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張猛龍碑》刻於北魏孝明帝元翔正光三年(522),碑文正書陰刻,無撰書人姓名。碑陽二十四行,每行四十六字,碑陰十二列,鐫刻立碑官吏姓名。額題正書《魏曾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陰文十二字,碑文記載張猛龍任咎郡太守時的政績。原碑現藏山東曲阜孔廟碑石陳列館。

此碑書法雄秀俊偉,剛健挺勁,斬釘截鐵,開唐歐陽詢、虞世南之先導,而額書尤為險勁。可看作是《始平公》風格的延續與發展。如橫直畫的多以方筆起筆,折處的方稜及三角形的點等都保留了《始平公》的舊貌。但也不是筆筆都方,而是變化多端,有方有圓,比《始平公》更精美,更細膩。較早期的魏碑,不難看出魏碑由粗到細的演變過程。此碑誡為北魏碎書難得之筆。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如何臨寫《張猛龍碑》,根據其特點風貌必須從一點一畫學起。漢字之多,一字一種形狀,儘管千變萬化,它的構成不外乎八種基本點畫,即點、橫、豎、撇、捺、鉤、挑、折。筆面的借讓搭配,變化多端,奇險中端莊肅穆,產緊中飛動跌宕,它不像成熟的唐楷那樣規範化,但不是無軌可尋。此碑主要以壯美見長,字字剛健質樸,生動厚實,發揮了漢碑神超骨煉的優點,形成骨強氣盛的風神。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一)點

如鳥翻然而下,又如高山墜石,落筆賣快,沉著有力。點緊而重,切忌浮粘紙面”是字中眉目,全憑顧盼精神,聚墨成點,有向有背,隨字異形,點的形狀有上點、下點、左上點、左下點、右上點、右下點等。

上點:

(1)側鋒向左按筆,轉而右行頓收,形三角狀。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2)露鋒下筆向右按筆,回鋒向左上方收。筆。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二)橫

像韁繩勒馬,強制有力,用筆須有斬截之勢,不宜順筆平過,要寫得堅勁有力。所謂,“為畫必勒,貴澀而遠,勒之必澀,勒緩縱以藏機”,正是指此而言。橫畫收筆時先提後頓再收,緩去疾回,收筆不但使點畫形態堅勁有力,更重要是體現其筆勢。橫:逆鋒起筆,按毫向右到收筆處頓而後收。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三)豎

稱“努”,如引弓待發,含有無窮之力,直畫如骨,在字中起支柱作用。要寫得勁健有力,向背得宜,沉著而有生機。豎有直豎(垂露)懸針豎二種。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1)懸針豎:逆鋒向上起筆,右轉略成點提筆直下中鋒行筆,漸行漸提作懸針狀。

(2)垂露豎:同懸針豎,行筆至盡頭略微頓筆轉鋒向上回鋒收筆,成垂露狀。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四)撇

稱“掠”,像梳掠長髮自右至左,下筆竣利行筆迅速,出鋒明快便捷,力到筆尖。王右軍雲:撇不宜緩,緩則純,也不宜過急,一往不收,以免頭重腳輕。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五)捺

捺稱“磔”。所謂“一波三折”指寫捺時起筆,要束得緊,提得起,鋪得滿。稍加提毫,得勢出鋒成捺,遲則失力。捺:逆鋒向上左起,筆轉鋒向右運行,邊行邊按,向下頓筆作捺,提鋒向右捺岀。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六)挑

也叫提。是從左向右上挑出的一種點畫,用力起筆,得力在收筆,切忌勢平鋒散,挑有長短、平挑等。挑:逆鋒起筆,折鋒向下頓筆再提毫向右上角挑出。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七)鉤

如人踢腳,驟然踢起,全力注於腳尖,用筆要鋒隨力聚,快踢急收,寫得沉著勁捷,骨力外拓。鉤有豎鉤,橫鉤、臥鉤、彎鉤。

豎鉤:逆擀向上起筆轉皆向右略頓提筆直下至鉤處稍頓,轉鋒得勢圍出。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豎彎鉤:逆鋒向上起筆,轉皆向下後轉右鋪出,行至鉤處用力向上踢出。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臥鉤:博鋒向右鋪開順勢行至鉤處,稍頓向上方得勢鉤出。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橫折彎鉤:逆皆起筆向右行筆至折處提筆略按轉鋒向右下方於鉤處用力踢出。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戈鉤:逆鋒起筆,略頓轉鋒向右下,行至出鉤處,按筆用力向上踢岀。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八)折

折是橫和豎(或撇)連起來的筆畫。古人說:屈折如鋼鉤,寫折用折筆,或轉筆,用筆如鋼筋垂折,折曲而不斷,縱橫銜接緊密,挺拔剛勁,圓實有力,不要像斷臂似的拋筋露骨。

《張猛龍碑》很難學?基本筆法告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