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在什么时间就不需用药了?

大鹏展翅137522213


在小麦的病害中,锈病是常见且为害性强的一种病害,一旦发病需要及时用药防治,否则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导致小麦产量、品质下降。小麦锈病主要有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三种,在小麦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题主问小麦锈病在什么时间就不需要用药了?唯有一种情况:在小麦锈病轻发种植区,且小麦田未见锈病发生,可不加防治锈病的药剂。

下面谈谈小麦锈病的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小麦锈病的症状特点:秆锈病的特点是病斑大,在茎秆上的分布较为散乱,病斑周围的表现以翻卷破裂为主;叶锈病的特点是病斑散乱,夏孢子呈现出黄褐色、圆形、少许的叶片表皮破裂,在叶片上不规则分布;条锈病的特点是病斑成行分布,在叶片上的排列方式为虚线状。

2、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在汉水流域、黄淮南部和西南等地容易发生流行;叶锈病在大部分小麦种植区都可发生;小麦秆锈病在南方主要越冬区不间断发生,在风的影响下向北方小麦种植区扩散。

3、防治方法

①药剂防治:在秆锈病的感染率在1%-5%、叶锈病的感染率在5%-10%、条锈病的感染率在1%-2%时及时用药防治,可选择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烯唑醇等,严重发生田块可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迅速铲除病斑,控制病害扩展。

②拌种,在小麦播种前,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拌种。

③科学选种、适时播种,种植小麦的过程要注意选择对小麦锈病有比较强的抵抗能力的品种,在一些比较容易出现小麦锈病的种植区,要避免早播,如果出现了自生麦苗要及时去除并进行消毒灭菌,从而有效避免越夏病菌的影响。

④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到及时中耕,耕种之前做好翻地工作,以免存在未被去除的自生麦苗。要合理施肥,避免多氮肥少钾肥、磷肥的现象出现,也可通过喷洒尿素来预防锈病。

总之,要想保障小麦产量就必须及时做好小麦锈病的防治,注意科学种植、科学使用药剂。施药后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送交农药经营门店,不得随意丢弃。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云众地


你好,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小麦锈病在什么时间就不需要用药了?小麦如果发生锈病就必须及时用药治疗,小麦不会自身就把锈病治愈,必须通过药剂治愈。小麦锈病特征:虽然最近几年都在提升小麦的抗病性能,但在菌源充足和春季雨水多时仍有可能引起锈病流行。小麦锈病发生以后体内养分被吸收,叶绿素被破坏,发病部位是叶片、叶销和穗部而分为叶锈、秆锈和条锈三种,病叶正面出现近圆形橘红色粉疱,病斑小,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散生暗褐色椭圆形的粉疱,呈铁锈状而得名。

防治办法:当​田间锈病病叶率达5%时,可用20%三唑酮乳油3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等药喷雾防治。

以上是我的回答和用药方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




黄凯农资植保


【庆双与三农同行】小麦锈病在什么时间就不需用药了?──终身都需要用药。详情请看下文。

小麦锈病是危害小麦茎叶最严重的、也是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害,伴随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即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间都可发病。

小麦锈病最早是从分蘖期后不久就开始发病,无论小麦地中土壤的含水量高低,锈病都可发生。越冬前,在锈病发生严重的地块,整块麦苗一片黄绿相间的颜色,造成绝收。笔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一年在旱地中播种的小麦“绵阳19号”,由于疏于管理,小麦从11月初开始发病,到冬季12月份就严重发病,整块地的麦苗一片黄绿相间的色彩。由于锈病严重,接连喷雾杀菌剂并加大用药量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我将整块地的病苗拔除。

小麦锈病的发生较早,在发病严重的植株叶片上堆集着锈病的孢子,传播速度极快。小麦锈病在冬季寒冷时停止蔓延,到翌年春暖花开时恢复生长。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小麦锈病发病越严重。到小麦抽穗扬花时,植株的叶片上分布着黄黄的锈病孢子,一触动叶片,孢子就四处飞扬。小麦的叶片呈黄绿色相间的条纹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收。而收获的小麦,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品质低劣。

小麦锈病是危害小麦终生的的病害,发病早,传播速度快,而且危害严重。因此,在播种时要控制用种量,避免麦苗拥挤通风不良,加重病害的发生。在施肥时,不要用肥过多,偏施氮肥引起麦苗生长过旺,降低抗性。生产上要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害要及时用药,把病害消灭在萌发期。

在小麦锈病发生初期,可用粉锈灵(三坐酮)对水喷雾防治,连喷2─3次,把病害扑灭在萌发期。


庆双


锈病很严重,错误防治会错失良机,造成损失!

首先,小麦锈病是我国小麦上发生面积广,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不仅发生于北方冬麦区,南方小麦也受其害。

其次,小麦锈病危害:

(1)小麦条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2]。

(2)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趋向。

(3)小麦秆锈病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三种锈病症状可根据其夏孢子堆和各孢子堆的形状、大小、颜色着生部位和排列来区分。群众形象的区分3种锈病说:“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

最后,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

(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2.药剂防治

(1)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种子用要60克拌种。务必干拌,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制药量,浓度稍大影响出苗。

(2)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田间发现病中心,及时进行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每亩40毫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5~3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或对水10~15公斤进行低容量喷雾。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蜗牛爱吃面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病

如果小麦大面积锈病肯定要用药的

小麦秆锈病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三种锈病症状可根据其夏孢子堆和各孢子堆的形状、大小、颜色着生部位和排列来区分。群众形象的区分3种锈病说:“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

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

(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2.药剂防治

(1)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种子用要60克拌种。务必干拌,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制药量,浓度稍大影响出苗。

(2)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田间发现病中心,及时进行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每亩40毫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5~3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或对水10~15公斤进行低容量喷雾。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乡村大亓


小麦发生锈病后,体内养分被吸收,叶绿素被破坏,大量孢子堆突破麦叶、麦秆表皮,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严重时条锈可减产73%-85%、叶锈49%-47%、秆锈74%-84%,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是在受侵叶或茎杆上出现鲜黄色,红褐色或褐色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孢子飞散,呈铁锈状而得名。后期病部还生成黑色的冬孢子堆。群众对三种锈病夏孢子堆作了概括描述,称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小麦叶上的黄疸

发生规律

小麦锈菌的冬孢子一般不起作用,主要以夏孢子或菌丝体在小麦上越夏,越冬。三种锈菌夏孢子耐高温和耐低温的能力不同,因此越夏,越冬的地区也不同。 叶锈病菌的夏孢子比秆锈病菌耐低温,比条锈病菌耐高温,即在适宜范围内,能耐高温,又耐低温,因此在广大冬麦区可随自生麦苗越夏,并能就近侵染秋苗。经越冬后,来年气温回升,越冬菌源继续产生夏孢子堆传播为害。

  秆锈病菌的夏孢子对高温和低温都很敏感,在南方不易越夏,在北方不易过冬,因此秆锈病菌是以夏孢子传到晚熟春麦和自生苗上越夏,到秋季传到冬麦区,浸染麦苗,越冬后,春季又逐步传到春麦区。


晨光42203640


小麦锈病在什么时间就不用打药了?

这个问题觉得有点怪怪的,小麦生了锈病就得抓紧防治,什么时间不用打药了,病害控制住了就不用打药了;快收获时也别再打药了;因为已不具防治意义了,再一点从商品安全考虑,农药有一定的安全间隔期。

简单交流小麦锈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问题;小麦锈病属真菌性病害,俗称“黄疸病”,包括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


【病原】

(1)条锈病:病原物为条形柄锈菌,担子菌亚门柄锈菌。(2)叶锈病:病原物为小麦隐匿柄锈菌,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3)秆锈菌:病原物为担子菌亚门锈菌属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为转主寄生的长环生活史型锈菌。

【病状】

叶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梢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橘红色,后期生成黑色孢子堆。


【发生特点】

夏季在自生麦苗上繁殖,成为当地秋苗发病的菌源。冬季在小麦上停止生长,以休眠菌丝体潜藏于麦叶组织内越冬,春季温度适宜再扩大繁殖为害。秋冬、春夏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就发生重,反之则轻。

【发病条件】

适宜锈病发生的气候条件是4月至5月上旬高温多雨,雨露日多发。

【防治指标】(1)条锈:小麦抽穗前,普遍率达到2%以上。(2)叶锈:小麦抽穗至乳熟期,普遍率达5%~10%。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茬灭茬,消灭自生麦苗,自减少菌源。

(2)药剂防治。播种前药剂拌种,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g,拌种50Kg。大田防治,发现发病中心,及时进行局部喷药控制,如果病叶达5%,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g,对水50~75kg喷雾。控制住后,不再发生就不用再打药了。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小麦锈病应及时防治,否则会影响小麦产量,建议选用抗锈病比较好的品种


嘉祥大豆


扬花期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