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导语

想要倒三角身材就少不了背部肌群的训练,不过,背部肌群拥有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等多种肌肉,并且大部分练背动作都需要手臂辅助完成,这让初学者难以找到正确的发力感,经常出现类似斜方肌发力的代偿动作。而当运动轨迹稍有偏差时,训练目的也会大相径庭,所以,背部肌群相对于其他部位来说,进步更缓慢。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接下来,就推荐一种利用绳索或者弹力带完成的划船变式,它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找到背肌发力的感觉,通过一定的动作技巧也可以针对性的增加背部厚度或者宽度。

背阔肌的特点

要想练出倒三角,首先就要知道决定背部宽度的肌肉是哪一种。答案就是背阔肌,它是人体最大的阔肌,从上背部一直延伸到腰椎,上部临近斜方肌,并且侧面会与大臂相连,也就是说,当手臂过顶、骨盆后倾时,才能最大限度的拉伸背阔肌,我们只需要将这一特点带入到训练中,便可轻松提升训练效果。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单臂高位绳索划船的优点

1.与高位下拉相比

高位下拉的轨迹自上而下,方向接近于竖直,可以完成过顶的动作,对背阔肌的拉伸有一定的好处,缺点也正是因为过顶动作过于竖直,容易导致耸肩的发生,引起斜方肌代偿。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2.与绳索划船相比

绳索划船的轨迹自前而后,方向接近于水平,由于手臂不能向高处伸展,所以对背阔肌的拉伸很有限;并且在背肌力量不足或者训练重量比较大时,轨迹很容易偏离,从而引起肱二头肌的代偿。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3.与杠铃划船相比

杠铃划船的动作模式比较特殊,训练者必须保持俯身的姿态才能完成训练,这就需要强大的下背部以及腰腹核心力量,还需要过多的精力去保持平衡,但很多人的下背部力量都不足,从而导致无法增加重量或者出现腰背疼痛;并且,杠铃划船的动作幅度比较小,无法最大限度的挤压或者拉伸背阔肌。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相对于以上三者来说,单臂高位绳索划船的动作轨迹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弧线,避免了下背部的参与,可以让压力集中到背阔肌上,同时避免腰背疼痛;且自上而下、自前而后的双方向运动增大了动作幅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在动作中拉伸背阔肌,这有助于训练者更好的找到发力感。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动作步骤:

1.让绳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头部以上,后退几步拉住绳索的另一端,双脚一前一后面向绳索,此时的手臂应是位于体前,并且过顶的。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2.以肘部为引导,将绳索拉向后方,再加上自身躯干的旋转,目标是让手肘尽可能接近脊柱。此时的背阔肌会有强烈的收缩感。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3.离心阶段使绳索慢慢回收,背阔肌不要放松。直到手臂过顶,背阔肌充分拉伸后停止。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常见错误:

1.耸肩

如上文所说,离心阶段的末尾要尽量将手臂向前向上伸展,但肩膀的位置在竖直方向应是相对固定的,如果肩膀跟随绳索运动,在离心阶段时上移,向心阶段时下移,就会让斜方肌参与进来,从而抵消背阔肌的一部分压力,肩膀在离心阶段距离耳朵越来越近就是耸肩的特征之一。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解决方法:

想象有人在用力向前拉拽你的手臂,同时也要控制动作速度,不要让肩膀跟随绳索运动。如果不能避免耸肩,可以将绳索的另一端固定在与肩膀同等高度的位置。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2.肘关节弯曲角度过小

在向心阶段,必须要通过手臂的弯曲才能完成动作,如果肘关节弯曲角度较小,就会让肱二头肌参与进来,做类似于弯举的动作。一般情况下,夹角小于90度就会降低对背阔肌的针对性。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解决方法:

以肘部为引导,让手肘尽量向髋部靠近。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到手掌,切记小臂的移动是因为大臂的旋转。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三个技巧:

1.为了实现渐进超负荷,可以选择较大的阻力,让双手共同完成向心阶段,在离心阶段改为单手,通过背阔肌发力抵抗绳索的回收。这样做能够更好的利用离心阶段。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2.增大动作幅度。离心阶段的末尾要让手臂尽可能的向上向前伸展,充分拉伸背阔肌;顶峰收缩时要让肘部尽可能的向后向内,充分挤压背阔肌。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3.如果以增加背部的厚度为目的,可以让大臂与躯干之间的角度变大,肘部适当外展,让压力集中到上背部,可以训练到斜方肌、三角肌后束等;如果以增加背部的宽度为目的,可以让大臂尽量贴紧躯干运动,肘部尽可能的向髋部移动,让压力集中到背阔肌上,此时中下背部能够感受到明显的酸痛感。

背部不宽显瘦弱,练背又找不到发力感,1个变式划船练出倒三角

结语

练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训练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手臂、颈部酸痛的情况,为了提高训练效果,我们首先要明确目的,并且要知道肌肉的位置以及功能,再结合实际动作技巧做针对性训练,切记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增肌,而不是为了增力,所以大重量训练不应该被过分重视,一切要以目标肌群的力竭为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