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巨頭合作研發新冠疫苗拒供中國?輝瑞:復星醫藥已入局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就與BioNTech SE達成的新冠病毒疫苗意向書不包括中國市場一事,輝瑞3月19日聲明稱,在此之前,BioNTech已宣佈與復星醫藥合作開發中國市場。也就是說,復星醫藥已提前“入局”。

雙方合作排除中國市場?

復星醫藥“先人一步”

此前,輝瑞與BioNTech SE聯合宣佈,雙方將共同研發新冠病毒實驗性疫苗。輝瑞方面表示,雙方將共同研發預防COVID-19感染的實驗性疫苗,與此同時,雙方公司已經簽署向除中國之外的所有國家提供疫苗的意向協議,合作將立即開始。消息一出,即引發關注,雙方的合作協議緣何排除中國市場成為焦點問題。

3月19日,輝瑞在官網發佈聲明稱,在此之前,BioNTech已宣佈與復星醫藥合作開發中國市場。因此,輝瑞與BioNTech的協議不包括中國市場。

稍早前的3月15日,復星醫藥發佈公告,控股子公司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星醫藥產業)獲BioNTech SE許可,在中國獨家開發和商業化基於其專有mRNA技術平臺研發針對COVID-19的疫苗產品。根據協議,復星醫藥產業負責該疫苗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以下簡稱區域內)的臨床試驗、上市申請和市場銷售,並承擔相應的成本和費用。BioNTech SE將負責提供區域內臨床試驗申請所需的技術材料和臨床前研究數據、配合區域內臨床試驗,並供應相關臨床試驗及市場銷售所需的產品。

mRNA是一種攜帶遺傳信息的核酸分子。mRNA疫苗將遺傳信息導入體內,使得體內細胞產生相應抗原,從而誘導人體產生中和抗體並刺激T細胞應答,通過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的雙重機制對抗病毒。面對突發的重大疫情,和傳統疫苗相比,mRNA疫苗合成和生產工藝相對便捷,具有強大的免疫原性,不需要傳統疫苗必需的附加佐劑,安全性好。

公開資料顯示,BioNTechSE成立於2008年,註冊地為德國,是業內領先的mRNA平臺型生物技術公司之一,具有mRNA平臺技術多樣化、綜合研發實力強和高產能等優勢,且已建立較大規模的生產製造設施。根據雙方約定,復星醫藥產業將BioNTech SE支付至多8500萬美元的許可費(包括首付款、臨床開發註冊及銷售里程碑款項),並在約定的銷售提成期間內按該產品年度毛利的35%支付銷售提成。與此同時,復星醫藥子公司擬認購BioNTech SE新增發行的1580777股普通股,認購金額約為5000萬美元。

為何選擇與復星醫藥合作?

研發經驗豐富熟悉中國市場

在復星醫藥與BioNTech SE達成合作之時,BioNTech S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UgurSahin博士就表示,本次合作是加速研發出mRNA疫苗以阻止COVID-19疫情蔓延的重要一步,“復星醫藥深刻了解和熟悉中國醫藥市場,擁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和廣泛的網絡,非常高興能與復星醫藥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非老牌製藥企業出身的復星醫藥緣何能“提前”入局?復星醫藥主營業務覆蓋製藥、器械、服務三大板塊。有研報指出,作為復星集團健康生態的主體,公司此前仿製藥板塊承受一定壓力,但積極投入研發,向創新藥進行轉型。復星醫藥建立了以(生物藥)、復星凱特(細胞療法)、直觀復星(手術)、復星弘創(first-in-class創新藥)、復創醫藥(小分子創新藥)、星泰(新型製劑研發)等為主體的完善研發體系,分工明確。憑藉強大的平臺優勢和創新投入,復星醫藥有成為國際化醫藥公司的潛力。

近年來,復星醫藥在創新藥方面屢有動作,以旗下生物藥平臺復宏漢霖為代表,在成立9年後,其產品漢利康填補了國產生物類似藥市場的空白。2019年4月,由復宏漢霖研發的“漢利康”(通用名為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成為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填補了我國生物類似藥市場的空白。此外,平臺產品覆蓋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領域。目前,復宏漢霖有超過20種候選單抗藥物正在自主研發中,結合自主開發的抗PD-1和PD-L1單抗為核心,在國內率先推出免疫聯合療法。

此次疫情發生後,在入局疫苗研發之外,復星醫藥也在積極行動。除捐贈防護物資,2月,全資子公司上海復星長征醫學科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星長征)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已完成300多例臨床標本,彼時臨床數據未發現“假陰性”問題。此前,復星長征牽頭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已順利完成研發,可實現對新型冠狀病毒ORF1ab、N、E三個基因靶標的定性檢測,並具備全自動操作的優勢,通過配套快速核酸提取儀及提取試劑,可兩小時內完成96個樣本的全部檢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