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的时候不抱,不哭了再抱?家长这样做并没有道理!

文丨大米粒妈咪

新手爸妈在刚养孩子的初期,就要适应家里不断传出孩子哭闹的声音。这个时候孩子的哭声实际上是一种"信号",说明孩子正有一些需求。

当孩子哭的时候,大部分父母都会选择赶紧把孩子抱在怀中,同时看看孩子有什么需求,是热了冷了,饿了想吃东西,还是尿了之后不舒服。

孩子哭的时候不抱,不哭了再抱?家长这样做并没有道理!

有的时候孩子也没有什么需求,只是单纯想要父母的怀抱而已。所以当父母把孩子抱起来之后,孩子会在父母的怀里慢慢安静下来,情绪逐渐平静。

但是也有父母在孩子哭闹的时候,选择对孩子置之不理。等到孩子不哭闹了之后,才会把孩子抱起来进行安慰,这样才不会纵容孩子喜欢哭闹的"毛病"。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欠妥当的,孩子哭了之后父母没有任何反应,孩子会产生很不好的感觉,会感到比较迷茫无助,心里下意识觉得不踏实。

孩子哭的时候不抱,不哭了再抱?家长这样做并没有道理!

案例

孩子哭的时候先别管,等孩子冷静了再去回应。是一位名叫华生的科学家提出的方法,被称为有效的育儿经验。在他看来,不去马上哄孩子,效果才更好。

不过华生自己的家庭生活却非常不幸。他的大儿子从小就是在他冷漠的教育态度下长大的,结果在30岁的时候选择自杀。

他的女儿状况也不佳,有过多次试图自杀的情况。这个女儿同样也是在父亲冷漠的教育下长大的,性格变得非常冷漠,特别容易出现发怒的状态。

孩子哭的时候不抱,不哭了再抱?家长这样做并没有道理!

这说起来真的非常讽刺,身为科学家、教育家,却没有给自己的子女很好的教育,让子女的性格都出现了缺陷,甚至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分析

这些都说明了,华生的冷模式教育其实是有问题的。如果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当孩子哭闹时,父母选择忽视不去理会,那么孩子内心会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

作为父母,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地位是其他人没有办法取代的。如果没有父母的帮助,没有爱的给予,孩子不会感到爱。那么父母该怎样做呢?

孩子哭的时候不抱,不哭了再抱?家长这样做并没有道理!

爱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 在孩子6个月前,父母要及时回应孩子。

孩子还这么小,是不会表达自我的,父母只能听到他们的哭声。所以父母对孩子千万不能忽视,而是无条件接纳。

父母的言行,可以让宝宝知道自己是被关注的,自己的表达是有回应的。这样一来,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就被建立起来了,宝宝不会觉得不舒服。

2) 在孩子6个月到1岁之间,父母对于孩子的需求依然要满足。

这个阶段宝宝表达自我的方式依然是哭,但是家长不要像之前那么着急。

在孩子哭的时候,孩子要清楚缘由,并且给孩子提供帮助。如果孩子一哭,父母还是马上就哄的话,是不会让孩子有所进步的。

孩子哭的时候不抱,不哭了再抱?家长这样做并没有道理!

3) 孩子1岁到2岁半的时候,父母要更加讲究方法。

这个年龄段的时候,孩子已经可以独立做一些事情了,只需要父母进行监督。

这个时候家长要给孩子一些方法,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但是这和建立安全感并不是冲突的,这个阶段的宝宝依然需要爸妈的保护。

4) 孩子2岁半到3岁左右的时候,完全可以开口说话了。

这个时候父母会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会比较顺畅。

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父母会更加理解孩子,给孩子帮助。听了这样的话,孩子才会更有安全感,不会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回应而难受。

孩子哭的时候不抱,不哭了再抱?家长这样做并没有道理!

这个时候有的父母可能会说,如果孩子一哭,父母就赶紧去抱去哄,真的不会把孩子给惯坏吗?我们前面也说到了,如何回应孩子,还要看具体情况。

在不同阶段,家长都可以慢慢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用哭来解决问题。但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回应必须是无条件的。

如果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话,很有可能产生自卑、怯懦的感觉。孩子还这么小,就被自己的父母各种无视,他还能够相信谁,和谁表达内心的世界呢?

孩子哭的时候不抱,不哭了再抱?家长这样做并没有道理!

所以明明看到孩子哭了,却不愿意理孩子。这样的教育理念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不仅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爱。

孩子没有办法感受到爱,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关注,那么他自己会拥有关于爱的能力吗?恐怕这是很多家长需要思考的。

妈妈寄语

虽然有的教育理论听起来很酷,好像也很适合追赶时髦的家长。但是真的适合应用在现实教育中吗?

今日话题: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出现哭闹的情况,你是怎样进行回应呢?你认为"孩子哭了不抱孩子不哭再抱",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