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相照,我把膽留這了",致敬張伯禮院士!


國內疫情形勢大為好轉,離不開那些可親可敬的醫務工作者們。全國人民無一不關注著新冠肺炎的實時動態,這次疫情讓我們再次感到了中國之團結,就連世衛組專家都感嘆"如果我被感染,我希望能在中國接受治療",國外網友更是驚呼,中國總是被他們中的勇敢者們保護的很好!

這次就跟大家聊聊參與此次抗擊疫情的中醫大家張伯禮院士。

前段時間治療新冠肺炎,是中醫好還西醫好,一時之間兩方相爭的好不熱鬧,新聞記者採訪張院士時,"爭論這個沒有什麼意義,治好病才是真的!中國人民有兩套保障,有什麼不好的呢?"視頻中思路清晰,精神奕奕的老先生這樣說道,可誰能想到,他因多日勞累,膽囊舊疾復發,前不久剛在武漢做了緊急膽囊摘除手術。

張院士的兒子同在武漢抗疫,得知消息,已是手術完成後了,想來探望照顧,張老說:"你不要來看我,你看好你的病人就行。"如何不讓人感動其高風亮節。

此次新冠肺炎治療中,中醫藥發揮了顯著作用,在全國確診病例中,中醫藥參與治療的病例近九成,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武漢中醫江夏方艙醫院在26天運營中,收艙人數564,治癒482人,82人(含14名有基礎病)尚未達出艙標準而轉至定點醫院,經中醫治療後病人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

這位82歲的老人,依然在抗疫一線,多次進入"紅區"為病人診治,令人敬佩。從醫五十餘載,張院士一直潛心研究,用現代科學技術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傾注大量心血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

  • 20世紀80年代,開展中醫舌診客觀化研究,開拓了舌象色度學和舌底診研究方向,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 90年代,開展血管性痴呆(VD)系統研究,制定了VD證類分型標準和按平臺、波動及下滑三期證治方案;
  • 明確了中風病證候和先兆症動態演變規律,建立了綜合治療方案;


  • 創立了腦脊液藥理學方法,揭示中藥對神經細胞保護作用機制;200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自1999年開展方劑關鍵科學問題研究,並連續三次得到"973"計劃支持,創建了以組分配伍研製現代中藥的途徑和關鍵技術,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本世紀初,完成了首箇中醫藥對冠心病二級預防大規模循證研究,建立了中醫藥循證評價系列方法,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開拓中成藥二次開發研究領域,促進中藥科技內涵和質量提升,推動了中藥產業技術升級,培育了中藥大品種群,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中國·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開展了中醫藥標準化建設和中醫學專業的認證工作;
  • 主持制定世界中醫學教育史上第一個國際標準——《世界中醫學本科(中醫師前)教育標準》,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張伯禮院士在抗擊"非典"時這樣說,如今他依舊這樣做著,向張院士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