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大力弘扬女的才能,追求男女平等

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小说的出现,起于明朝,到了清朝,小说已经是非常的成熟了,并且出了不少闻名于世的优秀作品。比如说妇孺皆知的《红楼梦》,这是一部讲述以女性为主的优秀文学作品,继《红楼梦》之后,另一部以女性为主的作品当属《镜花缘》了,《镜花缘》是我国清代小说家里有人写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非常离奇的故事。小说以唐朝的武则天统治为背景,表述了作者对当时男尊女卑的批判,李汝珍通过《镜花缘》深刻地揭示了妇女在封建统治下的悲惨的地位,对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重视女性,在文章里有深刻的表现。这部小说看似非常的松散,实际上它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他上半部以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乘船去海外游历为主线,将所到的国家大人国,君子国,女儿国,黑齿国等故事生动地表述了出来,下半部则是讲述了众才女参加武则天时期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镜花缘》:大力弘扬女的才能,追求男女平等

一《镜花缘》的写作背景

李汝珍生活的年代是清朝的鸦片战争前夕,那时候,各种采矿业已经发展起来,对于铁,铜,金银以及煤矿的这种矿业的都了开采,在酿酒,制茶,纺织业,陶瓷业等方面的雄也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手工业作坊,大量的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开始流通,李汝珍以一个知识分子敏锐,看到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把这些的社会变革在《镜花缘》小说中深刻的表现出来,小说中的这三个代表人物,第一个是唐敖,刚开始他是一个追求功名的秀才,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年年参加科考。在终于高中探花后,就因官司牵连,最后还是成为了秀才,在科考的起伏中,他终于幡然的醒悟,不再热衷于功名,毅然随船出海。第二位是多九公,小时候的多九公是读过书的,最近感觉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也就放弃了读书,常年随船队漂泊在海上,成了一名有丰富经验的水手。第三位是林之洋,他也是一名秀才,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在屡试不低的情况下,船队周游各国。这三个人都是读书人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放弃了读书和追求功名,开始出海最经商,这和当时要收益环境是相适应的。

《镜花缘》中,唐敖所以林之洋出海,林之洋让唐敖置办一些物品,他置办的竟是一些花盆和生铁,众人纷纷不解,认为这是滞销货,书中第36回,到了女儿国后,唐帮助女儿国兴修水利,那个女儿国铜铁甚少,这些被认为滞销的生铁一下子卖了大价钱。船到了君子国,君子国人送了水手不少燕窝,水手们吃着感觉像是粉条儿一样,林之洋见有利可图,就用粉条了,价钱买回去,运回唐朝后,成了宴席上的珍馐美味。而到了女儿国,林之洋把随身带着胭脂水粉进行贩卖,当唐敖看到货单上没有标明价钱,不明白怎么回事儿,林之洋得意的告诉他,这里需要什么货物,什么货物就是最贵的。在林之洋的这段做生意的手段来看,当时李汝珍所在的时代商品经济已经很发达,各种经济贸易可以非常的频繁。

《镜花缘》:大力弘扬女的才能,追求男女平等

二。大力宣传女人的才能,期望男女平等

宋代以来,理学家们常常提这么一个词: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如果说女子才华横溢,就被这些所谓的理学家们,称之为恶德,他们认为女人应该呆在家里,做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行不露足,笑不漏齿,这就是他们欣赏的所谓的,李汝珍作为有见识的知识分子。非常的反对这种理学家们的说辞,他在他的作品中,极力的宣扬女人的才德,不但在作品中出现了女皇帝,女丞相,女将军,而且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女士科考,有女皇帝录取这些女才女,并把她们的名字公布于天下,从而来证明女子并不输于男子,在有些方面比男子更强。在同等的教育条件下,女人通过学习并不比男子弱,这段在黑齿国中有具体的表现。在这里男女只有都要读书,有专门女子学习的学校,有女教师,虽然在黑齿国的女人依然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做官,但是男女平等的学习,就是对女权提升的一种具体表现,“凡生女之家,到了四五岁,不论贫富,莫不送塾读书,以被赴试”,这使得黑齿国的女子聪明绝顶,才能过人,一点儿也不比男子差。见多识广素有学识的多九公想在两个黑齿国的女子卖弄一下自己的学问,却被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博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又在两个女子的穷追猛舍猛问下,不得不承认,“又恨自己自知学问未深,不该冒昧同人谈文”,这都从侧面证明了

女子如果同男的同样的学习,在聪明才智上,是能够超过男子的。

《镜花缘》:大力弘扬女的才能,追求男女平等

三、对女性缠足的危害提出了批判。

古代社会是一个以男权为主的社会,李汝真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小说中大肆宣扬男女平等,在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路过女儿国时,林之洋被女儿国主看中,女儿国是一个女尊男卑的社会,林之洋只能作为国主的妃子。在女儿国中难得地位和现实社会是相反的,不论是朝廷军队到时候你会得掌管,而男子社会地位非常的低,他们的任务只是在家相妻教子,林之洋被选作王妃,经历现实社会,女人经历的我脚缠足,在裹脚缠足时林志扬痛得大叫:痛杀我也。现实社会李汝珍生活的清朝中,女人缠足被认为是一种美,人们对于缠足的伤害没有深刻的认识,对于女子的缠足在身心和心灵上的剧痛,通过林之洋这个男子喊出来,引出强烈的反差,给世人以强大的冲击力,让人们对于女子的缠足危害有深刻的认识。

《镜花缘》:大力弘扬女的才能,追求男女平等

四、李汝真笔下的女儿国和《西游记》女儿国

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女儿国,还有李汝珍《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他们都是选择上海精英中女儿国描述,不过这两个女儿国就有本质的区别。《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全国上下都是女人,没有一个男人,充满了对男子的好奇和渴望,她们从心底里是希望,男人的到来,让男人来领导他们,这要从女儿国国主的话中可以看到,愿意以整个国家为代价招唐僧为国主,是从心底里愿意接受男人的统治的。在她们看来,国王的荣耀,这个政治地位远远不如藏男人留在国内重要,而李汝真笔下的女儿国,却是一个对男人统治不满而发起挑战的女儿国,她们要求的是,男女的完全平等,与吴承恩笔下女儿国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吴承恩笔下的女儿国,更有时代性和鲜明性。

《镜花缘》:大力弘扬女的才能,追求男女平等

五、追求和男子一样的政治权利

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塑造了100多个女子的形象,因为解决妇女问题贴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那就是通过和男子的平等教育,和男人一样的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这个问题还提出在当时的社会不一易于一枚重磅炸弹。女人不得干预政事,女人干政这在历朝历代都是被禁止的,男人们把女人限制在大门以内,这个思想流传了两千多年,在理上女子干政的事情太多了,汉室的吕后,唐时的武则天,晚清时期的慈禧太后。这些人除了武则天以外,全部是采用垂帘听政的方法,把皇帝当做傀儡,来操纵朝政。只有武则天,冲破了层层束缚,登上了皇位,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镜花缘》小说,以武则天统治时期为历史背景,只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这100多为聪明才女才能够实现他们的才智,武则天是历史中真实的人物,人们对她的私人生活有很多的质疑和批评,但是对于他的政治才能的评价却非常的高,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小说中也成了女权的代表,女权的象征。它显示出的榜样的力量,给了这100多位才女希望,让她们可以通过这次科考,登上政治舞台,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心中的理想,并且唯才是举,不论出身的高低贵贱,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

在封建社会,女人一直依附于男人,妻凭子贵,妻凭夫贵。这种封建思想已经深入了人心,而在《镜花缘》里却不以为然,她们凭借自己的才智,参加考试,并得到了当时皇帝的认可,在实际行动中证明了女子并不比男的差,这是超越历史的进步,也意味着妇女思想的解放和妇女地位提升,并且李汝珍把女人心中所想,在小说中变成了现实,借女人之口表达出了女性的思想。也体现出现实社会中这种思想的可能性,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镜花缘》:大力弘扬女的才能,追求男女平等

结束语

李汝真反对封建思想传统和观念,对妇女的压迫,力图通过弘扬女人的才能,来实现妇女的心中所想。他在小说中把这么多的奇女子聚集在一起,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思想和主见,有才能,有独立的人格,这是新型的女人的形象。他们追求平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继小说《红楼梦》之后,宣扬女子才能,追求男女平等的一部优秀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