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太陽達到黃經0度,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為“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春分一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指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我國古人將春分時節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說的是春分後,燕子即玄鳥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伴有閃電。

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地區外,我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上升到0℃以上。此時,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

春分花信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我國人民自古喜愛海棠花,將它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麗和萬事吉祥的象徵,海棠花在宋代時被視為“百花之尊”。梨花是梨樹的花朵,花色潔白,花瓣五出,香氣清淡。木蘭花開時,傲立枝頭,讓人生出敬仰之感,人們常用木蘭花象徵高貴的靈魂。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時節凍土層已完全融化,土地溼潤,氣溫上升,是各種春種作物播種、種植的大忙季節。《文水縣誌》載:“春分日,釀酒拌酷,移花接木。”此時也是移花接木、植樹造林的最好季節,但要預防“倒春寒”對農作物的危害。

春分時節,越冬作物進入生長階段,要加強田間管理。由於氣溫回升快,需水量相對較大,要加強蓄水保墒。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區要抓緊春灌,澆好拔節水,施好拔節肥,注意防禦晚霜凍害;南方需做好排澇防漬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區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經開始,早春天氣冷暖變化頻繁,要注意在冷空氣來臨時浸種催芽,冷空氣結束時搶晴播種。

春分的主要習俗有立蛋、踏青、吃野菜等。

俗話說“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之所以雞蛋比較容易立起來,人們認為一是在南北半球晝夜平分的日子,地球地軸與地球繞日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二是此時不冷不熱,令人心情舒暢,思維敏捷,動作麻利,易於“豎蛋”成功;三是雞蛋殼表面並不光滑,只要找到適當的3個表面顆粒,就能像底盤一樣托起整個蛋。儘管‘豎蛋’是一個傳統項目,但它讓公眾在實踐中瞭解了相關知識,並富有趣味性和娛樂性。 民諺說,“吃了薺菜,百蔬不鮮”。在人們的心中,彷彿只有挖了薺菜、吃了薺菜,春天才真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