明還給自己定了個“孝心計劃”,即每個月最少要陪媽媽逛四次街,每個星期必須逛一次超市,每半個月開車帶老媽到附近的地方走走,每年必須帶老媽出去旅遊一次。

“無論父母曾經給予了我什麼,無論父母現在和今後還能為我們做什麼,但我始終記著,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把我養大,這就是最大的恩情債,我們就應該償還到他們終老。”鄧和明如是說,如是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