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近現代有哪些名人? 大家瞭解一下


廣東近現代有哪些名人? 大家瞭解一下

廣東近現代名人排行榜,主要通過檢索相關網絡平臺查找出出生於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祖籍、籍貫、出生地至少有一項為廣東省的各類人物(當今娛樂圈明星除外),並綜合考量他們取得的成就(著作、官職、榮譽頭銜等)、知名度、影響力得出。名單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歡迎在末尾評論/批評指正。


1、孫中山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

2、梁啟超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

3、康有為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

4、葉劍英

葉劍英,1897.4.28~1986.10.22, 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葉劍英在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和中央軍委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解放軍總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局第一書記,中南局代理第一書記,華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代理司令員,廣東省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中央軍委秘書長、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部長,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著有《葉劍英抗日言論集》、《葉劍英詩詞選集》等。

5、葉挺

葉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葉為詢,字希夷,號西平,廣東惠州客家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新四軍重要領導者之一,著名軍事家。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北伐中被譽為“鐵軍”參與指揮南昌起義並出任前敵總指揮,參加廣州起義時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中又出任新四軍軍長,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他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戰勝利後,獲救出獄後被中國共產黨重新接納為黨員。

6、彭湃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原名彭漢育,廣東省海豐縣城郊橋東社人。1924年初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0月,在廣東海陸豐地區(今汕尾市)領導武裝起義後,建立了海豐、陸豐縣蘇維埃政府(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民主革命時期,彭湃開展農民運動,撰寫的《海陸豐農民運動》一書,成為從事農民運動者的必讀書,被毛澤東稱為“農民運動大王”、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7、薛嶽

薛嶽,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嶽,字伯陵,綽號“老虎仔”,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時有抗日“戰神”之稱,陸軍一級上將。先後任貴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湖南省主席、總統府參軍長、廣東省主席、國大代表等職,國民革命軍將領,軍事家。抗戰時期,指揮過四次長沙大會戰,被認為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曾獲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自由勳章,為中國近代著名的百戰名將之一。在1950年的海南島戰役中任海南防衛總司令,戰役失敗後撤退至臺灣。

8、蔡廷鍇

蔡廷鍇,字賢初,1892年4月15日出生於廣東羅定,畢業於護國第二軍陸軍講武堂,19路軍上將總司令,1968年4月25日逝世。蔡廷鍇憑過人的戰功,率領十九路軍在“一二八事變”後奮起抗擊日軍,致使日軍侵佔上海的陰謀終不能得逞。後參與領導福建事變,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和紅軍簽訂了《反蔣抗日的初步協定》,1934年1月因內部瓦解而失敗。抗日中一度復出,因無兵而沒有大的作為。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9、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漢族,字眷誠,號達朝,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祖籍徽州婺源,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故居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 ,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

10、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貫廣東新會,生於日本東京,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的設計。

11、廖仲愷

廖仲愷(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漢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1877年4月23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廣東省歸善縣陳江鎮鴨仔埗鄉窯前村人(現廣東省惠州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廣東梅縣程江鎮,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國民黨左派的光輝旗幟,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擅長詩詞、書法,著作編為《廖仲愷集》、《雙清文集》上卷。

12、鄧世昌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廣府人,籍貫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現為廣州市海珠區),清末北洋水師將領,民族英雄。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諡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光緒帝輓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13、鄭觀應

鄭觀應(1842年—1922年),本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別號杞憂生,晚年自號羅浮偫鶴山人。祖籍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他是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啟蒙思想家,也是實業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和熱忱的愛國者。

14、黃飛鴻

黃飛鴻(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原名黃錫祥,字達雲,號飛鴻,幼名飛熊。生於佛山市南海縣,原籍南海縣西樵嶺西祿舟村。黃飛鴻是清朝末年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一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中醫。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號。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15、葉問

葉問(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祖籍廣東省南海縣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在香港聖士提反學院讀書,學識淵博。詠春師承陳華順、梁璧,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葉問於50年代開始在香港教授廣東人詠春拳;其封門弟子梁挺將詠春拳傳揚國際,更通過其子弟在全球的廣泛傳揚,形成出一套最權威的中國傳統武術實戰修習課程《梁挺詠春》,載譽全球。 葉問是詠春拳乃至中國武術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師,葉問眾弟子當中就有青出於藍的,其中除了封門弟子梁挺外,還有將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李小龍。

16、容庚

容庚(1894年9月5日-1983年3月6日),原名容肇庚,字希白,號頌齋,廣東東莞人。出身於清末書宦世家。因古代“容”“頌”相通而取齋名為“頌齋”。在書宦之家良好的家庭環境薰陶下,他幼年時即熟讀《說文解字》和吳大澄的《說文古籀補》。1922年,經羅振玉介紹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讀研究生,畢業後歷任燕京大學教授、《燕京學報》主編兼北平古物陳列所鑑定委員、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嶺南學報》主編、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