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疫”连心 与世界共情

当地时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对外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出现新冠肺炎疫情。

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新冠肺炎是人类的病,不是某个国家的病”。

团结一致、协力互助,这是全球对抗传染病的唯一正解。3月3日,广州公共外交协会致信海外理事和会员企业,号召大家积极分享防疫经验,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并围绕疫情防控和国际交流合作建言献策。

疫情发生以来,广州正不断通过公共外交向世界传递“团结、科学、事实”的重要价值,为全球对抗疫情凝聚“正能量”。

团结:以行动来诠释“疫情无国界”

广州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和帮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共有25个国家40个国际友好城市政府及相关组织通过发慰问信、捐助防疫抗疫物资以及提供物资购买渠道等方式向广州市提供宝贵援助和支持。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随着国际疫情的蔓延,3月14日,一批满载广州人民情谊的防控物资从白云国际机场启程前往日本、伊朗,并将转运至广州国际友城日本福冈、伊朗戈尔干。接下来,捐赠给韩国光州、仁川、釜山,日本登别,意大利巴里、热那亚、米兰、帕多瓦、都灵,法国里昂等其他10个友好城市的防控物资也将陆续出发。

居住在广州的外籍人士则纷纷对广州表示鼓励和赞赏。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塞亚丁感谢广州出色的疫情防控工作,并表示所有的会员企业已经复工。阿拉伯商人论坛主席阿拉法特则肯定了广州政府和人民为抗击疫情所作的努力,并表示“世界人民都很佩服中国人”。

能充分得到外籍人士的认可,是因为广州在出色的疫情防控中始终践行“疫情不分国界”的理念。

1月26日,广州就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指引,建议市民外出时佩戴口罩,同时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这份指引同时使用了中、英、日、韩4种语言。

1月28日,广州正式发布中英双语版《致在穗外籍人士的公开信》,呼吁外籍人士关注权威信息、加强自我防护、尽量减少外出、参与联防联控。在全国一线城市中,广州最早发出公开信。

广州每天转发英语、俄语、韩语、阿拉伯语、德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8种语言的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让信息及时透明地传递给每一个人。

为了争取更多在穗外籍人士对防控疫情的理解和支持,广州做了更多细致的工作。

比如广州多语种公共服务平台将960169热线与广州健康热线12320、广州政务服务热线12345、急救热线120等联动起来,英日韩3个语种24小时不间断接受外籍人士的健康咨询。广州警方也适时推出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证件加急办理、即到即办、容缺受理、按需申请、扩大范围、上门办理、在线办理、特别处理等支持复工复产复学8项便利措施。

如今,有很多在穗外籍人士也主动参与疫情防控。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广外留学生郭沫若(中文名),10天2次飞回中国,背回了近3万个口罩并捐给中国同胞。也门留学生萨格尔(中文名)从国外采购两万个口罩送到武汉和广州,他还在广州南站为路人派发口罩。也门人阿卜杜·哈提木则组织了21名也门人成立志愿者小队,在江南中街道细心地为往来街坊测量体温……这些温暖的场面,充分说明了即便疫情无国界,广州凝聚起的抗疫力量同样“不分国界”。

科学:用硬核科技协助国际疫情防控

相比于互相指责,向科技寻求对抗疫情的答案才是理性的方式。广州的科技力量深度参与国际合作,正向世界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价值。

从早上6点会见美国教授维尔特·伊恩·利普金,再到多次与哈佛大学医学专家进行视频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带领团队一直在与海外的科学家进行密切合作。

“最近我和国外专家沟通发现,中国与国外的看法是有差距的。经历近两个月的疫情,中国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体会。交流还是很有必要的,也能让他们少走弯路,减少病死率。”钟南山通过多次与国外专家对话分享了宝贵的信息。3月3日至4日,他与欧洲呼吸学会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进行了视频连线,介绍与分享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经验。

从病毒的基因序列情况到多种传播途径,钟南山都一一做出解释,也包括“让轻症患者隔离在临时医院是为了防止病情扩大给家人”这样的细节。

除了科研机构,广州科技企业也为世界防控疫情提供技术支撑。

因为疫情,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此前是中俄航班唯一的落地点,机场需要对中国乘客开展健康检查和询问工作,翻译人员的缺乏成为问题。

广州公共外交协会理事、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告诉记者,公司在得知消息后,向俄方提议使用讯飞翻译机作为解决方案。“俄方开始对使用效果是有疑虑的,但在机场进行实测后,他们表示了好评。”因为翻译机的需求量很大,科大讯飞从国内协调了一批翻译机送到了俄罗斯相关部门,以助力防疫期间国际沟通工作。

据悉,科大讯飞的虚拟主播技术还将用于联合国的防疫宣传。

事实: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如果没有真实信息的传递,则无法达到互相理解,团结与协作更无从谈起。

广州公共外交协会会员、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教授说,华侨华人在初期除了捐款捐物、采购和搜集中国当时急需的医用物资,他们也不断纠正当地媒体的部分偏见报道、为中国的抗疫正名发声。当全球疫情开始蔓延之际,华侨华人也积极加入当地的防疫抗疫,给当地民众免费发放口罩、普及防疫抗疫知识,积极联系国内的专家和医疗机构,将中国的经验介绍给当地,他们成为了公共外交的使者。

温哥华加拿大广场是当年白求恩出发前往中国的起点。3月3日,白求恩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广州公共外交协会海外理事、加拿大华人联席会名誉主席魏克风是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白求恩在前线救治众多生命也牺牲了自己,不少中国医护人员也为抗击疫情献出了生命。” 魏克风告诉记者,希望通过纪念白求恩来向当地民众展现医护人员、科研人员、社区工作者的勇敢与无畏。

广州公共外交协会海外理事、广州市归谷科技园有限公司总裁范群在美国生活工作超过30年。这段时间,他一直通过华人专业社团、留学生社团、专家教授学会等机构讲述中国的真实情况。

“中国政府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这对防控疫情有巨大作用。但各国的文化体制不一样,再加上对病毒认知不同,并非所有人都理解中国的做法,比如关闭离汉通道。”范群告诉记者,通过结合病毒的特性和中国的国情,他努力解释中国为防疫做出各种举措的原因。

当中医治疗新冠肺炎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广州的企业也积极传播“中国经验”。广州公共外交协会会员企业广药集团也及时通过澳门国际总部向澳门特区政府捐赠一批价值30万元的药物,以支持澳门抗疫,同时向葡语系国家乃至国际社会传播中医药产业与文化。

如今,一些外籍人士也主动在讲述中国的抗疫故事。今年1月,一名在武汉攻读博士学位的巴勒斯坦籍留学生到广州旅游,最终他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他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诊疗后,于2月19日康复出院。在接受媒体连线采访时,他述说了亲身经历,并多次表示“中国的制度优势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人民生活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面对新冠疫情这样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很难独善其身,跨国合作显得尤其重要。广州此时通过公共外交所传递的“团结、科学、事实”,正是这场全球战“疫”所需的精神内涵。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此时此刻,需要事实,而非恐惧。需要科学,而非谣言。需要团结,而非污名化”。

广州公共外交主要资源一瞥

广州公共外交协会 (隶属广州市政协)

1.海外理事35名

亚洲5名

非洲2名

欧洲6名

北美洲14名

南美洲3名

大洋洲5名

2.单位会员55家

从事对外交往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16家

从事对外交往研究的机构和高校6家

从事跨国经营和服务的企业29家

开展涉外宣传媒体4家

3.个人会员166人

涵盖有关涉外部门或团体、市属国企、跨国公司、港澳台和外资企业、科研院校等

广州友城 (截至2019年12月15日)

广州已和35个国家38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广州已和34个国家45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关系

在穗外国领事馆 (截至2020年2月)

65个国家在广州设立领事馆

在穗世界500强企业 (截至2019年底)

30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广州

在穗外国人数据 (截至2019年7月17日)

广州全市共有在住外国人约8.34万人,常住(居住半年以上)外国人5.5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