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基礎貨幣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聊聊宋代銅錢的“國際化”

宋朝的基礎貨幣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聊聊宋代銅錢的“國際化”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講,造極於趙宋之世。”在中國歷史中,宋朝亦是一個完全不遜色於唐朝的時代。無論是在文學藝術或是科技經濟方面都是高度繁榮,在當時世界上也不遑多讓。國力強大的同時,也使宋朝在對外交流這方面十分重視發展,這一時期也成為了歷史上中國對外貿易交流的繁榮時期。

宋代商品經濟不斷髮展,其對外交流貿易日漸興盛,除了周邊諸藩國,還擴大至海外各國。交易規模十分巨大,其進出口商品種類繁多。在對外貿易中,避免不了的是交易當中的貨幣交換,這也致使宋朝錢幣不斷外流。在這一繁榮外貿時期,這些外流的宋朝貨幣也在這些與宋朝有貿易交流的國家和地區掀起一陣貨幣新浪潮,銅錢則也作為宋朝的主要基礎貨幣在貿易的過程中走向世界。

一、宋代銅錢走向世界之路

1、“對外貿易之路”

絲綢之路一直是古代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西北地區有條陸上絲綢之路,主要可前往西亞、中亞地區。海上也有一條“絲綢之路”,而這條貿易通道,秦漢時便已出現了,直到唐朝的中後期由於戰亂等原因才被朝廷重用。

宋朝的基礎貨幣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聊聊宋代銅錢的“國際化”

而宋朝則也延續了唐朝的這一重視,將海上絲綢之路繼續作為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窗口。尤其是在宋朝時期的北方存在遊牧民族政權威脅、陸路安全及路程等問題,海外貿易也逐漸成為宋朝外貿的一個重心。海上絲綢之路前往的大體包括了東南亞各國及中東地區,甚至還有到了中東,再轉運至非洲、歐洲。

此外,宋朝的造船業也給海上貿易提供了條件。造船廠數量之多,生產船隻數量之龐大,在《宋史》中對此也有記載:“諸州歲造運船三千二百三十七艘。”造船技術的進步使宋朝的船隻不僅載量可大至萬石以上,性能也十分優良,以及指南針在航海上的運用,這些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遠洋航行提供了技術支持,推動了宋朝的對外貿易事業。附近周邊國家如朝鮮、韓國、日本等也有陸路與海路通道與之交流貿易。

2、銅錢之瀉

絲綢之路為宋朝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與國家經濟的蒸蒸日上,而在進行對外貿易的過程中,

貨幣也就是各國都會承認的硬通貨的需求自然也不會少,這就導致交易的各國貨幣進入了龐大的國際市場中。宋朝則是以銅錢為主要基礎貨幣在貿易的過程中逐漸外流,然而硬通貨的外流令朝廷日漸擔憂國庫的不足,禁止銅錢外流政策不停更新並頒佈。早就有宋太祖在建國初便頒佈相關禁令,而後的淳化、慶曆等時期同樣是屢次對銅錢外流一禁再禁。甚至在紹興年間規定若銅錢外流有五貫就會被處死。

然而銅錢外流一事勢不可擋,《宋史》中有言:“金銀銅鐵,海舶飛運,所失良多,而銅錢之瀉尤甚。”其中除卻朝廷官府以“回賜”等方式贈予外國,還有走私等手段。大部分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的各個港口外流,也不乏有通過陸路從邊關一帶向北及西北等地流入那些遊牧民族政權手上。在考古發掘資料中便有關於在外國曾掘出不少的中國錢幣,且這些錢幣多為宋代銅錢,近的有日本韓國、遠的就非洲等地都有發現宋朝銅幣,由此也印證了宋朝銅幣隨著各個貿易通道外流範圍之廣。

宋朝的基礎貨幣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聊聊宋代銅錢的“國際化”

3、國際上的“錢名遠揚”

北宋大臣張方平在《論錢禁銅法事》中言:“緡錢原為中國寶貨,今乃與四夷共用。”宋朝銅錢作為硬通貨被大量外流,除了本身貿易對硬通貨的需求,宋朝銅錢被各國所青睞也是源於宋代銅錢的鑄造之精美、用料嚴格統一,且價值波動不大、十分平穩,因而在進入國際貿易市場後便被各國所接受。

其中不乏一些國家對銅錢極其喜愛,如日本,他們甚至來宋朝貿易,其目的只是為了將宋朝銅錢運回自己國內。南宋大臣包恢就在其撰寫的《敝帚稿略》中言:“倭所酷好者銅錢而止。”

對於銅錢外流,其主要也是宋朝外貿的興盛,不僅是對外輸出瓷器、茶葉等,宋朝對於國外如東南亞地區的香料、珍珠、瑪瑙等特產的需求量也是十分龐大的。有需求就有市場,這些特產所屬國家也會指望宋朝的貿易來帶動他們自己國家的商品經濟,從而也會大量向外輸出。在這過程中,貨幣的需求量也會隨之不斷增加,他們本地的貨幣卻因粗糙而不大被國際市場承認,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會為了經濟對宋朝的銅幣更加渴求、希望將其引進。這些都使得宋朝銅錢的“國際化”趨勢越來越大,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且認可其流通性。

二、“國際化”背後的弄巧成拙

1、銅幣與國際貨幣體系的“交鋒”

大量的宋朝銅錢外流並受各國喜愛,不僅是在於對外貿易時將其作為支付的工具,

甚至還有許多國家將宋朝銅錢作為本國的貨幣,有的作為主要貨幣、有的作為輔助貨幣,將本來自外國的貨幣融入進了本國的貨幣體系中。南宋詩人范成大就在其使金日記《攬轡錄》中載道:“虜本無錢……餘悉用中國舊錢。”除了金,還有西夏、遼,甚至高麗、日本也都出現宋朝銅錢成為其國內主要貨幣的情況。

宋朝的基礎貨幣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聊聊宋代銅錢的“國際化”

此外,宋朝銅錢作為國際流通的硬通貨,也使其成為部分國家的外匯儲備

,有考古資料曾記載過,日本、越南等國都有中國古錢幣的窖藏地點,多的如日本高達幾百萬枚。“兩蕃,南海,歲來貿易,有去無還。”此乃《續資治通鑑長編》中所言,可見銅錢在國際上的地位,雖然它並不是價值多高的硬通貨,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強大宋朝背景加持下,宋朝銅錢已經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2、宋代 的“錢荒”

宋朝銅錢外流在國際上,尤其是東南亞地區有非常大的積極作用,如填補了一些國家的市場貨幣流通空白、疏通了一些國家的因貨幣而產生的市場阻塞、加強了中國與周邊地區的經濟聯繫等等。但是,對於看起來十分強大的宋朝,卻並不是件好事。大量銅幣外流對於當時處於商品經濟發展高峰期的宋朝來說,無疑是十分不幸的。

發達的國內經濟本身也是需要大量的貨幣維持市場的運轉,而國內的銅礦並不足以支持國內外的需求。這種情況下,

即使宋朝一直都維持十分高產量的銅錢鑄造,在宋元豐年間銅產量就曾達到了一千四百多萬斤,然而卻始終避免不了國內錢幣不足而日劇加重本身便有的“錢荒”現象。不斷地出現了“銅錢,民間難得”這樣類似的言論,這也反映出在宋朝內部“錢荒”情況之嚴重。

宋朝的基礎貨幣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聊聊宋代銅錢的“國際化”

3、朝廷的“眼皮子淺”

貨幣國際化這種情況其實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所渴望的,就如現代社會一直都有在促進的人民幣國際化問題,國際話語權、國際鑄幣稅等等這些都是能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帶來更多的利益。然而宋朝卻不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利益好處,反而國內還使“錢荒”現象更為嚴重,這到底是宋朝政府的眼界不夠深遠。在“錢荒”問題發生後,政府也有出鐵錢與紙幣來彌補這一問題,然而本身比銅錢價值更低的貨幣以及錯誤的貨幣政策,都使這鐵錢與紙幣對於這日劇嚴重的銅錢不足無能為力。貨幣問題便一直困擾著朝廷,且抑制了宋朝的經濟發展。

例如紙幣這樣的貨幣政策,事實上這的確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然而好頭是開了,卻爛尾了。紙幣發行的不規範、發行準備金的不充分,沒有一個嚴格制度來支持紙幣的發行從而無法保障紙幣的購買力,使其不被大眾接受,成為新的“信用貨幣”。這種沒有站在更高的格局上來看待這銅錢“國際化”問題,使宋朝失去了一個穩定紮根在國際金融市場的機會。不僅如此還讓國內貨幣問題“雪上加霜”,這便是統治者治下不足,哪怕手拿一副好牌也無法獲勝贏錢。

宋朝的基礎貨幣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聊聊宋代銅錢的“國際化”

三、總結

對外貿易,使宋朝不僅與周邊各國的經濟聯繫不斷加強,也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輸出至遙遠的非洲、歐洲等地。宋朝銅錢的“國際化”也是其中的一個體現,雖然宋朝的銅錢外流並不是一個官方行為,但到底扛不住供不應求的市場,讓不少人為了巨大的利益冒走私的風險。

而宋朝銅錢“國際化”這一機遇也並沒有被朝廷重視且抓住,這是沒有對貨幣本身的職能價值有一個清楚且到位的認知,也是統治者的目光短淺、下屬的能力不足,多方面導致的。因而在國家統治層面上,需要的是更加有力、有效的舉措及大量視野開闊的人才,正確的精神、態度及努力才能在機遇到來時不會手足無措,而是成功抓住並創造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宋史》

2、《論錢禁銅法事》

3、《敝帚稿略》

4、《攬轡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