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之五:巧施戰法,小炮也能痛打越寇

在兩山輪戰期間,我們通常將120mm以下的迫擊炮、無後坐力炮稱為小炮。小炮雖然口徑小,但是在老山這一特殊地形環境下只要用好了,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我軍防禦陣地地形複雜、山高坡陡,原始森林密佈,不便於觀察,給大口徑火炮支援步兵戰鬥帶來了困難。但是小炮由於輕便靈活,射擊準備簡單,發射速度快,精度好成為直接支援步兵近戰殲敵的主要火力。

史海鉤沉之五:巧施戰法,小炮也能痛打越寇

一、抓住戰機適時地“壓”

山嶽叢林地防禦戰鬥,偷襲之敵通常利用中間地帶的溶洞或無人防守的陣地作為“跳板”向我偷襲。因此,當發現敵偷襲時,首先要組織火力對其實施可靠的壓制。因此,事先要在上述各點計劃火力,進行火力設伏。同時要加強觀察,做到敵動我知,敵到我打。偷襲之敵通常兵力規模不大,行動靈活,且慣用佯動和欺騙行動作掩護。因此,把握好的時機,才能做到消耗少、效果好。通過觀察和作戰實踐發現,敵在由溶洞跳板陣地、通道向偷襲目標接近前和撤退時,兵力相對集中,是我運用壓制火力的良好戰機,各級指揮員應審時度勢,抓住戰機適時壓制。6月6日夜,敵對我F45號陣地偷襲後,我們判明敵躲藏在F44號陣地北側溶洞內,6月7日敵再次由溶洞向我偷襲時,我即向溶洞口部行兩個排壓制射擊,破壞了敵進攻準備,對敵造成威懾,使敵當晚沒再敢輕舉妄動。

史海鉤沉之五:巧施戰法,小炮也能痛打越寇

二、短“線”多“點”不規則的“攔”

炮兵以攔阻火力打擊、消耗和遲滯敵行動,是直接支援步兵守住陣地,抗敵偷襲、襲擾的主要方法。為充分發揮攔阻射擊的效能,應著眼特點,不拘常法,採取不規則的攔阻射擊。攔阻射擊的“線”要短、“點”要多。越軍對我防禦陣地多以小群多路進行偷襲、襲擾,展開正面較小。這就決定了我們攔阻射擊的“線”要短,一般排射擊20米左右,連射擊25~35米左右;同擊,在計劃火力時應選擇數個點。這樣就可以短線對小群,數點對多路,既集中了火力,又減少了消耗。5月18日,當敵兵分3路向我F18號陣地偷襲時,我僅在預先計劃的7條攔阻線、10個攔阻點上發射54發82迫擊炮彈,就有效地制止了敵人的行動。

史海鉤沉之五:巧施戰法,小炮也能痛打越寇

三、根據需要有重點地“護”

我軍防禦部署,因受地形限制,個別陣地哨位前出孤立,且遭偷襲時不便於陣地(哨位)間兵力機動和步兵火力支援。為確保這些陣地(哨位)的防禦穩定,我們採用了小炮護點的射擊方法。5月12日夜,敵約一個班的兵力偷襲我F38號陣地,企圖攻佔孤立突出、兵力機動困難的83號哨位,連即組織了60迫擊炮護點射擊,使敵遲遲不敢向我哨位接近粉碎了敵人的偷襲企圖。我認為,實施有重點地“護”,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1)要確定好護點火炮,應以60迫擊炮為主,82迫擊炮為輔,射擊精度要高,炮手操作要熟。(2)嚴密組織試射。目標確定後,要組織炮手到現地與被掩護陣地(哨位)人員明確實施護點射擊時的協同事項,以確保射擊效果,保證陣地安全。(3)把握好護點的時機和安全距離。護點射擊的時機,是敵通常在我陣地(哨位)可能被敵佔領時實施,60迫擊炮擔負護點射擊的距離,通常距我陣地40~60米為宜,過遠耗彈多,效果差,過近易危及我步兵安全。如我工事堅固,敵已佔領我工事頂部,必要時亦可用60迫擊炮向佔領工事頂部之敵行護點射擊。

四、巧施戰法靈活地“變”

接防以來,敵多次偷襲均遭我小炮沉重打擊。敵為配合其偷襲分隊行動,先後採取各種手段襲擾我炮兵陣地企圖干擾我射擊指揮,破壞我炮兵火力。針對敵作戰特點,我們採用了靈活多變,以變抗擾的戰術手段,保障了炮兵以不間斷地火力支援步兵戰鬥。

一是執行任務的單位變。我們對同一任務、同一目標射擊通常指定2~3個炮兵連擔任。當正在支援步兵戰鬥的炮兵連陣地遭敵襲擾後,迅速轉換射擊單位,做到單位轉換,火力不斷,60迫擊炮建立一炮多位,一位多射向的陣地配置。“5.18”戰鬥中,敵對我F18號陣地實施偷襲的同時,對三營炮兵連陣地進行襲擾,該連執行射擊任務受到影響,此時,團即令100迫擊炮連擔負射擊任務,為防敵再次襲擾,又令一炮連接替射擊任務,有效地支援了步兵戰鬥。

二是炮種變,對同一目標射擊,用不同口徑火炮,大小結合,使敵判不明炮種摸不清炮位。

三是射擊方法變。在執行射擊任務中,採用單炮單發等速射,不規律的監視射,連排等速射、齊射等。使敵搞不清我射擊方法,摸不準我採用的戰術,抓不住我射擊規律,以靈活多變的戰術有效地打擊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